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1新闻自由(定义):不受批准,自由出版报刊,即不必向政府申请营业执照或交付保证金,在政治经济上不受限制,人人都拥有出版权;不受任何形式的事先审查,可以发布任何新闻和发表任何意见;不受限制地自由接近新闻源。简要的说,新闻自由就是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和发布权。
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是现代国家的两大基本标志。新闻自由的目的是确保信息的自由流动。这是确保公民的知情权,进而参加国家、地区公共事务的前提,也是国家政权、企业、个人对外界变动及时作出决策的前提条件。新闻自由是一种权力,属于人民所有。新闻自由不是完全的绝对的自由,其必定受到特定的、具体的社会环境的制约。
2新闻自由思想的提出: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弥尔顿在1646年出版的《论出版自由》中提出: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这一思想在西方各国被视为新闻自由的圭臬guī niè(准则)。
二、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
1从16世纪到19世纪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大致有三个时期:
1)第一时期:封建王朝采取高压政策妄图扼杀出版自由。
2)第二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3)第三时期:为反对资产阶级政府控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欧美各国政府都采取过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各种手段来遏制出版自由,他们采取的方法主要有:出版物的事先检查制;取代报刊的事先检查制,各国政府先后制订煽动法、诽谤法遏制出版物;征收印花税,实行津贴制。)
2新闻自由的目的是:确保信息的自由流动。
三、新闻自由属于人民
1谁拥有新闻自由权?
误解:认为新闻媒介才拥有新闻自由权。
事实是:新闻自由权属于人民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2新闻媒介和公民的新闻自由权是什么关系呢?
误解:认为新闻媒介是代表人民行使新闻自由权。
事实是:各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新闻自由权是不可转让的。人民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委托任何机构来行使新闻自由权。
3但是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生活看,争取新闻自由最努力的是新闻媒介,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实践新闻自由权的也是新闻媒介,为什么?
原因: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新闻媒介为了生存,发展。
新闻媒介是向公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的专业机构,并以此作为其自身生存的条件。一旦新闻媒介不能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那么他们就无法存在。
为了满足公众对各种信息的需求,新闻媒介句必须拥有一定的新闻自由,即出版权,采访权和发布权。
4新闻媒介一旦获得新闻自由权,能否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就另当别论。事实上,有不少新闻媒介阻碍了大众行使新闻自由的权利。为维护公众的各种权利,也为保护国家利益,就必须对新闻媒介实行有效的社会控制。
四、新闻法规
对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有四种正规的途径:
(1)司法控制(国家以法律来监控新闻媒介);
(2)行政控制(行政部门以各种规定,税收来控制新闻媒介);
(3)资本控制(大公司垄断新闻市场,使新来者难以介入);
(4)媒介的自律。
世界上任何国家,对新闻媒介最具威慑的社会控制是来自公众,即公众乐于还是拒绝接受媒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新闻媒介的管理采取法律形式。新闻法规是国家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
一、新闻法规:
1)新闻法规是国家对新闻媒介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
2)世界各国的新闻法规有三种形式:一是以立法的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欧洲大多数国家都采取此种形式,其特点是法院审理案件只能服从和依据《新闻法》);二是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案件,即判例法,而没有成文的新闻法(如美国和英国);三是有些国家并没有单独成文的新闻法,而是把新闻法规的有关条文写入《宪法》,《民法》,《刑法》以及其他的专用法律条款中。
