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以公众号为例分析自媒体新闻的写作创新

作为自媒体写作平台的标志之一,微信公众号在新闻写作领域的推陈出新,令其发布模式既具备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更依托其精准的内容投放、多样化的推送方式、近乎100%的到达率满足了公众获取新闻资讯的需求。

腾讯公司推出的微信公众号“新闻哥”于2013年6月成立,在“换个姿势看新闻”的口号下为公众提供新闻,形成了幽默、搞笑、吐槽的风格。其文章总阅读数、最高阅读数、平均阅读数、总点赞数等数据均居前列,集聚了超过百万的庞大粉丝团。在2017年具有综合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排行榜中,“新闻哥”以高人气名列前茅。这样的热度和影响力,使“新闻哥”在自媒体新闻写作领域树立了一个现成的模范,是其他自媒体人进行新闻生产与传播可借鉴和参考的对象。

在文化、经营理念差异化存在的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哥”开拓创新思路,集文字、图片、视频之力,交叉运用各种新闻媒介,通过幽默诙谐的新闻资讯,进行关联式写作等,体现出一股自媒体新闻写作的创新之潮。

一、公众号“新闻哥”新闻写作创新分析

(一)由真而深:新闻评论向深度转化

作为新闻资讯类微信公众号,“新闻哥”每日推送4-5篇新闻评论类文章,一般情况下,每篇文章涉及的新闻事件各不相同,并且都是公众所关心的热点时事。这些报道常常从不同的视野、多个角度解读,十分切合其“换个姿势看新闻的”口号。除了对时事的另类评论解读,“新闻哥”还会对当日关注度较高、朋友圈和微博转发量较大的重要或热点新闻事件进行再评读、再写作。这种对受众的评论加以评论的良好沟通方式也是其新闻写作的一大亮点。语言驾驭水平高的评论员,其精辟到位、入木三分的评论极具深度与精度,再加上有立场的吐槽,吸引了更多的用户驻足,满足了用户的深度阅读需求。如2017年7月24日的一篇推送文章《孙杨夺冠,打脸霍顿!解气同时我更佩服这位泳坛king》,围绕最近孙杨在国际泳联世锦赛的冠军话题,新闻哥对比赛全貌进行了客观详细的回顾和解说,由点及面,一路展开追溯,解开孙杨因“兴奋剂”被黑这一事件的谜团,有理有据,用事实肯定了孙杨的成绩和精神,许多网友纷纷留言表示“棒棒的”“深受触动”。

新闻评论向深度转化是“新闻哥”新闻写作的创新发力点,碎片阅读逐步转化为深度场景,满足了用户的深度阅读需求,不亚于传统纸媒,收效明显。

(二)由字到图:文本的创意整合

评论信息化是文体融合的表现之一,即从简单的说理,讲究论点、论据、论证转向提供信息。“新闻哥”所做的正是在评论中提供有趣的新闻资讯。

在文本表达上,“新闻哥”对不同媒介进行交叉使用,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相结合,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视觉新颖。不同于一般公众号的“千字文”堆砌,“新闻哥”对于文字的应用简洁精辟,很少长篇累牍,可读性很强,少则几十字,多则几百字,在碎片化阅读背景下,这种文字呈现更具特色,因为迎合了用户时间上的“缝隙”,紧扣用户需求,阅读效果更佳。在与图片、视频的结合上灵活多变,变化使用网络语言如“造”“伦家”“忧桑”)、硬译英语如“no zuo no die”、拼音如丧(cong)心(ming)病(jue)狂(ding)等,表达某些情感观点,增强表现效果,给用户留下了深刻印象。图文结合主要体现于每天推送的文章当中,图片的应用丰富多彩、不拘一格,既有新闻图片,也有来自于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的截图、卡通图片、表情包等,数量上较多,有十来张至三四十张不等。这些图片视觉冲击力强,在与文字高度契合之后往往给用户以新颖的情感体验。当然,“新闻哥”非常重视语音、视频渠道的利用,主要见于“歌迷会”中的“灵异公社”菜单和“嘿嘿嘿”板块的“搞笑短视频”菜单,在很多文章推送里面也能看到不少视频的截图片段。

