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评论:音响评论是指兼用实况音响、背景音响和解说及论述性语言表达内容的广播评论形式。其中,实况音响一般是指伴随人物或事物出现的音响;背景音响,是指为说明主题、服务于内容而收集和运用的资料性音响。以上音响只要具备真实、清晰、典型等基本素质,并能与解说或论述性语言恰当地结合在一起,都可以成为表达内容的手段和说明论点的依据。
相关试题
判断题 邮件列表的主题可以简单地由邮件列表名称加上发行期号组成。
判断题 新闻线索的来源:A.直接来源: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这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根本途径B.间接来源:上级渠道,书面渠道,社交渠道,会议渠道,传播渠道
判断题 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
判断题 社会地位赋予功能是指任何一种问题、意见、商品乃至人物、组织或社会活动,只要得到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都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认为,大众媒介的这种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会给大众传媒传播的事物带来一种正统化的效果。大众传媒的信息共享性、权威性等特点使其具有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人们通过大众媒介了解世界,媒介的价值取向和引导方式等直接影响大众对于世界的认识和判断。
判断题 为什么说新闻写作是一种受限制的写作?新闻写作之所以是一种受限制的写作,有以下几方面因素:(1)时间上,每一种媒体都有自身的截稿期。这就要求新闻写作者必须在截稿时间之前完成写作,否则,即使再有价值的新闻,过了截稿时间才写出来,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去价值。(2)空间上,报刊的新闻版面和广电的新闻时段都是有限的资源,因此新闻作品要有篇幅的限制。记者不能天马行空,动辄洋洋洒洒数千言,这样的新闻稿件不仅读者看不下去,首要的障碍就是没有版面可放。(3)内容上,服从于本媒体的总体编辑方针。每家媒体都有自己的总体编辑方针,所有报道只有不偏离这个方针,才能避免被“毙掉”的危险。(4)风格上,要与本媒体的总体风格相协调。
判断题 为什么说我国新闻学奠基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新闻学奠基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因为徐宝磺的《新闻学》、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三本著作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1)徐宝磺的《新闻学》徐宝磺的《新闻学》(初名《新闻学大纲》)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本新闻学专著,1919年12月由北大出版部以新闻学研究会的名义出版。学界泰斗蔡元培为该书作序,称赞它“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正如徐宝磺在该书的《自序》中所说,该书“取材于西籍者不少”,但“对于新闻学的重要问题,则皆有系统的说明;而讨论新闻纸的性质与其职务,及新闻之定义与其价值,自信所言,颇多为西方学者所未言及者”。随着新闻学研究的发展,中国的新闻学教育也应运而生。我国第一个新闻学教育团体是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创建,不仅是中国新闻学研究发展到一个更高阶段的标志,也是中国新闻教育事业起步的标志。该研究会向校内外公开招收会员,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为新闻界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徐宝磺曾为研究班讲授新闻学概论,并指导编辑新闻的练习。《新闻学》就是将其在新闻学研究班上使用的讲义整理改写而成。(2)召卜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在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研究班上主讲新闻采访,并指导会员的实习活动。《实际应用新闻学》是将其讲课时的讲义整理改写而成。该书是中国第一部论述新闻采访的学术专著,对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3)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戈公振是一位有革新思想的新闻工作者,又是一位大学教授和卓有成就的新闻学专家。在戈公振的著作中,《中国报学史》的影响最为深远。这部书写于1925年至1926年,1927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曾多次再版,由日本人小野保增译为日文,书名改为《支那新闻学史》,并于1943年在东京出版。《中国报学史》全书共6章,第1章绪论,阐述报学史的定名、报纸的定义以及该书的编辑方法。戈公振指出:“所谓报学史者,乃用历史的眼光,研究关于报纸自身发达之经过,及其对于社会文化的影响之学问也。”这个定义,明确认定了历史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在学术上具有重要意义。第2章至第6章,分别就官报独占时期、外报创始时期、民报勃兴时期、民国成立以后、报界现状等阶段,全面、系统地评价报纸发展的历史,有明确的历史分期和报刊分类,为中国报刊史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该书史料翔实,多为第一手材料,为中国报刊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该书从主要观点与论断到文字表述的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的爱国、民主、进步思想和敬业乐业精神,为新闻学研究树立了治学与道德风范。因此,该书被称为“中国新闻史研究开山之作”。此外,在这一时期,中国新闻界与国际新闻界交往开始增多,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新闻学的发展。
判断题 全色胶卷是彩色胶卷。
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党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