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请谈一下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早期发展的影响。 

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的早期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芝加哥学派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重大的繁荣。对那些重要的欧洲理论而言,特别是对德国社会学家G·西梅尔的理论而言,芝加哥学派起着思想登陆点的作用。

(2)芝加哥学派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芝加哥学派是改良的、进步的和实证的,它试图通过研究这个世界的社会问题而对之进行改造。芝加哥学派的问题是在迅速成长的城市中拥挤不堪的移民贫民窟里,诞生于乡村社区的美国民主制能否有生存之地。它认为大众传播是美国民主社会面临城市社会问题而生存下去的一个可能的手段。

(3)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对于芝加哥的社会学家来说,要成为社会的存在、人类的存在,就需要传播。他们攻击对于人类行为的直觉解释,取而代之强调一种观点,即后来被称作符号交互论的观点。

(4)芝加哥学派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芝加哥学派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进行了关于电影对儿童的影响的佩恩基金研究,这些研究为许多后来的传播效果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早期的模式。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镜头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大。

判断题 光圈的作用是调节进光量和控制景深。

判断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人民普遍受益。19

判断题 道听途说指记者在进行事件采访和调查过程中没有切身实地调查事实真相,只是在一些听闻基础上的主观臆断和“合理想象”而形成新闻报道。17

判断题 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是:第一、观念上必须明确:1)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媒介以向社会提供广泛而及时的信息成为其生存的前提,一切宣传都只能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上。2)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第二、在新闻工作业务上也体现出新的要求和特色:1)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事前有预测报道,发生时有动态追踪报道,事后有总结反映报道"2)加强深度报道。即根据信息扩缩性特点,对信息展开深加工。3)加强新闻综合评述。这是信息的组合性特点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运用。4)加强全方位报道。这是运用信息使用的多角度特点,对新闻做多角度、多侧面"全息"报道。

判断题 取景器是照相机上选取景物范围的设备,并兼有其他功能。

判断题 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一、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所谓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1.从新闻传播流程来看电视新闻的传播流程前期选题、采访构思、采访拍摄、画面剪辑、文字稿、后期播出报纸新闻的传播流程获得新闻线索新闻报道策划/进行采访、新闻写作、编辑排版、印刷、发行2.从新闻传播的本质特征来看只有通过采访才能传播真实的信息。(二)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文学创作摄取素材方法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鲁迅:《我是怎么做起小说来》)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法:新闻采访(获取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丰富的素材)→整理采访素材(通过整理采访素材,使素材由无序变为有序,为写作奠定基础)→新闻写作(采访得来的素材,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将不失其原貌地、直接地进入新闻作品中)新闻写作必须要终于生活,不得对事实进行加工。(三)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发现新闻线索,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写成新闻报道或制作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发表或供领导层参考。新闻采访的特殊性:从事新闻写作,作品形成后用于通过新闻传媒进行公开传播,满足人们的知情欲望。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记者和通讯员所进行的新闻写作,要对通过采访而得的原始素材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使之从无序变成有序。对重点加以突出,并将报道内容用文本的形式体现出来,使受众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记者的工作内容,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三个:采写新闻报道2.反映情况3.做群众工作

