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媒介融合的发展类型与建构

从媒介变迁史的角度,媒介融合不只是一种技术性描述,而是一种新的文化模式对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强力渗透和影响,是一种新的文化养成。就像尼尔•波兹曼所言:“当一种有很大影响力的媒介进人一个文化时,结果并不是旧媒介融合:新闻生产的改变与坚守文化和新媒介的简单混合,而是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在新媒介同旧媒介的竞争中,新媒介往往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从电视对报纸、广播的挑战到网络对传统媒体的挑战,我们都能看到新媒介对原有传播媒介的冲击和对传播秩序的影响,甚至也看到了它对媒介生态和传播环境的破坏和伤害,当然最终我们也看到了新旧媒介之间的妥协与合谋。

一、媒介融合的主要类型

“媒介融合”所呈现出的是一种传统媒介与新媒介向同一轨道靠拢和合并的变化趋势,也是一种各类媒介的传统边界日益模糊的发展状态,是一个将以前所有媒介形态并人一个新的媒介生产系统中的“方程式”。

(一)依据媒介融合的内容和形态划分

蔡雯在对媒介融合作了微观、中观和宏观分析之后,依据媒介融合的内容和形态将其分为:媒介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

1.媒介内容融合

这是指分属于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生产,依托数字技术形成了跨平台和跨 媒介的使用,即利用数字化终端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内容融合产品。融合内容 按照来源和介质划分为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按照形态 又分为文本、图片、影像、声音等。

2.传播渠道融合

这是指不同形态的媒介产品传播渠道的勾连融合和互联互通。具体来说, 传播渠道主要指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个信息传播渠道。各类文本、图片、影 像、声音等依托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以数字化的形态不仅可分别经由电信网、 广电网和互联网渠道分发给使用不同数字终端(电视台、手机、电脑等)的受众, 而且三网可以互动互助、共进共演、竞合共贏。

3.媒介终端融合

这是指将多种媒介功能整合在一起,以一种开放的终端平台将新闻信息和服务传送给使用者或用户。媒介终端融合主要是信息传播终点处接收信息工具的融合,主要是指3C融合,即计算机、通信、电子消费终端产品的融合,具体产品包括计算机、手机、电视机、平板电脑等。

(二)依据媒介融合的趋势划分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李奇•高登(Rich Gordon)依据媒介融合变化的趋势将其分为五种类型:所有权融合(()wnership Convergence)、策略性融合(Tactical Con­vergence) 、结构性融合(Structural Convergence)、信息采集融合(Information-gather­ing Convergence)和新闻表达融合(Storytelling or Presentation Convergence)。®

1.所有权融合

也就是说,占资金优势的媒介集团旗下拥有不同类型的媒介企业,而这些媒 介企业能够形成彼此间内容上的共享、资源上的整合,甚至影响力上的相互叠 加。正如我们此前所说的,媒介融合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这种所有权上的融 合早在网络媒体没有诞生的时期,就已经开始在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之间展开。 以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为代表的大型媒介集团甚至早已展开了产业链上、 中、下一条龙式的并购整合,横向纵向一体化的媒介网络有利于新闻集团这样的大 型跨国媒介企业,在集团内部充分资源共享、节约成本的同时,形成巨大规模效益。

在媒介融合发展之初,所有权的融合也往往是指那些大企业、大公司,如迪 士尼(Disney)、美国在线时代华纳(AOL Time Warner)、维亚康母公司等。而常常被视为所有权融合典型案例的便是2000年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跨媒体合并。一家是在线信息服务公司提供电子邮件、新闻组、教育和娱乐服务,另一家则是具有70年历史,拥有CNN、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人物》杂志、《财富》杂志等著名媒体的老牌世界顶级媒体集团。当年这宗震惊世界、创美国历史的媒体行业的两强合并给予了媒介融合中所有权融合极大的佐证。

而今这样跨不同媒介类型之间的整合,已经不再是那些大集团、大企业所独有,如美国佛罗里达坦帕市的媒介综合集团(the Media General company)、美国 俄亥俄州的新闻电讯集团(Dispatch Media Group),这些媒介企业无非都是一些 地方性的、区域性的媒介企业,但也就是它们将各自在同一地区所拥有的报纸、 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网站进行了融合。也就是说,媒介融合的时代,单一媒介类 型的单打独斗已经变得不合时宜,结合与联盟成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媒介融合:新闻生产的改变与坚守

