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党的中央报刊发展演变过程:

1922年9月至49年9月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发展/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历史沿革 1、 《向导》周报,1922.9——1927.7,上海 2、 《红旗》 1928.11——1930.8,上海 3、 《红旗日报》 1930.8——1931.3 上海( 《上海报》合并) 4、 《红旗周报》 1931.3——1934.3 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关报( 《红旗日报》改名) 5、 《红色中华》 1931.12——1937.1(1933年2月第50期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35年11月复 刊) 6、 《红星》 1931.12——1935.8(1934.10长征,由于《红色中华》停刊,代为中共中央机 关报) 7、 《新中华报》 1937.1——1941.5(1939年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由《红色中华》改名) 1937年9月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改为陕甘宁边区机关报。1938年12月停刊, 1939年2月《新中华报》 (刷新版)创刊,期号: “刷新第一号” ,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8、 《解放日报》 1941.5——1947.3 +《今日新闻》 9、 《人民日报》 1948.6——至今 1948年.6月, 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在平山县创办,为代中共中央报。由1940年创办的《晋 察冀日报》和1946年5月创办的《人民日报》合并后重新编号出版的。1949年3月迁北平,8 月1日由代中央机关报转为正式的中共中央机关报。 工人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于五四时期 1920年下半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为了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相继创办了《劳动界》 、 《劳动者》等刊物,这是我国第一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工人为对象的通俗 报刊,这些刊物,被工人看做自己的“喉舌” ,工人解放的“明星” 。这批刊物把宣传马列主 义与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起来,促进了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二、中共成立后,以领导工人运动作为中心工作,工人报刊也随之迅速发展。从1921年下半 年到1923年初,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等地陆续创办了一批工人报刊。著名的上 海《劳动周刊》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机关报, 党领导下的第一张全国性工人报纸。 北京《工 人周刊》 工人报刊宣传报道中心是:向工人群众介绍马列主义,反映工人和工会的活动,号召工人团 结起来,进行反帝反军阀的斗争,在1921——1923第一次罢工运动中,发挥了宣传鼓动和组 织作用。1923年“二七惨案”后,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工人报刊多数被迫停刊。 三、1国共合作后,工农群众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工人报刊经过一年左右的沉寂,在1924 年春开始复兴。新创办了一批工人报刊,如广州的《工人之路特号》等。一些被迫停刊的工 人报刊也陆续恢复出版,最重要的是《中国工人》 。 2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中共转入地下,秘密出版《上海报》 (1929) “上海工人阶级自己唯 一的报” 《苏区工人》1932瑞金 四、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工人》1940,延安,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主办,毛泽东在为它写的《<中国工人> 发刊词》中指出《中国工人》应该成为教育工人,训练工人干部的学校。 建国后,1949年《工人日报》北京创刊,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报 共青团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于中共诞生初期 在中共成立前,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准备建党的同时,开展了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活动, 上海、北京、广州等地陆续建立团组织。有些地方团组织办起了面向青年群众的报刊,这就 是中国最早的团刊。其中有四川成都团组织于1921年1月创办的《先驱》半月刊,广东团组 织1922年3月创办的《青年周刊》等。 