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于1991年1中华全国新闻工作才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1994年做第一次修订,1997年1月又作了第二次修订。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稿件中出现错误类型举例1.作者原来的手稿文字错误。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有一是作者对个别文字掌握不准,写作时写错;二是作者自造字;三是作者笔误,误将此字当彼字;四是作者书写较草或书写不规范,容易被误认,进而误排为他字;四是作者剪贴稿中原有的错误。录入时录错。2.引文有误。书稿中引用其他人著作、讲话以及教材中内容等等,一定要完全准确无误,一个字、一个标点都不能错。因此校对时最好找到原文,进行认真核对。3.名词、术语不统一。例如,图像,存在一本书中“图像”“图象”两种写法,一般应与教材用法统一;再如“做出”“作出”前后用法不统一等。“看做”“当做”错为“看作”“当作”,“称作”错为“称做”。4.标点符号用法不规范。例如,逗号、顿号不分,作者用笔一点,既不像逗号,又不像顿号,还像句号。因此,校对时要仔细按着文字内容一一分辨,加以更正。5.序号错误、混乱。由于作者粗心,蓍文中排列序号时或缺少某一序号,或排重某一序号;也有的序号层次混乱,中间互相穿插,校对时需要加以纠正。6.使用国家已明令废止的旧称。例如,“公尺”(现用“米”),“公分”(现用“厘米”),“公升”(现用“升”)等。7.外文字母的大小写和正斜体有误。例如,“S”“s”和“s”所代表的意思完全不一样,“S”代表的意思是面积,“s”代表的意思是秒,“s”在物理量中代表位移。如果混用,则给学生理解造成困难。8.漏行、漏段。一般也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剪贴稿中原本就是错误的,如某题题干“一个人在同一高度以大小球竖直向下,丙球水平抛出……”这段话在“小”和“球”之间遗漏“相等的速度抛出三个小球,甲球竖直向上,乙”部分;还存在作者在剪贴稿件时剪漏了,这种现象在一段的末尾较易出现,有时也出现在两段中间。这类错误需我们在校稿中凭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以及上下句语意的连贯来发现。另一种是录排时遗漏,只要我们在校对过程中仔细、认真地对照原稿,一般都能发现。9.多行、多段。这类错误一般也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出现在剪贴稿中,如“汉语中的虚词大多数是单独使用的,也有成对配合使用的。它们的搭配合使用的。它们的搭配具有一定规律……”,此句话中划线部分应删去。这类错误有的较易发现,有的比较隐蔽,需仔细分析句意。10.与课程标准不符,与教材不符,与体例不符;栏目处理不恰当,遗漏知识点,后挂,超纲等。11.解题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计算公式有误;计算过程中遗漏关键步骤或关键数据有误;答案或解析与题干不符;缺少答案(漏答案,答案不全);答案有误;解析过程有误;解析过于简单。12.题干与选项不对应;选项重复。13.图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图不规范;图上字母、文字错误;图中有遗漏(如地点、地名、文字、字母等);正文图与解析图没分开;图模糊不清等等。14.重题、后挂题。15.与样张格式不符。总结图书中的错误有十大类型:1)文字错误,2)词语错误,3)语法错误,4)标点符号用法错误,5)数字使用错误,6)量和单位使用错误,7)版面格式错误,8)事实性错误,9)知识性错误,10)政治性错误。

判断题 稿件中出现错误类型举例:1.作者原来的手稿文字错误。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有一是作者对个别文字掌握不准,写作时写错;二是作者自造字;三是作者笔误,误将此字当彼字;四是作者书写较草或书写不规范,容易被误认,进而误排为他字;四是作者剪贴稿中原有的错误。录入时录错。2.引文有误。书稿中引用其他人著作、讲话以及教材中内容等等,一定要完全准确无误,一个字、一个标点都不能错。因此校对时最好找到原文,进行认真核对。3.名词、术语不统一。例如,图像,存在一本书中“图像”“图象”两种写法,一般应与教材用法统一;再如“做出”“作出”前后用法不统一等。“看做”“当做”错为“看作”“当作”,“称作”错为“称做”。4.标点符号用法不规范。例如,逗号、顿号不分,作者用笔一点,既不像逗号,又不像顿号,还像句号。因此,校对时要仔细按着文字内容一一分辨,加以更正。5.漏行、漏段。一般也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剪贴稿中原本就是错误的。另一种是录入时遗漏,只要我们在校对过程中仔细、认真地对照原稿,一般都能发现。6.多行、多段。这类错误一般也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出现在剪贴稿中,如“汉语中的虚词大多数是单独使用的,也有成对配合使用的。它们的搭配合使用的。它们的搭配具有一定规律……”,此句话中红色部分应删去。这类错误有的较易发现,有的比较隐蔽,需仔细分析句意。总结,错误有十大类型:1)文字错误,2)词语错误,3)语法错误,4)标点符号用法错误,5)数字使用错误,6)量和单位使用错误,7)版面格式错误,8)事实性错误,9)知识性错误,10)政治性错误。

