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稿题(共16分,将下列消息压缩在250~270字之间,不需作标题)
本报讯 中央美术学院的张秉尧同志,从去年8月24日离开北京,只身骑自行车,背着画夹,经天津、河北,来到渤海湾黄河入海口,然后溯河而上,越过八省八十四个市,行程万余里,于今年4月22日登上海拨四千多米的源头。他沿河采风,画了一千多幅速写,写了近二十万字的日记、游记,还拍了几千张珍贵的照片。
为什么选择黄河?张秉尧同志说:“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摇篮,我要在黄河流域的土地上寻找艺术的根”。“这次黄河之行,对人生的探索更重于对艺术的探索”。他领略了上下五千年民族的兴衰和忧乐、中华民族的过去和现在,使他具体地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曾经象一个巨人站立在当时世界的文化峰巅,也增添了他对艺术探求的勇气。
张秉尧同志是古往今来第一个登上黄河源头的画家。新近,他登上巴颜喀拉山脉雅拉泽尔山下的玛曲曲果。河尽天低,天色蓝得透明,云彩好像从山后边飘起,泉水如同珍珠一样,从河底涌出,欢乐和痛苦,在这一刹那全部涌上心头。
张秉尧同志骑车带着六七十斤重的行李翻山越岭,一路上困难重重,但是沿途各族人民更多的是给他以温暖和激励。在兰州,肖华同志接见他,还赠诗一首,以壮行色:“君有远鸿志,踏车万里行。挥手辞燕山,黄河入画中,莫道尺幅小,却揽山河春。金城一杯酒,送君向昆仑”。
张秉尧同志年近五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十年动乱剥夺了他的大好时光。他渴望有朝一日在人生的跑道上作最后的冲刺。他十五岁那年,告别母亲,从山西过河,参加了解放兰州的战役,这次重走当年的路,亲眼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巨大变化。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广播新闻编辑研究一广播新闻编辑的特性:1是“听”的编辑:2口语化的编辑工作3一维传播的新闻编辑:a线性传播:传播的内容以时间推移顺序进行传播,构成时间式版面的传播方式。b广播的表现手段很有限。二广播新闻编辑的任务:把关、策划、创新、汇总、联络三广播新闻稿的选择:1新闻价值;2新闻政策;3注重选择音响新闻,发挥声音优势;4注意选择符合广播需要和电台特点的稿件。四广播新闻稿的修改:广播稿的特点要求:口语化、通俗化、生动形象有趣。
判断题 信息的保密性指信息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不被他人窃取。()
判断题 隐性采访的特征有哪些?如何根据其特征更好地运用隐性采访?隐性采访的特征及运用:(1)记者主动出击。隐性采访是记者主动出击进行采访的行为,记者采访时一定始终在新闻发生的现场,否则隐性采访就无法完整地进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记者也有可能出现在突发新闻的现场进行采访。有的时候,记者还有可能直接成为新闻事件的当事人。(2)新闻事实周详。对于准备从正面报道的新闻,我们也可以采去隐性采访的手段,但这种选择并不是唯一的,因为通过通过公开采访进行正面报道,一般会去的比隐性采访更好的效果。但对社会不良行为的采访却正好相反,通过隐性采访抨击社会不良,进行舆论监督,效果远比公开采访为好。(3)社会参与程度较高。新闻记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可谓神通广大。但这种神通恰恰是全民参与的结果一一社会各阶层成员及时全面地向新闻记者提供新闻采访线索,从而使记者能更多地了解社会现实。另一方面,社会的不良行为虽是在暗中进行的,记者的能耐再多,其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也是有限的。因此,隐性采访的线索大多来自社会成员的举报,缺少社会成员的举报,隐性采访将失去最为重要的新闻源。另一方面,隐性采访也是受众欢迎的一种采访形式,通过这种采访手段采获的新闻,受众有较高的接收兴趣。(4)隐瞒身份。记者身份就其从事的具体工作而言,具有自身特殊性。面对新闻记者的采访,有人愿意侃侃而谈,有人却表示“无可奉告”。而新闻工作的职业要求,使记者们不仅要从“侃侃而谈者”那里采获新闻,还要从“无可奉告者”那里采获新闻。而隐去记者身份去面对“无可奉告者”,无疑是最有利于新闻采获的。所以,在隐性采访活动中,记者必须隐瞒身份。只有隐瞒身份,才可能更方便地采获到有价值的新闻。(5)隐藏目的。记者以某种社会角色(不是记者角色)面对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对象,他们必须隐藏自己报道新闻的目的,否则,既达不到隐瞒身份的目的,也无法实现自己报道新闻的目的。在具体的采访中,急着要针对不同的人物和事件,以不同身份去进行采访。