2.策略性融合

策略性融合是指所有权不同的媒介之间在内容上共享,如分属不同媒介集团的报社与电视台之间进行合作,相互推荐内容与共享一些新闻资源。相对于所有权上的融合,策略性融合相对更为松散,不同类型的媒介企业之间不必有统一的管理和调配,不同类型媒介间只要构成优势互补、形成互惠互利便可能达成策略性的融合。

事实上这样的媒介协作也并不为媒介融合时期所独有,报纸、杂志等印刷媒 体帮助电视台宣传推广电视片、连续剧,新上映的电影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做宣 传打广告,媒介战略合作的初衷正是为了推销各自的传媒产品。例如,报纸和电 视的合作者们就相信:交叉助销可以驱使报纸的读者去看电视、电视观众去读报 纸;电视观众可以知道明天报纸上的新闻故事,而报纸的读者又可从天气版上看 到电视台的最新天气预报;报纸记者能为电视台记者在现场播报新闻时提供更 详细、更深人的资讯;电视台记者携带照相机,而报纸摄影记者携带数码摄录机。 如果对于一次剪彩仪式,报纸只要一张照片而电视台只要20多秒的录影的话, 就完全没有必要派出两位摄影师了。

在网络新媒体诞生之前,这种不同类型媒介间的策略性融合并不涉及媒介 的内容生产,而更多的是彼此之间的宣传推广。真正进人数字化视野的媒介融 合,才是数字化技术和信息传输手段的不同类型媒介间资源的互补和共享。

3.结构性融合

这种融合及新闻采集与分配方式有关,往往是一组团队同时向不同媒体提 供不同类型的媒介产品。《奥兰多前哨报》与时代华纳有线电视合作开设一个24小时本地新闻频道时,他们组建了一支多媒体编辑队伍,这群编辑大多具有广播背景,他们在两个新闻编辑部之间进行协调,与文字记者沟通,将报纸内容变换成电视新闻。这便是媒体因应需要而进行的组织结构性 融合。

在这方面,真正落实媒体组织结构性融合理念并将它发展到极致的,是佛罗 里达州坦帕市的“媒介综合集团”(Media General)。该集团将它旗下的报纸《坦 帕论坛报》(Tampa Tribune )、电视台(WFLA-TV)和互联网站(坦帕湾网站, Tampa Bay Online)全部集中在同一建筑物中,同一屋檐下,同一新闻室中,各种 媒体的采访人员互相配合、协调,合作采访新闻,甚至由同一名记者同时采访报

章和电视新闻,以及电子版的即时新闻,同样的资汛通过不同的形式,包装成适 合不同媒体的产品,扩大了市场,节省了成本,获取了较大的效益。

4.信息采集融合

这也可以称为新闻记者的采访技能融合。融合媒体时代媒介需求的信息变 得复杂多样,印刷媒体需要的是文字稿和新闻图片,电视媒体需要的是流媒体和 声画效果.而网络媒体需要的是你能获取的一切。这也就是说.在新闻报道层面上,媒介从业者需要以多媒体融合的新闻技能完成新闻信息采集。这就是专业 记者向全能记者的一种转变趋势,融合媒介的实践者和研究者规划中的未来记 者是无所不能的,他们可以在采访过后提供相关的文字稿、新闻图片,甚至完成 新闻短片的剪辑。与此同时,记者还要满足网络媒体时代新闻及时性的严苛 要求。

5.新闻表达融合

这也可以称之为新闻叙事形式的融合,主要指的是记者和编辑需要综合运 用多媒体的、与公众互动的工具与技能完成对新闻事实的表达。®新媒介中信 息的表达方式远比传统媒介复杂得多,而多媒体新闻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网 络的出现,使新闻叙事形式的融合成为可能。多媒体新闻传播形式融合了文字、 照片、声音、录像、动画和图表等多形态的新闻叙事方式。佛罗里达州《圣彼得堡 时报》(S?. Petersburg Ti’mes )的网络互动特别报道(Online Interactive Special Report)制作了一系列优秀的多媒体深度报道,其中一篇关于圣彼得堡一条黑人 街道的报道集报纸文字、广播声音、电视图像及互动图表等多种陈述方式于一 体,使受众感官获得了全方位的享受。

