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问答题 给下则新闻配一篇编后。(要求:要有题目,正文不少于200字,含标点符号)江西省玉山县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有近万人到大中专院校深造,博士就出了120多个,有“才子之乡”、“博士县”的美誉。被称为“博士摇篮”的玉山一中校长朱光渝说:“节假日不补课,我们坚持了十多年”。不补课也能上大学、出博士。他们的秘密在哪里呢?1981年,玉山一中出了个“文科状元”,老师们欣喜之余,又多了一份思考:这个学生是复读了两年才考出高分的,而且上大学以后学习相当吃力,如果再按这种“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教育模式搞下去,老师和学生都成了应付考试的工具。1987年,面对社会上为提高升学率而加班加点、节假日补课风,玉山一中出台了“六不准”:节假日不准补课,自习时间老师不准讲课,不准编重点班,不准随意给学生发练习题,不准搞淘汰考试,不准少上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开设的课程。一石激起千层浪,家长们蜂拥而至:“我们的孩子考不上大学怎么办?”玉山一中有自己的想法和办法。“四变、四鼓励、二允许、一使用是我们的法宝”。张云副校长对记者说:“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争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超过老师。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看法;允许学生向老师提意见。经常使用肯定性语言和鼓励性评价。”几年下来,学生的能力上来了,升学率也没有下降。以前不相信的家长信服了。现在的玉山一中,“乐学+饱学+创新”成了师生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欲成才,先成人”,这是玉山一中所有老师的共识。他们认为,为什么有的学校想尽办法抓教学质量,质量反而上不去,首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德育的功能作用。在玉山一中采访,记者参观了他们的实验室和活动室。在《精品之家》活动中,学生们组装着古典浪漫的莎士比亚故居模型,心绪在不知不觉中亲近了隔世的英国文学大师。这种亲近感使他们发现英语原来也是一种美丽而值得下苦功夫学习的语言。哥特式建筑的框架结构体现着强烈的几何原理。学生们拼贴巴黎圣母院的模型,等于在演算一道直观、生动的立体几何应用题。印第安人的圆顶茅屋古朴、充满野趣,让遥远的西半球历史学起来不再那么陌生和晦涩。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会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创造性学习的人。因此,他们早在1987年就开设了任选课、活动课,现在这两课已经渐趋合理、规范、科学。“假如要买一支10元钱的钢笔,现在给你9元钱,你能不能买回来?”这是校长朱光渝对学生办事能力的一道测试题,结果大多数学生能买回来。现在,“会办事,能吃苦”的训练在玉山一中已成了一种习惯。炎炎夏日,酷暑难熬。高三的学生没有进入“补课的苦夏”,而是在进行一周的封闭式军训。1999年暑假的一天,玉山一中接到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到上饶地区招生的一位教官的电话。这位教官在电话里动情地说:“在我接触的所有考生中,只有玉山的考生没有家长陪同,而且在整个面试过程中,玉山考生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和礼貌,是我所走过的面试点当中从没有见过的。”
问答题 数据库的作用
问答题 分析《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载《光明日报》1998-09-28)的结构特点。附材料:总书记来到小岗村新华社记者何平本报记者何加正对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人来说,1998年9月22日这一天是一定要被写入历史的,正如小岗村人在20年前的那个冬夜,18户农民约定搞包干到户被载入中国农村改革的史册一样。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前夕,在改革开放20年之际,江泽民总书记专程来到小岗村,来到这个曾经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序幕的地方。这是一个明媚的秋天,一个收获的季节。金色的阳光把沉甸甸的稻谷涂上一层金黄,也把丰收的喜悦写在了小岗村人的脸上。听说江总书记要来小岗,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早早地聚集在村口路旁,热切地期待着那一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下午3时30分许,一辆面包车徐徐驶进小岗村。热烈的掌声中,人们看到了走下车的江泽民总书记,看到了随行的温家宝、曾庆红等中央领导同志……小岗村沸腾了!今日的小岗村,向人们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通往村里的公路两旁挺立着翠绿的树木,平坦、宽敞的水泥路横贯村子中央,一排排农家的砖瓦房错落有致,颇具现代风格的小学校舍拔地而起,接收电视信号的抛物面天线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看着这一切,总书记欣慰地笑了。走进小岗村包干到户20周年纪念展览室,映入眼帘的一幅幅图片,真实记录了小岗村首创“大包干”艰辛探索的历程,浓缩了小岗村20年改革的巨变。