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的内容、结果和意义是什么? 五四时期新旧思潮激战和三大论战 三、 《新华日报》与《大公报》如何进行论战的:
一、 《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 1、内容:这场论战的主要阵地是《民报》和《新民丛报》 。围绕四个问题展开。 1要不要实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统治;2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3要不要进行民 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4要不要革命,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 2、结果:这场论战从1906年持续到1907年冬,为时一年半,以《民报》大获全胜而告终。 原因:1革命道路比改良道路更符合当时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2《民报》论战力量雄厚, 《新民丛报》只有梁启超一人,势单力薄 3《民报》以事实为依据,令人信服, 《新民丛报》只是主观推测,难以说服读者 意义: 《民报》和《新民丛报》的大论战,以及继之而起的两派报刊在各地的思想论战,不 仅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使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逐渐深入人心, 还为辛亥革 命做了组织上的准备,许多原来支持改良的人改变了立场,加入同盟会,此外,也促进了革 命派报刊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旧思潮激战与三次论战 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引起中国封建顽固势力的极度恐慌和仇恨。 在1918年下半年至1919 上半年,一场新旧思潮的大激战在报刊上展开。封建顽固势力的重要代表人物:林秀琴、林 绍、辜鸿铭、刘师培。报刊有《国故》月刊(是刘师培等封建顽固派文人转为地址新文化运 动而创办的,1919年北京创刊。以“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为号召,反对白话文,提倡文言 文,反对新思想,提倡旧思想。 ) 《新申报》 、 《东方杂志》 、 《公言报》 (段祺瑞反动报纸)等。 他们对新文化运动大肆污蔑,对五四运动攻击, 《每周评论》予以反击。 李大钊《晨报》 、 《新青年》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 ,回答责难者,也是对新文化的总结。 改组后的《新青年》和《共产党》月刊,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反对胡适《每周评论》实用 主义的“问题与主义”论战。
反对为社会主义论战,1920——1921年资产阶级《时事新报》 、 《解放与改造》 “社会改良主义” 。 F 反对无政府主义论战:小资产阶级《民声》 、鼓吹绝对自由,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 级专政。 三、 《大公报》与《新华日报》的论战 1、1945年10月,国民党表面上接受了中共的和平团结的政治方针。而实际上对解放区的进 攻变本加厉。并无端挑起冲突。对此, 《大公报》颠倒是非,把内战的责任强加给共产党。 11月,重庆《大公报》发表《质中共》的社评,公开点名指责共产党,鼓吹“要政争不要兵争” 。 “希望共产党放弃军队”对于《大公报》的公开挑战, 《新华日报》立刻应战,次日发 表社论《与大公报论国事》 ,予以有力的反击。社论列举蒋介石勾结敌伪对人民军队大张鞑 伐,破坏国共双方大量协议的事实,证明内战的责任完全在国民党方面。社论最后一针见血 的揭穿了《大公报》 “借大公之名,掩大私之实,借人民之名,掩权贵之实”的立场。 2、1946年,蒋介石公然宣布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方针,为阻止国民党军队对东北的进攻, 人民解放军发起自卫还击,解放长春。这时, 《大公报》仍然站在国民党当局的立场上,发 表了恶意攻击中共和人民军队的社论《可耻的长春之战》 ,分别刊登在该报的重庆版和上海 版上,污蔑人民的自卫还击是“可耻” ,并为国民党破坏停战协定发动内战进行辩护。 对此, 《新华日报》在周恩来的指导下,发表社论《可耻的大公报社论》 。针锋相对的严加驳 斥。社论指出,国民党反动派公开破坏和平协议,攻占东北许多城市, 《大公报》不说“可 耻” ,而当人民还手时, 《大公报》就说“可耻” ,其反对人民的立场昭然若揭。社论还指出, 《大公报》 的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已经堕落到搬用国民党特务制造的谣言来作为攻击共产党和 人民军队的依据, “可耻到极点” 。 接着, 《新华日报》批驳《大公报》的反共言论。许多进步报刊也纷纷发表文章,抨击和 嘲讽《大公报》的所谓“民间立场”和“不偏态度” 。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广告经营的市场环境要素有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之分。()
判断题 简述王韬的办报活动和办报思想,简要评述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1王韬是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和报刊政论家,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2曾参与编辑《六合丛谈》(1857,上海第一份中文报刊,是其报刊活动的开始),主编《近事编录》(1864,香港),还为《香港华字日报》等报刊撰写政论文章(1872)1874年创办香港《循环日报》。他的政论反帝爱国、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的文坛和的维新派报人有很大影响3王韬的政论文章,后汇编为《弢园文录外编》于1883年在港出版,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4新闻思想与办报主张:办报的意义与目的:借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主张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外”新闻自由思想: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报纸的文风:直抒胸臆,词达而已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知识广博的通材,品德高尚,持论公平,他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判断题 数字鸿沟:指的是一个在那些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数字鸿沟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数字鸿沟现象存在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产业与产业、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当中,成为在信息时代突现出来的社会问题。“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在英文里面,数字鸿沟大多数时间统称"DigitalDivide",也有时候叫做"DigitalGap"或者"DigitalDivision",本意是数字差距或者数字分裂。
判断题 低感光度胶片灰雾度小。
判断题 请说明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作用: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上的利益集团、思想观点、文化传统等对新闻传播所施加的影响。目的在于约束和限制新闻传播活动,最终使传播内容更符合施控者的利益。(1)对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有四种正规的途径:①司法控制。即国家通过法律来监控新闻媒介。②行政控制。即行政部门以各种规定、税收来控制新闻媒介。③资本控制。即大公司垄断媒介市场,使新来者难以进入。④媒介的自律。当然,对新闻传播最具威慑的社会控制来自受众,即公众乐意还是拒绝接受媒介。(2)对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作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本国的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都主要采取法律控制的手段。新闻法规是国家实施监控的主要依据。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新闻法规所要处理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新闻自由,同时要防止新闻自由的滥用,确保在国家利益、公众利益小受侵害的前提下,鼓励新闻媒介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在中国,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中国的绝大多数媒体,尤其是各级党委机关报,都是在党领导下的,因此新闻传播事业还要接受党纪的约束,坚持党性原则。党性原则是指导新闻传播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这一原则对保证中国共产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对保证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判断题 音响评论:音响评论是指兼用实况音响、背景音响和览解说及论述性语言表达内容的广播评论形式。其中,实况音响一般是指伴随人物或事物出现的音响;背景音响,是指为说明主题、服务于内容而收集和运用的资料性音响。以上音响只要具备真实、清晰、典型等基本素质,并能与解说或论述性语言恰当地结合在一起,都可以成为表达内容的手段和说明论点的依据。
判断题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一套完善的新闻法,专门规定新闻传播中的一系列报道活动。()
判断题 “同学们纷纷表示:‘他平日里非常乐意帮助同学,他是我们的好班长。’”此句的引语使用没有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