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媒介系统的进化过程,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可分为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四个阶段。
(1)口语传播时代
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的第一个阶段。口语最初只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简单符号,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逐渐提高了抽象能力,发展成了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口语的产生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并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达。口语的局限性在于它仅能用于近距离的信息传递,同时具有转瞬即逝性,不便于保存和记录。
(2)文字传播时代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文字是在原始图画、记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字的发明具有重要意义:①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能够长期保存信息;②文字打破了空间和距离的限制,扩大了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③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信息系统,它的产生加速了人类开发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3)印刷传播时代
文字出现后,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手抄传播阶段。手抄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始掌握文字信息的复制技术,并有了批量生产意识。古登堡印刷术和印刷机的发明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现实。印刷技术的进步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书籍和报纸等印刷媒介的普及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引起了巨大变革。
(4)电子传播时代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录音、录像、训一算机、卫星等电子媒介的出现和普及为人类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①电子媒介实现了时空两个领域的突破,使远距离的实时传播成为现实;②电子媒介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音声和影像信息系统;③计算机的诞生使人类的信息处理、记忆和传输能力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有了巨大飞跃。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在校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标题序码:除了篇、章、节标题外,序码依次为:一/(一)/1/(1)/1)/①这六级,可以越级使用,但不能颠倒,更不可混乱。也可以写为:1/1.1/1.1.12.标题字间间空原则:两字间二(或1.5个字),三字间一(或1.5个字),四字间半(或1个字),五个字及以上不空(亦可空1/4个字)。3.标题占行要求。与标题各等级相关,一级标题可多占行,二、****标题逐减少占行,最小一级标题既可占一行,也可后接正文。注意标题排式应全书前后一致。4.标题转行方式。必须严格遵守不害文意的原则,即标题转行不能割裂词义、虚词不能转为下一行的第一字等。例如,“的”“得”等不能出现在行首,“和”“与”等不能出现在行尾,“共产主义”不能在“共产”和“主义”之间转行。5.标题内容与正文内容是否相符。6.内文引用标题时(如“见第几章第几节”),要查对核实,这一工作在最后校次整理为重要,因为经过几次排、改,可能有变动。7.标题内标点用对开为好,末尾一般不加标点(除?和!外)。8.标题排在版面末行,即背题,应设法在标题下面加一行正文或将标题转入下一面。9.注意:单字不占行,单行不占版(正文中排版同)。
判断题 “反调查”:“反调查”是指记者在调查某一事件时,有些人为了掩盖他们的错误,维护他们的私利,背着记者而进行的一种调查活动,妄图以此推翻记者调查的结论。碰到这种情况,记者要排除种种障碍,依靠党,依靠群众,认真做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工作,找出可靠证据,打破“反调查”。
判断题 利用特定镜头间隔轴线两边的镜头,可以缓和越轴给观众造成的跳跃感。
判断题 直播活动的粉丝可以在直播结束后通过线上活动、信息分享、邀请参与策划、线下活动等方式进行维护。()。
判断题 写好评述式导语的关键在于: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发现新的事物以后,又能深入地进行分析研究,使自己的认识产生飞跃,以客观的新闻事实为基础,提出分阶段尚示提出的深刻见解,就能使评述式导语中的分析、议论具有新意
判断题 镜头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大。
判断题 在阶级斗争尖锐对立、一个阶级剥夺令一阶级利益的历史条件下,不存在新闻自由。()
