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问答题 加工(26分)请阅读分析下面一篇短文,并按照稿件加工的要求进行编辑加工。稿件三审责任制我国出版单位现行的审稿制度是《稿件三审责任制》,简称“三审”,由初审、复审、终审三个审级组成。根据1997年6月26日新闻出版署第八号令发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规定,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初审时既要从大处着眼,抽样审读书稿内容,对其质量做出全面评估,又要从细处入手,进行加工整理,纠正书稿中的政治性、知识性错误,对书稿语言文字错误进行修正,统一体例,写出审读报告。复审由正副编审担任,复审主要依据初审报告,对书稿质量及初审报告提出复审意见,并解决初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终审应由社长(副社长)或总编辑(副总编辑)担任。终审者根据初、复审意见,对书稿能采用做出最终决定。在出版社缺乏相应专业编辑人员时,可请外审人员负责三审。
问答题 信息论对传播学的贡献有?
问答题 什么是文化帝国主义?它有什么特点?
问答题 法治和法制
问答题 改正校样片段(改正每个差错给1分,特别注明者除外;将正确内容改错,每处倒扣1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为:C=πd=2π×r式中C-圆的周长,单位为m,π-圆周率,π≈3.14,d-圆的直径,单位为m,γ-圆的半径,单位为m。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为:S=πr2式中S-圆的面积,单位为m。
问答题 审稿(20分)审改下列文稿中可能存在的差错或欠妥之处。如发现差错,但根据文中给出的信息无法改正,可指出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修改思路。改不误为误,倒扣分。语言与修辞常听人说,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流动就意味着变化,语言生活中,无论词汇还是语法,都在发生着变化。二十几年前,某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有这样一道试题:“凌晨两点,山门开了,寺院里走出一个胖和尚。”试题要求指出句子中的语病。答案是“凌晨”和“两点”不搭配。出题者的依据是大部分词典都把凌晨解释为“天快亮的时候”。《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解释也补了“零时起到天快亮的时候”。凌乃迫近之意,凌晨就是迫近早晨,所以凌晨不能和几点挂钩。凌晨能不能和几点挂钩?我查了《北大语料库》,凌晨几点的用法占了绝对优势。今天“凌晨”的含义和古时发生了变化。“烟花”在大多数词典里一般都只有两个义项:一是指春天艳丽的景物,二是旧时指妓女。可是生活中群众常常把它和爆竹联系在一起,使用的频率大大超过了焰火。《现代汉语词典》也不得不收了这个义项。由此可见,最有生机和活力的语言总是首先出现在词典里,而不是大众的口语里。实际上,很多词语日常使用中都在变化。有些成语也已经被群众赋予了新的含义,如“空穴来风”早已不是原来的意思,“美轮美奂”形容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这是一本教科书里作为病句所举的例子。书中给出的理由是“最”不能和“之一”搭配。什么是“最”?《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表示某种属性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那么,“最”是否一定是“第一”?不一定。“苏小姐脸红,骂她:‘你这个人最坏!’”(季羡林《围城》)被骂的唐小姐不见得就是排名第一的坏人,这是客观性表述。“最”是否一定是“唯一”?也不一定。“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最高学府不止北京大学一家。“中国现当代最负盛名的文学家”,那是一批人,有鲁迅、郭沫若、矛盾、巴金、老舍等,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可称“最负盛名的文学家之一”。汉语作为全世界使用地区最广的语言,历史悠久,一直在吸收外来的文化。有人批评使用字母词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这种意见是对的。可是像Wi-Fi,全国社会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早在2007年就已经公布为“有线保真”,但是大家都不用,所以字母词还是有使用的必要性的。有的媒体的“幽默”实际是低级趣味,如在山上植树说成给山戴上“绿帽子”,把小夫妻喜得贵子说成在他俩之间添了个“第三者”。这些都偏离了语言的“河道”。我们说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是运动的。要承认语言的发展变化,树立与时俱进的语言发展观。当然还有一层意思:语言既然是条河,它就应该沿着河道流动,否则就会泛滥成灾,造成交际障碍。这个“河道”就是约定俗成的规则,按表达规律使用汉语,不然,就达不到正确使用语言的目的。
问答题 美国学者巴隆于1973年出版了《媒介接近权:为了谁的出版自由》,成为这一理论的首倡者。主要观点有?
问答题 广播电视板块式节目的传播优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