二、媒介融合的金字塔模型

媒介融合是各种媒介生产和营销要素的并合、竞合、调和和化合,根据不同 的层次和融合方式,我们还可以将媒介融合分为机械性融合、物理性融合、化学 性融合和生物性融合,并将其序列结构比喻为媒介融合的金字塔模型。

1.机械性融合

这是媒介融合金字塔模式最低层次的融合,它所产生的只是一种机械反应:

推一下,动一下。机械性融合不是依靠市场的力量和内在的动力,而是来自媒介 外部力量(如行政力量、某种压力等)的推动所形成的两个以上不同性质、不同介 质媒介之间的结合和并合。前些年,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许多报业集团、广电集 团或文化新闻广电集团等,在初期都属于这种机械性融合。它们大多只是名义 上的表面上的暂时合并,其实质仍然是过去那种十分松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的运营状态,并没有形成各种传播要素和媒介资源的有机整合、分工协作的整体 运营态势。一旦外部情况发生变化,极易回到过去那种各自为政的独家经营状 态。作为合作伙伴,它们相互利用推广自己的内容,如电视介绍报纸上的新闻, 报纸刊载电视节目等;或者利用自己的媒介不加改动地克隆(cloning)对方的内 容等;或者进行其他资源的简单交换与共享。

2.物理性融合

这是媒介融合金字塔模式由下而上的第二个层次的融合,其物理反应是指 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而物质本身的性质没有变化。物理性融合一般不涉及 物质原子或物质实体重组的变化。尽管在“资本融合”“技术融合”的推动下,原 有媒介的形态、体积或吸附过程、混合过程发生了变化.但是主流媒介的性质没 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传统媒介创办或合并了新 媒介、网络媒介,传统新闻媒体合并了出版社、杂志社,甚至网络媒介、新媒介等实 力媒介集团,在资本市场上完成对其他传统媒介或媒介集团的收购或合并,但只要没有产生新的性质完全不同的综合体,那么这种融合就仍然是物理性融合。

3.化学性融合

媒体化学性融合的实质是一种自我革命和全面更新.是将旧我分子打碎成旧我原子,然后旧我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我的媒介改革过程。它们在人财 物讯多种资源的推动下,可以是多种媒介形态经过化合、聚合、缩合而生成一种 综合性媒介形态,也可以是一种媒体集团经过分解、加成、取代而生成多种媒介 形态,还可以是一种媒介集团经过置换、交换、复分而生成新的更具实力、更具竞 争力的媒介集团。“化学性融合”是一种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层面、从战术到 策略再到战略高度的全面、立体、系统的改革,它不仅会打乱甚至会破坏旧的传 播秩序和体制,而且会伤害到一部分人甚至相当多人的既得利益,因此未必会受 到所有人的欢迎和拥护。当下,有的媒体集团将不同媒介的传播手段聚合、缩合 在一个大平台上进行综合运用和分享,有的媒介集团将不同介质的媒体记者采 集的内容汇总、发送到“多媒体信息中心平台”供集团旗下的所有媒体共享和选 用,都是媒体化学性融合的初级阶段。

4.生物性融合

媒介生物性融合是媒介融合金字塔模型的最高层次,是一种媒体人的观念、精神、知识、文化等各种要素的自然一体性,也是一种从媒介的传播科技、传播技巧到媒介形态、体制、制度的设计一体性。媒介生物性融合的结果不是 产生甲或乙,也不是产生丙或丁,而是产生既有精神内涵又有物质形态的融合 所有媒体功能的全新的“高级生命体”。媒介生物性融合的基本原则是媒介各 种要素融合后的生态平衡、循环、永续,是媒介融合全部运作过程中的和合、和 善、和谐。尽管传播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受众需求多种多样、变化无常, 但我们相信基于这些基本原则的生物性融合和生物反应一定会出现,它不仅 完全有可能在未来产生一种与当今媒介形态完全不同的具有强大综合功能的 新媒介,而且完全有可能在未来产生一种融合目前全部媒介的优点和功能的 新平台和新机制。