文字、图片、视频等一齐发力,“新闻哥”仿佛每天都在进行一场“文本的狂欢”,这也增强了其文本话语的互动性。“为了《魔兽》而被女友抛弃的亲们,现在后悔了吗?”“你的上网行为都被公司监控?知道真相的我已哭晕”“开口脆系列!快来围观这只成精了的柴犬打针,笑死哥了!”等,吸引了许多网友前来留下精彩的评论,一些栏目如“树洞”“奇葩问答”等圈子活跃度很高。“新闻哥”文本功底之深,是它基于传统媒体做到最佳延伸、又比其他自媒体新闻写作更胜一筹的重要原因。

(三)由简洁到幽默:文风大胆,吸引年轻读者

“新闻哥”公众号的签名是:轻幽默、爱搞怪的新闻哥,希望你们喜欢我提供的新闻。在写作上,“新闻哥”多以和读者对话的口语化表达为主,以拟人的口吻揭示事实、表达观点。大胆吐槽、嬉笑怒骂、戏谑的语言风格很容易使网友们产生情感共鸣。从这点上来说,“新闻哥”的新闻写作弱化了传统媒体的呆板、严谨,在不虚构、不夸大新闻作品的前提下,写得更有趣、更幽默,这也成了其新闻的总体特征。在随意选取的部分推送文章中,可以看到每期的新闻写作从素材到标题、内容都会呈现出幽默、搞怪的有趣风格,与当下年轻用户的阅读需求是相符合的。

谈及严肃的情感问题,“新闻哥”也能深入浅出地写道:“谈恋爱真的是要慎重。”在一则关于痴情男子为挽回女友,当街抱着女友的大腿求复合的新闻中,新闻哥大胆指责了男生在感情里面死缠烂打的不当行为,也给读者传递了“自尊自爱”“好聚好散”的评论观点。这些都表现出“新闻哥”既提供有趣的新闻资讯,也在各种资讯中寻找有趣的因素来吸引读者,选取新鲜的、贴近生活的素材也体现了面向草根用户的通俗品位,人人都感受到事件仿佛与“我”相关。

从时事热点选材,到大量新闻作品的产出,“新闻哥”一贯坚持的写作文风大胆又吸睛。在传统媒体之外,“新闻哥”在新闻写作领域“开疆辟壤”,在自媒体新闻写作上提供了更完善的范式。

(四)由此及彼:关联写作,上下连接

非重点关联,非严肃事件,无整体逻辑,通过语言文字衔接过渡新闻是“新闻哥”的一大特色。“新闻哥”将碎片化的新闻连缀成篇,达到新闻与新闻之间衔接自然的效果,使用户不知不觉就被带入下一段新闻。

通过对微信公众号“新闻哥”的文章进行分析,可发现其描述新闻事件没有严格的规则,并不容易划分各种板块。在具体写作上,“新闻哥”常常从一则新闻的一个要素联想,从而关联到另一个新闻事件。以其一篇文章《离婚路上丈夫救人,妻子感动:不离了我们回家!真暖心》为例,新闻哥以一件事为开头就串联起了四个新闻事件。其中虽多是社会趣闻、生活之事,似乎没有什么重大事件报道,也无明显的严肃性,不必强求官方的认真回答。但有些文章还是看到一些受到争议的大事件,则多辅以犀利的质疑和怀疑,消解读者激化情绪的苗头。“新闻哥”似乎坚持着这样拿捏有度的讽刺、诙谐,但又不至于口诛笔伐、一味鞭挞。