判断题 新闻摄影的特性是真实性、新闻性、纪实性,五个要素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什麽事件、为什麽发生
判断题 通讯结构的意义和原则通讯的结构形态多种多样,不像消息那样有既成的模式。本章介绍通讯结构的意义和原则,通讯结构的常见形态,并分别阐述通讯结构的三个要件:标题、开头、结尾。通讯的主体,则在后面有更详细的介绍。通讯写作,在结构上要遵循以下原则:一、结构要服从主题的需要二、首尾圆合,文情畅达结构的主要环节无非是开头、结尾;层次、段落;线索、脉络;主次、详略。所谓首尾圆合,文情畅达,是说文章首尾要呼应,中间的主体部分不得无故残缺,线索脉络的设置精当,主次详略的搭配完美,文气畅通,浑然一体。三、新颖活泼,不拘一格通讯的结构要巧妙,要新鲜,要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为此,作者“在落笔之先,必经营惨澹”。在通讯的写作中,结构的安排大概是通讯最具创造性的环节。
判断题 一篇新闻评论中有如下几种类型的观点:1.只被论证不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2.不被论证而只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3.既被论证又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
判断题 通稿式新闻稿件必须注明消息来源,不能署名为本报记者。()
判断题 简述新闻真实性内涵:真实问题是新闻传播的核心问题。新闻理论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于阐明新闻真实问题。闻传收全过程的问题。(1)新闻真实的本质新闻真实是指新闻与其反映对象是否符合,符合,就是真实的;不符合,就是不真实的。也有量的规定,包含最基本的两个方面:真实和真实度。(2)就整个新闻传播界而言,新闻真实包括具体真实和整体真实新闻真实是贯穿新真实既有质的规定,①具体真实。首先要求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这是真实的事实基础。②整体真实。这是指新闻媒体、新闻传播界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形成的“全体”。报道是否反映事实世界的主要状态、主流方面、主导趋势,还要求反映事实世界的每一个侧面,而不是某一个侧面,并且要根据事实世界每一侧面在自然、社会中实际的比例程度、重要程度安排新闻报道的数量和分量,要达到一种和谐的匹配关系。显然,要实现这样的新闻真实是十分艰难的事情,对新闻传播而言具有理想性的色彩。(3)新闻真实的特性①新闻真实是事实性真实。新闻必须完全立足事实、引用事实,并以事实为根据进行判断,得出的结论仍然是明显的事实。②新闻真实是过程性真实。诚如马克思所言,只要报刊有机地运动着,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示出来。不管客观事实多么复杂,通过分工与连续性的再现,就能一步一步地弄清全部事实。③新闻真实是有限度的真实。绝对真实难以实现。新闻真实性是有限度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a.新闻真实是新闻传播范围内的真实。b.新闻真实是一定新闻传播价值取向下的真实。c.新闻真实是传播者认知限度内的真实。d.新闻认识必须是及时、迅速的反映,难免失实。e.新闻真实是环境因素影响下的真实。构成新闻传播环境中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因素,都会以各种方式影响到新闻真实的范围和程度。④新闻真实是即时性真实。这由新闻传播方式上的及时性、实时性所决定。⑤新闻真实是公开的真实。以任何其他传播方式都无法企及的公开程度,把新闻事实的真相公布于众。(4)新闻真实的意义①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据,是新闻安身立命的根本。②真实是实现新闻传播目标的基础,失去真实性,新闻传播的追求也就失去根基。③真实是新闻传播的力量所在,优势所在。列宁曾说过,“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④真实是满足收受主体新闻信息需求和新闻媒体获得信任的根本保证。以上诸多意义是就新闻系统内部而言,就新闻与社会的关系而言。真实新闻是实现民主的基本信息保障,是信息社会安全的重要前提,是知识社会成长的必要条件,是道德社会的内在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