媒介融合中的机械性融合、物理性融合、化学性融合和生物性融合呈现出由 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排列形成的金字塔状,有的媒介融合也许永远停留在某个 层次甚至是机械性融合的层次,有的媒介融合也许能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层次 和水平,也有的媒介融合或许把金字塔模型的四个层次都经历了一遍,但只要媒 介融合是由下而上层级发展进步的,就是值得肯定的。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采访突发事件有哪些基本要求?对突发事件的采访,应该把重点放在那些重大突发事件上。对记者的基本要求有:(1)留心异常现象与先兆突发事件虽然是突然发生的,但在事件发生之前,也不是毫无踪迹可寻的。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渐变到突发的过程。看不到这种变化,并不等于客观不存在,只是限于种种条件,人们没有认识到而已.记者由于广泛接触社会各界人士,见闻广,消息灵通,有可能做到把自己了解到的异常现象向有关部门反映,有助于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中。(2)对突发事件严重程度等级的认定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指出:“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怎样认定突发事件的等级,自然是有关部门的事,但作为新闻记者,也应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报道中做到权衡轻重,掌握好度。(3)有紧迫感突发事件的采访,具有紧迫性,特别是那些严重危及社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事件,往往十万火急,要求记者有紧迫感,迅速奔赴事件发生的现场,突击进行采访。(4)沉着应对稳而不乱(5)既要勇于赴汤蹈火又要善于保护自己由于多数突发事件具有破坏性,所以记者采访那些具有破坏性的突发事件,就要冒生命危险。(6)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几个具体问题①关于采取如实公开报道方针的问题就如实公开报道而言,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如实报道,二是公开报道。如实报道,即对灾情不夸大、不缩小,原原本本地报道。这样才能使人民了解实情,正确认识灾情。人民有知情权,媒体有责任满足人民的知情权。如实报道灾情,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使党和政府了解实情,作出正确决策,不致判断失误。公开报道,就是不要隐瞒。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在信息异常灵通的今天,要想隐瞒重大灾情,只能是痴人说梦,弄巧成拙。对灾情采取如实公开报道的方针,是唯物主义的态度,是不怯困难,勇于战胜灾难,充满自信的表现。既如实,又公开,两者缺一不可。记者在报道灾情时,要警惕两种人:一种人“报喜不报忧”,有意缩小灾情,甚至隐瞒灾情,实际是想掩盖或减轻他们应承担的责任;另一种人夸大灾情,谎报灾情,企图多捞救济。对这两种人,记者在报道时应有清醒的认识。②关于从积极着眼报道灾情的问题突发的严重自然灾害,如大地震、大洪水等,给社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都是很大的,这当然不是好事,但是要把坏事变成好事,从积极着眼报道灾情。即一方面要报道自然灾害的破坏情况;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要报道党和政府怎样领导人民群众抗震救灾、战胜困难、恢复经济、重建家园的情况。报道前者,是为了让人们认识灾害的严重性、破坏性,对灾害不掉以轻心;报道后者,是为了鼓舞人民群众的斗志,树立和增强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创造未来美好的生活。从积极着眼进行报道的方针,是做矛盾转化的工作。③关于连续报道问题不少突发事件是要持续一段旪间的,因此,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行连续报道,善始善终。④关于“后来居上”的问题对重大突发事件要快速反应,快速报道。争取不到第一,那就要有“后来居上”的思想,在报道的深度上做文章。⑤关于精心策划的问题对编辑部而言,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作为一次战役,还有一个在报道中如何精心策划,发挥记者集体力量,前后方密切合作的问题。

判断题 报房京报:清代北京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通称为京报(有时也被混称为邸报或邸钞)。乾嘉两朝,乾隆中叶出现民间报房。早期民间报房所出报纸,一般没有报头和封面,每天一期,每期一册。同治后在形式上有明显的变化:有封面。普遍使用“京报”两字作为报头,乾隆以后,基本为印刷,其内容基本上是官门抄,上谕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官门抄记载朝廷重大政事活动,内容庞杂,文字简略;上谕主要照发皇帝的谕旨;奏章部分为皇帝同意发布的大臣奏疏,皇帝的批示也一并在内。京报的稿件来自内阁和科抄,没有自己的采写和言论。其读者绝大多数为朝野官绅和士大夫知识分子。清早中期的民间报房是从部分提塘报房中分离出来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报纸的内容与官报无差,因此得到二轮请统治者的允许而未加以限制。