在首批团刊中, 《先驱》是出版时间最长,也是惟一由地方团刊转为中央团刊的。现在北京 出版,由于北洋军阀的查禁,迁上海出版,并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的机关刊 物。1922年5月,正式成为团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 1923年8月,创办《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机关刊物,在上海创刊。 二、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独立地出版报刊,公开发行。团的报刊网络形成了。 1、一方面加强中央报刊,使之成为革命舆论的领导者及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建立地方报刊。中国青年》很快成为全国青年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刊物 2、十年内战时期: 《青年实话》 ,共青团苏区中央局机关刊物,1931,永丰,瑞金; 在国统区,团中央创办了《无产青年》 (1927.10——1928.10)后改为《列宁青年》 三、抗日战争: 《中国青年》1939.延安,由全国青年联合会延安办事处宣传部主办。 四、解放后,1951年,北京, 《中国青年报》团中央机关报 简述清末民初我国通讯事业的诞生和发展情况 P139、P162 我国的通讯社事业和近代报业一样,首先是由外国人在中国办的通讯社开始的。1872年,英 国路透社在上海设立远东分社,是外国人在中国办的最早通讯社。 在国人办报的第二次高潮中, 1904年广东老报人骆侠挺在广州创办了中兴通讯社, 是国人办 的第一家通讯社,主要向广州和香港的报纸发新闻稿。 民国成立后,新闻通讯事业真正发展起来,中国新闻事业增添了一种新的媒介,改变了报业 一统天下的局面(1911——1912,四家) 。1913年至1918年间,新创办的通讯社不下20余家。 这些通讯社一般规模都不大, 有的只有一两个访员, 用复写或油印方式向有限的几家报刊撰 稿。在经济上,大多靠官僚政客和资本家的津贴来维持,也有个别是自由撰稿人独立办的。 邵飘萍1915东京通讯社和1916年北京新闻编译社最为成功, 前者专门为京沪报纸提供东京通 讯, “二十一条” ;后者以消息迅捷而闻名,每晚发稿一次,内容有本社采写的消息和翻译的 外电两部分,每日总有一二特殊稿件,颇得各报好评。 新闻来源主要是靠剪报和译报, 自采的新闻很少, 质量不高, 发行量少, 几份到几十份不等。 补充: 1、历史背景:社会状况、技术条件、需求、外国通讯社的影响 2、清末:1904年比利时远东通讯社,王幕陶创办 1911年广州展民通讯社,杨实公创办 3、1广州:公民通讯社 1912 2上海:民国第一通讯社、上海通讯社 3武汉:湖北通讯社 4长沙:湖南通讯社 1912 5北京:北京通讯社 中俄通讯社 1920 1920年7月由共产国际组合中共上海发起组在上海创办, 简称中俄社, 1921年5月起改称华俄通讯社,简称华俄社。社长杨明杰。是我国第一家无产阶级通讯社。中俄社的主要任务是沟 通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向中国人民介绍列宁的革命理论,俄国革命的成果与经验,同 时向俄国人民介绍中国革命开展的情况。 它一方面根据俄国共产国际的精神, 翻译俄文资料, 写成中文消息供中国报纸采用;另一方面将中国报刊资料译成俄文,供苏俄报刊采用。中共 上海发起组成立后,中俄社成为它的领导机构之一。 《新青年》 、 《民国日报》上海都采用了 中俄社的稿件。 中共成立后,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 以华俄社名义发稿, 1925年停止工作。 国闻通讯社:1921年在上海成立,胡政之任社长。先后在汉口、北京、天津设立分社。总社 设有广告部,北京分社设有英文部, 向外国报纸提供英文稿。1924年创办《国闻周报》 。1926 年新记公司成立后,国闻通讯社和《国闻周报》实际上成为《大公报》的附属机构。国闻通 讯社至1936年停办; 《国闻周报》出至1937年停刊。 申时电讯社:发起于1925年,时任《申报》的总经理张竹平联络《申报》 、 《时事新报》两报 部分编辑, 在工作之余将两报的各方专电加以编辑, 发给一些报纸采用, 这种办法受到欢迎, 采用者增多,于是在1928年正式成立申时电讯社。1932年,该社与110多家报社签订公告协 议,1934年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和董事会,在北京、天津、汉口、香港等地设有分社, 1937 年上海沦陷时停办。 红中社,1931 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 ,1931年在瑞金成立,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机关通讯社。广播呼号为 CSR,每日发稿一二千字,主要为临时中央政府文告、宣言、红军 战报和根据地建设消息。还利用红军电台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和外国通讯社英文稿, 经编辑后油印为“参考消息” ,供中央机关参阅。1934年10月随红军长征,途中新闻广播中 断,但抄报未停。1935年11月在山西瓦窑堡恢复新闻广播。1937年1月“红中社”改名为“新 华社” 。由于缺乏物资条件和人员,没有组建一个独立的通讯社,以出版《红色中华》报为 主,兼作些通讯业务,实行报、社合一的形式。 新华通讯社在抗战时期有哪些重大发展? 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 1937年,为团结抗日计,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新华通讯社。 