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简述阐述型社论的论述方式和写作要求。 

阐述型社论(包括评论员文章),属于社论中一种常用的类型,是政治性、政策性和指导性很强的权威性社论。它的论述方式和写作要求如下:

(1)论述方式

①专题式阐述型社论

阐述型社论常常采用专题论述的方式,即指一篇文章专门论述某项方针政策。它在概述有关方针政策的主要内涵的同时,更要侧重于阐发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及其重要意义,或对有关方针政策执行过程中已经或可能出现的思想疑惑和思想倾向。从思想上、政治上进行释疑解惑和说理开导,以扫除各种思想障碍或阻力。

②宏观式阐述型社论

一般用于论述党的纲领路线、最新精神、奋斗一「标和重大决策,面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其精神实质普遍适用于各条战线、各行各业。

③系列式阐述型社论

系列式阐述型社论,是围绕某项方针政策连续发表的社论,各篇之间互有联系又有各自的侧重点。

④辛卜正式阐述型社论补正式阐述型社论则是针对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实际情况包括出现的偏差而写的坚持正确导向的评论,目的在于纠正和防止实践中对政策的片面理解,划清是非界限,排除“左”右十扰,进而使人们加深对方针政策的理解并完善贯彻执行的措施、步骤和方法。

(2)写作要求

写作阐述型社论,往往易于出现空洞说教、照搬文件、发号施令的情况,不能透彻地解决问题。因此,下功夫精心写作出能够透彻说理的社论,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这就要求作者在提笔之前切实下功夫搞好调查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透彻地了解所要阐述的对象,包括它的内涵、它的精神实质、它的客观依据、它的现实意义和思想阻力,只有在弄懂弄通所要阐述的对象的情况下,才能取得发言权。

至于在具体写作时,则还有必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①善于交代国情,说明和交代制定方针政策和有关决策的政治背景和客观形势的内在联系,以充分揭示制定并执行方针政策的现实意义及其精神实质;

②立足释疑解惑,以典型事实为论据结合实际进行论证;

③论述要力求重点与全面的统一,使论述既有针对性又不陷入片面性。只讲全面,面面俱到,没有针对性,就难以解决问题;反之,侧重一点而不顾及全面,又会陷入片面性和绝对化,以至把人们的思想搞乱;

④实事求是地分清政策上、政治上的是非界限,力求在分清是与非的界限上阐明道理。为了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在说理分析时还要区分哪些是现在要做要提倡的,哪些是现在可以做但不宜提倡的,哪些是将来要做和提倡的;要严格区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和现在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的政策原则,区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将来高级阶段的不同的政策界限,区分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和现阶段所执行的具体政策,区分对干部对党员的要求和对一般群众和读者的要求。

⑤顾及政策的连续性及其关联性。党和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总是相互联系的。现行政策之间有横的联系,现行政策与过去政策之间又有纵的联系。因此,在阐述某项具体政策时需要适当顾及这种联系,而不宜割断这种联系。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3号黑白相纸比1号黑白相纸反差小。

判断题 谈谈你对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的体会和看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媒体(又称“第四媒体”)这种以因特网为传输平台传播新闻和信息的渠道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利用,网络媒体的受众群体正呈几何级数增长。这样的结果与网络媒体自身的传播特点有密切关系,这些特点对新闻信息发布者的竞争态势和受众处理新闻信息的习惯都产生着影响。网络媒体具有传播时间的自由性。这主要体现在随时发布新闻的实时性以及随时阅读新闻的易检性。早在上世纪未,网络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就不断刷新发稿时效第一的记录。例如,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清晨5点50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导弹袭击,人民网9点25分发布使馆被炸的第一篇报道,而中央电视台在12点的《新闻30分》中加以报道,新华社则在午后向新闻媒体发稿。这种实时发布使得读者能够随时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着什么,但也会使部分读者难以从随时更新的新闻中抽离,而这些新闻未必都是对读者有价值的,于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浪费时间。(2)网络媒体在传播空间上具有无限性的特点,它不受地域限制,是名副其实的“全球化”传播;同时,它也不像报纸那样有版面的限制,而是一种广容性的媒体。“网络传播无国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不采取特别的措施实施封锁,世界上任何一个网站登载的内容都有可能供全球网民访问、浏览和下载。同样,世界上任何一个具备上网条件的地方,均可轻松浏览全球网。但这同时也会助推一些煽动性的言论产生实质性的社会影响。面对某些新闻信息和相关的言论,网民若不能足够理智和冷静,可能被别有用心者利用。网络媒体的广容性使读者每天都面对海量的新闻信息,虽然有互联网强大的检索功能,但检索出的同类信息仍然是海量,其质量参差不齐,要想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信息并不是那么方便。(3)网络媒体具有传播方式多样性的特点,它是多媒体、交互性、小众化的传播。网络传播采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H动画等多种形式,丰富了报道手段,使新闻更为直观、形象、生动,增加了新闻的现场感和冲击力。网络媒体新闻传播是媒体与受众、受众之间的多向性、互动性传播。它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以多人对个人、个人对个人和个人对多人的双向互动化的异步传播方式,为受众主动获得个体化信息提供了条件。网络论坛、讨论区、聊天室、MSN等即时通讯软件吸引着大量网民积极参与传播信息、评论新闻、讨论新闻话题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网络新闻传播的社会影响力。近年来,网络论坛在“孙志刚事件”“宝马撞人案”等几起社会新闻事件上,发出强大的声音,产生巨大影响。网络媒体小众化传播的特点体现媒体变革最明显的特征。近年来,互联网融合报纸运作模式产生网络报纸。随着网络流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融合电台技术产生网络电台,融合电视技术产生网络电视台,融合移动通讯技术产生网络/手机短信、手机网站,变革编辑理念和模式产生博客,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层出不穷,异彩纷呈。

