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类新闻稿写作
会议类新闻通稿在高校各类通稿中结构最严谨,语言逻辑要求最高的一类。这种新闻稿要求作者要将会议精神融入到稿件中。
这一类新闻稿的结构一般是:第一段,写好导语,点明与会人员、主持人;第二段,提炼领导讲话、嘉宾发言的主要内容;第三段,理清会议的程序;第四段,介绍会议举办的背景或者举办该会议的意义。
写这类新闻稿时,必须注意一下几点:(每一点里的例子好好分析一下)
1、标题要恰当,符合会议的规格
校园内的会议很多,类型也很杂。参与对象很不固定,有的会议纯粹是几名学生的会议,有的是学生干部的座谈会,还有的是党政机关的会议,比较少见的是党代会、团代会、教代会之类的牵涉面比较广泛的会议。不同的会议,写的通讯稿不同,首先就体现在标题上,会议的标题要尽量符合会议的规格。比如上次有一篇关于EOC学员学习党代会精神的通稿,初稿的标题为“我校召开‘EOC世纪精英学校学习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这个标题表述上并没有错误,但对于校内通讯稿来说,这个标题有点名不副实了。这个座谈会是校团委、校学生会组织召开的学生干部座谈会,虽然很重要,但用“我校召开”似乎还不准确。后来,我建议改成“校学生会举行‘EOC世纪精英学校学习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我还是斟酌再三,因为未能体现校团委的作用。最后,领导的意见是修改成“EOC世纪精英学校举行‘学习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因为EOC是校团委、校学生会举办的活动,以此为主语,就很好地突出了这两者,又使标题不会言过其实。
2、导语中要体现会议的名称、举办的地点等要素的全称
导语是全文中最直接、最集中体现会议情况的话语,导语写得好,通讯稿要表达的内容就可以很好地把握了。所以,写导语的时候不能过于省略,而必须正式一点,要把会议全称、举办地点等要素写清楚。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座谈会”,这是会议的全称,漏掉一个字都不行。会场横幅上的会议名称是如此,新闻中就应该这样体现,这是客观性的一个体现。而举办的地点则要写清楚明白,比如“我校旗山校区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这要写明、写全,不能为图省事而去掉“大学生”,虽然大家都知道所说的是什么地方,但是作为在正式的文体中,交代清楚是必须的。
3、写清出席的领导姓名、职称,注意领导的排序问题
会议一般都有领导参加,而且领导是会议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新闻稿中对出席的领导进行简要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介绍出席的领导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清楚领导的职位,而且职位要在姓名之前,如“我校副校长xxxx”是常规用法,而不是“我校xxx副校长”。如果有多个领导出席的话,新闻中还存在介绍领导的先后问题,奉行的原则就是“来宾位于最前,综合级别、资历来排序”,像高校的会议,往往会邀请一些校外的领导出席,只要这些领导是各机关的主要负责人,那么,校外领导就必须放在最前面,体现基本的礼仪。如“省残联理事长陈震、副理事长李继新,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林轩春,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方大川,我校副校长游小波,学工部(处)、校团委、校办、文学院有关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交流会。”但是,有时候,领导的排序不仅要按照级别,也要考虑到领导的资历问题。例如,同样是副校长,为什么有的副校长一定要放在前面,而有的放在后面,这是因为各位副校长的资历不同,有的副校长职称较高,有的副校长任期较久,甚至有的副校长比较年长,这些都是领导排序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一点更具典型的是学院领导的排序。在不同学院的新闻稿,同一职位的领导排序却不一样。例如,有的学院副院长在党委副书记之前,而有的学院的副院长却在党委副书记之后,按照我们平常的经验,副院长一般排在党委副书记之后,但是在学院中,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往往比副院长年轻许多,甚至有一部分的党委副书记还是副院长的学生,所以,这一类情况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领导讲话内容的提炼
在会议类新闻稿中,领导的讲话内容最重要的。但我们又不能将领导讲话的所有内容抄进新闻稿中,所以,我们要对这些讲话内容进行提炼。提炼领导的讲话内容要注意措辞,用词简练,要体现出层次感,一些理论方面的提法要准确,要提高理论的高度。领导讲话都是很有逻辑性的,将各层次的内容用一两句话提炼出来,再按顺序组合,就能把领导的讲话的精髓囊括了。
比如领导的致辞,一般分为三大部分的内容,首先是领导对出席会议的嘉宾、师生代表的欢迎;其次是简要介绍会议的背景;最后是对与会的人员,一般是青年学生提出一些希望。
再比如领导的重要讲话,一般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肯定之前取得的成绩;其次是概括召开本次会议的意义,再次是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的介绍,最后是对与会人员提出几点关于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
5、介绍会议的程序要有主次
领导讲话结束后,要介绍整个会议的流程,会议上进行的活动可能有很多,这就要求作者要注意分清主次,跟会议主题联系紧密的重点介绍,而一些琐碎的程序则少介绍或不介绍,如会议的讨论环节、收看重要的视频资料、表彰环节等都是比较重要的程序,而像分发、收取材料等环节则可略去。
6、描绘会场气氛