抗战爆发后, 新华社发稿范围逐渐扩大, 每天的发稿量也由原来的一两千字增加到四五千字。 在抄收电讯方面,新华社编辑部把收到的国外电讯议程中文,编程《每日电讯》参考资料, 供中央领导以及各机关参阅。1938年, 《每日电讯》改名为《今日新闻》 , 1939年,中共中央决定将新华社与《新中华报》分开,各自成为独立的编辑机构。同属中共 中央党报委员会统一领导,结束了报社一家的历史。新华社改为独立的新闻通讯机构后,社 长先后由向仲华、博古、廖承志任社长。 除总社不断扩大外, 新华社还自1939年起开始在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分社组织, 逐步形 成了以一个延安总社为中心的新华通讯社网络。至抗战胜利之时,新华社除总社外,在各个 抗日根据地已建立了9个总分社和40多个分社。总社人员由几十人发展到一百多人。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成立, 在当时是新华社的一个组成部分, 广播稿由新华社广播科提 供,同新华社的文字广播相配合,向国外传播根据地军民斗争的实况,宣传中共的各项政策与主张。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媒介融合的特征一.、技术化与全能化。1媒介融合首先是技术的融合。2媒介融合整合不同媒介功能。二、集约生产与全民写。1.变单一的内容生产为集约化生产2.变传媒组织的内容生产为全民生产。三、内容融合与渠道融合1.内容融合实现内容增值2.渠道融合打造跨媒体跨地域传媒集团

判断题 新闻报道与评论不分,会增加报道不实产生的对新闻当事人的诽谤等侵犯他人权益的几率。()

判断题 广播评论的特点:广播评论既有所有新闻评论的共性,即强烈的新闻性和高度的思想性外,还具有传播快、广,感染力强和群众性广等优点,以及稍纵即逝、不留痕迹等缺点

判断题 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及编后各有什么特点?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及编后为按语的三种表现形式,其各自特点如下:(1)文前按语,又称题下按语,在广播、申视中称为编前话。其基本特点包括以下方面:①行文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不必复述所依附的报道或文稿的内容,只需直接提出编者的看法和观点;②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不署名,也不拟制标题;③应用:依托报道配写一篇文文前按语。(2)文中按语,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上独有的按语形式。其基本特点包括以下方面:①与所依附的报道即相互配合,又相互融合,编者可以直接评价、分析文中的内容和提法,议论的针对性很强②有感即发、有疑即注、有错即批,随时评点,使用方便,运用灵活,有助避免传优播中的副作用;③文字简练、鲜明泼辣,与上下文衔接自然,便于阅误,易于理解,适合读者的认识规律和接受与理解。(3)编后,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等,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后话。其基本特点包括以下方面:①编后在发表形式上与前两种按语不同,它位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结构更为完善,可以有标题,也可以署名;②编后在写作要求上与前两种按语有所不同,写法上更接近随感短评,需要必要的分析议论,也可以抒情、聍想呾倚题厖挥;③编后在功能上与前两种按语的侧重点不同:文前按语冠于文首,大多起强调、提示的作用;文中按语穿插于字里行间,大多起注释、点拨的作用;编后置于文末,大多起引申、生发的作用;④编后在运用上比前两种按语灵活多样,不仅可以配合新闻报道合文稿,图片、图表、漫画等也可以配写编后。

判断题 建制媒体是国家机构或团体内的媒体,具有合法地位,刊登主流内容。

判断题 写消息要注重一些基本规范要领新闻写作是门技术活,有它的规范要领。没有从事过新闻写作的人,往往不知道这些规范,就连好多管理人员写稿也是习惯按时间顺序或人物出场顺序来写,写出来的稿子,价值不突出,只能算一般性的信息,这就要帮助这些通讯员怎样把新闻剥离出来。有人问我怎样才能突出重点写好新闻,我说送你一句话,不好听,但管用:“眼里无领导,心装大企业”。我这是针对通讯员写稿的通病来说的,他们写稿,总要把单位的领导搬出来,有时还会罗列几个,某某领导做了重要讲话。比如:公司召开“降本增效金点子”评审会5月12日,公司召开“降本增效金点子”评审会,对公司系统各基层单位申报的14条降本增效合理化建议和11条降本增效技术(管理)创新进行评选审核。会议由公司工会主席某某主持,总工程师某某与各相关专业部室负责人参加会议。连日来,公司紧紧围绕省公司关于深入开展“三节约”活动的工作要求,以“降本增效”为主题,从技术(管理)创新和合理化建议两个方面,针对电网发展、安全生产、增收节支、资产全寿命管理、科技创新、精益化管理、诚信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八个方面,号召广大职工发挥聪明才智,建言献策,提出“金点子”。为检验“金点子”征集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公司召开了此次专题评审会,评选出七条优秀合理化建议,并同意七项技术(管理)创新项目立项。