判断题 试以人民网“观点频道”为例,论述网络新闻评论的议题设置功能。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宣布,互联网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新兴的第四媒体。在信息数字化的今天,网络己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途径。网络时代的媒体竞争将面临着从“卖新闻”到“卖观点”的转变,而网络评论则凭借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独家性、交互性等特点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1)网络新闻评论的类型与特点网络新闻评论,即时评、政论,是网民借助网站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就当前某重要新闻或某新闻事件进行议论和评述的文章,每篇字数一般在五六百左右,也有超过千字。它除具备新闻评论的基本特征即新闻性和政论性以外,还基于网络媒体自身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迅捷性、发散性和交互性。①网络评论的类型a.网页评论这是指在新闻网页上的“观点”、“论点”、“评论”等言论专栏里发表的评论文章,它在较大程度上保持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特点。这些评论可以由网络媒体的编辑完成,也可以是由特约作者、网友撰写,或者转发传统媒体发表过的评论。以人民网的“观点频道”为例,它的下属栏目“人民时评”、“网友说话”、“学者新论”、“观点碰撞”和“网上民意”等是根据不同的评论发出人来划分的。b.电子论坛这是指在网络媒体论坛上以讨论的方式发表的评论性意见,它一般存在于互联网上的电子公告栏(BBS).网络新闻后的评论板,或专门的评论网页。通过电子论坛,网民可以直接在电脑上看到自己的意见“发表”,并可以对不同意见展开针锋相对的争论。正是由于其明显的交互性、开放性和发散性以及反映迅速等特点,电子论坛已经成为网络媒体在互联网上为网民提供的就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发表的交换意见的场所。例如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作为中国网上的“言论特区”,是观察中国政治的一个便捷窗口,为现实社会提供开放的舆论空间。随着互联网等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抢到“独家新闻”似乎越来越不可能。与新闻报道相比,新闻评论则更易于形成独家。于是各种报纸开办评论版,各网站开办评论板块,博客、论坛,手机短信更是各种舆论活跃的地方,人人都成为新闻的发布者,人人都成为评论员一一评论达到空前的繁荣。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动给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冲击,再加上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为思想观念的表达传播提供足够的平台,使得网络新闻评论呈现出混乱无序、同质化严重等特点。人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充分发挥网络新闻评论舆论引导的作用。②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a.准确及时,快速反应网络新闻的重要特点,是快速及时,力求同步传递。网络评论同样如此,应以快速反应、先声夺人见长。网络评论的即时性不是以天计,而是以小时计,对国内外的各种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即时发表评论,一般传送出1小时左右即可上网发表。今后这方面的时间要求会越来越高。b.旗帜鲜明,尖锐泼辣网络新闻评论,作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直接关系到媒体的社会影响、社会形象和诚信度。因此,评说世态万象,一定要旗帜鲜明、尖锐泼辣,不能吞吞吐吐、模棱两可。c.交互性强,穿透力大网络评论拒绝任何形式的“话语霸权”,倡导自由探索,力主平等交流,为公众提供民主的讲坛,构建说话的平台。由于网络媒体交互性强,网上网下实行联动,与传统媒体往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了解受众的反应不同,它一般在网上发布的同时,就引来网民的评头论足,有人喝彩,有人反对,直抒胸臆,各陈己见,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话语空间。d.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网络新闻评论,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大到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小到随地吐痰、小学生学业负担太重等社会问题,都可以引发议论。而且,切入的角度灵活多样,文章的风格也力求朴实、平易,要充分注意到与普通的传播对象平等交流的关系。网络评论还可以互相争鸣、互相探讨同一题「,也可以发表两种不同的意见,进行平等的友好的讨论。网上的原创评论,还可以用漫画评论的形式来表达,同样能够做到别开生面,赢得很高的点击率。跟帖也是网络评论的一种形式,而且是一种短而精的评论。三言两语,随写随发,一针见血,一吐为快。(2)优化网络新闻评论议题设置功能“议程设置”的基本思想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新闻工作者和社会评论家李普曼在其经典著作《舆论学》(PubficOpinion中提出一个著名的思想,即“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强调媒介的巨大作用。对“议程设置”理论的产生最有影响的是伯纳德·科恩,他在1963年提出“在多数时间,报界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怎样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些什么时,却是惊人的成功”。这一理论认为:虽然大众传播媒介不能直接决定人们怎样思考,但是它可以为人们确定哪些问题最重要。因此,当大众传播媒介大量、集中报道某个问题或事件时,受众也就会关注、谈论这些问题或事件。人民网“观点频道”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网络版的专题言论频道,在重大事件的议题设置上最具代表性。人民网“观点频道”的“人民时评”栏目是我国目前最具影响力的网络时事评论,每天至少刊播一篇围绕时政热点、重要新闻事件的评论文章,反映敏捷,时效性强;评论涉及众多领域和各种新闻事件,评议对象具体,针对性强;篇幅紧凑,言之有物,文风泼辣,直入主题,减小居高临下的训斥,增加平等说理的力量;其撰稿队伍为《人民日报》内部资深编辑记者,稿件的水准、稿源的可靠性得到保证。因而,点击率最高,转载率最高,网友反馈率最高,被誉为“网上第一评”。被被誉为中国网络时代最具参考意义晴雨表的“强国论坛”在重大事件的议题设置上也很具代表性。1999年5月8日,《人民日报》网络版“强烈抗议北约暴行BBC论坛”开坛,至6月19日晚,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网友们共贴上9万多条帖子。6月19日,“抗议论坛”改版为“强国论坛”。“强国论坛”的日常议题主要来源于新闻报道、网友帖子或者周围身边的日常事件,是新闻、观点和民生的集散地。时事讨论、政治民主、民族民生是其贯穿始终的主题,例如腐败问题、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等。一般而言,由于论坛上的群体传播缺乏交流的连贯性,导致论坛在大众议题设置上有一定的难度。但当重大事件或特殊议题出现时,则有可能形成持续的影响力,产生与大众传媒分庭抗礼的舆论声势。例如“中美撞机”、“3.14打砸抢烧事件”和“奥运火炬传递”等事件中,“强国论坛”都出现声势浩大的讨论,积极引导着网民关注事件的选择和跟随,牢牢把握着社会舆论的形成、发展和衰变。(3)做好网络新闻评论“把关人”“议程设置”的目的基于两种假设,其中之一是大众传播媒介在改变人们的看法方面效果不大,但它能很成功地告诉人们应该考虑什么问题。因为人们接触的媒介信息就像透进洞穴中的阳光,先经过“把关人”的筛选。“把关人”按其新闻价值标准将包罗万象的信息进行取舍整理后,提供给不同的受众,这种筛选信息的价值取向决定信息的重要程度。各媒体在各自编辑方针和利益取舍的指导下,将各种信息仔细筛选,然后分门别类,按其主次进行排列。于是就有某报或某个电台或电视台的头条新闻,CNN头条和CCTV头条的区别。由此可见,议程设置的功能无处不在,它主宰着新闻从选题到制作的整个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