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闻学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霍宝干河煤矿发生矿难后,为掩盖事实向记者发放“封口费”(9月25日)戴晓军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幕,引发全国对记者道德的拷问。
—摘自《北京青年报》2008年11月16日
材料2
记者从新闻出版总署获悉,在“封口费”事件发生后,新闻出版总署、山西省委省政府在中央的指示下及时派出工作组督察处理此案。到目前为止,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封口费”事件中有据可查的涉案人员60人(其中发“封口费”封锁消息、阻挠记者采访者2人,收受“封口费”的记者4人、媒体工作人员26人,假记者28人)。已由有关行政部门、媒体主管部门、公安机关依法作了处理。涉案金额31.93万元,绝大部分已经追回。
据了解,隐瞒事实真相封锁新闻消息的矿方负责人已被免职。已查实的《现代消费导报》记者张军利、山西画报杂志社朔州记者站站长徐有、《山西科技报》副总编张士凯、《科学导报》记者牛建黎4名新闻记者分别给予了处理。
对查实的14名媒体相关责任人分别作了相应处理,其所在单位分别是中国教育电视台《安全现场》、山西广播电视总台公共频道《经济与法》、《现代消费导报》、绿色中国杂志社驻山西办事处、《山西法制报》临汾发行站、映像杂志社、中国财富杂志社山西办事处、政府法制杂志社,法制日报社山西记者站、《企业维权与监管》(内部资料性出版物)。
同时,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山西省及全国各地开展一次规范新闻采访秩序“百日”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假报刊、假记者、假记者站、假新闻;全面清理形形色色的新闻派出机构,整顿和撤销一批存在问题的媒体记者站、工作站、办事处、联络处;制定和公布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采访规范,支持新闻记者的合法采访工作,依法保护新闻机构、新闻记者和新闻当事人的正当权益;继续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记者队伍的职业素质、道德素养和自律意识,自觉维护新闻的公信力和新闻记者的良好形象。
—摘自中国网2008年11月27日
材料3
中国教育电视台在事后发表的声明中有以下两段文字:
得悉此消息后,中国教育电视台主要领导非常重视,立即在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责成台相关部门逐一排查,发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通报情况中所称的乃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办,北京巨头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制,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按照相关部委合作协议免费播出的周播公益性安全教育专题栏目《安全现场》,于是立即做出先停播《安全现场》栏目的决定,责成北京巨头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就此事立即做出负责任的说明。同时,教育台有关部门与《安全现场》栏目的上级主管部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政策法规司的相关负责同志联系,请对方进行调查。
根据我台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北京巨头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署的相关协议中“乙方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有关政策及甲方的相关规章制度,并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正式约见北京巨头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向其当面宣布停播《安全现场》栏目,同时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政策法规司通报了我台停播该栏目的决定,建议其协助国家新闻出版部门对《安全现场》栏目进行进一步调查,以澄清事实真相,我台同时将按照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北京巨头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署的相关协议中“乙方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应自觉维护甲方的声誉,不得假借甲方名义进行商业经营活动,如有违反,乙方应独立承担全部责任:甲方因此造成损失的,乙方应予以全部赔偿”的相关约定,保留对《安全现场》栏目因其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给我台造成的损害做出进一步追究的权力。
—摘自中国新闻网2008年10月31日
材料4
本报北京11月26日电“我只是做了一名公民应该做的事”。获悉山西省霍宝干河煤矿“封口费”事件处理情况通报,戴晓军平静地说。关的其他活动,不得从事出版物发行、广告、开办经济实体及其他经营活动,不得设立分支机构。
