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责任 :一校是整个校对工作的基础,直接影响以后各个校次。对一校的要求是:
1.校正校样中的全部“漏排的字”,检查与版面最初设计是否有误。
2.基本上消灭多字、少字、错字等差错,彻底消灭多行、少行、串段、另行接排及其他会造成版面改动的错误。
3.图的位置、大小是否恰当、美观;图中文字字号是否合适;字体是否统一,边框是否合理,比例大小是否合适;细节是否处理到位;图与正文是否对应。
4.按照最初设计要求和原稿进行比对,校正标题的字体、字号是否有误。
5.留错率3/10000以内。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常用摄影充电电池有(镍镉电池)(镍氢电池)。
判断题 比较1942年延安整风期间《解放日报》改革和1956年《人民日报》改革的异同:1942年4月1日起,在延安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进行改版,在报纸宣传中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发扬密切联系群众、联系实际的作风和文风。1956年7月1日起,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指导下,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进行改版,展开了一场全国意义上的新闻改革,改革的目的仍然是肃清教条主义。(1)两次整改的相同点①两次运动开展的模式十分相似。两次改革均由一张报纸所指引,由一个根据地解放区发起而后扩展到所有根据地解放区。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报纸是“组织一切工作的一个武器”。新闻整风运动由解放日报引导,而1956年的新闻工作改革由人民日报牵引。②两次运动都由一个局部而扩展到全国。新闻整风运动是由陕甘宁边区发起而后发展到敌后所有根据地,由《解放日报》带头掀起了抗日敌后根据地新闻界整风运动的高潮;以《人民日报》改版为主的新闻工作改革也是由局部向全国全方面地展开,各地报纸纷纷改版,还引起当时新华通讯社和广播事业都相继进行了改革。③都发表了题为《致读者》的社论。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了改版社论《致读者》,检查了创刊以来在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了一系列改改革:版面安排上,把抗日根据地的新闻报道提到了首位;整风宣传方面,把整风运动作为一个宣传中心来抓,进行了集中突出的宣传,宣传形式多样,有广度也有深度;社论写作方面,注重社论的质量;提出了“全党办报”的方针,坚持无产阶级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改版社论《致读者》,提出三个方面的改进意见:a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b.开展自由讨论,阐明社会言论;c.改进文风,活泼空气。在改进文风作风,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新闻理论的重大意义上,两者也有着相似的地方。两次整改,提高了新闻下作者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促进了新闻工作者的自我改造,对于维护新闻真实性,密切新闻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两报分别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前者开辟了无产阶级的新闻学道路;后者开辟了社会主义新闻学道路。(2)两次整改的不同点①背景不同。两张报纸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自然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就不相同。《解放日报》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创办伊始即承担着重要的政治使命,那就是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团结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人民日报》处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当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双百”提出,刘少奇对新闻工作做了重要讲话,强调新闻报道要从教条主义、党八股中解脱出来,更好地适合读者需要。②对于党性的认识不同。通过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和整风后,新闻工作的第一要义就是党性。从党对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上看,除了党性外,新闻业的其他功能被有意和无意地省略了。从新闻工作者的地位看,新闻工作不再有自己的独立品格,他们只能是党的笔杆子,《解放日报》发表重要社论《党与党报》指出:“报纸是党的喉舌,是这一巨大集体的喉舌。在党报工作的同志,只是整个党组织的一部分。一切要依照党的意志办事,一言一动、一字一句,都要顾到党的影响。”这样的要求事实上严重束缚了党的新闻工作者的手脚,极不利于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到了《人民日报》,这种认识有了改变,50年代初,《人民日报》编辑部有一个流行说法,叫做“《人民日报》是办给全国县以上领导干部看的”。在改版中,编辑部成员树立了新的观念,要满足各层次读者的需要。这点是与解放日报有所区别的。