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某某针对“金点子”征集活动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求对具有降本增效潜力的合理化建议予以修改完善,并推荐到各相关部室,进而在公司逐步推广开来;二是要求同意立项的技术(管理)创新项目编写计划书,实施过程要跟踪检查、全程监督,年终时对取得的成果考评验收,择优表彰奖励;三是要求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经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成本多降低一点,效益多提升一点的“三节约”活动目标。修改改后:内部挖潜“诸葛亮”献计某某公司“降本增效金点子”推广实施5月20日,某县供电公司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对一台烧坏的计算机电源进行修理,节省资金120元。该公司“对办公耗材修旧利用”这一合理化建议,在15日某某公司合理化建议评审会上获通过。据悉,这是参评的14个合理化建议之一,同时参评的还有11项降本增效技术管理项目。前段时间,某某公司以“降本增效”为主题,从技术(管理)创新和合理化建议两个方面,针对电网发展、安全生产、增收节支、资产全寿命管理、科技创新、精益化管理、诚信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八个方面,号召广大职工发挥聪明才智,建言献策,提出“金点子”。为检验“金点子”征集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公司召开了专题评审会,评选出“办公耗材修旧利用”等七条优秀合理化建议,并同意基建部“变电站电网焊接新工艺”等七项技术(管理)创新项目立项。某公司对具有降本增效潜力的合理化建议予以修改完善,并推荐到各相关部室,进而在公司逐步推广开来;实施过程跟踪检查,年终择优表彰奖励。该公司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调动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经营活动,进一步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实现成本多降低一点,效益多提升一点的“三节约”活动目标。点评:原稿中人物不是价值所在,完全可以不要。四、我们自己的案例想要摆脱单纯的流水账,就要发掘新闻事件中蕴含的背景和深刻的思想意义,具体到我们公司来说,要使自己站到全公司的高度,把本部门的具体工作放在全公司的全局中去关照。这就要求我们在新闻写作时,动脑子选好新闻的角度。下面是我们自己的案例,供大家参考。例1河西公司加强检修工作精心做好防汛准备近期,河西公司加强检修工作精心做好防汛准备。检修班加强《安全工作规程》、《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技术措施》、《危险点分析预控实施细则》的学习,努力提高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严把检修质量和安全施工两道关,严格落实三级验收制度,从工作开工到机组检修后的开机试验均严格执行《三项技术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定期召开班组安全分析会,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措施,认真落实。截止2010年3月底,龙首一、二级水电站、龙汇水电站、三道湾水电站已顺利完成十四台机组的检修任务。运行人员认真组织学习《隐患排查治理整改计划》和《2010年度危险点(源)分析及预控实施细则》,认真展开危险点(源)的查找和隐患排查工作,缺陷内容、级别、治理期限、整改及防范措施、危险点、危险源及其等级、可能产生的危害及防范措施等内容进行细化,对照岗位要求将责任落实到人,管理到位,为设备稳定、安全运行起到了保障作用。水工班对三级电站水工建筑物、水工设备进行历时55天的维护检修,对水工建筑物中的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观测设备、以及保坝电源和通讯设施进行详细全面的检查消缺。点评:本来是3篇各自为政的消息,我用“河西公司加强检修工作精心做好防汛准备”统筹起来,就成为1篇全面反映生产部门工作的稿件。例2河西公司龙首一级生活用水改造工程组织得力、提前完工十年来,龙首一级电站生活用水一直采用河道埋管渗流过滤,多级泵送的方式供给。近年来,由于渗水管老化堵塞,河床水道改向,这两年出现渗水效果不好,供水不足,影响到了龙首一级电站的正常生活用水。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对此高度重视,组织专业人员分析调查,对龙首一级生活用水改造方案几经研究修改,最终确定了顺河道3.5米下安放80公分的T字形渗水钢管。根据龙首一二级机组检修计划,2011年2月17日—2月27日,龙首一级电站将停水检修。由于龙首一二级电站停水关系到黑河调水管理、电网调度管理和大坝安全,工期在规定批准停水期必须完成,否则,不但工程前功尽弃,而且龙首一级生活用水将会中断,后果非常严重。后勤服务部组织相关人员仔细研究施工方案,充分准备,各种材料提前进入现场,随时候命停水动工,80公分粗,160米长的渗管提前加工完毕,并做了防锈处理,管壁外面加裹一层钢丝网做了二次保护;大中小石三种反滤料准备充足;装载机、挖掘机、抽水泵等设备提前一天进入现场随时待命。2月17日8时整,龙首一级电站正式停水,施工队伍全力以赴,24小时加班加点,全力确保工期和工程质量。龙首一级生活用水改造工程计划工期10天,由于组织得当,准备充分,工程较计划工期提前3天完工。修改稿:河西公司下大力气彻底解决一线员工生活用水问题近日,河西公司下大力气完成龙首一级水电站现场生活用水改造工作,彻底解决了困扰一线员工多年的生活用水问题。