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正是指在办报实践中,由于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原因,新闻报道中会出现差错,报纸对这些差错采取的补救措施。需要更正的差错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新闻事实方面的差错,另一类是新闻报道的立场观点有错,即记者或作者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判断和价值评价不当,而编辑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未能把好关,导致稿件产生不良影响。
相关试题
判断题 简述报道配置的若干力式。报道配置就是按一定的报道意图将稿件搭配、组织成有机完备的整体。整体影响部分,结构制约功能。好的配置可以使报道显得有序易读,可以使报道得到强化和深化,可以使报道获得整体优于部分之和的积极效应。相反,稿件配置得不好,则会削弱以至损害报道的整体效果。报道配置的主要方式有:(1)综合性配置。这是报道配置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它强调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以吸引方方面面的受众。新闻单元(新闻版或新闻节目)少的新闻媒体,报纸的要闻版,广播电视的新闻联播节目,更需要采取这种配置方式。综合性配置要尽可能做到“6个结合”:点面结合、庄谐结合、褒贬结合、图文结合、长短结合和多种文体结合。(2)同一性配置。这是将具有相同性的稿件聚集在一起。这种方式可以增强新闻单元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还往往能够形成强势,获得规模效益和比较优势。同一性配置按其外显形式不同,可分为强标识组合和弱标识组学习。(3)延伸性配置。这是增配其他稿件,对新闻加以拓展,使之丰富、深化。这种延伸可以是广度延伸,也可以是深度延伸。(4)解释性配置。当一篇新闻的内容不易为广大受众所理解或明了的时候,需要借助其他资料加以说明。这种组合方式,可以称之为解释性配置。它可以帮助受众释疑解难,驱散迷雾,还能开阔受众的知识视野。解释性配置用以说明的材料有文字资料和示意图表。
判断题 编辑的概念:作名词用时,有两层含义:一是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即编辑工作者;二是指社会职业,即从事编辑这一工作。作动词用时,指的是在出版社、报刊社、广播电视台、网站等大众传媒机构从事作品和资料搜集、选择、整理和加工,使之适合传播目的与复制要求的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唐朝出现报纸,清末出现《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919年,徐宝璜,我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新闻学》1995年《羊城晚报》率先实行社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负责制总编辑与编委会对各专业部和各个版的领导,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主要通过“编前会”制度落实报业作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是由报纸生产和报纸销售两大系统有机组成的。
判断题 新闻媒体不得报道未经政府卫生部门发布或未经批准的疫情信息。()
判断题 简述改稿的一般程序。新闻编辑在对一篇已经决定要采用的稿件进行修改时,一般的工作程序是:(1)通读全文目的在于认识原稿。这种认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握稿件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各方面的情况;二是发现稿件存在的问题,并设想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种认识是修改稿件的基础。认识越清楚,下一步修改就越顺利,质量也越有保证。不能急于求成,在未通读全文的情况下,就边看边改。这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往往容易改得不得要领,甚至歪曲原意。