然而,目前的媒体生存环境优胜劣汰的竞争状态日趋激烈,面对经营上的困境,一些媒体就把经营压力即广告和发行,转移给基层记者站,将经济效益作为考核的主要标准。有些媒体设立记者站的目的就是为了搞创收,而不是为了采编工作的需要。记者站的工作人员良莠不齐,基本是临时雇佣人员拿着记者站发的“采访证”、 “工作证”到处招摇撞骗,敲诈勒索。因此,欲整治假记者,规范记者站便首当其冲,而规范记者站就需要从根本上促进经营发行体制的变革。
总之,欲想从根本上杜绝假记者的出现,必须从制度上寻找根源。完善制度建设加大寻租成本,减少真记者寻租收益,使其无法利用制度缺陷达到寻租的目的。同时,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新闻专业主义和新闻伦理教育,使追求真理服务社会内化为自己的一种职业规范。制度的完善和职业伦理的高涨,杜绝真记者的寻租行为,假记者自然不会存在。至于新闻制度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政府和媒体要加强信息沟通、信息传递、信息甄别,充分满足大众的媒介接近权。
(2)请简要评析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声明,并论述中国的媒体和记者如何才能坚持新闻专业理念。
对于新闻业来说,新闻专业理念是为了确保新闻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有效功能的一种保障,从而也是新闻业赖以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立足的保障。
新闻专业理念看似简单明了,但真正实践起来并非那么简单,往往受到方方面面的干扰。从历史上看,对新闻专业理念干扰最大的是来自政治上的压力和经济上的市场压力。
政治压力,最大的来自于政府。媒体要脱离政治,这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政治上的巨大压力,往往会使媒体偏离新闻专业理念。
新闻专业主义的另一端压力来自于市场。世界上绝大多数媒体都必须盈利,才能维持日常运作,支持今后发展。问题在于,在媒体进行市场化运作的时候,必须坚守新闻专业理念,绝不能为了媒体一家之私利而损害公众利益,忘掉媒体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许多国家的媒体逐渐向受市场利益驱动的产业方向发展,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争取更多的受众,许多媒体走上娱乐化之路。关系国计民生的硬新闻减少,“性(男女关系)、腥(暴力)、星(娱乐体育界明星)”新闻大量增多。看看中国的媒体,我们也可以发现同样的问题,明星的绯闻成为不少媒体每天必备的佐料。这就偏离了传媒业的专业理念,把媒体纯粹作为盈利工具。
坚守新闻专业理念,事关传媒业的存亡兴衰,是传媒业从业人员为公众服务的具体体现。为坚守新闻专业理念,大多数国家的新闻记者协会都制定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准则,培训新闻从业人员,提高他们的职业修养。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准则是新闻专业理念的外化形式;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修养,则是新闻专业理念的内化形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以美拍为代表的PGC模式继续扶持和培育优秀原创内容创作者。
判断题 媒体是建构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
判断题 版面在报纸中有什么作用?99
判断题 论述通讯和文学、评论、调查报告、回忆录、人物传记、消息等文体的区别:通讯的特点,可从比较中清楚地显示出来。(1)通讯以严格的真实性与文学相区别通讯属于新闻体裁,必须遵守新闻真实的原则。通讯在情节、结构、语言等力面,虽然与文学作品相近似,但通讯与文学作品却有着质的区别。通讯只能选择典型,而不能塑造典型;只能挖掘故事情节,而不能虚构故事情节。通讯所反映的事实,都是客观存在的,只能通过比较辨别和深入挖掘,把它抓出来,如实反映给读者、听众、观众,不能搞集中、典型化。文学作品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鲁迅语),通讯则要实有其人,实有其事。(2)通讯以报道的客观性与评论、调查报告相区别通讯写作不能用大量议论、推理来说明问题,而必须坚持用事实说话,只能在客观地叙述事实的基础上稍加引申发挥,以说明事情的意义和实质以及发展趋向等。通讯以反映为主,以情节取胜,以客观为佳,不宜搞鉴定式、动员式、号召式的力一法。通讯也不是实际工作中的先进事迹上报材料。调查报告有时也归入通讯类,但它与一般通讯仍有区别。调查报告一般不注重于展开生活的画面,调查报告中的例子,一般是概述式的,不予充分展开,它只是作为说明观点的例证,材料服从于分析和阐述问题、经验、教训等。(3)通讯以较强的时间性与回忆录、人物传记相区别通讯既然属于新闻报道的范畴,就说明是“新”字打头的。通讯要突出新近发生的事,而把过去的事作为背景材料来交代;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写编年史。通讯要突出最新情况,‘已的主题要与当前情况、问题或任务有一定的联系,有时甚至要紧紧扣住,有一种现实的针对性。通讯不要向报告文学靠拢,而要力求快和短。(4)通讯以叙述描写的形象性、故事性、细致性与消息相区别最初的报纸只有消息没有通讯,后来为了满足人们了解新闻事件详尽细节、来龙去脉的要求,才发展了通讯这种形式。通讯是详细的新闻,展开了的新闻,形象化的新闻,是消息的发展和补充。
