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程设置:“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与受众对于现实生活中各项大事及其重要性判断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理论假说。它最早由美国学者麦库姆斯和肖提出。
(1)“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以赋予各种社会议题以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注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大众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
(2)“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理论特点
①“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是大众传播活动在受众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认知层面上的效果与态度层面上的效果不同,一般而言,后者是指对“思考方式”的影响,即以告诉人们应该“怎样想”的方式来加强或改变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或观点;前者是指对“思考对象”的影响,即以告诉人们“想什么”的方式来把他们的关心和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问题上。由于传播效果是一个循序发生和深化的过程,认知阶段的效果并不排除对态度和行动产生连动作用的可能性。
②“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所考查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问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这里着眼的是传播媒介的日常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③“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换言之,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传播媒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报道方针,从现实环境中“选择”出它们认为重要的部分或方面进行加工整理,赋予一定的结构秩序,然后以“报道事实”的方式提供给受众。在现代社会里,由于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不管这种“再构成”是对现实环境的客观反映还是歪曲的反映,都会影响到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判断。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时报:1904年由保皇会创刊于上海,是戊戌变法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梁启超参与策划,狄宝贤主持,从创刊始,该报以持中允的姿态出现,既批评顽固派,又批评革命派。因此在政治上没有造成多大影响。该报在评论、编辑、出版方面敢于大胆革新,为我国报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1首先将梁启超在《新民从报》上创造的“时评”这种新的报章文体移植于日报。这种应时而发,短小精悍,活泼明快的时评很受读者欢迎。2首创报纸周刊,即在每周固定日子设立专版,聘请专家负责编辑。3首先采用1至6号铅字排版,新闻标题和评论中的主眼,加圈点以识别,版面编排“务求醒目”4最先将一张报纸分为一、二、三、四版,两面印刷,彻底摆脱了书册式报纸的痕迹,后来各报纷起效法,沿袭至今。
判断题 2018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指出,青年是中非关系的希望所在。
判断题 使用消息源时,应该慎用单一消息源。()
判断题 强烈的斜、直射光进入镜头,会在底片上产生(耀斑)和(灰雾),使影像的(反差)和(清晰度)受到影响。
判断题 新闻出版自由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是公民政治权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简称“新闻自由”,包括采访自由、传递和报道自由、出版发行自由和批评自由。最早提出“出版自由”口号的是17世纪英国政论家约翰·弥尔顿,1789年法国制定《人权宣言》以法律的形式确认言论出版自由为公民的基本权利,1791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第一条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法律剥夺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二战后,美国学者和报人提出社会责任理论,即立足于新闻自由是人类不可剥夺的权利的基础上,坚持享有新闻自由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判断题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作者是柳永
判断题 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在没有改变意思或基本没改变意思的情况下,可以修改引语。()
判断题 颗粒越粗的胶卷,感光度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