(导语)龙首一级水电站生活用水一直采用河道埋管渗流过滤、多级泵送的方式供给,近年来由于滤水管老化堵塞,河床水道改向,出现了滤水效果不好,汛期泥沙含量较大,无法饮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一线员工的正常生活用水。(背景)对此,公司高度重视,组织专业人员分析调查,对改造方案进行多次论证修改,最终确定了顺河道3.5米安放80公分的T字形渗水钢管的改造方案。2011年2月17日—2月27日,龙首一级电站停水进行机组春季检修,公司抓住这次停水时机,紧锣密鼓地组织实施生活用水改造工程。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相关部门抢抓时间,精心部署,充分准备: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提前加工完成80公分粗,160米长的渗水管,并做好防腐处理,管壁外加裹一层钢丝网做好二次保护,中小石三种反滤料准备充足;施工用装载机、挖掘机、抽水泵等设备及人员提前入场,随时候命,及时动工。2月17日8时整,龙首一级电站正式停水,公司后勤服务部即刻组织施工队伍按照既定方案全面展开改造工作。(主体)由于准备充分、组织得当、措施有力,经过各方加班加点全天候施工,在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工期较计划提前3天完工,彻底解决了困扰一线员工多年的饮水难题,为广大员工切切实实作了一件好事、实事,得到了公司广大员工的认可和好评。(结尾)点评:角度一变,刮目相看。从单纯写部门的一件事情变成了写公司的重大举措,从表现此项工作做的好变成了公司心系员工,为员工办实事好事,高度有了提升。这就是全局意识,政治意识。同时,结构也非常符合逻辑。例3河西公司荣获甘州区“纳税大户”光荣称号2011年2月14日,在张掖市甘州区政府召开的“2011年甘州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河西公司被甘州区委、区政府授予“2010年度纳税大户”的光荣称号并颁发了奖牌,同时给予贰万元奖金。河西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委书记朱嘉同志代表公司出席了会议并领奖。修改后:河西公司荣获甘州区“纳税大户”光荣称号2011年2月14日,在张掖市甘州区政府召开的“2011年甘州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河西公司被甘州区委、区政府授予“2010年度纳税大户”的光荣称号并颁发了奖牌,同时给予贰万元奖金。多年来,河西公司狠抓安全生产,坚持效益最大化,为集团公司和张掖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特别是2010年,在黑河来水与上年同比减少20%的情况下,河西公司采取开展班电量考核、优化水库梯级调度、提高设备可靠性等多项措施,努力增发电量,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年度发电任务目标和经营指标,在发电量未百分之百实现的情况下,仍然超额完成了全年利润指标,并积极缴纳各种税金,赢得了张掖市及甘州区政府的充分肯定。点评:背景的交代无疑对企业再次给予了高度表扬。例4公司召开干部会议宣布集团公司干部任命决定2月16日上午,公司召开干部会议,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明寿代表集团公司讲话,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吕剑雄宣布关于闫步宇同志任河西公司副总经理的决定。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杨忙省主持会议。王明寿副总经理在讲话中说,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春节刚过,就选拔了一位年富力强的同志充实河西公司的领导班子,这是集团公司从干部队伍建设的大局出发,按照“四好班子”建设的要求,通盘考虑、慎重研究作出的决定。河西公司是集团公司最早建设运行的水电企业,在集团公司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河西公司发展越来越好,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为集团公司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对河西公司的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班子给力,树立新风正气。领导干部要同心协力,自觉维护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带头弘扬新风正气。要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一把手要抓班子带队伍,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持续当前发展的良好势头,让集团放心,让员工满意。第二,全员努力,实现新的跨越。要调动全员积极性,继续抓好在建项目,加强管理,确保质量安全,确保进度目标,努力节省投资。眼睛向内,深挖潜力,优化水库调度,提高水能利用率,多发电量,增加效益。认真谋划“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开阔眼界,努力寻求新的发展项目。第三,创先争优,为集团公司再做新贡献。