公众号资讯是伴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播报新闻样式,深得年轻网民的喜爱,同时也面临诸多媒体之间的竞争压力。因此,如何拴住最大多数网民的“胃”,在内容上精心选取素材,在素材组织中推陈出新,吸引读者,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从“新闻哥”看自媒体平台新闻创新写作的途径

从新闻创作角度来说,“时效性”一直是传统新闻所重视的,过时的新闻没有新闻价值,也没办法编发。但现在的媒体环境与以前大有不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主人”。在微信公众平台,任何新闻素材只要有最新的新闻源头同样可以成为今天的新闻。快速、互动,受众年轻化,信息的膨胀,促使着新闻写作必须跟上时代的节奏,而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开拓思想,勇于尝试,走创新的道路。

(一)转变媒体观念,提高写作活力

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功能将会越来越完善。目前微信公众平台有分栏、连接、微网站等特色功能,因此微信公众号对技术的掌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仅仅依靠文字输出难以揽下所有环节。如果内容、技术和维护等安全环节没有做好,就无法保证新闻作品的高品质产出。新闻素材的采集筛选、文字的编辑、图片的搜集加工、视频的运用等,都关乎着能否写好一篇新闻,也需要写作者注意聆听用户心声,洞察用户需求,学习掌握新的技能,确保新闻写作的动力和品质。只有让前瞻的媒体观念、不断的思想源泉、强大的新闻写作能力“并驾齐驱”,才能迅速地积累粉丝,提高内容影响力。

(二)定位明确,提升写作质量

微信公众号的新闻写作应该充分明确自身的定位和目标人群,正如优秀的传统纸媒都有着各自清晰的读者定位一样,自媒体只有针对目标受众,有的放矢地发布新闻内容,才能做好每一个新闻的传达。结合用户的关注点,写作应更注重角度的多样性切入、独家性报道,不停留在简单的事实陈述,而要注重加入深度的思考与评论,以增加信息量和可读性。“新闻哥”以一种揶揄、讽刺的手法报道新闻,仍能看出它在文章中的理性评论和分析,这就把握住了年轻化的目标人群,满足了其碎片阅读的需求。

(三)超文本、超链接写作方式

对于“新闻”两个字,人们脑海第一印象便是一版一版的文字。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写作的条件更加完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改变,要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文本写作,达到信息全面、生动活泼的效果;注重通过超链接方式提供用户接收的选择性,减少用户浏览新闻时的困扰和压力。目前公众号中很少有像“新闻哥”这样成熟的超文本写作方式,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语言去严肃化,写出“情感味儿”

公众号等自媒体写作不似传统媒体,要更加短小、亲近、活泼、去严肃化。这在新闻写作上体现为多使用互动性语言、谈话式语言,多使用“我”“我们”“你”“你们”等类似于朋友间交流的语气。不同于传统媒体单向度传播的模式,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代表的自媒体写作往往粘连着话题讨论、你问我答等形式,因此就要求在写作中十分强调体现人情味儿,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三、结语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自媒体新闻写作日益需要倾注更多创新元素,在复杂的媒体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目前自媒体新闻写作良莠不齐,要改进、提升的地方还有许多,突破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圈子,才能做出更好的内容。互联网发展变化正在进行,也必然会持续带来新闻写作的变化,自媒体新闻的创新写作之路还很长。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校对的基本功能一是校异同,二是校是非。校异同是指校对中只需对照原稿进行校对,把与原稿不同的地方改过来就行了。校异同强调的是对原稿负责。校是非则强调既要忠实于原稿,又要尽可能地纠正原稿中的错误,包括编辑的错误。

判断题 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甚至要比采写的基本技巧更加重要。

判断题 报纸编辑工作指报纸编辑在报纸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报纸编辑工作的业务范围包括组稿、改稿和画版三部分。

判断题 “同学们纷纷表示:‘他平日里非常乐意帮助同学,他是我们的好班长。’”此句的引语使用没有错误。()

