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策划
一、新闻报道策划的涵义
(一)策划的内涵
策划是找出事物的因果关系,衡量未来可采取之途径,作为目前决策之依据。
(二)关于新闻领域中策划的讨论
观点一:新闻领域中的策划就是掌握新闻线索后对报道过程的一种计划和谋划。
观点二:把新闻领域中的策划看作是一种策动。
(三)新闻报道策划的涵义
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采访者运用脑力,为新闻事实的挖掘提供一套最优方案,以使在进行重大新闻报道时能迅速调集本媒体之优势兵力,取得最佳传播效果。
二、新闻报道策划的依据
可供传播的客体、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要、实现传播的条件三者交叉的内容为新闻报道策划的依据。
三、新闻报道策划的主要类型
(一)根据报道客体的发生状态划分——可预见性策划、非可预见性策划
可预见性策划:对能够提前获知的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策划。
非可预见性策划:对无法预见的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策划。
(二)根据报道策划的运行方式作划分 ——独立型报道策划、联动型报道策划
独立型策划:独立运行的、与其他活动无关的新闻报道策划。
联动型策划:与其他策划活动相关联和连接的新闻报道策划。
四、新闻报道策划方案设计
报道的范围与重点、报道的规模与进程、发稿计划、报道方式与表现形式、报道力量配置与报道运行机制
(一)新闻报道的范围与重点
新闻报道范围——全部报道客体的组合,规定了报道对象是哪些人和事、报道面有多大。
新闻报道重点——报道客体中的最重要部分,规定了报道的核心人物或核心事件、核心问题。
(二)新闻报道的规模与进程
报道规模——报道的时间、空间与人力三方面因素组合的概念。
报道进程——报道全程中对时段的分割与安排。
(三)发稿计划
报道进程中各阶段刊出新闻稿件的统筹规划,包括确定每条稿件的选题、内容、体裁和篇幅,确定稿件刊出的先后次序与具体时间,稿件在媒体上的版面位置或播出时段。
(四)报道方式与表现形式
报道方式——将零散的新闻报道整合为报道整体的操作模式。
集中式、系列式、连续式、组合式、媒介介入式
1.集中式:短期内组织大规模、多篇幅的稿件集中于一定的版面,形成较大声势,具有强烈、醒目的效果。(香港回归)
2.系列式:着重于组织报道事物各个侧面的稿件,集不同角度的报道为一体,达成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具启迪性。
案例: 中央电视台经济部曾做过关于中国汽车产业和市场发展的《汽车中国》八集系列报道。从中国汽车产业的历史到现状和未来;从国内汽车市场到国际汽车市场;从政府决策到企业经营、再到百姓汽车消费;从汽车的成本价、关税价、市场价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从汽车产业与之配套的相关产业等等。
3.连续式:紧跟事件或问题的发展变化进行追踪,连续发出报道,反映其全过程,取得及时、深入、扣人心弦的报道效果。
案例:中国青年报《山西繁峙矿难系列报道》
4.组合式:集中一组稿件反映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同类情况,或同主题、不同门类的情况,形成较大报道规模。
案例:《经济日报》 “话说‘正点率’”的报道 《航班何处能正点 请看前日五机场》 《火车站前看正点》
5.媒介介入式:指媒介直接参与报道客体,成为其中的重要角色。
案例: 2007年6月15日,《桂林晚报》推出“走漓江”大型公益活动。由记者及地质、环境、植物等领域专家共12人组成采访团用了二个多月时间徒步500多公里,用媒体的视角对漓江作了全程采访。《桂林晚报》用80多个版面刊发了记者发回的18万多字的文字报道及大量图片,对漓江的生存状况及沿途百姓的生活变迁作了真实再现。
■表现形式——报道方式最终在媒体上的具体展示及形象化,就是报道的表现形式。
注意:对表现形式的设计并不十分细致,只对报道的主要体裁和包装风格有较为明确的设想即可。
(五)报道力量配置与报道运行机制
报道力量配置——参与报道的人力、资金和技术设备的配置。
报道运行机制——为实施报道而临时建立的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及其管理制度。
1.组织结构——根据报道的内容和进程安排组织采编力量,成立的临时性机构。
原则——扁平性、人才优势互补、能够团结合作。
2.采编流程管理——根据报道的时效需要、内容特点等安排工作流程,加强采编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原则——明确岗位责任、简化稿件流程、有效进行监督、实施奖惩措施。
■一个好的报道策划应当由以下内容组成(其设计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⑴它要根据新闻线索的核心内容明确报道的主要目的;
⑵它要预先决定报道的执行者或者执行小组,决定动用的物质资料和媒体内外的各种可以整合的资源;
⑶它要决定报道进行的时间和程序,决定报道进行的空间;
⑷它要根据预定的目标制定详细的采访计划、拍摄方法和注意事项,采访和写作的形式以及版面的安排;
⑸它还要根据预定的目标制定报道的预算,确定报道的预期效果,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
五、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
首先,策划为新闻报道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其次,策划为新闻采写提供了充足的背景和其他准备,从而可以充分地利用新闻线索,使报道在时效性和深度上都胜人一筹。
最后,策划为报道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团队。
相关试题