判断题 悄然兴起的精确新闻采访精确新闻的报告样式今天已经成为调查性报道的一个主要流派,它追求报道的深入、精确和科学,而不是满足于记者的经验判断和偶然经历。一、精确新闻学的创立者——菲利浦·梅耶1.20世纪60年代是精确新闻报道的真正诞生期。2.1973年菲力浦·梅耶出版《精确新闻学—一种用社会科学报道的理论》,精确新闻学定型。二、精确新闻学的基本特点(一)精确新闻学的优点1.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公正2.客观上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民意3.新闻报道更令人信服(二)精确新闻学的缺陷1.这种报道方式费时、费力。2.这种报道方式并不适宜于任何新闻事件的报道,只适宜于报道社会问题。3.用这种报道方式写出的报道难免枯燥,可读性不强。三、精确新闻报道的基本程序1.确定报道题材2.进行社会调查3.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4.写出新闻报道四、精确新闻采访的方法(一)利用实验手段进行采访用途:可以验证服务行业的诚信程度;检测产品的质量;也可以戳穿骗局。注意:不能影响公众的正常生活;实验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二)通过民意调查进行采访调查主持人的身份;调查时提出问题的确切措辞;进行抽样调查时,所涉及“人口”的定义;抽样调查对象的人数,他们与调查宗旨的关系、回答问题者所占的比例;抽样调查的误差幅度;那些调查结果是根据抽样调查对象中一部分人的意见得出的;调查意见的收集方式;收集调查意见的时间。(三)借助统计分析进行采访统计分析是借助于对现有的资料系统进行量化的数据分析,从而得出清晰的结论。(四)实施跟踪调查进行采访跟踪调查可以切入得更深,纵向展示出某一点发生的变化。

判断题 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又称伯明翰学派,该学派继承了葛兰西、阿尔都塞等新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反对简单的“经济基础还原”论,主张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出发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传播。阿尔都塞的关于大众传媒是从事“合意”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国家意识形态装置”的观点,对“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1)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代表人物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以英国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所的S·霍尔、D·莫利等人为代表。(2)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基本观点霍尔等“文化研究”学者认为,大众传媒之所以能够作为“国家意识形态装置”从事“合意”的生产与再生产,是因为它有一种“赋予意义”(signification)的独特功能。大众传媒通过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结构化等活动,每日每时地都在为社会事物赋予这样那样的“意义”,但“赋予意义”活动并不是客观中立的,其背后有着利益和意识形态的驱动。资本主义媒介的一种突出倾向,就是把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作为似乎得到广泛社会“合意”的普遍利益加以提示。简单而言,“文化研究”学者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①大众传播是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规定社会关系、行使政治统治权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②大众传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二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过程。前者是媒介通过象征事物的选择和加工,将社会事物加以“符号化”和“赋予意义”的过程,后者是受众接触媒介讯息,进行符号解读、解释其意义的过程。③讯息符号是与一定的价值体系或意义体系(meaningsystem)结合在一起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既有促进现存不平等关系的“支配性的”价值体系,又有推动人们接受不平等、安居较低社会地位的“从属性的”价值体系,还有不满于阶级支配现状、号召社会变革的“激进的”价值体系。大众传媒的符号化活动,在本质上而言是按照支配阶级的价值体系为事物“赋予意义”。④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不是完全被动的,由于符号的多义性和受众社会背景的多样性,受众可以对文本讯息作出多种多样的理解。霍尔认为,受众对媒介讯息有三种解读形态:一是同向解读或“优先式解读”(preferedreading),即按照媒介赋予的意义来理解讯息;二是妥协式解读(negotiatedreading),即部分基于媒介提示的意义、部分基于自己的社会背景来理解讯息;三是反向解读或“对抗式解读”(oppositionalreading),即对媒介提示的讯息意义作出完全相反的理解。霍尔认为,大众传媒的符号化和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和各种从属性文化之间支配、妥协和反抗的关系,体现了“意义空间中的阶级斗争”。“文化研究”学者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本分析(textanalysis)和受众调查两种,前者主要是为了揭示大众传媒为占统治地位的利益和意识形态服务的倾向,后者则是为了考察受众符号解读的多样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成了批判学派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流派。