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党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判断题 人本主义与融合媒介发展媒介是用以满足人的需求的。用马克思的观点来说:“没有需求,就没有生产。”媒介的生产与消费也是如此。没有媒介生产,媒介消费就没有了对象和前提;反之,没有媒介消费,媒介生产就缺乏动力和目标。媒介生产与媒介消费是互为前提与手段的关系。媒介的一切生产活动其实都是围绕着受众的消费需求展开的,无论这一消费需求是传播者主观想象的,还是经过实际调査和科学验证的。1957年马斯洛就根据需求的不同层次,将人的需求分为了五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严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传播学者舒尔茨根据人际传播标准,提出在信息沟通中人有三类需求:维持和谐关系需求、控制的需求和情感的需求。“在大众媒介中,受众的需求说到底是一种信息需求、精神需求,这一需求通常可以再细分为十大具体需求:求真、求善、求知、求新、求美、求和、求乐、求安、求慰、求富。”这就是说,在媒介传播的过程中受众从来就不是被动的,他们主动地寻求信息,他们花钱订报、买杂志、打开电视、选台,他们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并且他们是积极的选择者,是由他们最终决定通过何种传播渠道来获取满足。受众对于信息获取渠道的选择并不是随机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传播学鼻祖”威尔伯•施拉姆为了揭示受众在传播渠道选择中的规律,根据经济学中的“最省力法则”提出了著名的传播学选择或然率公式: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选择的或然率。也就是说,受众对于某种传播渠道获取需求满足预期的可能性越大,而费力程度越低,那么选择某种传播渠道获取信息的可能性也就越高;相反预期的报偿很小,而费力程度很大,那么选择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因此,某一传播渠道想提高自己被受众选择的概率时,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提高分子值,即增加受众可能得到的报偿;一是降低分母值,即减少受众需要付出的努力。虽然离施拉姆的公式提出到现在已经有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但选择或然率公式至今依然有较强的应用性,对于媒体的内容设置、广告的投放都有分析和指导价值。我们也可以根据施拉姆的选择或然率公式来分析融合媒体是如何围绕人的需求来发展的。一、让更多样的信息可以获取按照施拉姆的选择或然率公式,任何一种传播渠道要提高被受众选择的机会,途径之一就是提高分子值,也就说尽可能提供大量的受众需要的信息,让预期的报偿保证提高。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他们面临的是自身特点所造成的局限性,拫纸无法突破版面的限制而无限制地向受众提供信息;广播电视无法突破频道和时段的限制,一个频道一天只能提供24小时的信息量,而一天中广播电视节目收听收视率最高的“黄金时段”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以广播电视为例,据受众抽样调査显示,中国电视的黄金时间是每天18:30〜22:00的三个半小时,广播的黄金时间在每天早晨6:00〜7:00的一个小时。因此,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要用有限的版面和有限的时间吸引最多的受众选择,途径显然不是尽可能去任意丰富产品内容,而是尽可能找到一种能够迎合最广大的受众需求的内容。于是都市报上必然提供的是大量的本地社会新闻,因为最广大的受众选择都市报就是为了能够了解本地的社会状况,而不是专业性的知识。在电视的黄金时段,往往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娱乐节目和影视剧作品,因为只有这些内容才最有可能将尽可能多的受众吸引到电视机面前。传统媒体的另一局限性在于,它天生不可能生产和丰富同自己媒介异质的产品内容,印刷媒介除了提供文字和图片供受众消费外,不可能同时提供音像、动漫等视听结合的媒介产品;广播电视虽然可听可看但又往往无法传播深度文字信息,音像信息传输转瞬即逝,内容往往缺乏深度。融合媒体是多种传统媒体的结合与延伸,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之间的隔阂,各种媒介渠道的功能得以相互交融,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融合媒体中.