判断题 著作权法所称的“改编”,是指在不改变原作品基本思想内容的前提下改变原作品的版本形式。

判断题 新媒体的话语权不仅仅是掌握在少数专家或机构手里,而是逐渐分散到每一个用户手中。

判断题 华尔街日报体:也称为DEE结构DescriptionExplanationEvaluation(描写、解释、评价)主要特征:从描写具体的事例入手(可以是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然后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部分,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再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上,进行主题升华。从具体到一般,从小处落笔,想打出扩展,感性,生动,符合读者认识事件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结构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

判断题 “五四”时期的新闻写作有哪些变化和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国历史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新闻事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内,新闻写作业务空前发展,在体裁上,诞生了现代杂文、通讯和报告文学;在文字上,摒弃了传统的文言文,开创了白话文和标点符号;在题材上更是丰富多彩。这一时期的变化发展包括以下方面:(1)新闻日受重视,导语初步运用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一方面,由于内忧外患,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激增,要求报道新闻更多、更快;另一方面也由于电报的使用,因其价格昂贵,迫使记者不得不采写短新闻。从这以后,新闻体裁日趋增多,消息写作日趋成熟。新闻导语的初步运用,是这个时期新闻写作业务发展的又一大亮点。(2)述评的涌现“五四”时期,新闻述评大量涌现。新闻述评就是将“述”与“评”相结合的、夹述夹议反映国内外重大事件与问题的新闻文体“五四”运动时期,相继出版的《每周评论》、《湘江评论》、《星期评论》、《钱江评论》、《妇女评论》、《武汉星期评论》等多批报刊,才均以“述评”为主要新闻体裁。(3)报告文学的萌芽“五四”运动时期,读者对新闻的需求增强了,视野也开阔了,他们不但要求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且要求知道更详细、更具体的新闻内涵。因此,运用文艺表现手法迅速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性文体,便顺乎自然地问世了。(4)白话文与标点符号的运用戊戌维新时期,伴随着思想启蒙运劢,形成了对文言文的第一次冲击,一批白话报刊纷纷问世,但是,占统治地位的依然是文言文,彻底改变这一局面的,则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首先大力倡导者当属胡适,1917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极力推崇白话文学。这场运动得到了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许多进步人士的积极支持和响应。