会场的气氛能够让读者了解与会人员对召开此次会议的态度,了解会议的反响,奠定会议的基调,是宣传会议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情况下,会场气氛往往是热烈的,主要从与会人员的反应中获得信息,如“xxx的讲话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激烈讨论“、“全场掌声不断”等。
7、简要概括举办会议的意义
新闻通讯稿的最后一段往往要简短评论会议的意义,意义同样要注意层次感。一般分成三个部分来写会议的意义,首先是对培养青年学生的意义,其次是对职能部门自身建设的意义或者是对某项制度建设的意义,最后则是对学校整体建设的意义。有时候,最后一段也可以不写意义,而是例举与会人员对该会议的反映,从他们的口中更能真切地体现会议的意义,如《海西青年志愿者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我校举行》中的最后一段写道:“与会大学生表示,将在这些志愿者先进事迹的鼓舞下,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的工作中,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昂首前进。”与会人员的反响比起空谈意义又是来得显得有说服力。
相关试题
判断题 简述描写性消息的功能。描写性消息是以描写为基本手段写作的消息,其功能如下:(1)记录活的、有声有色的历史新闻是历史的速记。历史的速记不应只是抽象的概括,还应有形象的描述,用来再现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历史环境中的新闻事件的具体情景,以便今人与后人在阅读报纸这部包罗万象的历史巨著时,能够了解当时那个历史瞬间的状貌。(2)发挥形象的感染力、震撼力在各类文字报道中,消息以速度见长。描写性消息的功能在于,它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消息中的画面,对读者造成视觉的、情感的冲击,从而以活的事实,去感染、打动、说服读者。(3)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再现”,是当代读者的一种心理需求。当代读者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电视的熏陶中生活的。
判断题 互联网新媒体只是新兴媒体机构扮演的角色,与主流媒体无关。
判断题 新闻怎样制作二行题和三行题?二行题是由主题个一个辅题构成,可以是引题和主题,也可以是主题和副题。而三行题是兼有引题、主题和副题。制作二行题和三行题首先要把主题拟好,要在主题中突出最重要的新闻点。制作引题时,要注意能引出新闻的主题,为主题提供一个背景。制作副题时要提取对主题进行补充和解释的内容,交代次要的事实。三种标题的功能要各司其职,不能主次颠倒。
判断题 立意:作者对所评过的事物或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见解。意在文先,可以说一篇新闻评论的好坏在作者动笔前就决定了。(1)真。(2)高。所谓立意要高,主要是指对于特别重大的评论选题要高屋建瓴。①要对所评论的事件有透彻的了解,对其可能性的影响有基本的把握,对各方面的舆论期待有满足的可能。②行文风格要大气磅礴,不汲于平常小事和细枝末节,不沉湎于繁琐论证。(3)深。深指新闻评论的立意要深刻、透彻,要有逻辑的严密性。(4)切。切指新闻评论要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人民的愿望。①新闻评论的立意要切合时代的发展。②新闻评论的立意要反映人民的愿望,表达群众的心声。③新闻评论的立意要反映生活实际。(4)新。①题材新②角度新③观点新④论述新⑤手法新;新闻评论员对“新”字一要追寻,二要追求,三要追逐。①追寻就是善于发现新鲜题材。②追求就是执著地思考如何去表现。③追逐就是对素材深掘到底。(5)省。短小精悍,目的:为了追求得受众观听新闻评论时能够比较轻松地接受。①立意要省、就是要保留中心观点和主题,而把那些和中心主意关系不大的次观点去掉。②判断一篇新闻评论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具有战斗性的标志。(7)情。爱憎分明。从百姓立场出发考虑问题,讲究分寸,不“感情用事”。
判断题 在黑白静物摄影中,主要通过黑白灰的变化来营造影调环境。
判断题 通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它是我国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文体,其基本特征,(1)通讯所报道的事实,无论大小,必须真实存在。与消息一样,真实性对通讯的限定是同样严格的。凡通讯中报道的人和事,包括细节、情感、心理活动等,均应属实。(2)通讯必须具有时效性。时效性是对新闻作品的基本要求。尽管通讯篇幅长、内容详细、完整,采写需要的周期长,但因其报道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和处于“现在时”的新闻人物,因此必须讲究时效性。(3)通讯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有新闻价值。检验一篇通讯能否成立,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是看它是否传播了对受众有用的信息。
判断题 建设商务网站应该使用短点的域名。
判断题 录音评论是以实况音响为论据的各种广播评论的总称。伴随客观事物发生的实况音响,只要具备证明或说明论点的素质,都可能成为广播评论的论据。其中用于表现事实的音响,属于事实性论据;用于表达采访对象对于事物看法的音响,属于观念性(理论性)论据。不过音响通常只是论据的一部分,只有与评论主体的解说和说明结合起来才能成为完整的论据。采制录音评论,要求根据证据证明或说明论点需要,精心选择、剪裁音响,使之成为整个论述的有机组成部分;恰当处理与论述语言的关系,既保持论据的完整性,又使它与论点论据相应。同时严格划清论点与论据的界限,防止把采访对象表达自己的看法的录音讲话,与表达电台或作者的立场、观点的论点混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