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新闻报道的调控:

1 概念:报道调控是指在报道进行过程中对报道效果的把握,也即随时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调整报道规划、控制报道进展,以达到最好的报道效果。

2 主要内容:

A 调整报道思路:指改变原来的报道思想、报道重心、报道态度等。

B 调整报道内容:指在不改变报道思路的前提下补充或压缩报道内容,改变原来的选题和发稿计划。

C 调整报道规模:通过延长或缩短报道时间,增加或减少报道篇幅,提高或降低报道的版面地位等手段,改变报道的阵势和力度。

D 调整报道形式:指变更报道的组织方面,使报道取得好的效果。

E 调整报道力量:改变原定的报道人员部署。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短视频的类型短纪录片一条、二更是国内较为早出现的短视频制作团队,其内容形式多数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内容制作精良,其成功的渠道运营优先开启了短视频变现的商业模式,被各大资本争相追逐。网红IP型papi酱、回忆专用小马甲、艾克里里、等网红形象在互联网上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其内容制作贴近生活。庞大的粉丝基数和用户粘性背后潜在着巨大的商业价值。草根恶搞型以快手为代表,大量草根借助短视频风口在新媒体上输出搞笑内容,这类短视频虽然存在一定争议性,但是在碎片化传播的今天也为网民提供了不少娱乐谈资。情景短剧套路砖家、陈翔六点半、报告老板、万万没想到等团队制作内容大多偏向此类表现形式,该类视频短剧多以搞笑创意为主,在互联网上有非常广泛的传播。技能分享随着短视频热度不断提高,技能分享类短视频也在在网络上有非常广泛的传播。街头采访型街头采访也是目前短视频的热门表现形式之一,其制作流程简单,话题性强,深受都市年轻群体的喜爱。创意剪辑利用剪辑技巧和创意,或制作精美震撼,或搞笑鬼畜,有的加入解说、评论等元素。也是不少广告主利用新媒体短视频热潮植入新媒体原生广告的一种方式选择。

判断题 故意失实: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

判断题 邓拓:1、著名记者,报刊政论家,杂文家。1966年文革中重点批评对象,含冤去世。2、1937年进入革命根据地,从事党的报刊工作并长期担任主要负责人。1940年任《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1949年起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亲自主持了1957年《人民日报》改版工作1957年当选为全国记协主席,因在整风期间宣传报道中跟不上毛泽东步伐而被批评1958年改任中共北京市委分管文教的副书记,负责主编理论刊物《前线杂志》1961年为《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的专栏,撰写知识性杂文他所写的新闻理论的文章,收集在《邓拓文集》第一卷,约15篇3、邓拓杂文的特点:1961年《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开辟杂文专栏《燕山夜话》,邓拓执笔,每周二、四刊登两次。署名马南邨。这个专栏题材十分广泛,作者旁征博引。议论横生,将知识与思想熔于一炉,写的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以深刻的思想,丰富的知识和特有的文采深受读者的喜爱,不久结集出版,广为流传。邓写这些杂文时刚刚48岁,正是一个政论家与史学家的黄金时代,虽是短短千字的文章却将其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深的理论修养、精湛的写作技巧融为一体,是真正的厚积薄发。1961年——1962年,在《前线》发起《三家村札记》,由吴晗、廖沫沙执笔,共用笔名“吴南星”4、邓拓的新闻思想1邓最重视的是报纸的社论工作,认为社论是一期报纸的旗帜,报纸的评论工作应当看成是思想工作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2重视报纸的理论宣传,应当就各项问题进行马列的解释,强调理论宣传要从实际出发,力戒教条主义3对办报的任务和目的上,认为全国性报纸与地方性报纸是有区别的,全国性报纸的责任是全面地反映全国建设工作的成就,解释全国性的问题与任务,从全国的观点出发并照顾地方的特殊条件来反映地方生活,解释地方的成就和经验,并把它们普及到全国去,还负有解释中国的国际状况和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保卫世界和平的任务。地方报纸应以大篇发表地方材料,以地方实际情况和需求发其他地区的经验和材料4群众办报和全党办报,认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群众的形式表现群众的内容就是全党办报的核心。5十分重视改进新闻报道,提出: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必须选择人民有共同兴趣的事实,刚刚发生的事实,倡导“简明的科学的生动的文风”。

判断题 倒易率失效发生在彩色摄影上表现为色彩平衡失调。

判断题 报道公众人物吸毒、违反交通规则、酗酒等时间时,可以“编者按”等形式标明媒体的态度,以免误导公众。()

判断题 媒体对新闻价值标准的运用,应恪守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特殊情况下可以忽视社会责任。14

判断题 一个市场里物品种类的变迁,往往也可以折射出人们的生活态度。

判断题 信息环境是指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是信息环境的主要营造者。后藤和彦认为它“主要是通过非人际关系向社会提示的环境”,也正是为了强调这一点。大众传播在形成信息环境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大众传播通过信息的大量生产、复制和大面积传播,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同类信息传遍整个社会,造成普遍的信息声势。(2)这种优势,还与它所传达的信息的特性密切相关。大众传播的信息的特性,简言之即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和直达性。它不同于人们的私下议论,可以公开登堂入室,在社会上流通;信源是从事信息的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媒介组织或机构,因而比来路不明的流言和小道消息更能得到人们的信赖;它能够通过各种表现手法突出凸现某类信息,使其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不仅如此,它又是一种直达性信息,不必通过社会组织或群体的中介而直接抵达受众个人。这些特点使得大众传播在信息环境形成的过程中,拥有其他类型的传播所不可比拟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