要不搞形式不搞花架子,全员全岗位深入创先争优,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以深化管理年为契机,与同行业和集团内部先进单位对标,寻找差距,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向先进学习,向先进看齐,力争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是河西公司发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董红健表示,此次集团公司充实河西公司领导班子,充分体现了集团公司对河西公司发展的关心支持、对河西公司领导班子建设的高度重视。我们坚决拥护集团公司的决定。他在讲话中,对闫步宇同志来河西公司参加领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广大干部积极为闫步宇同志开展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全力的支持,要求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王明寿副总经理代表集团公司所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2011年河西公司“一条主线,三个确保,六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围绕4个方面的指标和6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把深化管理年作为主线贯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一如既往地恪尽职守,一心一意地做好工作,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努力实现全年目标,不辜负集团的重托。闫步宇在发言中说,到河西公司工作,既感到十分荣幸,又深感责任重大。我将倍加珍惜这个为河西公司服务的机会,将努力学习、虚心请教,坚持原则、履行职责,当好配角、抓好落实,严格要求、廉洁自律。公司全体干部参加了会议。修改稿:王明寿副总经理在河西公司干部会议上强调班子给力全员努力创先争优开创工作新局面2月16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明寿、总经理工作部、人资部负责人等一行莅临河西公司,召开会议宣布了集团公司关于河西公司副总经理阎步宇同志的任命决定。会议由集团公司总经理工作部主任杨忙省同志主持,河西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全体中层管理人员和员工代表40多人参加了会议。(导语)王明寿副总经理代表集团公司党委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基层领导班子建设,选拔阎步宇同志充实河西公司的领导班子,是集团公司从干部队伍建设的大局出发,按照“五好班子”建设的要求,通盘考虑、慎重研究作出的决定。河西公司是集团公司首家控股水电企业,在集团公司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河西公司发展越来越好,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为集团公司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希望河西公司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带领全体干部员工为企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针对河西公司2011年度工作和十二五发展前景,王明寿副总经理提出了三点希望和要求:一是班子给力,树立新风正气。王总强调,企业树立新风正气的根本在于领导班子,领导班子的核心是一把手,领导干部一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树立新风正气的核心是用人的风气,要坚持选用能干事、走正道的人,要继续坚持好的用人制度和做法,让集团公司放心,让干部员工满意;树立新风正气的关键是制度建设,要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凡事坚持原则,严格按制度办事。二是全员努力,实现新的跨越。王总指出,河西公司要高度重视十二五期间企业的发展战略,要在企业的发展壮大方面努力实现新的跨越,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员工要树立发展意识,开拓思路,开阔眼界,走出去争取新的水电开发资源;要加强在建项目的管理,在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效益等方面实现新的跨越;要眼睛向内,深挖潜力,优化水库调度,提高水能利用率,在多发电量增加效益上实现新的跨越。三是创先争优,为企业发展再做新贡献。王总强调,要把创先争优活动和河西公司今年开展的“深化管理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对标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实实在在做好对标、达标工作,有些方面要创标,争取走在集团公司系统水电企业的前列,为集团公司创造良好的经验。河西公司领导表示,坚决拥护集团公司的决定,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集团公司党委精神,按照2011年河西公司“一条主线,三个确保,六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努力实现全年目标,不辜负集团公司的重托。(主体)点评:题目不同,重点不同,角度不同。