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于右任的办报活动:

神州日报

1907年4月2日由著名报刊活动家于右任在上海创刊,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该报在“有闻必录”的掩护下,详细报道了秋瑾烈士遇害的经过和各地武装起义的消息,揭发贪官污吏的罪行,披露列强觊觎我国边疆和东北地区的阴谋,很受读者欢迎,后因报馆遭火灾,于推出。

竖三民报

辛亥革命前著名报刊活动家于右任在上海先后创办了《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三份革命报纸,由于一脉相承,报名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又相互衔接,史称“竖三民”报

1《民呼日报》1909年5月15日创刊,以“为民请命”为宗旨,内容分言论、纪事、从录三部分。除宣传同盟会纲领和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外,以大量篇幅揭露贪官污吏的罪行,后因报道灾荒,披露官吏侵吞救灾赈款而遭嫉恨,被查封。

2被封20天后,1909年10月3日,于右任又创办《民吁日报》,揭露日本政府的侵华阴谋,因发表赞扬刺杀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的朝鲜志士,日本政府恼羞成怒,该报被查封。

31910年10月11日,于又创办《民立报》,痛斥清政府为“倒行逆施之政府”,大胆揭露日、美、俄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公开支持四川保路风潮,详尽报道广州黄花岗起义情况;宋教仁为该报撰写了大量豪健的争论。该报为辛亥革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一家日报,1911年成为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机关报和联络机关。在民国初建的一段时间里被确定为国民党的总机关报。连续报道宋案经过,“二次革命”失败后,该报受到袁世凯的迫害,不得不于1913年停刊。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新生事件”,1935:1935年上海《新生》周刊发表《闲话皇帝》,其中说到日本天皇是个生物学家,做皇帝是为了统治的需要,否则他在生物学上会有更多成就。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借口此文“侮辱天皇,妨害邦交”,要求国民党政府查处。国民党政府接受日本的无理要求,查封《新生》周刊,主编杜重远被判刑。这就是“新生事件”,是中日反动派合伙制造的。国民党中央还电令各级党部及新闻出版界加紧查禁抗日言论,取缔抗日运动。1934年2月,《新生》周刊创刊,杜重远任编辑兼发行人,它重新举起抗日的火炬,实际上是《生活》的继续。

判断题 侮辱罪和诽滂罪所侵害的客体具有共同性,都是公民人格权。()

判断题 在同样的条件下,先用F/2,1/15s后用F/16,4s拍摄同一景物,其结果是()

A、密度一样    

B、密度不一样 

判断题 如果电视节目中如果没有人声,就表明该节目结构不完整。

判断题 新闻报道中出现部分内容失实不属于虚假失实新闻。()

判断题 自拍器可以减小震动。、

判断题 与文学相比,新闻的本质特征在于:讲究真实。

判断题 新闻采访策划在运作中主要注意些什么?为什么?不同方式的新闻采访策划,其运作的要求与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根据我国的新闻实践,新闻采访策划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与方法大致为如下方面:(1)要坚持策划“创意”的科学性新闻采访策划的最宝贵的品格,在于策划的“创意”性。没有“创意”,没有独特的构思,便谈不上策划,而只是一种常规性的计划工作。时下,一些新闻传媒虽然也在搞所谓的新闻采访“策划’,但只是“克隆”别人的策划模式,跟着别人的步伐转,亦步亦驱。这种“克隆”方式的“策划”,是与新闻采访策划活动的本意背道而驰的。追求“创意”,杜绝平庸,是新闻采访策划的灵魂所在。新闻采访的策划活动十分讲究“创意”,这是记者主主动性的充分体现。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记者的这种“主动性”,策划活动的这种创意性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基础上的,而决不是违背科学的胡思乱想。在新闻采访策划活动中,记者的主体能动性,主要体现在对采访报道内容选择、表现、评价等方面。这些都必须以尊重客观存在为前提,必须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2)要坚持策划报道“导向”的正确性导向问题是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每时每刻都不能忘记的问题。所谓导向正确,就是要通过新闻报道引导社会健康向上,给受众以最好的精神食粮。其实质内容就是要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新闻采访策划活动中要坚持导向的正确性,最集中、最关键的就体现在所策划报道的新闻主题的确定上。新闻主题关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惲惴,关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这就是导向正确;反之,则是导向错误。在现实生活中,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是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相一致的,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而制定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便是党和政府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正确地理解、把握这一点,新闻采访策划思考新闻主题时,才能做到心明眼亮方向准,报道也才会取得好的社会效果。否则,新闻主题失准,报道就会给党和政府添乱,给社会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3)要坚持策划报道“火候”的把握性新闻采访策划的对象,一般都属于重大的新闻题材,是社会上普遍关注的或者感兴趣的敏感话题。生活中的这些题材、话题,往往容易引起群众的心理波动和社会震荡。新闻采访策划中如何正确对待、处理这些题材、话题,是“热”处理还是“冷”处理,是大声疾呼还是点到为止,是正面突破还是侧面迂回,是马上介入还是等待时机,这都涉及到新闻采访策划报道的“火候”把握问题。新闻采访策划报道的火候把握,从政策依据上讲,表现为一种口径;从对所报道亊实的整体认知上讲,表现为一种基调;从街区和评价新闻事实上讲,表现为一种角度;从对事实的表述和语言氛围上讲,表现为一种分寸;从传播事实的载体上讲,表现为一种形式;从事实发生与传播的时差上讲,表现为一种时机:从事实信息的传播密度上讲,则表现为一定的报道数量。新闻采访策划中,强调报道“火候”的把握,正是这种政策口径、评价基调、截取角度、表达分寸、传播形弅、报道时机和报道数量的最佳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