3)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新闻法规所要处理的核心问题都是:保护新闻自由,同时防止滥用新闻自由。从而在确保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鼓励新闻媒体满足公众需要,促进国家需要。
二、为防止滥用新闻自由危害国家和公众,各国的新闻法规对新闻报道和评论作了一定的限制。这些限制包括:国家安全法,诽谤法和隐私法。
1、国家安全法——新闻媒介不得以任何形式危害国家安全。
2、关于新闻诽谤:各国涉及面最广、案情最为复杂,也是令新闻界、司法界最挠头的案件。“不准利用新闻媒介诽谤他人”是任何国家新闻法规必备的条文。
(1)、什么是诽谤?“无确凿的证据而散布对他人不真实的事实并损害他人的名誉”。(来自美国法律研究会编辑的《法律的重述》。)
(2)、诽谤的对象(一般有三种):一是个人,二是某个特定团体,三是企事业单位所生产的产品。
(3)、在西方国家,诽谤罪的确认通行的标准,一般有四个条件:一是特定的对象,可以让他人确定的对象,不是泛指;二是歪曲,夸大,捏造事实;三是必须含有恶意;四是公开传播,造成对象的名誉损害。
(4)、在中国,诽谤罪称作新闻侵权(又称作侵害名誉罪)。判定新闻媒介侵害名誉权的主要标准:一是看报道是否真实,二是看是否有借机诽谤诋毁的内容。
(5)、防止触犯诽谤罪的最主要手段:真实性。在确认诽谤罪时,新闻真实是否定诽谤罪的最有力的辩护措施。
3、关于隐私权
(1)、何谓隐私权?隐私权是“不被干涉的权利;免于被不正当地公开的权利……个人或组织如果愿意,可使他本人和他的财产不受公众监视的权利”(英国的《法律大辞典》)。
(2)确认犯隐私罪的武器——在确认诽谤罪时,真实性是防止触犯诽谤罪的最强大的武器;但在确认隐私罪时,真实不起作用,唯一能起作用的是“新闻价值”。法院在判决时,常以传播内容是否有新闻价值作为决定性依据。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海拔高光源强度大
判断题 医院新闻的语言表达1.我从广东省中医药新闻培训班学员的新闻习作中,发现在语言表达上存在一些问题,在这里提出来以引起大家的注意。问题主要是:——交代不清。如“年门诊人次由2000年的8万人次增至10万人次”,“10万人次”是什么时候的数据?又如,“获科技进步三等奖”,是哪个层次的科技进步奖?国家?省?市?县?——拖泥带水。如结尾写道:“**市中医院将不断努力、开拓进取,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解除人民群众的疾苦奉献自己一份力量。”在拖泥带水方面表现最突出的还是消息的导语,常见的就是从历史讲起,拖了好长好长才进入正题。——不够具体。如“门诊和住院患者逐年递增,业务收入成倍增长,固定资产十年内翻了几番”。“递增”多少?“业务收入”每年增长“成倍”有可能吗?“翻了几番”到底是多少番?——空话连篇。如“中医、中药、针灸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对老百姓而言,生了病去医院关键是要把病看好”。——题文不符。如小标题“严谨规范的医疗质量”,暂且不说“医疗质量”能否用“严谨规范”来修饰,内容主要写的却是引进人才、建设专科。——不合情理。如“医疗业务用房总面积8169.38平方米,建筑面积8060.52平方米”。这有可能吗?医疗业务用房总面多于建筑面积。2.下面,我再根据国家的一些相关规定,对包括新闻报道在内的文章在语言表达上应该注意的事项说一说:——人名、地名、数字、引文要准确。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用括号引注发文字号。如“×院发出了《关于××××的通知》(××××〔××〕××号)”。如果引用外文,应注明中文含义。日期要写具体的年月日;且年份不能用略写,如不能写成’10等。——要正确使用结构层次的序数,第1层为“一、”第2层为“(一)”,第3层为“1.”,第4层为“(1)”。——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能用中文表达方式的都要使用中文。——正文内容如果使用非规范化简称,应当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如“广州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广中医)”。如果使用国际组织外文名称或其缩写形式,应当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准确的中文译名,如“WHO(世界卫生组织)”。5.文中的数字,除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判断题 突发事件:1、定义:指那些“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2、特点:突发性、异常性、破坏性、紧迫性3、报道基本要求1)、留心异常现象和先兆2)、对突发事件严重程度等级的认定问题3)、要有紧迫感4)、沉着应对,稳而不乱5)、既要勇于赴汤蹈火,又要善于保护自己4、做法:如实公开报道方针;从积极着眼报道灾情;进行连续报道;快速报道,“后来居上”(深层次报道);精心策划。
判断题 f/4的通光量是f/5.6的1/2!
判断题 以正常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为例,使用微信后台进行数据分析时,打开数和转发数的关系大约是100:1
判断题 舆论监督是社会的“排气阀”。这指的是舆论监督的社会调节功能。监测是:“晴雨表”“候风仪”;调节是“传声筒”“排气阀”。
判断题 校对人员发现原稿中存在差错,应同时修改原稿和校样,以便后续校对时能够依据正确的原稿进行校对。
判断题 DC是数码相机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