判断题 新闻角度的定义及其选择时的注意事项:(1)定义:新闻角度是新闻采写者在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或入手处。构成事物的各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角度选择是否得当与新闻价值的大小直接相关。新闻角度选得准,新闻价值倍增。反之,选得不准,报道老一套、一般化,会削弱新闻价值。不同的角度讲不同的话,有不同的报道效果,角度选得好可以出独家新闻。(2)选择新闻角度时应该注意的事项选择新闻角度,首先要客观,从事物的整体和本质上全面真实地把握事实;其次要抓特点,即这一事件区别于其他事件的最突出、最典型的方面;再次要有新意,同样一件事,立意不同,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①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入手选择新闻切入角度。新闻报道必须研究党的中心工作和中心任务,紧扣宣传的节拍。从这一角度切入,写出的新闻是能够吸引读者的新闻,是有价值的新闻,其产生的宣传效果也更强。②从“新”入手选择新闻切入角度。万物“新”为先。“新”是能否选择好新闻报道切入角度的关键所在。“新”,是指那些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和主流的最鲜活、最有新闻价值的角度。③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选择新闻切入角度。人民群众企盼什么、最关心什么,党的报纸就要反映什么。记者、通讯员采写稿件,只有从群众最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最想知道什么等方面提炼主题,选择报道角度,才能吸引读者,教育、启发和感染读者。④从抓特点入手选择新闻切入角度。平时采访,记者总想抓有特点和“一碰就响”的问题,也是常指的抓“活鱼”。可是采访中常遇到的内容不是大同小异,就是报道价值不大。尤其是对于那些老内容、老主题,只要认真琢磨选角度,也能写出新的意境,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⑤从事物发展变化入手选取新闻切入角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选择好新闻角度,要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去寻找。新角度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它不是记者、通讯员的主观臆断和笔下生花,时刻注视事物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使报道不断出新。⑥从具有广泛共性的话题入手选取新闻切入角度。广泛共性的话题是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广大群众议论纷纷的问题。用事实说话的新闻报道,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暴露什么,在客观上起着引导舆论的作用。社会上出现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动向,群众中一时议论最多的共性话题,常是新闻报道应选取的最佳角度。⑦从事实的特殊性入手选取新闻切入角度。在五彩缤纷、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中,各个新闻事实都毫不例外地具有自己特殊的个性。紧紧抓住和围绕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去报道和宣扬,则可成为新闻写作的新角度,这样写出的报道,具有区别于其他同类新闻事实的独特风格和韵味,使其独树一帜,别具一格。新闻角度的选择,不仅是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记者的职业敏感性问题。记者必须长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对生活不断有新的认识、新的理解、新的感受,这样才能透过现象揭示生活的本质,捕捉到新闻的最佳角度,写出能够反映时代特点的好新闻。
判断题 变焦随动追踪遮光罩是我国发明的。
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初,罗瑟·瑞夫斯提出“独特的销售主张”简称USP理论。
判断题 新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它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第一、新闻最基本的特点是真实和新鲜,由此延伸出新闻报道的要求:迅速及时。这也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规律。第二、现代社会,新闻真实、迅速的要求决定了新闻工作的方向,塑造了新闻媒介以及新闻工作者的品格,决定了媒介的形式和技术的采用。第三、人类传播工具的选择和发展,根本上也是由新闻特性所决定的。人类传播工具经历了:口头新闻——书信新闻——新闻书——新闻周刊——日报——电台——电视台——互联网或人体器官——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第四、"真实和迅速"还决定了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首先必须诚实、公正和严谨,其次必须有敏锐的反应和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