相关试题
判断题 以公众号为例分析自媒体新闻的写作创新作为自媒体写作平台的标志之一,微信公众号在新闻写作领域的推陈出新,令其发布模式既具备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更依托其精准的内容投放、多样化的推送方式、近乎100%的到达率满足了公众获取新闻资讯的需求。腾讯公司推出的微信公众号“新闻哥”于2013年6月成立,在“换个姿势看新闻”的口号下为公众提供新闻,形成了幽默、搞笑、吐槽的风格。其文章总阅读数、最高阅读数、平均阅读数、总点赞数等数据均居前列,集聚了超过百万的庞大粉丝团。在2017年具有综合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排行榜中,“新闻哥”以高人气名列前茅。这样的热度和影响力,使“新闻哥”在自媒体新闻写作领域树立了一个现成的模范,是其他自媒体人进行新闻生产与传播可借鉴和参考的对象。在文化、经营理念差异化存在的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哥”开拓创新思路,集文字、图片、视频之力,交叉运用各种新闻媒介,通过幽默诙谐的新闻资讯,进行关联式写作等,体现出一股自媒体新闻写作的创新之潮。一、公众号“新闻哥”新闻写作创新分析(一)由真而深:新闻评论向深度转化作为新闻资讯类微信公众号,“新闻哥”每日推送4-5篇新闻评论类文章,一般情况下,每篇文章涉及的新闻事件各不相同,并且都是公众所关心的热点时事。这些报道常常从不同的视野、多个角度解读,十分切合其“换个姿势看新闻的”口号。除了对时事的另类评论解读,“新闻哥”还会对当日关注度较高、朋友圈和微博转发量较大的重要或热点新闻事件进行再评读、再写作。这种对受众的评论加以评论的良好沟通方式也是其新闻写作的一大亮点。语言驾驭水平高的评论员,其精辟到位、入木三分的评论极具深度与精度,再加上有立场的吐槽,吸引了更多的用户驻足,满足了用户的深度阅读需求。如2017年7月24日的一篇推送文章《孙杨夺冠,打脸霍顿!解气同时我更佩服这位泳坛king》,围绕最近孙杨在国际泳联世锦赛的冠军话题,新闻哥对比赛全貌进行了客观详细的回顾和解说,由点及面,一路展开追溯,解开孙杨因“兴奋剂”被黑这一事件的谜团,有理有据,用事实肯定了孙杨的成绩和精神,许多网友纷纷留言表示“棒棒的”“深受触动”。新闻评论向深度转化是“新闻哥”新闻写作的创新发力点,碎片阅读逐步转化为深度场景,满足了用户的深度阅读需求,不亚于传统纸媒,收效明显。(二)由字到图:文本的创意整合评论信息化是文体融合的表现之一,即从简单的说理,讲究论点、论据、论证转向提供信息。“新闻哥”所做的正是在评论中提供有趣的新闻资讯。在文本表达上,“新闻哥”对不同媒介进行交叉使用,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相结合,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视觉新颖。不同于一般公众号的“千字文”堆砌,“新闻哥”对于文字的应用简洁精辟,很少长篇累牍,可读性很强,少则几十字,多则几百字,在碎片化阅读背景下,这种文字呈现更具特色,因为迎合了用户时间上的“缝隙”,紧扣用户需求,阅读效果更佳。在与图片、视频的结合上灵活多变,变化使用网络语言如“造”“伦家”“忧桑”)、硬译英语如“nozuonodie”、拼音如丧(cong)心(ming)病(jue)狂(ding)等,表达某些情感观点,增强表现效果,给用户留下了深刻印象。图文结合主要体现于每天推送的文章当中,图片的应用丰富多彩、不拘一格,既有新闻图片,也有来自于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的截图、卡通图片、表情包等,数量上较多,有十来张至三四十张不等。这些图片视觉冲击力强,在与文字高度契合之后往往给用户以新颖的情感体验。当然,“新闻哥”非常重视语音、视频渠道的利用,主要见于“歌迷会”中的“灵异公社”菜单和“嘿嘿嘿”板块的“搞笑短视频”菜单,在很多文章推送里面也能看到不少视频的截图片段。文字、图片、视频等一齐发力,“新闻哥”仿佛每天都在进行一场“文本的狂欢”,这也增强了其文本话语的互动性。“为了《魔兽》而被女友抛弃的亲们,现在后悔了吗?”“你的上网行为都被公司监控?知道真相的我已哭晕”“开口脆系列!快来围观这只成精了的柴犬打针,笑死哥了!”等,吸引了许多网友前来留下精彩的评论,一些栏目如“树洞”“奇葩问答”等圈子活跃度很高。“新闻哥”文本功底之深,是它基于传统媒体做到最佳延伸、又比其他自媒体新闻写作更胜一筹的重要原因。(三)由简洁到幽默:文风大胆,吸引年轻读者“新闻哥”公众号的签名是:轻幽默、爱搞怪的新闻哥,希望你们喜欢我提供的新闻。在写作上,“新闻哥”多以和读者对话的口语化表达为主,以拟人的口吻揭示事实、表达观点。大胆吐槽、嬉笑怒骂、戏谑的语言风格很容易使网友们产生情感共鸣。从这点上来说,“新闻哥”的新闻写作弱化了传统媒体的呆板、严谨,在不虚构、不夸大新闻作品的前提下,写得更有趣、更幽默,这也成了其新闻的总体特征。在随意选取的部分推送文章中,可以看到每期的新闻写作从素材到标题、内容都会呈现出幽默、搞怪的有趣风格,与当下年轻用户的阅读需求是相符合的。谈及严肃的情感问题,“新闻哥”也能深入浅出地写道:“谈恋爱真的是要慎重。”在一则关于痴情男子为挽回女友,当街抱着女友的大腿求复合的新闻中,新闻哥大胆指责了男生在感情里面死缠烂打的不当行为,也给读者传递了“自尊自爱”“好聚好散”的评论观点。这些都表现出“新闻哥”既提供有趣的新闻资讯,也在各种资讯中寻找有趣的因素来吸引读者,选取新鲜的、贴近生活的素材也体现了面向草根用户的通俗品位,人人都感受到事件仿佛与“我”相关。