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受众是上帝”作为当今中国传媒的口号合适吗?为什么?

“受众是上帝”的观点应该辩证地看待。

(1)必须承认,受众对于中国传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990年,美国的营销专家劳特鹏提出营销的4C理论,即需求(consumer wants and need)、成本(cost)、方便(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通过4C理论可以看到,企业整个营销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企业的经营方向和营销策略,当然也决定广告的内容和形式。以消费者为核心的营销理论就是整合营销。整合营销主张依据消费者的实际情况确立统一的传播目标,并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作用,以达到整体传播效果。

无疑,受众是传媒的服务对象,传媒必须赢得受众的青睐。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众的认可和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传媒的兴衰。传媒刊播的内容,只有得到受众的喜爱和欢迎,才能赢得较多的订户和获得生存与发展,也才能较充分地发挥其宣传效能。从这个意义上讲,传媒的许多努力,都须顾及受众的需求,都须站在受众乐于接受的角度来思考、筹划、运作。过去那种不管受众接受不接受、喜爱不喜爱,搞硬梆梆的强行灌输的做法,已远远难以适应争夺受众的新形势了。

(2)但是,一味的追求“受众是上帝”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近年来,“顾客是上帝”之类的提法颇为盛行。或许是受此影响,有的传媒也提出了“受众是上帝”的口号。为了迎合受众,有的传媒主张少讲指导性,多讲趣味性,甚至把“可读性”、 “趣味性”作为择稿的首选标准,淡化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打各类“擦边球”,越是猎奇揽艳的怪事儿,越是涉及隐情隐私的“秘闻趣事”,就越是“炒”得火爆。至于稿件的真实虚伪、政治倾向、思想意义,却不太顾及。其结果,使不少“三无一有”(即无是非观念、无思想意义、无健康情趣、有负面影响)的文稿得以出笼。

“上帝”者,主宰和左右一切也。而实际上,受众既是传媒的服务对象,又是传媒的宣传引导对象。倘把受众当作“上帝”,受众就成了左右和摆布传媒的主宰,传媒就得一切都迁就和迎合受众。这显然与传媒所肩负的特殊使命以及必须坚持的党性原则相悖。

传媒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肩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大使命。“政治家办报”乃新闻宣传的一条重要规律。邓小平同志强调:”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这是新闻宣传一条不可动摇的党性原则。传媒贯彻这一原则,就要注重所发文稿的思想性亦即政治倾向。因此,传媒在顾及受众的需求时,决不可一味“软化”、“生活化”,而最终产生负面影响。其实,有的传媒以低俗的东西来迎合受众,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受众的低估和亵渎,广大受众是不会买账的。只有在坚持新闻宣传党性原则的基础上,把思想性和可读性融合起来,以各具特色而又健康向上的内容来争取受众,才是光明的正道。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报道思想——是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包括报道内容、范围、重点和具体要求,是记者旱灾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吃透上下两头,眼观四面八方,是确定正确报道思想的根本途径。

判断题 《中国工人》:1924年10月创刊于上海,是中共中央主办的指导职工运动的刊物。1925年成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机关报。起初刊期不定,后为周刊。主要撰稿人有邓中夏、刘少奇、瞿秋白等。《中国工人》以指导工人运动的复兴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通过总结,我国工人运动经验教训,介绍国际工人斗争经验,帮助工人学习罢工的战略战术,充分做好战斗准备。

判断题 编辑改稿与作者写稿的不同心理:作者从“自我”出发,编辑从读者出发;作者从局部认识所要反映的事物,编辑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作者从单篇出发考虑写作,编辑从整个报纸出发考虑修改。

判断题 字头是音素的开头,其发音对整个音素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判断题 提炼新闻主题应注意两点:一是一条新闻一个主题;二是新闻主题一定要从新闻事实中挖掘、提炼出来。

判断题 结合当前报业发展状况论述梁启超提出有关办报标准的观点: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在维新派新闻思想中最典型,是维新派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办报经验的基础上,汲取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理论,形成了以下比较系统的新闻思想:(1)把报刊比作耳目喉舌,指出其功能是“去塞求通”。梁启超认为一个国家的强与弱,取决于国情的通与塞。所谓“通”包括通上下和通中外两个方面。同时,梁启超对怎样才能发挥“去塞求通”的作用,还提出四条要求,即:“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和“旁载政治学艺要书”。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风气渐开,百废渐举,国体渐立,人才渐出”。(2)提出报纸具有“监督政府”和“响导国民”的“两大天职”。1902年梁启超在《敬告同业诸君》(载《新民从报》第17期)一文中说:”某以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他认为,政府没有权力办不成事,但权力过大而又不受监督,就会滥用职权,所以需要作为”国民公意的代表者”的报纸,像父兄对待子弟那样去监督政府,才不至于走向腐败。他还认为,“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因此需要报纸“若孝子之事父母,若良师之诱蒙童”,那样去向导他们。并提出为何、如何、由谁来监督和向导的问题。(3)办好报纸的四条原则。梁启超在为《清议报》出版第100册而写的《祝辞》中提出了以下的四条办好报纸的标准:“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4)健全舆论的主张。他认为报刊要造成健全舆论必须具备“五本”:尝试、真诚、直道、公心、节制。(5)提出办刊宣传的两种方法—浸润的方法和煽动的方法。浸润的方法是指“旦旦而赌之,月月而浸润之”,使读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接受论者的观点;煽动的方法是指要“故作惊人之语,造极端之词”,使读者猛醒。

判断题 公共领域的概念及构成:公共领域的概念:公共领域(publicsphere)是指“允许市民自由发表和交流意见,以形成共识和公共舆论的地方。公共领域向公众开放,所有社会成员都享有平等的权力和机会,在这块地方自由讨论有关公共利益的任何事务”。公共领域的构成:(1)由私人组成的公众。他们具有独立人格,能够在理性基础上就普遍利益问题展开辩论;(2)拥有自由交流、充分沟通的媒介。因为媒介是信息的载体,决定着信息的流量。单向的非沟通媒体将导致信息的匮乏和意义的缺失,在此基础上私人的“独立”与“理性”也就失去了意义;(3)能够就普遍利益问题自由辩论、充分交流,进行理性批判达成共识,形成公共舆论。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指出:所谓公共领域,首先是指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东西能够在其中形成。向所有公民开放这一点得到了保障。也就是说,对于涉及公众利益的事务有聚会、结社的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在一个大型公共团体中,这种交流需要特殊的手段来传递信息并影响信息接受者。今天,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就是公共领域的媒介当公共讨论涉及与国务活动相关的对象时,我们称之为政治的公共领域,以相对于文学的公共领域。公共领域存在的前提条件是:国家与社会分离,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既不依附于国家也不依附与社会的私人领域。这样,私人才能独立于任何“旧权力”,才能建立起超脱个人私利的“公共领域”。因此,“公共领域”的构成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l)由私人组成的公众。他们具有独立人格,能够在理性基础上就普遍利益问题展开辩论,并且他们的声音是可以被听见的;(2)拥有自由交流,充分沟通的媒介。这点也不容忽视。因为,媒介是信息的载体,决定着信息的流量。单向的非沟通的媒介将导致信息的匾乏和意义的缺失,在此基础上私人的“独立”与“理性”也就失去了意义;(3)能......

判断题 延迟式导语又称间接式导语、特写导语、软导语,它的最为突出的特征是,不在导语最开始的时候直接告诉读者新闻中最关键的信息,而是用情节、引语、细节、故事的精彩片段激发起受众的兴趣、疑问、好奇心或者是求知欲,借此带领受众走进新闻事件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