判断题 结合“抢盐风波”谈谣言的控制策略。7279(1)谣言的含义谣言,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谣言的传播往往和两个条件有关系,一是问题的重要性,二是证据的暧昧性。问题越重要,证据越暧昧,谣言的传播就越厉害。(2)抢盐风波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区突发9.0级大地震后,位于本州岛福岛的核电站发生爆炸并出现核泄露;由于外界盛传服用碘盐可以抵抗核辐射,从而引发民众大量抢购、国积碘盐。舆论在线上短时间内迅速引爆激发公众的恐慌情绪,极容易引发社会动乱。谣言凶猛,广东省多个部在短时间内迅速对舆情作出了回应,行政介入与权威信息发布多种手段形成立体辟谣渠道,一场席卷全国的公共危机在小到两天的时间内迅速平息,这场政府应对舆情的示范战,被媒体称为“短命谣言”。(3)谣言的控制策略①在“抢盐风波”开始之前,正值日本核泄漏的关键时期,各种媒体争相报道与核泄漏有关的消息,这使得“防辐射”事件的新闻价值迅速提升,而各种媒体对于西方国家抢购含碘药品的报道,为“碘盐能预防治疗核辐射”谣言的滋生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于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开始扩散谣言,而广大民众在关注自身健康的情况下,纷纷“从众”,因此,谣言经微博、论坛、聊天工具等“自媒体”传播之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抢盐运动”就展开了。②通常情况下,如果事件没有新闻价值,那么一般不会滋生谣言,在某种程度上,大众传媒越突出某信息——尤其是突发性事件消息,该消息越要承受更多更严重的歪曲。当事件对个人的生活有重要影响而又缺乏有关该事件的消息,或即使有也容易使人在主观上产生分歧的时候,谣言便开始流传。这种分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是新闻没有报道清楚,有时是得到有关该消息的相互冲突的描述,有时则因为个人对该消息的理解力的原因所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控制谣言:a.对有可能滋生谣言的新闻注重深度报道和连续报道奥尔波特认为:“谣言在缺乏新闻时滋长”,的确,在抢盐风波中,核泄漏引起民众恐慌,而媒体又在传播西方一些地区抢购含碘药品的新闻,在民众不清楚到底含碘物是否能防辐射的情况下,极易引起误解而滋生谣言,假设对于西方抢购含碘药品的报道,我国新闻媒体能及时请权威人士解读这种抢购的盲目性,对防辐射从科学的角度进行深度解读和评论,很有可能就不会导致后来“碘盐能预防治疗核辐射”谣言的扩散。b.媒体快速反应,持续、反复发布准确信息如果危机不可避免,加强信息的披露与公众的沟通,争取公众的谅解与支持,避免流言四起和社会恐慌,是危机管理的基本对策。在有些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由于事件本身和公众的密切性,使得完全阻止谣言的扩散与传播不太现实,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在谣言开始扩散之初,媒体快速反应,尽早抢占舆论制高点,及时发布准确、权威信息,并且要持续、反复播报信息,使准确信息在量上压过谣言,进而使那些谣言“传播者”在信息压力之下产生趋同心理,趋同于准确、权威的信息,从而实现谣言的传播控制。c.开启开放性的对话机制,堵不如疏,采取官方与民间的渠道开放,譬如开启政务微博、官方微信等通道进行全方位沟通,把信任断层链接上。d.从长远角度看,一方面要对于网络舆情要建立起危机预警系统,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自净功能,通过公共人物的理性呼吁和网络纠错系统来净化谣言,才能快速地、自然地将谣言控制在萌芽状态里。

判断题 通讯写作对主题有哪些要求:通讯的主题是指通讯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是通讯作者经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通过对通讯素材的提炼和组织,所表达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或一种思想观念。基于主题对通讯的重要意义,其应当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主题往往是作者对新闻事实传播价值的认识,要确定正确的主题,首先要认清报道的事实中是否存在记者这种认识的依据,即主题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是否相符的问题,是主题的真实性问题。(2)通讯的主题要深刻主题的深刻表现在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事物的本质是多层次的,因此记者的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深化主题有三条经验:①深度来自全局意识将题材放到全局的高度去衡量,深入研究其在全局中所占的地位,是否有利于或者有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代表性、典型性如何等。②深度来自历史感把新闻事实放到流动的历史长河中来考察,显现历史的逻辑。③深度来自展示人的心灵凡是写人或与人有关的通讯,都要在开掘人物思想深度上下功夫,方能取得读者的回应。(3)通讯的主题更强调社会人文意义上的针对性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人们迫切从新闻作品中寻找对周围世界的解释和精神依托,通讯的主题一定要有社会人文意义上的针对性。主题针对性在这里有两层含义:①新鲜新鲜即主题要对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倾向和问题说明、表态。②时代色彩时代色彩即抓住主要社会矛盾,及时了解社会思潮,把握时代脉搏。

