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互联网对议程设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改革开放之前,传统媒体一统天下,享有信息的发布权和传播权,在传播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无选择的余地。而在网络传播中受众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大大增强,同时,网络中多元的传播方式,传播权的泛华,使得传播媒体中议程设置理论的基础被打破,互联网传播背景下的传播模式中议程设置理论在保有原来特点的基础上,又呈现出一些新的影响:

1.联网作为新兴媒介,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等特点。它强大的实效性和丰富的内容以及互联网移动终端的便捷性,使它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最主要来源,从而为公众实行议程设置提供的基础。公民的“近用权”获得进一步实现。网民既是多元化传播者(草根记者)又是受众。公众可以利用微博等交流平台(公共领域)发表言论,自发形成真正代表网民意见的舆论。公众议程反推传统媒介的媒介议程影响,从而扩大该议题的影响力,形成震荡。因此,网络媒介传播者的多元化使得议程设置泛化,网民可以主动发布信息。同时,公众通过网友转发、评论而扩大影响力,自发形成公众议程更能代表网民的整体利益。因此,互联网中以公众为主体的议程设置,更能代表公众的真实意见和需求,从而扩大议题的影响力。

2.议程设置的议题多元化摆脱了传统媒体的限制性因素,在网络这个充斥着无限信息的熔炉中,既有严肃的政治新闻又有轻松的娱乐话题;既有专家学术交流又有草根文化流行,传播主体的多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播议题的广泛性和多元化,争辩的话题不断拓展使得网友讨论的议题不断衍生变化,从而使网络议题更为丰富多彩。

3.互联网媒介设置方式多渠道。由于网络报道不受时间、版面的限制,时效快,表现形式多样且互动性强,网络媒体可结合这些优势运用新闻各种题材及背景资料,调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的报道,即通过议程设置专题来为受众设置议程。如今年八月的里约奥运会,多家网络媒体进行实时全方位的报道,直接为受众设置了议程。

4.互联网兼具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功能。根据创新扩散理论,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说服力高,因此互联网传播比大众传播的说服力高。在群体压力和群体规范的条件下,受众由于孤立的恐惧而被迫改变态度,从而与群体态度保持一致。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5.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议程相互转化。网络时代的议程由传统媒体议程与网络媒体议程交织成网络。从而媒介舆论和公众舆论也比较容易产生共振,缩短形成社会舆论的时间。网络的热点议题会引起传统媒介的关注,从而进入传统媒介议程设置的视野范围。而网民出于对信息获取的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以转发和评论的方式在网络上进行二次传播,从而弥补了网络传播中把关人的缺失,从而使信息传播更加流畅。

6.网络议程设置的全球化趋向,导致本属于某个国家的议程得以在全球传播,形成全球网络中的公共议程,并可能对少数发展中国家的信息霸权造成挑战。因此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成为实现“中国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总之,网络所具有的强大的传播能力使其在医生设置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在力量,尽管网络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议程设置的把关缺失和监管盲区,但其逐步提高的社会影响力却不容小觑。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黄远生是通讯体裁的奠基人。

判断题 微波频段通常指:频率从3GHZ到30GHZ。

判断题 专访:专访是指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经常是以一种特别强调的方式获取独家新闻的手段,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义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强,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判断题 编辑工作的特点:a)编辑是新闻传播的组织者:制定编辑方针,制定报道计划和当好记者参谋。b)编辑是新闻的再创作者:通过再创作突出稿件的长处,通过再创作搭建与受众的桥梁,通过再创作反映社会生活的全景。c)编辑是新闻媒体的发言人:编辑的直接发言,编辑的间接发言。

判断题 新闻评论的三大要素是什么?新闻评论的三大要素包括:(1)论点论点,是指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它明确地表示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论点是经过提提炼和浓缩的观念、思想,是作者站在正确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对宏观实际做周密的调查和认真的分析研究之后,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看法、主张和观点,它集中地反映着作者对着某个事物或某个问题的基本见解。(2)论据论据是指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论据由作者从宏观事实中直接或间接提炼出来,是论点提出的依据。论据可以分为两类::事实性论据与理论性论据。前者是对宏观事物的真实描述或概括,包括现实生活中典型的人证、物证、以及典型事例、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等;理论性论据是用来源于实践,并且也已被实践证明和检验过的正确的理论作为根据、证据。包括科学理论;国家法律、法令,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讲话;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和知名人士的权威性的言论;公认的道德规范,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以及反映宏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公理、定义、法则;古今中外各种著作中带哲理性的格言、谚语、歇后语以及诗文中的佳句、炼语等。(3)论证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就是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证实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从写作角度讲,论证过程就是把材料和观点相统一,组成一个完整的说理体系的过程。论证是评论写作的主要环节之一。其任务是使论据能够突出地说明论点,帮助读者理解论点的意义,相信论点的正确。严密的论证是使新闻评论具有战斗力和说服力的保证。

判断题 毛泽东在指导《解放日报》改版时指出:“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

判断题 上海孤岛时期新闻界的抗争: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上海尚未被日寇占领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被成为“孤岛”,爱国的中国新闻工作者利用英美法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借用外国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文抗日报刊,这些报刊聘请外国商人担任发行人,避免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新闻检查和租界当局的阻挠,继续进行抗日宣传,这种挂出洋人旗号的做法,被称作办“洋旗报”,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译报》,《每日译报》,《导报》和《文汇报》等,也被称为“三朵花”。《译报》:创刊于1937年12月9日,是夏衍受中共江苏省委指派主持创办的,它的全部新闻稿件都是从外文报刊翻译过来的,这使得租界当局找不到干涉的借口。由于内容充实,编排新颖,深受读者的欢迎,销售曾达2万多份,后再日寇的威吓下,12月20日出版至第12期即被迫停刊。1938年1月21日,《译报》更名为《每日译报》,打起英商的名义又出版了,真正的负责人是中共作家梅益,林淡秋,王任叔等人,改报内容与《译报》基本相同,出版一个月后,它改变编辑方针,除了刊登外报的译文之外,增加刊登自己编写的新闻,专栏,专刊和副刊,它通过各种专刊,副刊联系和团结各阶层人民,扩大了宣传效果,经常报道有关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的消息。《文汇报》:1938年1月25日,《文汇报》创刊,创办人是爱国人士严宝礼等人,徐铸成任主笔,为了避开日方检查,报社坚持雇佣英国人克明担任发行人,由他出面向英国当局登记,用“英商文汇有限公司”名义出版发行《文汇报》。它致力于抗日宣传,编排活泼新颖,不畏日伪恐吓,坚持民族正气,创刊五个月,发行量即达到5万份,深受读者喜爱。

判断题 第四范式是越来越多的科学是由数据来驱动,甚至是网络化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