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公报:是上海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中文教会报刊,对戊戌变法产生重要影响的中文报纸。前身是1868年于上海出版的《中国教会新报》,由外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并任主笔。1872年改名为《教会新报》,1874年9月5日,自第301期起改名为《万国公报》,仍为周刊,其读者对象由基督教徒扩大为社会各界人士,内容也淡化宗教宣传,事实色彩强烈,它全录《京报》并报道全国新闻,此外还介绍西方政治模式和西方科技知识。该报对维新变法起了推动作用,皇帝也经常阅读该报。该报还反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攻击污蔑孙中山,希望中国的社会改革沿着西方列强所期望的道路即向殖民化的道路发展。1883年休刊,1889年在休刊6年后恢复出版,刊期由周刊改为月刊,由广学会主板,主编仍为林乐知,1902年停刊.
内容
1自创刊至300期所刊内容以宣传宗教为主,间刊一些中外史、科学常识方面的稿件。以及有关中国教育方面的消息
21874年改名《万国公报》后,其内容也改以时事政治为主,经常发表时事评论,重要法令,条约以及外报译文,大量介绍西方政治模式和科学知识,减少了宗教的宣传
3从《中国教会新报》到《万国公报》的变化,使该刊的读者对象也由基督教徒扩展到社会各界人士。当维新思潮兴起时,大谈变法革新,并提出许多建议和措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导语的修辞技巧主要包括:(1)设问导语以提问方式开头,主体部分围绕导语提出的问题展开叙述。以提问方式写作的导语,有助于读者把握新闻事实的要点,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促使记者抓住要害,明确消息主体的写作方向。(2)拟人导语中将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思想感情,使之“活”起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技巧可以使导语带有感情色彩,令读者受到某种程度的打动,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一步阅读全篇。(3)借用借用诗词典故、歌曲唱词等来揭示新闻内涵,为导语增色。这种写法可使导语富有情趣,使消息一开头就有诗情画意,从而唤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者以轻松愉悦的心情阅读下文。(4)对比在导语中,将两个极端的事物加以对照,形成巨大反差,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这种对比的写法,有助于揭示事物的特点、阐明新闻主题。(5)直呼导语以第二人称“你”或“您”直呼读者,与读者对话。这样可拉近与读者的距离,造成一种亲切自然的交流气氛,使读者产生亲近感,从而乐于接受记者的观点或忠告。(6)排比以结构相同或语气一致的成排句式构成导语或导语的一部分,形成排比式导语。这种手法可以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导语的气势,使导语带有节奏感。(7)惊警导语以惊醒、警戒的语句,强烈唤起读者注意。这种写法可造成震动效果,造成一种紧迫感,使读者为之一惊,不能不注意。
判断题 识别背景类型:衬托对比性背景、注释说明性背景、分析解释性背景
判断题 宣传是传播者反复宣扬某些理念和思想,带有明显的倾向性。
判断题 新闻根据,又称新闻由头。新闻的基本特征“新近性”决定新闻传播客观事实必须要有根据或契机,而新闻根据就是新闻发布的依据和契机,它是新闻报道赖以存在的决定因素。在报刊上,新闻根据或是消息的导语,或是消息导语的部分内容。新闻根据是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一篇新闻报道一定要有新闻根据,若是没有新闻根据就不成其为新闻。
判断题 记者甲写了一篇有关某局领导乙先进典型事迹的报道,报道社会反响很好,甲的妹妹恰好在该局工作并想换岗位,此时甲可以向乙打招呼。(×)
判断题 传播: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把握这个定义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⑤社会传播具有行为性、过程性和系统性。
判断题 一个企业不能单凭自己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
判断题 校对“质”和“量”的关系片面追求数量,会使质量下降;为了保证质量而过于谨慎时,数量也不能达到规定要求。对新同事来说,应首先巩固质量,在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并趋于稳定后,再提高速度。数量的提高是有限度,质量的提高则是无止境的。在任何校次、对任何稿件都要树立以质量为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