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判断题 《明报》:1959年,查良镛与沈宝新创办1966年创办《明报月刊》,1968年《明报周刊》,后《明报晚报》创刊时经济十分困难,仅靠金庸的武侠小说连载《明报》最主要的特色是始终大量报道内地新闻。创刊初期就因报道内地三年自然灾害时的出境潮而销量大增。1965年开始,专辟“乡土”专栏,刊登内地报刊上的专稿,“文革”期间,《明报》开辟了“北望神州”的中国消息版,刊登许多内幕新闻而跃入高销量中文报纸之列。70年代末,由于祖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新政策,香港市民大量涌回内地探亲,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往来也日趋频繁,对于祖国大陆的报道开始成为热点,《明报》因此成为仅次于《东方时报》与《成报》两大众化报纸的香港第三大中文报纸,在中小资产阶级,尤其是知识分子中拥有相当数量的读者1911年,查将明报集团有限公司上士1993年售于品海,辞去董事局主席职务
判断题 突发性事件因其小可预知和灾难色彩给记者的采访带来了哪些困难:(1)记者的采访写作大多在事件发生之后,很难在现场进行同时空的观察,不容易看到事件的发生过程,往往缺乏现场感受,只能靠事后寻访当事人和目击者,从他们的回忆中了解情况,勾勒事件的过程,然后向读者展现这个事件。即使赶到发生事件的“现场”,有时也只能依据“现场”的遗留物来做报道。(2)突发性事件绝大多数是灾难性的,常常伴随有生命和财产的惨重损失,而我们的报道大多是去挖掘真相,追踪原因。因此,去调查这一事件本身必然牵涉到某些人的责任、名声和利益的损失,导致记者的采访常常受到封锁:当事人三缄其口,现场被破坏,为采访者设置重重障碍等。在这种情况下,拿到的材料就可能过于零碎,甚至可能是假相,这使得记者的调查更加扑朔迷离。这时候,记者面对的难题简直与公安人员相似。这种事件的调查,是对记者的正义感、责任心、洞察力和调查基本功的严峻考验。(3)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往往要求有较强的时效性。在事件的复杂程度和采写时效的压力下,要十分警惕“失实”的陷阱。(4)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有些记者片面追求“卖点”,在突发性灾难的报道中,渲染恐怖镜头,展示犯罪细节,易造成负面的社会效果,这也是我们在采访写作中应该注意的。
判断题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墨子在《墨经》中提出的。
判断题 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
判断题 采编分离制:报纸编辑部的运行体制,报社专门设版面主编负责版面编辑工作,编辑人员不采访,专业部的记者只做采访工作,不承担编版任务。
判断题 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网络暴力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讨伐与攻击。这些恶语相向的文字,往往是一定规模数量的网民们,因网络上发布的一些违背人类公共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以及触及人类道德底线的事件所发的言论。其表现形式有: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等。
判断题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1815,米怜,马六甲。创刊于1815年8月5日,1821年12月停刊,由英国传教士米怜创刊于马六甲,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化报纸,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解开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该刊编辑和撰稿人主要是米怜,麦都思,马礼逊和梁发。内容:1、以传教为宗旨,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科学知识;2、第6卷后期增辟专栏,介绍各国概况,开始涉及时政;3、没有新闻专栏,但刊出了中文近代报刊的第一条预测性新闻《月食》,还有一篇记述清道光在马六甲祭祀痘娘娘活动的报道,所附插画是中国报刊史上最早发表的新闻图画。后期还辟有《儿童页》。特点:1、月刊,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2、免费赠阅,主要传于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区,中国境内有时有输入。3、引用儒家语录以增加亲近感和说服力。“孔孟+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判断题 “走转改”活动中的“转作风”的要求,就是让记者和采访对象做朋友,以平视眼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