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光度: 是光源强度和光线在物体表面的照度以及物体表面呈现的亮度的总称。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的内容、结果和意义是什么?五四时期新旧思潮激战和三大论战三、《新华日报》与《大公报》如何进行论战的:一、《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1、内容:这场论战的主要阵地是《民报》和《新民丛报》。围绕四个问题展开。1要不要实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统治;2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3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4要不要革命,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2、结果:这场论战从1906年持续到1907年冬,为时一年半,以《民报》大获全胜而告终。原因:1革命道路比改良道路更符合当时人民的愿望和要求2《民报》论战力量雄厚,《新民丛报》只有梁启超一人,势单力薄3《民报》以事实为依据,令人信服,《新民丛报》只是主观推测,难以说服读者意义:《民报》和《新民丛报》的大论战,以及继之而起的两派报刊在各地的思想论战,不仅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使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逐渐深入人心,还为辛亥革命做了组织上的准备,许多原来支持改良的人改变了立场,加入同盟会,此外,也促进了革命派报刊的发展。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旧思潮激战与三次论战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引起中国封建顽固势力的极度恐慌和仇恨。在1918年下半年至1919上半年,一场新旧思潮的大激战在报刊上展开。封建顽固势力的重要代表人物:林秀琴、林绍、辜鸿铭、刘师培。报刊有《国故》月刊(是刘师培等封建顽固派文人转为地址新文化运动而创办的,1919年北京创刊。以“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为号召,反对白话文,提倡文言文,反对新思想,提倡旧思想。)《新申报》、《东方杂志》、《公言报》(段祺瑞反动报纸)等。他们对新文化运动大肆污蔑,对五四运动攻击,《每周评论》予以反击。李大钊《晨报》、《新青年》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回答责难者,也是对新文化的总结。改组后的《新青年》和《共产党》月刊,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反对胡适《每周评论》实用主义的“问题与主义”论战。反对为社会主义论战,1920——1921年资产阶级《时事新报》、《解放与改造》“社会改良主义”。F反对无政府主义论战:小资产阶级《民声》、鼓吹绝对自由,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三、《大公报》与《新华日报》的论战1、1945年10月,国民党表面上接受了中共的和平团结的政治方针。而实际上对解放区的进攻变本加厉。并无端挑起冲突。对此,《大公报》颠倒是非,把内战的责任强加给共产党。11月,重庆《大公报》发表《质中共》的社评,公开点名指责共产党,鼓吹“要政争不要兵争”。“希望共产党放弃军队”对于《大公报》的公开挑战,《新华日报》立刻应战,次日发表社论《与大公报论国事》,予以有力的反击。社论列举蒋介石勾结敌伪对人民军队大张鞑伐,破坏国共双方大量协议的事实,证明内战的责任完全在国民党方面。社论最后一针见血的揭穿了《大公报》“借大公之名,掩大私之实,借人民之名,掩权贵之实”的立场。2、1946年,蒋介石公然宣布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方针,为阻止国民党军队对东北的进攻,人民解放军发起自卫还击,解放长春。这时,《大公报》仍然站在国民党当局的立场上,发表了恶意攻击中共和人民军队的社论《可耻的长春之战》,分别刊登在该报的重庆版和上海版上,污蔑人民的自卫还击是“可耻”,并为国民党破坏停战协定发动内战进行辩护。对此,《新华日报》在周恩来的指导下,发表社论《可耻的大公报社论》。针锋相对的严加驳斥。社论指出,国民党反动派公开破坏和平协议,攻占东北许多城市,《大公报》不说“可耻”,而当人民还手时,《大公报》就说“可耻”,其反对人民的立场昭然若揭。社论还指出,《大公报》的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已经堕落到搬用国民党特务制造的谣言来作为攻击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依据,“可耻到极点”。接着,《新华日报》批驳《大公报》的反共言论。许多进步报刊也纷纷发表文章,抨击和嘲讽《大公报》的所谓“民间立场”和“不偏态度”。

判断题 品牌定位时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属性和特点

判断题 如果信息中涉及的事实本身的变化是渐进的,则无法实现信息的时效性。()

判断题 产品命名有固定的标准

判断题 延迟式导语又称间接式导语、特写导语、软导语,它的最为突出的特征是,不在导语最开始的时候直接告诉读者新闻中最关键的信息,而是用情节、引语、细节、故事的精彩片段激发起受众的兴趣、疑问、好奇心或者是求知欲,借此带领受众走进新闻事件的核心。

判断题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于1991年中华全国新闻工作才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1994年做第一次修订,1997年1月又作了第二次修订。

判断题 拒检运动: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借口非常时期,制订了原稿送审制度,以此限制新闻出版,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的新闻工作者同国民党的新闻检查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1945年民主人士黄炎培应毛泽东邀请到延安访问,后黄炎培将他的所见所闻写成《延安归来》一书,驳斥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污蔑,该书没有送检即出版,从此拉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随后10余家刊物出版了《联合增刊》,宣布稿件不再送国民党检查,这一行动得到了各地新闻出版界的响应。《新华日报》也发表文章,号召新闻出版界团结奋斗,拒检成为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拒检运动的冲击下,国民党被迫宣布废除新闻检查制度,撤销战时新闻检查机构,修正《出版法》,废止了一系列压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法令,拒检运动取得胜利。但是,国民党当局对新闻界的摧残并没有停止,著名新闻工作者杨潮在监狱中被迫害致死。

判断题 新闻评论的语言的特征的是准确性、简明性、哲理性、生动性。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