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提出这些要求的依据是什么?

(1)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①时效性:新鲜、快速、简短。

②可读性:具体、生动、通俗。

③针对性:加大信息量、知识含量,挖掘思想深度。

(2)提出新闻写作基本要求的依据

新闻写作是一种受限制的写作,传播产品与读者观念、组合产品与版面观念决定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①传播产品与读者观念

传播是新闻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新闻得以生存的形式。一篇新闻报道只有传播出去,进入读者市场,才可能发生作用,有多少读者阅读以及阅读后的反映,决定这篇稿件传播面的宽窄以及传播力的强弱,因此,要树立读者观念。新闻写作一要适应大量、广泛传播信息的需要;二要满足快速交流的需要,即出手快、篇幅短、信息量大,运用倒金字塔结构、叙事准确等。

②组合产品与版面观念

组合产品是指每一篇新闻报道都是记者、编辑的集体劳动,而且发表时必然以组合的方式出现,这种组合的具体体现就是版面,由此带来版面观念。版面有时空限制,而且在组合上是配套的,因此,记者必须首先为版面写作,使报道作品适合版面的需要。记者工作永远要受到这方面的制约。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新闻作者的署名,不是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

判断题 《申报》及其成功经验:创办时期1872年由英国商人美查创刊于上海,上海第二份中文商业报纸,日报。该报把盈利作为办报的首要目的。十分重视办报质量,在经营管理和业务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是近代报刊中商业运作的典范。业务上:1由中国人主持笔政,从办报人员到报纸样式都尽量中国化,以期为中国读者所欢迎。2将新闻报道工作放在手段A重视新闻真实性,特派记者进行实地采访B重视新闻时效性,在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电报传送新闻稿,最早发布中文号外C不断拓宽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最早刊登国际旅行通讯3加强报纸言论工作,广开言路,发表读者来信来论4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也是《申报》在新闻业务上的一大创造性举措51876年,开始使用新闻图片经营上:1申报馆除了出版《申报外》,还利用其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优势,经营其他出版事业,一是出版发行各类期刊a、最早的文意期刊《瀛寰琐记》b、图画增刊《应还画报》,我国出版的第一种以图画为主的刊物,后《点石斋画报》;二是兼营书籍出版业务2采用沿街叫卖,设立城市分销处,信局代寄送报上门等方式广大发行3向读者招刊广告《申报》的创刊于飞速发展,标志着我国中文商业报纸发展到了成熟阶段,《申报》成了我国商业性报纸的一个成功典范2、发展(史量才接办)P172(报纸的企业化与商业性大报地位的上升)1912年史量才接办初期,7000份,十年后,5万份的大报,1925超10万份业务上:1《申报》实行不偏不倚,轻言论,重新闻的编辑方针。对于重要政治问题,一般只报道,少评论或不评论,用大量北京专电等政治新闻补充言论的不足2增设多种专刊、专栏,加重报纸的知识性、趣味性内容3在欧美各国的首都,聘有特约通讯员,以增加报纸的国际新闻报道一战期间,西方帝国主义列强无暇顾及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发展,上海是全国的金融中心,再加上租界的特殊环境,率先向现代企业化报业方向迈步。《申报》在企业化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大力开展广告业务,设立广告推广科,四处招揽广告,并且服务周到,使广告成为赢利的首要来源2加强报纸发行,设报纸推广科,派人到全国各地征订3加强基础建设,不断更新技术设备,成为全国设备最新,最完备的报纸3、大革命时期在复杂的环境中稳步缓慢发展1《申报》曾辟多种副刊,1924年创办《本埠增刊》,每日出版,加强了同上海读者的联系2史量才致力于经营报业,取得显著成绩,1925年超过10万份4、抗日救亡运动中的进步与改革“九一八”事变后,《申报》改变了先前保守的政治态度和单纯营业的性质,转向爱国进步、要求团结抗日,批评国民党的内政外交政策的立场,在报纸和业务上进行了重大改革。1932年纪念六十周年的革新活动,可以归纳为以下12项业务上1加强新闻,改进本埠新闻,在南京、汉口等29个城市设立分馆,增加各地通讯2改革副刊《自由谈》,把它办成具有时代性的思想文化园地,这项改革措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推动了杂文的发展3改进副刊和增刊,以适应各类读者的需要。它的副刊和增刊有综合性的、文艺性的、知识性的、各自特的鲜明经营上4出版书刊,《申报月刊》《申报年鉴》5兴办社会文化事业,有流通图书馆、新闻函授学校。由于这些措施的实行,申报成为一个以报纸为中心的庞大的文化事业群体。5、“孤岛时期”1937年12月,《申报》因不接受日军检查而停刊。1938年10月在大办“洋旗报”的热潮中,也假托美商名义在上海租界恢复出版6、抗日胜利后——参《新闻报》7、1949,停刊《新闻报》二、1889年,丹福士因经济拮据宣告破产,美国人福开森买下《新闻报》,聘任汪汉溪任总经理,金煦生为总编,报纸标榜“无党无偏”“经济独立”,实际上反对义和团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三、民国初年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以工商业和普通市民为主要发行对象,着重开拓经济新闻,1922年将经济新闻栏扩张为专版,重金聘请经济专家主持,报道金融、股票、粮食、花纱布等方面的市场消息,兼及国际经济动态,深受工商界人士欢迎。该报还注意适应市民兴趣,扩大社会新闻报道,设有《快活林》(1914年改名,创刊于清末《庄谐从录》)等知识性趣味性副刊、专栏多种(2)《新闻报》与《申报》并驾齐驱,也向在着企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汪汉溪任总经理后,精于经营管理,报纸销量由1914年2万份增加到1920年5万份。1924年10万份。1922年,汪在国内报界率先在报馆设置无线电收报台,直接抄收外国通讯社电讯,即时译出,用“本报国外专电”电头,抢先刊发,增强竞争力。在开拓广告,加强发行和更新技术设备方面,与《申报》相同,但其广告发展速度和篇幅略高于《申报》。为了牟利,广告时常挤占新闻,一些低级黄色的广告也不时充斥版面。言论上,标榜“无党无偏”设有《新评》等小言论栏,用短评代社论。四、1929年,福开森将部分股份转让给史量才,报纸产权逐渐完全转为中国人所有,但也引起原来一些股东与史量才的股权风波。五、抗日战争时期《新闻报》在上海沦为“孤岛”后曾一度接受日伪的新闻检查,1928年9月请回福开森,以美商名义出版。《申报》《新闻报》挂上“洋旗”后,积极宣传抗日,揭露日寇侵略暴行,斥责汉奸叛逆行径,因为为日伪所嫉恨和迫害,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一度被迫停刊,后被日伪改组为附逆报纸并回复出版。六、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抓住《申报》《新闻报》战时附逆的把柄,对其实行“党化”政策,将它们改造成国民党的准党报七、1949年停刊,后在上海复刊,现为解放日报集团《新闻晨/午/晚报》

