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的描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景物、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使人如见其人,身临其境。注重立体化,调动人的各种感官对新闻人物或事物全方位的感知、透视,收到更佳传播效果。主要方法有:
(一)白描
原指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墨线勾勒,不着色彩,或只用淡墨渲染,不加烘托。借用到写作中,就是指文字质朴的简单勾勒,不用烘托、修饰,很少用形容词,与具体化的叙述差不多,但是一种形象的勾勒。
(二)细描
运用形容、比喻、比拟、夸张、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对人物或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使文字绚丽,色彩浓烈,好比绘画中的工笔手法。
(三)直接描写
通过自己的观察或采访当时的知情者,直观性地对描写对象进行描绘。
(四)间接描写
通过描写与写作对象有关的人物或物来烘托对象,如绘画上的烘云托月的手法。
(五)肖像描写
就是人物的外貌描写,包括外貌、服装、体态等,要为主题服务。
(六)言行描写
应该选取那些既能昭示人物内在精神,又富于情趣的细节。
(七)心理描写
是对人物内心活动进行描写,借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独白式,对人物的心里进行直接描述;心境式,借助外界事物,映衬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梦幻式,描写的是人物的梦境和幻觉。
(八)环境描写
分为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现场环境描写,可以增强人物或者事件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主题。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工作通讯的虚实结合:虚实结合,是工作通讯写作在语言运用上的两个方面的要求。实:是指语言要通俗、具体、生动、形象。因为工作通讯的语言最容易公文化,所以在工作通讯的写作中更要讲究语言的运用,最主要的是要学会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虚:是指在工作通讯的写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有议论。基于指导工作的功能,它与其他题材的通讯相比,评论的色彩要重一些。因此在工作通讯的写作中,要学会和善于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即在叙述中带议论,在议论中带叙述;要学会和善于运用“直接引语”议论,即用领导的、专家的、群众的见解画龙点睛地进行评论。所谓虚实结合,既要注意使用通俗、具体、形象的语言,又可以有一定的评论色彩。
判断题 望远镜头能使主体在画面上的成像比例小。
判断题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最初台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判断题 第一手材料:第一手材料,是记者不经过中间环节和中介人转述,直接从客观事物现场得来的材料。它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对记者而言,第一手材料最接近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源,较之第二、三手等间接性材料,它的可靠性、准确性的程度更高,还可以作为间接性材料订正、检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要注意对材料进行认识上的加工:①核实材料的真实性;②鉴别材料的全面性;③判定材料的深刻性。
判断题 新闻制作二行题和三行题技巧如下:二行题是由主题和一个辅题构成,可以是引题和卡题,也可以是主题和副题。而三行题是兼有引题、主题和副题。制作二行题和三行题首先要把主题拟好,要在主题中突出最重要的新闻点。制作引题时,要注意能引出新闻的主题,为主题提供一个背景。制作副题时要提取对主题进行补充和解释的内容,交代次要的事实。三种标题的功能要各司其职,不能主次颠倒。
判断题 编辑客体:指编辑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客观对象。
判断题 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新闻语言既应该是简洁的、准确的,同时又应该是生动的。语言生动的新闻作品才具有可读性。
判断题 电视人:日本传播学者林雄二郎在《信息化社会:硬件社会向软件社会的转变》中,将印刷媒介环境和电视媒介环境中完成社会化过程的两代人加以比较,明确提出了“电视人”的概念。所谓“电视人”,指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着感觉走”,这一点,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由于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媒介依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