文字不但可以与图片相互搭配,甚至可以和视频、音频一同发布;而图片新闻也可以配音乐、配文字,传统媒体中不可能逾越的鸿沟在融合媒体中轻易被打破,进而受众满足的报偿也得到极大提高。另一方面,媒介融合打破了传统媒体因为自身特点造成的局限性。以电视为例,电视与网络联姻之后,受众可以通过网络任意时间选择自己想看的节目,掌握了收看的主动权,打破了传统电视媒体频道与时段的限制。更关键的是,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融合之后,拥有了海量的存储空间,可以允许融合媒体将一切信息存储下来以满足受众的需求,这在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空间局限.原本在传统媒介中无迹可寻的分众、小众内容产品,在融合媒体中都可以得到充分满足。因此,融合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其实是将人的预期满足报偿不断提高的过程.受众的任何预期都可以通过融合媒体的渠道得以满足,这时候融合媒体渠道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受众首选,并且越来越多地挤占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二、让信息更容易获取和传播施拉姆公式中传播渠道被选择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信息获取的费力程度。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那就是获取信息的费用,即为了获取那些本来不知道的部分的信息,人们得花费额外的成本。例如.要知道当下城市中PM2.5指数,我们要在城市安装相关的测试设备,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要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我们可能还要发射气象卫星:这些都意味着庞大的信息费用的存在。信息费用既然是一种成本,那么在经济人自私本性的驱使之下,人们就会有动力去降低信息的费用。在信息费用的降低上,从受众角度岀发和从传播者的角度出发意义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通过让信息更容易获取,也就是施拉姆所说的降低信息获取的费力程度,进而降低受众的信息费用,但同时这其中又有一定的区别。1.受众层面的信息费用降低对于受众而言,获取信息的成本来源于几方面。首先就是为获取信息所支付的费用,经济学中信息和普通商品一样,是稀缺的,因此它也有价格。既然有价格,也就可以给掌握它的人带来收人,所以它是一种资产。从这个角度来讲,受众从融合媒体获取信息的成本并不低,受众不仅需要为此购买相应设备,还需要为掌握相应的设备接受相关的教育和学习。这样的成本远高于受众在街角买一份报纸获取信息。而另一角度是受众从融合媒体获取信息所支付的时间成本大大降低。容易获取和传播信息是“新媒体”的主要优势之一,在发布信息、引起对话和分享知识方面,“新媒体”都占有优势。超文本和搜索引擎是“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的两种特征,它们使信息的获取非常便利。两个因素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当下“信息鸿沟”或“知识鸿沟”不断加剧。新闻媒介总是系统地向某些人群传递信息,具有更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人又总是比其他人获得更多更好的信息。媒介技术越发展,信息获取费用的差距也就越大,获得更多信息的群体和获得更少信息的群体之间的差异也会日益增长。这种数字鸿沟造成的差别正在成为我国继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三大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别”。数字鸿沟造成的国内分化将演化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现实及趋势,会使社会不满情绪上升,不稳定因素增多,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持续发展。2.传播者层面的信息费用降低一方面,相对于传统媒体,融合媒体初期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例如设备购置、员工培训、系统采购等,但是随着融合媒体数量的增加,各方面的成本都在逐步降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章于炎(YuyanErnestZhang)在其博士论文中认为,运用“朴素理论”(SimpleTheory),其中包括机遇规模经济理论(TheoriesofScaleEconomics)和范围经济理论(TheoriesofScopeEconomics),高质量的新闻业可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并增强媒介机构的竞争优势,®进而也可以使信息生产费用得以降低。