判断题 《中国工人》:1924年10月创刊于上海,是中共中央主办的指导职工运动的刊物。1925年成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机关报。起初刊期不定,后为周刊。主要撰稿人有邓中夏、刘少奇、瞿秋白等。《中国工人》以指导工人运动的复兴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通过总结,我国工人运动经验教训,介绍国际工人斗争经验,帮助工人学习罢工的战略战术,充分做好战斗准备。

判断题 滤光镜可用来校正(色差)。

判断题 新闻特点新闻具有真实性:新闻的传播必须符合客观事实,新闻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都要经得起核对,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如果歪曲新闻,那么这样的新闻是没有价值的,不能够称之为新闻。及时性:对于新闻的发布时争分夺秒,一条新闻如果不及时发布,就会成为明日黄花,无人问津。重要性:事情太多,资源有限,选取重点进行报道。显著性:新闻必须是社会、大众所关心的显著事实,如果所播放的新闻不能消除受众的不确定性,那么新闻就没有价值。接近性:新闻传播如果贴近民生实事,就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开放性:新闻的传播是公开的,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因此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新闻的传播没有限定区域。变动性:新闻是以生活中发生有意义的信息的报道。而生活中的事实又是不断变化的,新闻要反应的正是客观变动的事实。

判断题 网站转载某报纸报道全文时,不需注明来源。()

判断题 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必需的材料。新闻要有五要素才能构成一条完整的新闻。新闻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五要素用英语来表示就是Who(谁)、What(什么)、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都以W开头,所以,新闻五要素又简称为新闻的“五W”。明确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三大作用:①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②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是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③有助于明了新闻体裁的要义。

判断题 标准灰是指18%反光率所产生的灰色影调,也称V区中灰,是曝光的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