判断题 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如何用事实说话?(加上“用事实说话”的解释)新闻要用事实说话,因为:(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2)事实胜于雄辩(3)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用事实说话方法多样:一、学会用典型事实说话;[典型事实的特点:(1)它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2)它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3)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4)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二、通过再现场景说话;[“再现现场”,就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三、运用背景材料说话;[怎样运用背景材料说话?(1)善于联想;(2)善于对比;(3)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4)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四、借助“直接引语”说话。[直接引语是指记者通过采访的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有现场感,权威性,真实性]
判断题 第三方分析工具,指的是非官方平台自带的、需要官方平台授权后才可以使用的数据分析工具。
判断题 简述国内报纸版面存在的问题报纸这一历史最悠久的新闻媒介为后来的电子媒介、网络媒介提供了产品制作的模本,但新一代媒介成长起来以后,又会对其赖以脱胎的模本发起挑战。这种挅挑战的严酷性在于,新媒介总是拥有比老媒介更全面的符号系统和更强大的传播功效:广播拥有听觉性符号;电视又加上视觉性符号;网络不但视听符号兼备,而且还有强大的链接功能和无限的信息容量。在这些强大对手的冲击之下,报纸唯有更加努力地发掘自身的潜力,才有可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因此,报纸的革新是永无止境的。目前我国报纸版面设计中存在着一系列亟待改进的地方:(1)编排思想的不稳定和版面形象的不确定这主要表现在版面设计缺乏明确和稳定的风格定位,容易受市场因素的干扰。如一些机关报受晚报、都市报影响较大,脱离自己的性质和功能,盲目仿效一些在市场上比较走红的报纸的版面,结果导致内容与形式的不吻合,甚至于媚俗,有损严肃报纸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也有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报纸近年来频繁改变自己的版面设计,报纸形象塑造没有明确的指向,版面的随意性说明报纸还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2)报纸各部分的版面风格不协调有些报纸近年来频频扩版,但各版组、各周刊以及各个版缺少统一的风格定位,任由各版主编自由编排,结果标题字体字号各搞一套,版头栏头缺乏统一设计包装,导致报纸各部分的作用相互削减,整个报纸无法确立统一的整体形象。曾有一家报纸的“人物周刊”仿效《南方周末》的某块版面,与该报的其他周刊以及新闻版风格迥然不同,这种落差实际上破坏了报纸的整体形象。(3)版面设计盲目追求感观刺激,形成“泡沫版面”“泡沫版面”的特点是版面元素的使用过度夸张,表现形式与所表达的内容的价值不相称,比如大量使用不含多少新闻价值的巨幅照片,内容并非很重要的稿件却做出了比报名字号还大的标题,还有一些专版大量使用非新闻照片装饰版面,照片的内容与报道内容毫不相关……这些做法实际上造成了版面资源的浪费,让读者感到故弄悬虚。(4)版面设计无章法、无秩序虽然主张版面设计要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但这不等于可以在版面设计上随心所欲,朝令夕改,让读者无所适从。版面创新成功与否,不能以编辑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只能以读者的体验与评价为准。当站在读者的角度来审规,就会发现版面设计中实际存在许多妨碍快速有效阅读的因素:①标题位置无章法。随意切断稿件下文的排列,造成阅读不便,浪费读者的时间。②字体字号运用无章法。与新闻稿件的报道价值不相称,读者不易领会编辑的报道思想。③稿件排列无章法。不恰当的破栏使版面杂乱,既不美观也不方便阅读。④照片、图表的规格与排列无章法。扰乱整个版面的格局,甚至切断文章的排列,有些照片位置的不当还会造成读者的误解。⑤网纹使用无章法。如对照片说明、对稿件正文滥用网纹铺底,很伤读者的眼力,实际是为形式而损伤内容。⑥色彩运用无章法。主要表现为滥用色彩,标题、栏题、报头、照片、图表甚至正文都五颜六色,版面上没有重心也没有主色调,看上去很热闹,但实际妨碍了内容和思想的表达。滥用色彩还会导致各部分相互冲突,造成不协调的版面效果,这显然不利于报纸品格和风格的塑造。⑦线条、花边运用无章法。对花边在什么情况下用,直线在什么情况下用,并无成熟的考虑,直线的粗细也随心所欲。结果线条花边作为版面语言的功能不能得到恰当的发挥。③广告编排无章法。在版面上的位置、大小、形态没有规定和限制,一些报纸在新闻版的任意位置放置广告,甚至用新闻包围广告,或出现与报道内容相冲突的广告,既有损报格,也是对读者利益的侵害。
判断题 通讯员对新闻写作认识的重要性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与不但与企业工作相关,而且和每个员工的利益有关,你可以通过稿件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塑造自己的新形象,领导和员工会通过你的稿件改变对你的认识,判断你的工作态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机会就可能轮到你的头上(有许多领导干部就是从乡村教师等职位,因为文章写得好被县委办公室发现调去写材料,从而走上领导岗位的)。
判断题 DIN24的胶卷比DIN21的胶卷感光度低。
判断题 负像指感光片经过感光、显影、定影等一系列过程,感光胶片上的形成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