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闻有三层含义:①独家的、第一手的、网络记者自己采访写作的新闻报道;②通过重组新闻资源、重新编辑改写的新闻报道;③该新闻是利用网络传播的特殊优势,制作出的适合网络信息传播规律,与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方法在形式上有差别的新闻报道。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当消息源有多重身份时,为了准确,记者应该将其身份全部写出和使用。()
判断题 简述人物通讯报道对象的类型。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先进模范人物——典型人物它是指新闻媒体报道的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区,其事迹或思想观念能够代表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闻人物或人物集体,一般称为典型人物。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种传统而重要的宣传报道方式,也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大特色。典型人物报道是历史的产物,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集中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各个时代的典型人物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典型人物报道对象包括以下两类:①全国性的典型人物。②配合一个时期宣传主题的典型人物。(2)新闻人物这里所说的“新闻人物”,不是从宣传角度树立起来的人物,而是指在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他们因“事”而“显著”,他们和事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3)凡人奇事,奇事凡人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大量平凡的劳动者,他们不属于哪级树立的典型,亦无轰轰烈烈的业绩,但他们的一事、一语、一情、一思,他们的所作所为符合我们报道的主旨,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的精神。这类人物通讯也可算是新闻小故事,常常有小巧、新奇、隽永的特点,人因事而显,人与事相连,一般篇幅不太长,有时说不清是写人还是写事。(4)“冰点”人物与奇人凡事不同,这类人物似乎没有值得特别提起的先进思想和传奇事迹,他们并非因事迹而进入人物通讯,而是因为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生存状态值得社会关注,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才被作为报道对象。(5)批评或揭露性报道中的反面人物这类人物主要是各类反腐败案件中的党政干部。在改革开放及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滋生出大量社会腐败现象。以腐败的官员作为人物报道的对象,详细揭露其犯罪事实,谴责其对社会正义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侵害,剖析其道德上的堕落和人性蜕变的轨迹,并提示产生腐败的社会土壤,起到了警示社会、释放民怨、鼓舞斗志、引导舆论的作用。
判断题 版面元素:版面元素是构成现代报纸版面的基本成分的统称。从技术上说,版面的编排设计就是在版面空间安排正文、标题、图片、线条和色彩,作为编排元素,它们自身也可以显示某种意义和情感色彩。①正文用来显示报道和文章的文字。正文中字的大小具有评价的功能。②标题是很有寓意功能的编排元素。③图画和照片是版面最具强势的视觉刺激物。④线条是现代报纸上运用广泛的编排元素。⑤当代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离不开色彩的运用。当代报纸在运用编排元素方面表现出“七多”,即:正文呈模块形状多、标题用黑体字多、大标题多、图片多、大照片多、直线多、色彩多。这反映出版面设计追求简洁、醒目、直观、顺畅和时代感的趋势。
判断题 一编辑制作了这样一个标题:《狼狗咬伤我左腿主人打断我右脚》,以对联的形式,恰当概括了这个事情之所以成为新闻的原因。新闻界有句俗语“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所以这前后两句,缺一点都不是新闻。而且这种对联形式的标题,对仗工整,拿来对应的新闻元素能够悄然地传达(作者)的感情立场。