判断题 党的中央报刊发展演变过程:1922年9月至49年9月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发展/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历史沿革1、《向导》周报,1922.9——1927.7,上海2、《红旗》1928.11——1930.8,上海3、《红旗日报》1930.8——1931.3上海(《上海报》合并)4、《红旗周报》1931.3——1934.3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改名)5、《红色中华》1931.12——1937.1(1933年2月第50期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35年11月复刊)6、《红星》1931.12——1935.8(1934.10长征,由于《红色中华》停刊,代为中共中央机关报)7、《新中华报》1937.1——1941.5(1939年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由《红色中华》改名)1937年9月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改为陕甘宁边区机关报。1938年12月停刊,1939年2月《新中华报》(刷新版)创刊,期号:“刷新第一号”,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8、《解放日报》1941.5——1947.3+《今日新闻》9、《人民日报》1948.6——至今1948年.6月,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在平山县创办,为代中共中央报。由1940年创办的《晋察冀日报》和1946年5月创办的《人民日报》合并后重新编号出版的。1949年3月迁北平,8月1日由代中央机关报转为正式的中共中央机关报。工人报刊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于五四时期1920年下半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为了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相继创办了《劳动界》、《劳动者》等刊物,这是我国第一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工人为对象的通俗报刊,这些刊物,被工人看做自己的“喉舌”,工人解放的“明星”。这批刊物把宣传马列主义与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起来,促进了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二、中共成立后,以领导工人运动作为中心工作,工人报刊也随之迅速发展。从1921年下半年到1923年初,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等地陆续创办了一批工人报刊。著名的上海《劳动周刊》,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机关报,党领导下的第一张全国性工人报纸。北京《工人周刊》工人报刊宣传报道中心是:向工人群众介绍马列主义,反映工人和工会的活动,号召工人团结起来,进行反帝反军阀的斗争,在1921——1923第一次罢工运动中,发挥了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1923年“二七惨案”后,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工人报刊多数被迫停刊。三、1国共合作后,工农群众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工人报刊经过一年左右的沉寂,在1924年春开始复兴。新创办了一批工人报刊,如广州的《工人之路特号》等。一些被迫停刊的工人报刊也陆续恢复出版,最重要的是《中国工人》。2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中共转入地下,秘密出版《上海报》(1929)“上海工人阶级自己唯一的报”《苏区工人》1932瑞金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人》1940,延安,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主办,毛泽东在为它写的《<中国工人>发刊词》中指出《中国工人》应该成为教育工人,训练工人干部的学校。建国后,1949年《工人日报》北京创刊,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报共青团报刊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于中共诞生初期在中共成立前,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准备建党的同时,开展了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活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陆续建立团组织。有些地方团组织办起了面向青年群众的报刊,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团刊。其中有四川成都团组织于1921年1月创办的《先驱》半月刊,广东团组织1922年3月创办的《青年周刊》等。在首批团刊中,《先驱》是出版时间最长,也是惟一由地方团刊转为中央团刊的。现在北京出版,由于北洋军阀的查禁,迁上海出版,并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的机关刊物。1922年5月,正式成为团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1923年8月,创办《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机关刊物,在上海创刊。二、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独立地出版报刊,公开发行。