从时事热点选材,到大量新闻作品的产出,“新闻哥”一贯坚持的写作文风大胆又吸睛。在传统媒体之外,“新闻哥”在新闻写作领域“开疆辟壤”,在自媒体新闻写作上提供了更完善的范式。(四)由此及彼:关联写作,上下连接非重点关联,非严肃事件,无整体逻辑,通过语言文字衔接过渡新闻是“新闻哥”的一大特色。“新闻哥”将碎片化的新闻连缀成篇,达到新闻与新闻之间衔接自然的效果,使用户不知不觉就被带入下一段新闻。通过对微信公众号“新闻哥”的文章进行分析,可发现其描述新闻事件没有严格的规则,并不容易划分各种板块。在具体写作上,“新闻哥”常常从一则新闻的一个要素联想,从而关联到另一个新闻事件。以其一篇文章《离婚路上丈夫救人,妻子感动:不离了我们回家!真暖心》为例,新闻哥以一件事为开头就串联起了四个新闻事件。其中虽多是社会趣闻、生活之事,似乎没有什么重大事件报道,也无明显的严肃性,不必强求官方的认真回答。但有些文章还是看到一些受到争议的大事件,则多辅以犀利的质疑和怀疑,消解读者激化情绪的苗头。“新闻哥”似乎坚持着这样拿捏有度的讽刺、诙谐,但又不至于口诛笔伐、一味鞭挞。公众号资讯是伴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播报新闻样式,深得年轻网民的喜爱,同时也面临诸多媒体之间的竞争压力。因此,如何拴住最大多数网民的“胃”,在内容上精心选取素材,在素材组织中推陈出新,吸引读者,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二、从“新闻哥”看自媒体平台新闻创新写作的途径从新闻创作角度来说,“时效性”一直是传统新闻所重视的,过时的新闻没有新闻价值,也没办法编发。但现在的媒体环境与以前大有不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主人”。在微信公众平台,任何新闻素材只要有最新的新闻源头同样可以成为今天的新闻。快速、互动,受众年轻化,信息的膨胀,促使着新闻写作必须跟上时代的节奏,而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开拓思想,勇于尝试,走创新的道路。(一)转变媒体观念,提高写作活力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功能将会越来越完善。目前微信公众平台有分栏、连接、微网站等特色功能,因此微信公众号对技术的掌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仅仅依靠文字输出难以揽下所有环节。如果内容、技术和维护等安全环节没有做好,就无法保证新闻作品的高品质产出。新闻素材的采集筛选、文字的编辑、图片的搜集加工、视频的运用等,都关乎着能否写好一篇新闻,也需要写作者注意聆听用户心声,洞察用户需求,学习掌握新的技能,确保新闻写作的动力和品质。只有让前瞻的媒体观念、不断的思想源泉、强大的新闻写作能力“并驾齐驱”,才能迅速地积累粉丝,提高内容影响力。(二)定位明确,提升写作质量微信公众号的新闻写作应该充分明确自身的定位和目标人群,正如优秀的传统纸媒都有着各自清晰的读者定位一样,自媒体只有针对目标受众,有的放矢地发布新闻内容,才能做好每一个新闻的传达。结合用户的关注点,写作应更注重角度的多样性切入、独家性报道,不停留在简单的事实陈述,而要注重加入深度的思考与评论,以增加信息量和可读性。“新闻哥”以一种揶揄、讽刺的手法报道新闻,仍能看出它在文章中的理性评论和分析,这就把握住了年轻化的目标人群,满足了其碎片阅读的需求。(三)超文本、超链接写作方式对于“新闻”两个字,人们脑海第一印象便是一版一版的文字。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写作的条件更加完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改变,要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文本写作,达到信息全面、生动活泼的效果;注重通过超链接方式提供用户接收的选择性,减少用户浏览新闻时的困扰和压力。目前公众号中很少有像“新闻哥”这样成熟的超文本写作方式,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四)语言去严肃化,写出“情感味儿”公众号等自媒体写作不似传统媒体,要更加短小、亲近、活泼、去严肃化。这在新闻写作上体现为多使用互动性语言、谈话式语言,多使用“我”“我们”“你”“你们”等类似于朋友间交流的语气。不同于传统媒体单向度传播的模式,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代表的自媒体写作往往粘连着话题讨论、你问我答等形式,因此就要求在写作中十分强调体现人情味儿,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三、结语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自媒体新闻写作日益需要倾注更多创新元素,在复杂的媒体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目前自媒体新闻写作良莠不齐,要改进、提升的地方还有许多,突破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圈子,才能做出更好的内容。互联网发展变化正在进行,也必然会持续带来新闻写作的变化,自媒体新闻的创新写作之路还很长。