指着墙上的图表,当年的生产队长严俊昌向总书记谈起1978年底那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幕:迫于贫穷和饥饿的小岗村18户农民,聚集在一间破旧的茅草屋里,在煤油灯的火光下,冒着极大的风险秘密约定干一件当时看来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包干到户。就这一个“包”字,使小岗村人终于结束了祖祖辈辈逃荒要饭的历史,也为中国农民闯出了一条发展农业、脱贫致富的路子。历史小会忘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支持和倡导下,这种家庭承包经营的方式迅速推向全国,“大包干”的星星之火很快形成燎原之势。当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同志肯定和支持了小岗村的做法,并在凤阳、在安徽得到推广。“这就是你们那份字据吗?”总书记指着墙上那张按有18个指印的字据影印件,一字一句地大声念了起来:“……如此后能干,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要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到18岁。”总书记一边念着,一边仔细观看这张已被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字据。那一句句朴实而坚定的语言,一个个鲜红的指印,显示了小岗村人敢于向旧观念和旧体制挑战的勇气和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这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中国亿万农民走上改革之路的历史见证。严俊昌告诉总书记,实行“大包干”后,小岗村当年就打了6.5万多公斤粮,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15年的总和,第一次向国家交了2万多公斤公粮。他还念起当年农民编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总书记听了笑着说:“农民的语言简洁生动,一下就把家庭承包经营的好处说明白了。”走出展览室,江泽民在参观了村里办的图书阅览室、农民文化科技学校后,又走进村民严宏昌的家。在院子里,总书记同当年在包干到户字据上签字的十几位农民围坐在一起,回顾小岗村不平凡的过去,展望中国农村更加美好的未来。经历了改革风雨历程的小岗村村民,见到总书记,心情非常激动。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地向总书记倾诉衷肠。有的说:小岗村能有今天,全靠党的政策好。农民打心眼儿里感谢小平同志,感谢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的说:虽然小岗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同其他地方比还有很大差距,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迎头赶上。有的说:农民最希望的就是家庭承包经营的政策不要变。只要政策稳,农民就有了“定心丸”。望着眼前一张张质朴憨厚的面孔,听着一番番实实在在的话语,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我过去虽然没有来过小岗,但我一直很关注小岗,因为邓小平同志开创和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首先是在农村开花结果的,而小岗村又是率先进行农村改革的。家庭承包经营这一政策,要长期坚持下去,是不会改变的!”总书记态度鲜明、铿锵有力的话语,使在场农民备受鼓舞和振奋,他们使劲儿地鼓掌,表达内心的激动和喜悦。“这不只是我个人的意见,也是中央集体研究决定的。”江泽民接着说,“中央的土地承包政策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而且30年以后也没有必要再变。”总书记的明确表态,再次引起了热烈的掌声和由衷的笑声。谈到20年前小岗村的18户农民冒着危险搞包干到户的创举,江泽民说:“在当年‘一大二公’的环境下,你们敢于包干到户,是冒了很大风险的。你们靠的是实事求是的原则,靠的是改革的勇气,靠的是团结的力量,靠的是穷则思变的精神,说明路是人闯出来的。”严俊昌颇有同感地说:“当时真是把大家饿极了,不包干到户只有死路一条。”讲历史的教训,谈改革的成就,话未来的发展,总书记同小岗村农民有聊不完的、说不够的话题。他勉励小岗村人,继续发扬敢试、敢闯的改革精神,再创新的辉煌。江泽民告诉大家:中央特别关注农业和农村问题。现在要继续推进农村改革,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全面做好当前的农村工作。同时要加强研究制定下个世纪我国农业的发展战略,促使我国农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做好这些工作,意义很大。这次到安徽来,就是要做一些调查研究,也是来向你们学习。”这时,安徽省委书记、省长回良玉提议:请总书记同当年参与发起“大包干”的农民们合影。江泽民欣然答应,并诙谐地说:“好啊,不胜荣幸。”随着照相机快门的掀动,一幅意义非同寻常的画面在这里定格,更深深地印在了小岗村人的心底。小岗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这样一条鲜明的历史轨迹:从20年前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对小岗村的坚决支持,到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对小岗村寄予的殷切厚望,一根红线贯穿始终——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
问答题 【名词解释】微店
问答题 何为大数据
问答题 简述新的营销模式有哪些
问答题 传播学对新闻学的影响?
问答题 试分析联环同盟产生及解体的历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