抓住重点,选准角度,是新闻成功的关键。例5宝瓶水电站2011年工程施工动员大会顺利召开2011年是公司以“深化管理年”为主线,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实现年度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和投资目标,切实落实“安全、质量、进度、效益”的建设方针,顺利将完成宝瓶水电工程建设向前推进。对此工程部在春节过后,高度重视,早准备、早安排,督促参建单位从管理力量、劳务人员、机械设备及原材料储备等方面早组织,早安排,节后虽各单位积极响应,主要负责人均已到场,各个工作面均已逐步恢复施工,但也存在斗志不够高昂,施工高潮尚未掀起。对此2011年2月23日甘肃电投河西水电公司总经理董红健、副总经理阎步宇来到宝瓶电站建设工地检查、指导节后工程施工并于24日在工地现场召开了“宝瓶水电站工程2011年施工动员大会”。23日董总和阎总来到工地对工地春节期间施工情况及节后施工生产准备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在晚间召集施工单位进行针对性的现场讨论会解决现场出现的实际问题,为施工单位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答复和解决,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为圆满完成宝瓶水电站2011年度计划目标而打下扎实基础。24日上午10点30分甘肃电投河西水电公司总经理董红健、副总经理俞兆云、副书记朱嘉、副总经理阎步宇、工程部、办公室、经营管理部、物资设备部等部门负责人,以及设计、监理、地质、所有施工单位、后勤服务单位等参本次动员大会,大会在我新落成的宝瓶综合楼三楼会议室召开动员大会,大会上公司领导肯定了2010年宝瓶建设的成绩,分析了2011年的工程建设形势,确定了年度施工目标,统一了思想,各单位负责人积极响应坚定决心,同时大会强调安全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必须确保。会议决定3月作为宝瓶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生产检查月,对参建各单位在安全及现场文明施工生产进行全面而详细的安全大检查,发现一个就要求整改一个,对现场管理最差的施工单位进行现场评比考核。4月作为一个隐患治理月,针对3月份安全大检查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逐一整改,并将此检查作为今后工程建设管理的常抓项目。面对近年来黑河来水情况和去年出现的防汛薄弱点,决定在汛前完成参建各主要单位的防汛大检查工作。从前期防汛检查和准备工作,保证在汛期到来之前完成宝瓶水电站建设工地的防汛治理工作,从计划安排上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和安排,要求在汛期到来之前必须完成。力争2011年宝瓶水电站建设工地安全度汛,为圆满完成2011年宝瓶电站建设目标奠定好良好的基础。大会最后还决定在2011年必须完成好宝瓶水电站工程蓄水准备工作,使宝瓶水电站大坝在今年年底达到蓄水条件,为公司的深化管理年献出一份深厚的礼物。修改稿:八字方针四项措施确保目标河西公司召开宝瓶水电站工程施工动员会2011年2月24日,河西公司在宝瓶水电站工程现场召开了2011年施工动员会。河西公司领导、工程管理技术人员,施工、设计、监理、地质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导语)河西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董红健作了动员讲话。他指出,今年是宝瓶水电站工程建设关键性的一年,参建各方要统一思想、鼓足干劲、再接再厉,切实贯彻“安全、质量、进度、投资”八字建设方针,继续坚持大坝、厂房、引水洞施工三线并进,突出大坝和压力管道两个重点,确保年度整体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董总就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提出了四项措施和要求:一是强化安全责任制,确保全年施工安全目标。要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工程防汛和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重要性,坚持常抓不懈,切实落实项目安全责任制,要以安全施工促进工程进度。积极督促监理和各承建单位进行安全文明施工。继续狠抓安全体系的建立和施工安全防护设施的落实,同时,要严格执行安全文明生产抵押金制度,对施工单位进行安全文明考核,保证整个工程建设在一个紧张有序、安全文明的环境下进行。二是牢固树立打造精品工程理念,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质量管控能力。严格落实工程建设监理制,工程监理常驻施工现场,对工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施工监理,对工程施工质量、进度、安全实施全面的监督管理,严格签证制度。督促健全施工单位质保体系,层层落实质量责任制。充分发挥现场中心实验室作用,以详实的试验数据客观公正的分析和反映质量状况。超前考虑,优化方案,加强设计,提高管控能力。从原材料、设备入手,凡工程使用的钢筋、水泥、外加剂、粉煤灰、砂石骨料等材料和设备均由业主招标采购,从源头确保了工程质量。三是加强进度控制,科学安排工期,实现工期效益。水电站的工期效益是最大的效益。要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严格落实进度控制。