另一方面,如何让受众更容易选择自己的媒介,这里所谓的“容易”,在经济学的角度,就是传播者的信息生产费用较低或受众消费信息费用较低的意思。因此,不管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在融合媒体时代,媒介的营销推广都必不可少。媒介直截了当地告诉受众,如何通过我们的渠道获取信息、获取哪些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满足受众的哪些需要。不同媒介之间的融合与联盟形成了强大的媒介品牌影响力,在这种影响力的号召下,受众更容易消费有品牌保障的高质量信息产品。传统的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媒介集团在媒介融合之后正好通过旗下的不同媒介、不同平台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推广来不断放大原有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整个融合媒体的品牌形象。除此之外,融合媒体还通过“以本伤人”这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与对手竞争的方式来降低信息费用,拉低门槛,抢占市场份额,将市场中的其他竞争对手淘汰出局。但无论如何,媒介间的竞争始终是一场“内容为王”的博弈,尤其是在受众花费较高信息费用的时候,他们对于信息的预期及满意程度直接决定着融合媒体的发展与生存。三、让大众传播满足人际传播的需要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大众传播是指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向大众提供信息、知识、观念、娱乐等的过程。人际传播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情感的活动。当下,网络社交媒体已经成功地将线下的人际传播搬上了网络,博客、微博、人人、豆瓣一类的网站在线上构建了庞大的虚拟社交网络。而融合新闻也将传统的新闻媒体搬到了线上,于是新闻成了网络社交媒体的重要内容,进而媒介融合中的社交功能已经开始成为融合新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媒体之所以能够如此迅猛地发展,而且成为当下媒介发展的一种趋势,不仅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对大众媒介的需求预期,而且因为它也满足了人们对于人际沟通的需求。普尔将媒介融合称为一种功能同一化的趋势。当下融合媒体不但承担了大众传播的职责和功能,而且开始满足人们对人际传播的需要。以网易新闻为例,一条“陕西4房姐’被警方控制”的置顶新闻,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就积累了数百名网民的跟帖,更有数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网民参与互动,其网友互动讨论的信息量远远超出了这则新闻本身。这些当然不是大众媒介所能承担的新闻传播职能,而是融合媒体与人际传播社交网络进一步融合之后的新功能和新趋势。让大众传播满足人际传播的需要,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过程。1.从新闻发布到网民讨论与传统媒体的受众不同,网络受众不仅仅是接受者与旁观者,他们还更多地积极主动加入传播的过程之中,有时他们主动提出自己对信息的需求和意见,有时则对传播的内容提出解读和看法,有时则将自己认为有价值或有趣的信息放到网上传播。融合媒体受众主动参与新闻传播的欲求,来源于受众作为人的自主性和互联网前所未有的开放性。融合媒体与人际传播、社交网络建立融合点的关键在于,给受众以参与新闻生产互动的空间和机会。从媒介守门人的角度来看,开放受众互动评论的机会和空间自然是有利有弊,精彩的评论可以激发受众更高的参与热情,也是对融合媒体最好的宣传和推广。但是,具有破坏性的、骚扰性的评论.同样也会对媒体、对其他受众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为此,如何控制和引导受众互动和评论,成为融合媒体在满足受众自主性需求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议题。2.