判断题 信息时代分析性新闻有何重要意义?写好分析性新闻对记者提出了怎样的要求?(1)分析性消息与报道“事”的新闻不同,它是以传播观点、意见为主的消息,是典型的深度报道。在信息时代分析性新闻的重要意义如下:①分析性消息可以为读者提供多元的、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从新闻事实辐射开来,在时空上将视线延伸,并在分析的过程中将各种相关的事实以多维立体的方式展现给读者。②分析性消息直接亮明观点、表达意见,有助于强化新闻和大众传媒的言论功能。它通过充分的事实依据,对原因与后果进行阐释,视野广,开拓深,更容易影响人们的思维和决策方向,促使媒体摆正经营效益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③分析性消息可以让受众直接听到记者的声音,实现“直接交流”。贴近受众,是各类新闻媒体生存与发展的共同策略。长期的客观报道手法疏离了媒体和受众。记者置身现场、直接发言的分析性消息,在与读者沟通方面具有特殊的功效。(2)写好分析性新闻对记者提出的要求①观点、见解——分析性消息的灵魂。好的分析性消息,应有鲜明的观点、新颖独到的见解。它应当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洞察本质,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启发读者。观点是分析性新闻优劣的决定性因素。为写好分析性新闻,记者一定要在观点的采访、提炼上多下工夫。②分析性消息使消息更带新闻性与客观性。新闻性与客观性,是分析性消息吸引读者、说服读者的重要条件。对分析性消息而言,新闻性的含义具体如下:a.它应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件或问题的分析;b.它应当是讲究时效——动作较快,甚至是紧随其后的分析;c.它应当在分析中提供新的、读者尚不了解或尚未注意到的信息。客观性则要求提供分析的依据,它们或者是“发言人”,或者是背景性事实。

判断题 编辑修改稿件应掌握哪些主要要点?在整个改稿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1)将稿件放在新闻媒体的“参照系”中,确定最佳修改方案。新闻媒体的种类与性质是多种多样的,对稿件的要求也不同,因此要使一篇新闻稿件适合于某一特定的媒体刊用,就必须由这个特定的媒体出发,建立一个修改稿件的“参照系”。①根据媒体癿特怅不优势确定稿件癿修改斱案。②要根据读者的接受水平和心理状态决定如何修改稿件。③要参照过去有关的同类报道修改稿件。④要参照当时报纸稿件的总体情况和版面需要决定如何改稿。(2)根据改稿时的实际情况与需要,确定由谁来改。对于差错不多、改动不大的稿件,编辑可以自己动手修改。但对于那些问题较多,需要重新选择主题、补充新闻事实的稿件,就要考虑记者或作者自己来改。(3)改稿要使用正确的校对符号。最常用的校对符号有:改正、删除、增补、对调、转移、接排、保留、另行等。编辑在使用这套符号时要注意符合规范,不能自己随意生造;要勾画清楚,对稿件中的错误要用引线从行间画出,拉到页边空白处改正,不要在文中改;符号不能粘及上下左右不需改动的文字和标点,以免发生误会。在改稿时旪,还应该选用与原稿不同颜色的笔,引线与引线之间不要重复交叉。(4)改稿要充分尊重作者的意见,尽量使稿件保留原有的特色。新闻编辑在与作者协商修改稿件或约请作者自己改稿时,要充分听取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即使有意见分歧,也要心平气和地倾听作者的提法,耐心细致地说明和解释,不能发号施令,独断专行,没有商量地要作者服从自己。要在平等待人的前提下达成修改稿件的一致看法,使作者心情愉快地完成任务。(5)改稿中要认真细致,防止出现新的差错。编辑在修改稿件时,无论是校正一个错误,还是增补一段材料,都必须存在可靠的根据,不能想当然,自以为是。对于自己一时拿不准的问题,或自己也不明白的知识,要向行家请教。要特别防止在改稿过程中因为不细致,出现新的差错。(6)改稿中要注意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并注意使用有意义的新生语言。一方面,新闻媒体应该担负起推广普通话的责任,编辑在改稿时要注意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要注意把一些古文、方言、外国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和普通话。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新闻是对最新的社会变动的反映,对于一些已经被广泛接受的健康的流行语,可以在新闻稿中适当采用,如“克隆”、“追星族”、“绿色食品”等,在社会交往中已经用得很广泛,这些有时代特点的流行语用在新闻稿件中能够表现社会的发展发化,是应改提倡的。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使用那些生造的、不合规范的、大多数人都不明白的新词。

判断题 普通百姓应该成为新闻的主角。12

判断题 如果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上传或者放置在向公众开放的网络服务器内的信息构成侵权,技术服务提供者将与内容服务提供者一道构成共同侵权,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