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中的观察方法
一、新闻采访中的观察方法的内涵
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采访方法。
二、观察在新闻采访中的具体功能(观察的作用)
1.获取第一手材料,验证间接性材料。
2.获取生动的细节,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
3.加深对新闻事件和人物的认识和理解。
4.观察不受条件限制,有时是采访的唯一方法。
三、观察的内容与方法
(一)现场观察的内容与方法
1.观察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概貌2.观察现场事物的“动态”和细节
(二)人物观察的内容与方法
1.观察人物周围的环境2.观察人物的外貌3.观察人物的动作4.观察人物的无声语言
四、观察的注意事项
(一)明目的(二)多请教(三)抓特点
(四)选地点
1.掌握一定的明度,获得较好的感受效应。
2.巧择适宜的视角,增强视觉的敏锐程度。
3.避免听觉刺激对视觉的干扰。
4.注意动观与静观相结合。
(五)善用脑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入射式侧光表用来测定被摄体表面一定区域亮度。
判断题 通讯选材有哪些类型:无论表现事件还是人物,通讯所选取的素材主要是以下三种:(1)骨干事例一篇通讯必须有能够支撑主题的骨干性材料,又称骨干事例。即突出的、较有分量的典型事例,否则,通讯的主题根本就不能成立。在这里,“典型”与“骨干”有相通之处。骨干材料是通讯“说服力”的基础,是通讯主题能否成立的事实支柱,也是通讯内在逻辑的基本要求。骨干事例是通讯中的“干货”,它必须真实,必须带有权威性。在采写通讯的过程中,寻找骨干事例是中心的一环。如果找不到有说服力的骨干事例,或者骨干事例不多,则要考虑改变通讯的主题。(2)细节材料几乎在任何新闻写作教材上,细节材料都被列为通讯写作最具特色的要素。细节材料是再现型的材料,是指骨干(或典型)事例中细致的情节、细致的现场画面,或者富有个性化的对话。它们是通讯中最有灵性、最富有感染力、最易吸引受众的部分。细节材料不是“告诉”你这一件事,而是将这件事“再现”给你看,他触动你的感官,使你“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让读者从文章中切实“感受”到活生生的事实。感受到的经验容易让人相信,且难以忘怀。而新闻中的细节感染力最强的材料,往往成为通讯的生动性、可读性的来源。这也是为什么好的通讯读起来格外优美动人、富有吸引力的地方。文字报道中的细节材料虽然比不上新闻图片直观和电子媒体声画一体的原生态效果,但通过白描手法“再现”事实,也可使这种再现的材料通过读者阅读中的想象力触动读者的感官,使人仿佛听到、仿佛看到了新闻事实,从而产生一种心灵的体验。(3)一般叙述性材料除了骨干事例、细节材料外,通讯写作中也不可缺少一般性叙述材料。这种材料一般不是事例,也不细致生动,但它可以对人物、事件、风貌的背景和现在状态作概括性介绍和解释,使人了解一个大致的事实框架,“织”出通讯的一个基本背景和舞台,让骨干事例和细节材料有赖以展现的场所。
判断题 测光表:测量曝光值的仪器。
判断题 机械快门比电子快门的耐寒度较高。
判断题 简述席勒有关文化帝国主义的主要观点。美国著名传播学者赫伯特席勒在搜集了大量证据以后,于1969年出版了《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一书,率先提出了“文化帝国主义”(culturalimperialism)这一引起此后长期激烈争议的命题,矛头直指美国。在该书中,席勒提醒人们注意美国出口的电影、音乐和其他媒介产品对发展中国家本土文化的潜在影响。席勒关于文化帝国主义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美国的传媒公司醉心于破坏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由于美国的传媒产品制作得是如此完美、如此吸引人,以至于其他国家的人们很难抗拒它们。其带来的结果是,西方控制的国际大众传媒就会取代民族文化,这种形势就像是抢劫,就像是早期殖民者拼命掠夺殖民地国家的自然资源,以使殖民国家发财致富一样。(2)文化帝国主义是许多过程的总和。经过这些过程,某个社会被吸纳进入现代世界体系之内,而该社会的主控阶层被吸引、胁迫、强制,有时候是被贿赂了,以至于他们塑造出的社会机构制度附应于,甚至是促进了世界体系之中位居核心位置而且占据支配地位之国家的种种价值观与结构。(3)美国以维护国际间“信息的自由流动”为名支持其传媒公司在海外推销其产品。席勒于1973年、1976年、1979年、1981年先后出版了一系列著作阐释“文化帝国主义”理论。2000年5月,他的最后一部著作《生活在头号国家:一个美利坚帝国批判者的反思》出版,对这一理论做了最后阐释。席勒回溯了美国如何通过虚伪地声称维护国际间“信息的自由流动”原则和大力资助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手段,来支持传媒公司在海外推销他们产品的历程。他指出了当代美国社会的资讯机器支撑美利坚帝国在海外进行冒险的途径与方式。