团的报刊网络形成了。1、一方面加强中央报刊,使之成为革命舆论的领导者及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建立地方报刊。中国青年》很快成为全国青年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刊物2、十年内战时期:《青年实话》,共青团苏区中央局机关刊物,1931,永丰,瑞金;在国统区,团中央创办了《无产青年》(1927.10——1928.10)后改为《列宁青年》三、抗日战争:《中国青年》1939.延安,由全国青年联合会延安办事处宣传部主办。四、解放后,1951年,北京,《中国青年报》团中央机关报简述清末民初我国通讯事业的诞生和发展情况P139、P162我国的通讯社事业和近代报业一样,首先是由外国人在中国办的通讯社开始的。1872年,英国路透社在上海设立远东分社,是外国人在中国办的最早通讯社。在国人办报的第二次高潮中,1904年广东老报人骆侠挺在广州创办了中兴通讯社,是国人办的第一家通讯社,主要向广州和香港的报纸发新闻稿。民国成立后,新闻通讯事业真正发展起来,中国新闻事业增添了一种新的媒介,改变了报业一统天下的局面(1911——1912,四家)。1913年至1918年间,新创办的通讯社不下20余家。这些通讯社一般规模都不大,有的只有一两个访员,用复写或油印方式向有限的几家报刊撰稿。在经济上,大多靠官僚政客和资本家的津贴来维持,也有个别是自由撰稿人独立办的。邵飘萍1915东京通讯社和1916年北京新闻编译社最为成功,前者专门为京沪报纸提供东京通讯,“二十一条”;后者以消息迅捷而闻名,每晚发稿一次,内容有本社采写的消息和翻译的外电两部分,每日总有一二特殊稿件,颇得各报好评。新闻来源主要是靠剪报和译报,自采的新闻很少,质量不高,发行量少,几份到几十份不等。补充:1、历史背景:社会状况、技术条件、需求、外国通讯社的影响2、清末:1904年比利时远东通讯社,王幕陶创办1911年广州展民通讯社,杨实公创办3、1广州:公民通讯社19122上海:民国第一通讯社、上海通讯社3武汉:湖北通讯社4长沙:湖南通讯社19125北京:北京通讯社中俄通讯社19201920年7月由共产国际组合中共上海发起组在上海创办,简称中俄社,1921年5月起改称华俄通讯社,简称华俄社。社长杨明杰。是我国第一家无产阶级通讯社。中俄社的主要任务是沟通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向中国人民介绍列宁的革命理论,俄国革命的成果与经验,同时向俄国人民介绍中国革命开展的情况。它一方面根据俄国共产国际的精神,翻译俄文资料,写成中文消息供中国报纸采用;另一方面将中国报刊资料译成俄文,供苏俄报刊采用。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后,中俄社成为它的领导机构之一。《新青年》、《民国日报》上海都采用了中俄社的稿件。中共成立后,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以华俄社名义发稿,1925年停止工作。国闻通讯社:1921年在上海成立,胡政之任社长。先后在汉口、北京、天津设立分社。总社设有广告部,北京分社设有英文部,向外国报纸提供英文稿。1924年创办《国闻周报》。1926年新记公司成立后,国闻通讯社和《国闻周报》实际上成为《大公报》的附属机构。国闻通讯社至1936年停办;《国闻周报》出至1937年停刊。申时电讯社:发起于1925年,时任《申报》的总经理张竹平联络《申报》、《时事新报》两报部分编辑,在工作之余将两报的各方专电加以编辑,发给一些报纸采用,这种办法受到欢迎,采用者增多,于是在1928年正式成立申时电讯社。1932年,该社与110多家报社签订公告协议,1934年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和董事会,在北京、天津、汉口、香港等地设有分社,1937年上海沦陷时停办。红中社,1931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1931年在瑞金成立,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广播呼号为CSR,每日发稿一二千字,主要为临时中央政府文告、宣言、红军战报和根据地建设消息。还利用红军电台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和外国通讯社英文稿,经编辑后油印为“参考消息”,供中央机关参阅。1934年10月随红军长征,途中新闻广播中断,但抄报未停。1935年11月在山西瓦窑堡恢复新闻广播。1937年1月“红中社”改名为“新华社”。由于缺乏物资条件和人员,没有组建一个独立的通讯社,以出版《红色中华》报为主,兼作些通讯业务,实行报、社合一的形式。新华通讯社在抗战时期有哪些重大发展?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1937年,为团结抗日计,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新华通讯社。抗战爆发后,新华社发稿范围逐渐扩大,每天的发稿量也由原来的一两千字增加到四五千字。在抄收电讯方面,新华社编辑部把收到的国外电讯议程中文,编程《每日电讯》参考资料,供中央领导以及各机关参阅。1938年,《每日电讯》改名为《今日新闻》,1939年,中共中央决定将新华社与《新中华报》分开,各自成为独立的编辑机构。同属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统一领导,结束了报社一家的历史。新华社改为独立的新闻通讯机构后,社长先后由向仲华、博古、廖承志任社长。除总社不断扩大外,新华社还自1939年起开始在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分社组织,逐步形成了以一个延安总社为中心的新华通讯社网络。至抗战胜利之时,新华社除总社外,在各个抗日根据地已建立了9个总分社和40多个分社。总社人员由几十人发展到一百多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成立,在当时是新华社的一个组成部分,广播稿由新华社广播科提供,同新华社的文字广播相配合,向国外传播根据地军民斗争的实况,宣传中共的各项政策与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