判断题 (1)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①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实质性内容是指新闻事实,或者事实中的要点,如某人讲话中特别值得关注的部分等。既然导语的任务是开门见山,报告新闻事实、吸引读者,它就不能不按照这个要求来写,否则,读者从导语中一无所获,甚至感到莫名其妙,便会对整篇消息失去兴趣。②将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导语写作仅有明确、具体的事实还不够,记者必须将新闻事实中的精华挑选出来,写入导语。有三类材料应在首选之列:a.选用最新鲜的材料;b.选择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材料:c.选用最有趣、最富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材料。③炼字炼句,力求简短。导语小可太长,字数过多,一会淹没“亮点”、冲淡趣味性;二会导致沉重,令读者失去耐心。为了保证导语的鲜明性和可读性,要尽可能把字数限制在30至50个(英文)字以内。长导语占的报纸栏目太多,往往行不通。④力求优美生动。导语应给人以美感,这是导语吸引读者的又一手段,也是导语写作的更高追求。导语的美,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开掘、反映出新闻事实内在的美;是讲究文采,做到语言美。(2)提出导语写作基本要求的理由对导语写作提出上述基本要求,是由导语在消息中的地位和任务所决定。①导语是消息的生命所在,位于消息的开头,是新闻的结果、提要和高潮,提示新闻精华,发挥着导读作用。②导语的任务举足轻重。人们之所以重视消息的导语,是因为导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语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项;a.导语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b.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导语的首要目的就是吸引读者;c.导语为全篇定音,导语确定了写作重点,明确了主题,决定了消息的基调。
判断题 新闻背景(或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
判断题 镜头的光学特性由焦距、视场角和相对孔径三个因素组成。
判断题 肢体语言不可作为引语。(×)
判断题 编辑方针是根据编排思想对报纸编辑工作作出的决策,它规定了报纸的读者对象、传播内容、报纸水准与风格特色,是报纸编辑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
判断题 谈谈你对报纸版面中出现的大标题、大图片的看法,举例说明。报纸版面中出现的大标题、大图片是一种既有利又有弊的版面编排方式。这种编排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标题显赫,照片增大,线条粗黑,色调浓重,醒目夺人。这一方式能够对视觉构成强烈的刺激,国外有学者称之为“拳击式示现”。20世纪中后期电视的出现对报纸重视图片的运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照片提供给读者的固定形象对于那些习惯了电视图像的人们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于是照片在报纸版面上多起来、大起来,并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1982年美国诞生了一家全国性报纸《今日美国》CUSAToday),在版面上大量采用大幅的彩色照片,而且每天出版整版的彩色天气预报示意图,以一种“快餐式”报纸的活泼新颖的形象在西方报坛独树一帜。国外的一些报纸较早地采用了这种编排方式。中国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北京青年报》。该报将版面确定为浓重型,有些重要的正文和标题增加色块,配以底纹,形成黑白灰的强烈反差;新闻照片增多加大;稿件之间用黑粗直线分割,淘汰花边花纹。这些编排元素变革的结构,一改版面视觉形象,造就了“浓眉大眼”的独特风格,能够引起读者的无意注意和视觉兴奋。该报改为大报后,依旧保持了这种色调浓重的编排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如果处理不当,会带来令人压抑和虚张声势等负面效应。因此,对这一编排方式的使用应慎重。
判断题 “配”评论:“配”评论,是指为配合某一特定的新闻报道而撰写的言论。无论是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还是短评以及编者按、编后,它们都常常依托新闻报道发表。新闻事实是否值得配评论取决于它是不是有值得评论的价值,当新闻报道触及社会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包含有启示性、解惑性的思想和观点在内时,就值得配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