判断题 消息写作的关键:写好导语定义: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文字。有的短消息不分段,那么导语便是开头的第一句话写作要求: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写作任务:以千方百计把重要的新闻事实及其意义表现出来;想方设法吸引启发读者来阅读全文。案列:为了确保2013财年各项市场开发任务的全面完成,实现各项指标的大幅度增长,1月26日下午,集团在深圳总部召开了2013财年用户安装任务冲刺动员视频会议。集团执行总裁黄勇、副总裁马金龙、范金生、总裁助理吴戈,以及总部市场客服部、工程技术部、13个区域管理中心、福建安然总部和25家项目公司的主要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集团副总裁马金龙主持。案例分析近日,韩国SKE&S总部IT企划部总经理带领各系统负责人组成的信息化系统交流团一行四人到访集团深圳总部,就信息化系统运用及其相关业务进行了交流。中燃科技公司、财务部、市场客服部、工程技术部、安全运营部以及规划发展部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同事参加了本次交流会议。与会集团部门领导对韩国SKE&S交流团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双方分别介绍了目前各自正在运营的信息化系统,尤其是就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情况及信息化系统整合整体计划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SKE&S也就SAP系统建设历程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此次交流,集团了解到SK对在系统建设阶段所发生问题的解决经验,双方均表示获益颇多,对双方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双方均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强在信息系统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判断题 二度空间,只有(长度)和(宽度)。
判断题 比较两家经济类报纸在受众定位、内容设置方面的异同。《经济日报》不《经济观察报》同为经济类专业媒体,以报道经济生活为主要任务,以关注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读者为自己的受众。但根据各自媒介功能的不同,又在各自笼统的受众定位、内容设置上做了进一步的细分。(1)受众定位的异同作为由国务院创办、中央宣传部直接管理和领寻的一份报纸,《经济日报》向来定位为“中央级以经济宣传报道为主的综合性大报”,是党和政府关于经济信息最权威的新闻发布与宣传窗口。这样的媒介功能决定了《经济日报》的受众定位是:更加关注国家和世界经济贸易的宏观发展,时刻紧盯我国政府部门关于经济发展各种政策、路线和方针的变化,以此来保证自己日常的经济工作和生产经营活动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多趋势相吻合的一个读者群。这个读者群的构成主体主要为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各大型企业的中高层领导以及对国家宏观经济密切关注的人士。而作为在竞争激烈的报刊市场上以财经内容为主要报道题材的一支新军,《经济观察报》不再追求面面俱到的读者群,而是将读者对象层层细分、逐步筛选,最终把报纸的品牌明确定位于中国本土具备最令人心动的现实消费能力的高端读者,即有财富、有权力、有思想、有未来的青年工商企业者和有志加入经济领域的青年学生。(2)内容设置的异同作为中央级以经济宣传报道为主的综合性大报,《经济日报》更加侧重于内容的权威性、真实性、全面性与综合性,着重余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与行业发展多方面、多局次报道,既有新闻性消息,又不乏解释性报道和深度报道。面对激烈的报业竞争,它以综合性应对专业性,以全国性、全球性应对区域性,以原则报道应对大规模“信息批发”和“信息复制”,以新闻化应对杂志化,以权威和深度应对海量和时效。而《经济观察报》拥有一个明显年轻化、新锐化的读者群,因此其内容不像传统的经济类报纸那样以报道市场和政府的某一动态为主,而是把更主要的报道力量延伸到和市场最前沿紧密相兰的资本、产业、技术、管理、人才等多个方面,并联系政治和国际方面的相关点,直至将内容扩展到其主流读者群的生活方式上去。内容设置具有明显的时尚化、年轻化、个性化、新锐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