判断题 自上而下的采访方法:自上而下的采访方法,是采访方法的一种,是指记者在到达采访日的地之后,先和领导机关接触,了解领导意图,了解全面情况,从中发现新闻线索,然后再逐级深入下去的活动方法。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可以使记者较快地掌握情况,选准采访对象,有目的地深入,避免盲目性。
判断题 多渠道信息整合指整合者利用原信息提供者的稿件、自身知识储备以及其他信息渠道提供的不同信息加工改造原稿()
判断题 五四时期,京沪“四大副刊”: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重视副刊成为报界的普遍现象,报纸副刊革新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75311、1918,上海《时事新报》创办《学灯》副刊,初为周刊,后不断扩版并改月刊。初由孙东荪主编,后继有俞颂华、宗白华等。主要接收西方国家的学术文化,也曾刊登过讨论社会主义的征文,李大钊、陈望道的文章和郭沫若早期的诗作,在读者中有一定影响。后来该刊向右转,脱离了进步文化的潮流。2、《晨报》副刊:1919年《晨报》具有副刊性质的第7版,在李大钊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改革。增加了介绍“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的《自由讨论》和《马克思研究》等栏目,使之成为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传播社会主义思潮的新园地,李大钊为之撰写了数十篇文字。1921年,刊名《晨报副镌》,孙伏园主编,鲁迅积极撰稿支持,将《阿Q正传》付该刊连载。这一副刊在思想文艺界有广泛的影响,为发展新文学做出了贡献。3、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1919年创立,由邵力子主编,大力宣扬反封建的民族主义思想,并开始介绍社会主义思潮。1920年改出单张随报附送,后单独发行。上海中共发起组成立后,其成员邵力子、陈望道继续主持《觉悟》的编撰,使之变成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一个阵地。1925年,《民国日报》被国民党右派掌握后,《觉悟》也失去了进步作用4、《京报》副刊1924年创刊,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支持群众爱国运动,提倡新文化,曾“甲寅派”、“现代评论派”展开论争,影响广泛。有孙伏园主编,鲁迅是其经常撰稿人,1926年停刊。
判断题 简述人类语言的主要特征。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重大飞跃。语言的特征主要有以下方面:(1)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它不仅能够表述现在,而且能够表述过去和未来;不仅能够表述眼前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述在遥远空间发生的事情。(2)人类语言具有无限的灵活性,可以表达任何具体的、抽象的甚至虚构的事物,在表达内容上几乎没有任何限制。(3)人类语言具有发音的经济性,以有限的几十种元音和辅音,配之以声调变化,能够组合成数十万以上的语音单词。这说明,人类能够以最小的体能消耗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音声能力。(4)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类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表现出无穷的创造力。人类不断创造出新词语、新概念、新含义和新的表达方法,并且能够将声音语言转换成文字或其他符号体系加以记录和保存;人类不仅创造了自己的生活语言,而且创造出了科学语言、艺术语言以及以手语、计算机语言为代表的各种人工语言。语言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历史。综上所述,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人类的语言活动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进行能动改造的总体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还不断创造和发展着自身,不断开创着崭新的语义世界。
判断题 你怎样理解新闻报道的“完整性”?你认为在写作中,应该怎样处理新闻报道“完整”与“简洁”两大要求之间的关系:(1)新闻报道的“完整性”的含义①新闻报道必须充分展示受众关注的新闻事件的各个方面。不要有意无意地不回答(忽略或回避)受众关注的问题。简洁不是简陋,新闻报道不能“缺斤短两”。②新闻报道需要处理好发掘重点与报道详实之间的关系。对于受众关注的情况一定要做充分的说明。(2)处理新闻报道“完整”与“简洁”两大要求关系的方法①两者在新闻报道中都有重要的地位,互不冲突,都不应偏废,都要重视和坚持。②简洁是避免繁琐和庞杂。简洁不仅仅是一种文字使用的技艺,它建立在记者对新闻事实的选择之上,而选择依赖于判断。新闻写作的简洁,依赖于记者对新闻敏锐地捕捉,对最重要的新闻要素的识别,对最引人注意的新闻事实的确认。③完整是指记者必须充分展示受众关注的新闻事件的各个方面,这并不妨碍简洁的文字报道,两者兼顾,才是一篇成功的新闻报道。新闻报道在写作上应该达到的境界是:重点要突出,要素要完整,结构要清晰,叙述要简洁。
判断题 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基本原则,表现:易于接收接受;可听性;准确性;完整性;通俗性。
判断题 光线按照垂直方向分可以分为顶光和低光。
判断题 通讯标题要求在读者未读新闻之前,就把主要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即使没有时间或不愿读新闻的读者,也能从中获知一些简要信息。而新闻标题只要求通过某些提示或暗示吸引读者来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