从网民讨论到新闻转发同参与评论相比,转发分享是融合媒体与社交媒体新的融合点,将融合媒体新闻发布平台直接与社交媒体平台建立链接也是当下媒介融合的简单做法。受众在微博、QQ空间、微信的文字、图片下面设置新闻链接,或者将自己看到的新闻转发、分享到微博、博客等社交媒体平台,并且辅以评论.甚至号召粉丝们对相关新闻话题集中讨论,这其实与小范围的阅读小组又有什么区别呢?他们同样都是一种社交活动,而新闻、小道消息从来就是群体社交活动中最永恒的话题。对于融合媒体来说,这样的分享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其原理就如同苹果公司任由购买iPhone的消费者疯狂抢购、大排长龙一样,当各大微博、论坛、网站都开始热议这种狂热的购买欲望时.这就成了最好的广告和营销手段.潜在消费者的好奇心、购买欲求就都被调动起来了。新闻媒体也是如此,当全社会都在流传分享关于陕西“房姐”的相关新闻时,最淡定的受众也无法置身事外了,被激发起来的受众开始主动寻求相关的信息以满足需求。3.从网民发帖到新闻生产有网友于2013年3月在新浪微博发帖:“#网友晒幸福感:月人万元经理不如高校老师#目前流行一种新的工资计算方法:工资不等于月薪,也不等于年薪,工资等于时薪!武汉一位髙校老师月人4000元工作80小时,算下来,时薪50元左右。私企销售经理工资上万,工作320小时,时薪只有31元左右。在月薪和时薪之间,你选择哪一个?”接着就有媒体网友微博评论:“这种算法只能说明他不了解高校教师的工作量!”又有高校青年老师(“青椒”)跟帖:“我们都是8小时上班24小时工作。”很快就有了83人转发、34条评论。这引起了纸质媒体的注意,某报纸于3月3日做了2/3版《大学“青椒”压力调查》,引起社会反响。网民发帖引起传统媒介报道和评论的案例很多,比如一则《中国在南亚的战略:以孟加拉为基点耗死印度》帖子,被印度智库网站“南亚研究中心”转发和评论后,印度《经济时报》又以“中国战略家说分裂印度”为题对此进行报道,引起印度国内轰动和两国口水战。中国媒体也曾将网民发帖内容延伸做成新闻误报。2009年1月,“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在曼德海峡迫使印度4基洛’级潜艇浮出海面”被中国媒体广泛报道,但事后证明这是一条网民杜撰的新闻。而印度海军官员却称:“这是中国海军对印度的一次心理战。”近年来南海问题成为焦点,中国网民的举动也屡屡被南海周边国家媒体关注。比如,由于越南两次三番挑衅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引起一些中国网民愤怒,于是有网民为泄愤竟然炮制出了所谓的“中国进攻越南计划”,引起越南的高度重视,数家媒体和电台纷纷报道。中国著名军事专家戴旭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说,中国对待南海和边疆问题上有官方的立场,也有民间的立场,互联网是民意的体现。了解对方民意并非坏事,但媒体不应被这些纷纷扰扰的“网络新闻”而左右,给双方民间情绪的怒火添油加醋。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0亿,稳居世界第一位。在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网民的意见表达也曰趋活跃和开放。美联社记者曾向中国同行坦言,怎么发现中国新闻,答案之一就是——上网!比如邓玉娇刚刚获释,美联社记者就已经同步发出了评论,称赞中国网民成为推动社会反腐的重要力量。4.从网民加工再到新闻生产在网络传播时代,受众的自主性并不止步于评论、转发和发声,他们也愿意在新闻信息的基础上加工创造,进而引发新一轮的新闻生产。2012年11月25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成功起降歼-15舰载机后,舰载机指挥员在起降过程中的手势动作引起中国网友的浓厚兴趣。航母起飞指挥员以半蹲为姿势,右手蜷缩伸出食指和中指,指向飞行甲板前端,代表“允许起飞”信号。起飞指挥员帅气、干净、有力的“起飞手势”成为最大亮点,于是乎“航母Style”在中国成千上万的网民中开始流行,大家以不同的方式模仿并热情追捧。于是由新闻引发的、网友互动创造出的新的新闻生产点诞生了。这样的例子在网络时代很多,官员的一个微笑、一支香烟、一块手表由于突然激活了受众的好奇心、窥探欲,进而在网上寻求更多的新闻信息,这种寻找经常是官员们一落千丈甚至成为阶下囚的重要诱因。其实,新闻引发网友的再加工、再创造进而形成新的新闻生产点并无必然的因果联系,网民的智慧大爆发开始常常是“无厘头”或是偶然随机的新闻事件,但网络受众自主性需求却是一种客观存在和真实呈现,融合媒介需要满足他们,也必须满足他们,因为受众的这种真实、客观的需求正是新闻生产的不尽动力。

判断题 当商业机构也乐此不疲地参与到类似游戏当中的时候,恶搞原有的反叛与个性已经慢慢地消失。在商业资本主宰的语境当中,它们摇身一变城成了机构牟利的一种工具。

判断题 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