判断题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融合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传统电视媒体的可持续发展不容乐观,为了长远发展,传统电视媒体势必与新媒体相互融合。借助互联网技术,新媒介的功能、传媒的内容以及传播的渠道都在不断发展与扩张。在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势在必行,正成为媒体行业发展的焦点。新媒介传播正逐步改变传统媒介的生存和发展。传统电视媒介要获得发展,就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加强媒介融合,这也是目前传媒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注重与新媒介的多维融合在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原本的先进性正逐渐被迅速崛起的新型媒体所代替,面对如此困境,电视媒体最为理性的发展出路就是走创新之路,加强与新媒体的多维融合。新媒体也可以充分抓住机遇,在相互融合中,从电视媒体的资源优势中得到弥补和提高,二者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媒体环境,这是时代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1)网络与终端的融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是新媒体发展的基础。网络与终端的融合是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提出的“补偿性媒介”理论正是网络与终端融合的理论基础,而且他认为“技术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人性化”,新媒体传播通过网络与终端的融合让社会大众能够自由获取各种信息,从而摆脱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网络与终端的融合主要有终端设备之间的融合与信息平台和服务内容的融合两方面。当前媒介融合都是接收终端的融合,如互联网协议电视(IPTV,简称“网络电视”),它将电视机或个人计算机等作为接收终端,通过网络技术向客户提供数字化广播电视、视频服务、电子商务等宽带业务,用户终端可以通过个人电脑来实现,当然也可以是IP机顶盒+电视机。在传统电视媒体进军IPTV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市场的分析,确定客户群体,研究整合策略,进而赢得市场和发展。(2)产品与内容的融合各省市广电集团拥有广播电台、电视频道、报纸杂志和网站等多个子公司,在这个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如果电视媒体能够与其他媒体进行内容整合,共同分享媒体资源,进而利用协同效应,就可以将电视媒体内容打造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产品,这样既可以有效节约成本,又可树立品牌形象,促进广电集团的发展。随着新媒介融合快速发展,人们的需求与媒体的产品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看电视,不再仅仅只是为了看新闻,获取新闻信息,各种生活服务、理财、教育、医疗、游戏等信息已成为人们的主要需求,成为媒介融合发展的方向标。为此,传媒业界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发展方向,加快新媒介融合的步伐,促使电视传媒多元化发展,使传统既保证经典,又能散发别样的精彩。(3)加强受众的互动与融合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了新媒体的发展,也改变了传统电视媒体的主体地位,受众也不再被动地接收信息,新媒体增强了与广大受众之间的互动,人们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地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保罗·莱文森认为在漫长的媒介发展史上,受众的选择决定媒介的兴衰。如果想要满足人们自由获取信息的需求,新媒介融合就必须遵循市场的发展规律,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与融合,进一步促进电信网、广播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这是电视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中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2.媒介融合的建议数字电视、微博、微信等新的媒介早就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各类信息的有效渠道。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传统电视媒体应加强与新媒介的融合,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两者互补和共存,这是媒体发展的大方向,这是大众的选择,定将成为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主流。(1)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发展在新媒介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不能单纯地片面注重新媒体的发展,而轻视或完全忽视传统电视媒体的优势及其客观存在的价值。时代在发展,在变迁,我们既要传承传统的精华,又要与时俱进,掌握和运用新媒体技术。因此,要充分发挥传统电视媒体长期以来形成的资源优势,发挥新媒体的信息平台优势,开拓新旧媒体共同融合发展的途径。近年来,新媒体虽然已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必须承认在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着权威性不够、可信度差、内容趋同化等诸多不足。尽管传统电视媒体当前面临着新媒体的冲击,但是其与生俱来的独特优势依然拥有较为强大的影响力,如传统媒体的内容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等,而这些恰是新媒体所不具备的。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新媒体还没有能力以自身之力维护好社会的舆论生态环境,保证其健康、持续发展。新媒体的信息内容大多数来源于传统媒体,有些甚至是直接复制粘贴而来的。新闻工作者是传统媒体内容生产的源泉,这支新闻采编队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经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较高的知名度,也为传统媒体积攒了较高的可信度和公信力,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而这些都是新媒体在媒介融合发展中所不能忽视的。因此,我们应全面研究,对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各自的优劣势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努力探寻媒介融合发展之途径,使新旧媒体能协同发展,共同提升。(2)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实践证明,传统电视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融合是传统电视媒体打破目前困境、应对新媒体挑战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因此,传统电视媒体要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去寻求生存之道,以创新促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媒体人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转变观念,积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新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用创新的思维来坚守传统媒体的舆论阵地,进而实现新旧媒体之间的互为补充与良性互动。人才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提高的源泉。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全面提高媒体人的专业素质和媒介素养。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大众对媒介内容中的文字、画面、视频、音频等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因为社会大众已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主体,他们掌握着查阅与收看的主动权。这就需要媒体人要有扎实的语文功底,还要学习和掌握好图片、视频和音频等编辑处理技术,树立大数据意识,不断增强自己对新媒体信息的收集、整合、加工等能力,从而为媒介融合发展开辟新路径,使媒介融合实现突破性发展。(3)加强合作,合力开发无论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或是媒体自身为了获得可持续发展,媒介之间的合作与开发,都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技术水平都为媒介融合夯实了基础。那么,我们要如何利用这些理论和技术来实现媒介融合的目标?这就要求媒体人要加强合作,全力开发,亦可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研究制定媒介融合的技术标准,建设技术平台,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媒介融合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使媒介融合的目标得以更好地实现。(4)完善资本体制,打好品牌战略如果要实现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获得长远发展,传统媒体就要不断完善资本运营体制,这是传媒产业做大做强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完善的资本运营体制,传媒企业的生存都堪忧,又从何谈发展?因此,在媒介融合过程中,各个渠道都要打破行业垄断的壁垒,建设传媒产业链,共同开拓业务空间,从而实现产业规模化,打好品牌战略,确保传统电视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大市场、大环境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媒介融合是市场经济和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环境下传播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大众的选择。在媒介融合时代,传统电视媒体要想有所作为,有所发展,应紧跟媒介融合发展的步伐,不能沉浸于自身过往的辉煌时代,而应与时俱进,彻底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将新媒体作为发展机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特点,调整传统媒体的发展战略,唯有这样才能够使传统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中继续释放光彩和能量,在群雄逐鹿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

判断题 商品的价值一旦为消费者所认同,就会形成有价值的符号,形象代表的价值符号与商品价值并无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