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两家经济类报纸在受众定位、内容设置方面的异同。
《经济日报》不经济观察报》同为经济类专业媒体,以报道经济生活为主要任务,以关注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读者为自己的受众。但两者根据各自媒介功能的不同,又在这个笼统的受众定位、内容设置上做了进一步的细分。
(1)受众定位的异同
作为由国务院创办、中央宣传部直接管理和领导的一份报纸,《经济日报》向来定位为“中央级以经济宣传报道为主的综合性大报”,是党和政府关于经济信息最权威的新闻发布与宣传窗口。这样的媒介功能决定了《经济日报》的受众定位是:更加关注国家和世界经济贸易的宏观发展,时刻紧盯我国政府部门关于经济发展各种政策、路线和方针的变化,以此来保证自己日常的经济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多趋势相吻合的一个读者群。这个读者群的构成主体主要为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各大型企业的中高层领导以及对国家宏观经济密切关注的人士。
而作为在竞争激烈的报刊市场上以财经内容为主要报道题材的一支新军,《经济观察报》不再追求面面俱到的读者群,而是将读者对象层层细分、逐步筛选,最终把报纸的品牌明确定位于中国本土具备最令人心动的现实消费能力的高端读者,即有财富、有权力、有思想、有未来的青年工商企业者和有志加入经济领域的癿青年学生。
(2)内容设置的异同
作为中央级以经济宣传报道为主的综合性大报,《经济日报》更加侧重于内容的权威性、真实性、全面性与综合性,着重于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与行业发展多方面、多层次报道,既有新闻性消息,又不乏解释性报道和深度报道。面对激烈的报业竞争,它以综合性应对专业性,以全国性、全球性应对区域性,以原则报道应对大规模“信息批发”和“信息复制”,以新闻化应对杂志化,以权威和深度应对海量和时效。
而《经济观察报》拥有一个明显年轻化、新锐化的读者群,因此其内容不像传统的经济济类报纸那样以报道市场和政府的某一动态为主,而是把更主要的报道力量延伸到和市场最前沿紧密相关的资本、产业、技术、管理、人才等多个方面,并联系政治和国际方面的相关点,直至将内容扩展到其主流读者群的生活方式上去。内容设置具有明显的时尚化、年轻化、个性化、新锐化的特点。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意见领袖的统计学特征:主要为男性(占主体92.7%)平均年龄为43岁左右,集中在40~49岁平均学历大专以上,属于高学历人群媒体从业人员、明星为主,少量技术人员平均网龄9.6年,1/3以上网龄10年以上性格特征:成熟练达、思想开明、博闻多学、积极进取意见领袖的特点:1、他们受到广泛的信赖2、他们通常对某个问题有专长或深度的见解3、他们的言论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3、他们和普通受众社会地位平等,是非正式的领袖意见领袖是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
判断题 在采访中怎样处理新闻线索?记者在采访中首先要善于搜集和寻找各种新闻线索,来源有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劢、讲话;各种会议、简报;记者的耳闻目睹;日常情况的积累;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互联网等。得到新闻线索后也要注意妥善处理。(1)注重验证,必须要顺藤摸瓜。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的简明信息和信号,常常仅是事物的表象和假象,有时也因记者采访迟缓了,新闻事实原先的信息和信号已“变质”,以致被记者的采访实践所否定。因此,新闻线索只能是驱使记者去采访的引子或向导,记者以此可以也应该去顺藤摸瓜。但究竟有“瓜”瓜”还是“坏瓜”,则一定要靠实践去验证,千万不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定硬性要摸出个“无“瓜”,是“好瓜”来。(2)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新闻事实的产生不与展有其自身的过程和规律,记者要尊重这个规律。当新闻事实还处于不成熟、步丰满阶段时,不要拔苗助长,或采用某种“催生术”,自欺欺人地将新闻线索当作新闻事实去报道。(3)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新闻工作的规律告诉我们,即使是有价值的大新闻也不是随便抛出去就能产生大的反响,新闻报道得讲究时宜和“火候”,要密切配合形势,要吻合人们的需要心理,要等往最佳时机来利用新闻线索。(4)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当记者手头握有若干新闻线索时,必须根据各线索的成熟难易程度,予以适当处置。戒是先易后难,戒是先近后远,或是先采写动态性新闻后采写非动态性新闻。否则,将可能都是蜻蜓点水式的接触,肤浅模糊的认识,即使是重要的、有特别价值的新闻线索,也可能因为得不到合理的,特别的处理,产生不了清晰、深刻的认识,而作了一般化的报道。
判断题 博客一词是由Blog音译而来,中文意思即网络日记或网志。
判断题 公民记者,是指在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发挥记者的作用却非专业新闻传播者的普通民众。公民记者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单一线性的传播格局,进一步强化了信息社会中媒体与受众的新型互动关系;确立了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主体地位,深刺影响着媒体形态的演变过程,加速了主流媒体的变革。
判断题 1997年8月德国政府通过的世界上第一部规范互联网的法律《多媒体法》。该法律确立了“传播自由”和“责任并重”原则。
判断题 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的必须材料。新闻有五要素才能构成一条完整的新闻。
判断题 要想将企业的自媒体做好,必须要多看多学竞品公司的运营策略。
判断题 怎样深化通讯的主题、深化通讯的主题主要有三条经验:全局意识、历史感和关注人的心灵。(1)深度来自全局意识有些事情,乍一看没有什么新鲜之处,影响似乎也不大。要确定这些题材的通讯主题的深度,必须把这些题材放到全局的高度去衡量,深入研究其在全局中所占的地位,它是否有利于或者有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它们的代表性、典型性如何等。近年来,新闻报道中的批评报道越来越多,涉及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因为事实复杂、头绪繁多,记者往往使用通讯这种体裁反映问题、探索原因、总结经验、梳理思路。而这类通讯常常需要运用“全局性的视角”和根本利益的标尺来观察和研究问题。(2)深度来自历史感很多新闻工作者都知道,看问题离不开全局意识。但是很多人的全局意识仅仅局限在“空间”的概念,即把新闻事实放到更广阔的空间和一定的高度来认识,从而深化主题,而“时间”这个思维的角度常为人所忽略,有人称这种现象为“时盲”。很多事情如果只从当前的状态来看,往往感觉小出它的意义所在,一且把它放进流动的历史长河中来考察,历史的逻辑便赫然显现。(3)深度来自展示人的心灵世界上“比大海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人的心灵之海是至宽至深的。一个记者,若能将他的笔游弋于人们心灵的海洋,探索人生课题,抚慰受创伤的心灵,启迪心智,往往可以在读者渴求的心田中激起回响,使人感到“深刻”的震撼,从而产生精神上的动力。因此,凡是写人或与人有关的通讯,都要在开掘人物思想深度上下功夫,方能取得读者的回应。而我们看到的有些通讯,却忽视了这一点。作者虽然在事实收集和表述上下了不少功夫,但写出的人物仍然让人感到影影绰绰、模模糊糊,“活”不起来。什么是“活”呢?是心灵的激荡,心灵的感染力。没有心灵的感染力,人物立不起来,主题也难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