判断题 多触点的闪光灯是专用型闪光灯。

判断题 社论(本台评论):社论是什么?它是表明新闻媒体政治目的和政治态度的旗帜。其话题是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的,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社论的界说都包含三个要点:①代表报社(新闻媒体)。②评论对象是重大新闻事实和重大时政。③目的是引导舆论,指导受众。社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具有权威性的评论文章,不允许任意发挥个人意见。

判断题 新闻报道策划一、新闻报道策划的涵义(一)策划的内涵策划是找出事物的因果关系,衡量未来可采取之途径,作为目前决策之依据。(二)关于新闻领域中策划的讨论观点一:新闻领域中的策划就是掌握新闻线索后对报道过程的一种计划和谋划。观点二:把新闻领域中的策划看作是一种策动。(三)新闻报道策划的涵义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采访者运用脑力,为新闻事实的挖掘提供一套最优方案,以使在进行重大新闻报道时能迅速调集本媒体之优势兵力,取得最佳传播效果。二、新闻报道策划的依据可供传播的客体、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要、实现传播的条件三者交叉的内容为新闻报道策划的依据。三、新闻报道策划的主要类型(一)根据报道客体的发生状态划分——可预见性策划、非可预见性策划可预见性策划:对能够提前获知的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策划。非可预见性策划:对无法预见的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策划。(二)根据报道策划的运行方式作划分——独立型报道策划、联动型报道策划独立型策划:独立运行的、与其他活动无关的新闻报道策划。联动型策划:与其他策划活动相关联和连接的新闻报道策划。四、新闻报道策划方案设计报道的范围与重点、报道的规模与进程、发稿计划、报道方式与表现形式、报道力量配置与报道运行机制(一)新闻报道的范围与重点新闻报道范围——全部报道客体的组合,规定了报道对象是哪些人和事、报道面有多大。新闻报道重点——报道客体中的最重要部分,规定了报道的核心人物或核心事件、核心问题。(二)新闻报道的规模与进程报道规模——报道的时间、空间与人力三方面因素组合的概念。报道进程——报道全程中对时段的分割与安排。(三)发稿计划报道进程中各阶段刊出新闻稿件的统筹规划,包括确定每条稿件的选题、内容、体裁和篇幅,确定稿件刊出的先后次序与具体时间,稿件在媒体上的版面位置或播出时段。(四)报道方式与表现形式报道方式——将零散的新闻报道整合为报道整体的操作模式。集中式、系列式、连续式、组合式、媒介介入式1.集中式:短期内组织大规模、多篇幅的稿件集中于一定的版面,形成较大声势,具有强烈、醒目的效果。(香港回归)2.系列式:着重于组织报道事物各个侧面的稿件,集不同角度的报道为一体,达成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具启迪性。案例:中央电视台经济部曾做过关于中国汽车产业和市场发展的《汽车中国》八集系列报道。从中国汽车产业的历史到现状和未来;从国内汽车市场到国际汽车市场;从政府决策到企业经营、再到百姓汽车消费;从汽车的成本价、关税价、市场价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从汽车产业与之配套的相关产业等等。3.连续式:紧跟事件或问题的发展变化进行追踪,连续发出报道,反映其全过程,取得及时、深入、扣人心弦的报道效果。案例:中国青年报《山西繁峙矿难系列报道》4.组合式:集中一组稿件反映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同类情况,或同主题、不同门类的情况,形成较大报道规模。案例:《经济日报》“话说‘正点率’”的报道《航班何处能正点请看前日五机场》《火车站前看正点》5.媒介介入式:指媒介直接参与报道客体,成为其中的重要角色。案例:2007年6月15日,《桂林晚报》推出“走漓江”大型公益活动。由记者及地质、环境、植物等领域专家共12人组成采访团用了二个多月时间徒步500多公里,用媒体的视角对漓江作了全程采访。《桂林晚报》用80多个版面刊发了记者发回的18万多字的文字报道及大量图片,对漓江的生存状况及沿途百姓的生活变迁作了真实再现。■表现形式——报道方式最终在媒体上的具体展示及形象化,就是报道的表现形式。注意:对表现形式的设计并不十分细致,只对报道的主要体裁和包装风格有较为明确的设想即可。(五)报道力量配置与报道运行机制报道力量配置——参与报道的人力、资金和技术设备的配置。报道运行机制——为实施报道而临时建立的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及其管理制度。1.组织结构——根据报道的内容和进程安排组织采编力量,成立的临时性机构。原则——扁平性、人才优势互补、能够团结合作。2.采编流程管理——根据报道的时效需要、内容特点等安排工作流程,加强采编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原则——明确岗位责任、简化稿件流程、有效进行监督、实施奖惩措施。■一个好的报道策划应当由以下内容组成(其设计应该包括哪些方面)⑴它要根据新闻线索的核心内容明确报道的主要目的;⑵它要预先决定报道的执行者或者执行小组,决定动用的物质资料和媒体内外的各种可以整合的资源;⑶它要决定报道进行的时间和程序,决定报道进行的空间;⑷它要根据预定的目标制定详细的采访计划、拍摄方法和注意事项,采访和写作的形式以及版面的安排;⑸它还要根据预定的目标制定报道的预算,确定报道的预期效果,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五、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首先,策划为新闻报道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其次,策划为新闻采写提供了充足的背景和其他准备,从而可以充分地利用新闻线索,使报道在时效性和深度上都胜人一筹。最后,策划为报道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团队。