对于一些内容比较复杂的长稿,即使通读一遍也未必能认识,需要多通读几遍。宁可先多花一些时间,而不要匆匆动手,免得以后返工,更费时间。(2)着手修改即把前一步设想的方案付诸实施。但第一步的设想只能是一个大致的轮廓,不可能——都想得很具体,因此,在着手修改时,需要进行更为细致的思考,做到字斟句酌。修改要用不同于原稿字迹颜色的墨水,如果颜色相同,则用笔要不一样。如原稿是用钢笔写的,修改则要用毛笔。一般编辑和部组负责人的修改所用的笔或墨水也要有所区分,以便以后查对。在原稿上修改,改正的字可写在行间或四周的空白处。假如原稿改动很大,或几经修改,原稿已改得比较乱,不易认辨,需要重抄。校正小样,要采用标准校对符号。符号要用引线勾画到四周较近的空白处,引线不宜交叉或重叠。(3)改后检查稿件修改完毕,必须从头至尾认真阅读,检查是否有在文理上、用字用词上的错误并进行校正。这种改后检查至少要进行一次,对于重要稿件,还要再检查第二次。整个修改过程,需要对原稿和修改后的文字进行反复阅读。通过反复阅读来发现问题。阅读一般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略读,即着重注意内容,对某些细节,如用词不当、错别字、漏字、标点符号的运用等暂不去推敲;另一种是点读,即逐字逐句地去进行阅读,不仅注意内容,而且不放过仟何细节。修改过程中的阅读,应该根据需要灵活地采用这两种阅读方式,把它们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开始通读原稿时,可以采用略读的方式;在作最后一遍的检查性阅读时,可以采用点读的方式;而在着手修改时,既要有略读,也要有点读。这样就可以发挥两种阅读方式的长处,提高修改的效率和效果。
判断题 完善的网络营销顾客服务必须建立在掌握顾客需求的基础之.上。
判断题 固定画面的画框是静止不动的,但它的拍摄主体可以动。(画框、被摄主体)
判断题 现场观察:现场观察是指记者深入到新闻现场,对新闻事实的目击者甚至是参加者进行直接的目击采访。记者的观察采访中,最经常、最普遍的,是对新闻现场所作的观察。其主要作用有:①现场观察可以让记者掌握第一手材料,也可以用观察来验证间接材料;②现场观察是感性认识的必由之路,也是形成写作激情的首要条件;③能够直接获取生动细节、抓住事物特征,克服写作一般化的毛病;④可以使记者加深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理解;⑤现场观察可以在其他采访方法无法进行的情况下获取新闻素材。现场观察采访主要适用于突发性的自然现象、新闻事件以及不适合用言语进行采访的采访对象。
判断题 论述通讯和文学、评论、调查报告、回忆录、人物传记、消息等文体的区别:通讯的特点,可从比较中清楚地显示出来。(1)通讯以严格的真实性与文学相区别通讯属于新闻体裁,必须遵守新闻真实的原则。通讯在情节、结构、语言等力面,虽然与文学作品相近似,但通讯与文学作品却有着质的区别。通讯只能选择典型,而不能塑造典型;只能挖掘故事情节,而不能虚构故事情节。通讯所反映的事实,都是客观存在的,只能通过比较辨别和深入挖掘,把它抓出来,如实反映给读者、听众、观众,不能搞集中、典型化。文学作品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鲁迅语),通讯则要实有其人,实有其事。(2)通讯以报道的客观性与评论、调查报告相区别通讯写作不能用大量议论、推理来说明问题,而必须坚持用事实说话,只能在客观地叙述事实的基础上稍加引申发挥,以说明事情的意义和实质以及发展趋向等。通讯以反映为主,以情节取胜,以客观为佳,不宜搞鉴定式、动员式、号召式的力一法。通讯也不是实际工作中的先进事迹上报材料。调查报告有时也归入通讯类,但它与一般通讯仍有区别。调查报告一般不注重于展开生活的画面,调查报告中的例子,一般是概述式的,不予充分展开,它只是作为说明观点的例证,材料服从于分析和阐述问题、经验、教训等。(3)通讯以较强的时间性与回忆录、人物传记相区别通讯既然属于新闻报道的范畴,就说明是“新”字打头的。通讯要突出新近发生的事,而把过去的事作为背景材料来交代;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写编年史。通讯要突出最新情况,‘已的主题要与当前情况、问题或任务有一定的联系,有时甚至要紧紧扣住,有一种现实的针对性。通讯不要向报告文学靠拢,而要力求快和短。(4)通讯以叙述描写的形象性、故事性、细致性与消息相区别最初的报纸只有消息没有通讯,后来为了满足人们了解新闻事件详尽细节、来龙去脉的要求,才发展了通讯这种形式。通讯是详细的新闻,展开了的新闻,形象化的新闻,是消息的发展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