要做好宝瓶电站工程总进度计划安排,明确土建、机电两个方面的年度工期目标。将年度和节点目标按月进行分解和落实,做好动态调整,督促承包单位将年度目标按月层层分解,定期召开业主主持的工程建设协调会,检查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对进度滞后项目,及时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计划工期。严格按年度和节点目标进行进度考核,充分体现进度保证金的作用。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建设工期。四是多措并举,严格投资控制。做好工程投资计划,建立适应工程建设的考核办法,把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目标同管理责任挂钩,对投资进行限额管理,精打细算,合理调度资金,尽量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财务费用。严格工程结算审核,规范付款程序。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设备、新技术和生产工艺上,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控制工程造价。严格招投标管理,选择投标报价合理、履约能力强的施工单位,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严格合同管理,坚持“现场签证、监理把关、设计确认、业主审核”的原则,事实求是、规范程序、及时结算,有效做好工程投资控制。加强工程物资管理,对工程物资的采购、出入库严格程序,现场物资合理调配,避免工程物资积压、浪费和遗失情况的发生。(重点)会议明确了今年宝瓶水电站工程建设的计划安排、节点目标和重点工作。(主体)各参会单位表示,一定要贯彻落实动员会精神,同舟共济,密切配合,从人员保证、技术措施保证、设备装备保证、配合衔接保证、材料供应保证、资金保证等方面具体落实,顺利将宝瓶水电站的建设向前推进。(结尾)点评:修改后题目突出主题,内容突出重点,结构符合逻辑。

判断题 《明报》:1959年,查良镛与沈宝新创办1966年创办《明报月刊》,1968年《明报周刊》,后《明报晚报》创刊时经济十分困难,仅靠金庸的武侠小说连载《明报》最主要的特色是始终大量报道内地新闻。创刊初期就因报道内地三年自然灾害时的出境潮而销量大增。1965年开始,专辟“乡土”专栏,刊登内地报刊上的专稿,“文革”期间,《明报》开辟了“北望神州”的中国消息版,刊登许多内幕新闻而跃入高销量中文报纸之列。70年代末,由于祖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新政策,香港市民大量涌回内地探亲,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往来也日趋频繁,对于祖国大陆的报道开始成为热点,《明报》因此成为仅次于《东方时报》与《成报》两大众化报纸的香港第三大中文报纸,在中小资产阶级,尤其是知识分子中拥有相当数量的读者。1911年,查将明报集团有限公司上士1993年售于品海,辞去董事局主席职务。

判断题 中国广播事业诞生初期的发展:1923年,美国人奥斯邦创办的中国无线电广播公司与英文大陆报合作,创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同年1月23日首次播音。这是外国人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首次播出时间为一小时,内容以音乐节目为主,也有新闻,如本埠新闻,路透社电稿,市场与汇兑信息,《大陆报》刊载的消息等。1月25日,该台广播了孙中山的《和平统一宣言》和他祝贺中国引进广播的消息。但是,由于该台没有经过中国政府批准,因而很快被取缔,当年4月间停止播音。1924年5月,美商开洛公司在上海法租界办起一座广播电台,这座电台与《申报》合作,在报馆设发音室报告新闻。开洛公司广播电台的节目主要有:市场,钱庄信息,新闻,音乐,名人演讲。这座广播电台是早期外商在上海开办的广播电台中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一座,其播音一直持续到1929年10月。北洋政府交通部于1924年8月公布了《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无线电广播的规则。规则中明确规定,允许民间装设收音机,从而改变了原来严加禁止的方法。这一规则的颁布,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1926年10月1日,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广播,呼号XOH,发射功率100瓦,后增至1000瓦,每天播音两小时,内容有新闻,音乐,演讲和物价报告等。这是中国政府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时隔半年,1927年5月15日,天津广播无线电台开始播音。同年9月1日,北京广播无线电台也开始播音,1928年,沈阳广播电台正式广播。在上海,北京等地很快出现几座中国自办的民营广播电台,其中最早的一座是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创办于1927年3月18日,同年底,北京商办的燕生广播电台也开始播音。初创时期的广播事业,设备简陋,规模较小,收听范围仅限于广播电台所在地区附近,特别是由于收音机价格较为昂贵,广播听众大多是政府官员,有钱商人及外国人等,当时全国仅有收音机一万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