判断题 编辑方针:指根据办报方针对报纸编辑工作做出的决策,它规定了报纸的读者对象、传播内容、报纸水准和风格特色,是报纸编辑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办报方针总体是符合国家政策,做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编辑方针的主要内容包括:1.报纸的读者对象报纸的读者对象是根据报纸的性质、办报宗旨以及报业市场竞争的需要确定的目标读者是报纸编辑希望能够成为报纸读者的人群报纸读者的结构往往是多元组合2.新闻传播的内容报纸新闻传播内容表现为报道面的大小,包括报道对象、报道领域、报道区域3.报纸的水准思想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4.报纸的风格特色报纸整体结构、传播内容、方式和版面形象等综合表现出的格调和特点报纸风格特色取决与报纸的性质、办报宗旨、读者对象
判断题 以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等节目为例,试分析新时期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426(1)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传播手段制作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播媒体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和重要社会问题发表意见,作出分析判断或述评的一种电视报道形式。它在触及时事、反映诉求、表达主张、弘扬正气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媒介舆论监督功能的发挥上更是一枝独秀,受到公众的关注和赞誉。(2)电视新闻评论除具有新闻性、思想性、群众性、科学性等一般评论形式的共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①多种传播符号凸显优势电视新闻评论可以运用多种传播符号:报道词声音、同期声、字幕、照片、图表、图像等,因而可充分显“形象化评论”的特色,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评论手段更加丰富多彩。②直观性带来受众面广a.电视直观性强,信息代码少,受众可不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b.由于画面本身会“说话”,电视评论记者有时无需再做文字上的描述,保留现场声反而更加重要,可以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电视比报纸更具有“眼球吸引力”,因而电视评论受众面更广。③亲近性带来更强的说服力a.电视图像有可视性,形象感人;b.电视评论节目主持人采用“面对面交谈”形式,产生“自己人效应”,可充分吸引观众;c.电视图像有可视性,形象感人;电视评论节目主持人采用“面对面交谈”形式,产生“自己人效应”,可充分吸引观众;同时电视评论可引入多种评论者的同期声(包括现场采访中的议论评述),使证据更为真实可信,更具有强大的说服力。(3)例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1995年12月30日播出一期题为《仓储粮是怎样损失的》的节目。节目一开始,演播室大屏幕画面呈现出粮仓的外景,然后由主持人先说开场白。在随后的画面中,粮库员工打开仓库的大门,只见老鼠在仓库里乱窜。大量的小麦已经霉变、虫蛀。特写镜头下,霉变的粮食已经变色,并且开始结块,虫蛀的麦粒已经变成粉末。在主持人画外音之后,镜头聚焦于一位粮库的职工,只见他用手抓起粮食,边看边说:“完了,完了。”痛惜的神情溢于言表。在节目的最后,记者采访在这一事件中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淮阳县县委书记李华亭。(4)面对上百万斤粮食霉变、虫蛀,造成降级、降等甚至成为一堆麦糠的巨大经济损失,李华亭的回答和神情都十分不以为然,为其塑造了一个十足的官僚主义者的形象。同期声与现场采访的画面的有机结合,使这一官僚主义者的典型跃然屏幕。也让观众在看的过程中清楚地看到仓储粮食损失的原因、官僚主义的表现和危害。
判断题 突发性事件因其小可预知和灾难色彩给记者的采访带来了哪些困难:(1)记者的采访写作大多在事件发生之后,很难在现场进行同时空的观察,不容易看到事件的发生过程,往往缺乏现场感受,只能靠事后寻访当事人和目击者,从他们的回忆中了解情况,勾勒事件的过程,然后向读者展现这个事件。即使赶到发生事件的“现场”,有时也只能依据“现场”的遗留物来做报道。(2)突发性事件绝大多数是灾难性的,常常伴随有生命和财产的惨重损失,而我们的报道大多是去挖掘真相,追踪原因。因此,去调查这一事件本身必然牵涉到某些人的责任、名声和利益的损失,导致记者的采访常常受到封锁:当事人三缄其口,现场被破坏,为采访者设置重重障碍等。在这种情况下,拿到的材料就可能过于零碎,甚至可能是假相,这使得记者的调查更加扑朔迷离。这时候,记者面对的难题简直与公安人员相似。这种事件的调查,是对记者的正义感、责任心、洞察力和调查基本功的严峻考验。(3)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往往要求有较强的时效性。在事件的复杂程度和采写时效的压力下,要十分警惕“失实”的陷阱。(4)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有些记者片面追求“卖点”,在突发性灾难的报道中,渲染恐怖镜头,展示犯罪细节,易造成负面的社会效果,这也是我们在采访写作中应该注意的。
判断题 为了使新闻报道更具说服力,可以对数据进行造假。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