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从形式、性质上各有哪些具体方式?
(1)仅形式上分,采访可以分为下列方式:
①个别访问。这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在平时的采访中,记者主要是靠这一访问形式从新闻人物或知情人物那里获取新闻材料,通常又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
②开座谈会,又称开调查会。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问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
③现场观察,又称“用眼睛采访”。上述两种形式侧重用耳听,现场观察则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
④参加会议。一般而言,大凡会议都是集中总结、筹划一个阶段的噶情况,包括成效、经验、教训及间题等。与会者聚在一起讨论、建议,然后对下阶段的工作作出部署。
⑤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
⑥查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
⑦改写,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
⑧问卷,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纵面的形式,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在街头或挨家挨户发送到有关受众手中,外地的受众可将问卷邮寄其手中。
⑨电话采访。因种种原因无法到现场的情况下,电话采访也未尝不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电话采访则可能是一种重要手段和有效的渠道。
⑩网络采访。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工具,既是大众传播工具又是人际交流工具,既可以发布新闻,也可以用于采集新闻、查阅资料及收集新闻的背景材料等。
(2)新闻采访从性质上分,具体为下述六种:
①常驻采访,是指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
②突击采访,是指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这种采访任务紧迫,事先无法从容准备,全靠记者的记经验积累和临场发挥。
③交叉采访,是指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觚活劢。
④巡回采访,是指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一般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报道题目。
⑤隐性采访,是指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
⑥易地采访,是指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相关试题
判断题 视觉中心一般指摄影画面中主体表现的部位,既是画面构图的中心,也是表现内容的中心。摄影艺术语言不是任意编造的,它是从现实社会中来的,使人们视觉感受的反应。摄影作品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摄影艺术语言的运用。
判断题 基本栏——横排报纸的版心纵向等分为若干栏,称基本栏
判断题 ISO是国际标准感光度制式标志。
判断题 舆论导向——指新闻宣传中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倾向,是一种政治导向。
判断题 在网络关系当中,新成员是否能够摆脱集体行动的困境而实现合作,除了制度上的因素外,主要取决于成员之间发生联系的这种信任关系。
判断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人民普遍受益。19
判断题 新闻报道工作应该遵循的重要方针: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判断题 上海孤岛时期新闻界的抗争: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上海尚未被日寇占领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被成为“孤岛”,爱国的中国新闻工作者利用英美法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借用外国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文抗日报刊,这些报刊聘请外国商人担任发行人,避免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新闻检查和租界当局的阻挠,继续进行抗日宣传,这种挂出洋人旗号的做法,被称作办“洋旗报”,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译报》,《每日译报》,《导报》和《文汇报》等,也被称为“三朵花”。《译报》:创刊于1937年12月9日,是夏衍受中共江苏省委指派主持创办的,它的全部新闻稿件都是从外文报刊翻译过来的,这使得租界当局找不到干涉的借口。由于内容充实,编排新颖,深受读者的欢迎,销售曾达2万多份,后再日寇的威吓下,12月20日出版至第12期即被迫停刊。1938年1月21日,《译报》更名为《每日译报》,打起英商的名义又出版了,真正的负责人是中共作家梅益,林淡秋,王任叔等人,改报内容与《译报》基本相同,出版一个月后,它改变编辑方针,除了刊登外报的译文之外,增加刊登自己编写的新闻,专栏,专刊和副刊,它通过各种专刊,副刊联系和团结各阶层人民,扩大了宣传效果,经常报道有关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的消息。《文汇报》:1938年1月25日,《文汇报》创刊,创办人是爱国人士严宝礼等人,徐铸成任主笔,为了避开日方检查,报社坚持雇佣英国人克明担任发行人,由他出面向英国当局登记,用“英商文汇有限公司”名义出版发行《文汇报》。它致力于抗日宣传,编排活泼新颖,不畏日伪恐吓,坚持民族正气,创刊五个月,发行量即达到5万份,深受读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