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通讯员是我国记者需经常接触的群体,记者的下列哪些做法有违职业伦理?()

A、某记者大量使用通讯员提供的新闻素材,但整篇新闻报道由自己独立完成,因此没署上通讯员的名字
B、某记者未直接参与采访写作,但在通讯员来稿上署了自己的名字
C、某记者向另一媒体的通讯员支付一定费用以获得报道所需信息
D、某记者向另一媒体的通讯员采写的稿子中增加了许多新的新闻素材,并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在发稿时直接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多选题 新闻语言的规范有哪些?()

A、新闻语言要简洁、清晰、准确

B、要避免使用不熟悉的术语或专业词汇

C、新闻报道语言应该尽可能使用叙述性语言

D、把数字转换成普通人易于理解的语言

多选题 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个人主观维度上看有____。()

A、缺乏正确的新闻观  

B、采访不细,主观编造填补

C、信息源造假,无法识别

D、媒体机构缺乏核实机制

多选题 在策划选题时,应充分考虑选题的()。

A、客观性

B、预见性

C、创新性

D、可行性

E、针对性

多选题 简述新闻写作与其他文字写作的区别。

A、新闻写作是新闻作品的制作活动,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信息的真实性是写作的生命,同时,写作是新闻采访的继续和延伸,写作就是做事实的搬运工,将现场展现给受众。它主要是指采访中采集的素材,加工成一定形式的新闻作品,然后通过新闻工具传播出去。

B、(1)要学好新闻写作,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前提:新闻写作必须以采访为基础,采访决定写作。这一点是新闻写作与其他文字写作,尤其是文学写作的一个重要区别。《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认为,新闻与文学在本质上有严格的区别,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本质上,新闻是信息,文学是艺术”;“在功能上,新闻是传播信息,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文学是提供审美,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在选材上新闻以事为主,文学以人为主;有人无事不成新闻,有事无人不成文学”;“在写作过程中,新闻重采访,文学重写作”。梁衡指出:“对新闻来说,采访到了一个好题材,稿件就成功了一多半;对文学来说,作品主要靠加工,包括素材的重构。”

C、(2)新闻写作在进入写作之前必须完成采访;而文学虽然也需要从生活中、从实践中吸取素材,但它更重写作,而且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字写作,准确地表述应该是“文学创作”。因此一旦拿起笔来进入写作过程,文学与新闻也就分道扬镳。

D、(3)文学创作要求调动起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将一切艺术化,如果素材不足,完全可以靠合理的想象与虚构来补充。而新闻写作则要求针对社会现的大量素材中筛选、对比、提炼,用事实说话,作者进入的是冷静理智的选择状态。

E、(4)文学的创作状态是无限度、无边界的,而新闻的选择状态是有限度、有边界的。如果文学求的是艺术的真实,它是对生活和理想进行形象的艺术的“再现”,那么新闻求的是客观的真实,它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具体的可感的“再现”。因此,一个记者不论他的文字能力有多强,如果没有接触到事实,如果不拥有足够的事实,即没有进行成功的采访,他就不能进行新闻写作。

多选题 报道角度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A、(1)报道角度关系到一篇文章的好坏。①选择报道角度如同切割钻石的角度一样重要,它关系到一篇新闻报道是否能够有夺目的光彩。好的报道角度呈现于读者眼前之际,如同让人们看到一颗切割精美的钻石,会生出一种端详它、观赏它、研究它的情不自禁的冲动。②一篇报道是否能够在读者的目光接触的一瞬间就引起读者的关注,并且能够让读者兴致勃勃地读下去,往往取决于报道的角度是否独特。

B、(2)选择报道角度,实际上就是选择揭示蕴藏在事实中的新闻价值的具体途径。记者即使是对同一个具有新闻意义的客观变动的全貌及本质形成了大体一致的认识,但是,如果从不同角度对这一变动进行说明与解释,其效果也会完全不同。

C、(3)不同角度可以向受众展示客观环境变化的真实面貌。对于一个具有新闻意义的客观变动,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表现,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由于客观事物本身往往是多种因素的合成,多种矛盾的集合,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因此,新闻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描述。

多选题 重印的程序有()

A、市场调查

B、重印书审读

C、重新策划选题方案

D、查验出版合同

E、制定选题方案

多选题 “三贴近”继承了我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为什么说“走转改”是实现“三贴近”的有效途径?

A、因为“走转改”体现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要求

B、因为“走转改”指明了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有效途径

C、因为“走转改”践行了舆论引导和宣传艺术结合的方针

D、因为“走转改”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发展

多选题 IP化的好处有()

A、一招致胜

B、资源聚集

C、比直接推销产品与品牌更高效

D、对产品要求低

E、利于消费者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