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就此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从传播学角度加以论述。“现在世界上除了军事上的星球大战之外,还有另一场星球大战,它所涉及的不是导弹,而是通过无线电向世界上各个偏僻地区传播的新闻和意识形态。”(美国《国际论坛先驱报》)“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英国《泰晤士报》社论引美前中情局长杜勒斯语)“卫星电视使印度人感到,印度的一切都是小好的,而西方文化都是那么美妙,传统的社会价值观正在被摧毁……”(印度作家理查德·克拉斯达)“如今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不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再是工厂里制造的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保罗法里《华盛顿邮报》)这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信息全球化时代的信息侵略问题。信息侵略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试图利用自己在传媒和信息上的优势,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渗透和推广到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传播体系和精神领域,最终达到嫁接和取代的目的。信息侵略与信息交流的根本区别在于:打破善意平等、自觉自愿的前提,实施信息侵略的一方往往凭借其独特的经济实力和传播优势,有预谋地引诱或迫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核心价值观。1983年里根政府推出“广播星球大战”计划,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对此评论,又一场通过无线电向世界上各个偏僻地区传播的新闻和意识形态的星球大战已经开始。布什甚至号召欧盟各国“参战”,融化掉社会主义。实际上,当今的信息侵略已不只是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全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大战已经打响。(1)信息侵略的性质①信息侵略的渊源尼克松在1988年出版的《1999——不战而胜》中历数了美国在朝鲜、越南战场的失败和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经验教训:“进入21世纪,采用武力侵略的代价将会更加高昂,而经济力量和意识形态的号召力,将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主张开辟“思想战场”,用美国人引以为自豪的“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观去统治世界,实现“思想的征服”。“思想的征服”,其实质还是政治的斗争,而信息侵略则是手段。1984年英国《泰晤士报》的社论引用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的话说明输出文化,吸引对象国青年乐意听摇滚乐,跳摇摆舞,穿上饰有星条旗的圆领紧身汗衫和美国牛仔裤,会使他们不喜欢《国际歌》,逐渐脱离社会主义的“束缚”而获得“自由”。②以电视媒介为先导的文化侵略针对以电视媒介为前导的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的入侵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以色列前外长佩雷斯曾说过,对以色列而言,最大的威胁并不是军事入侵,而是文化入侵。法国、加拿大、英国等欧洲国家都对美国的文化入侵表示忧虑,有的提出批评。印度作家理查德·克拉斯达认为:卫星电视使印度人感到西方文化是那么美妙,进而摧毁了传统的社会价值观,此次外来文化的入侵,不敢说我们一定能顶得住,因为电视的诱惑力太大了。③英语的广泛应用成为信息侵略的助推器语言作为思想和文化的载体,成为抵御外来文化侵略的一道重要防线。语言在竞争中失败,文化和知识亦会随之消失。随着英语的广泛使用和借助于广播、电视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强力传播,英语逐渐成为世界语。如果英语真的一统天下,那么英语文化必将吞噬其他国家的文化而成为世界文化和霸权文化。非英语国家学习英语在吸收先进科技、借鉴优秀外来文化同时,也为腐朽文化的入侵、反动思想的渗透打开了城门。因此,信息侵略一旦突破语言的防线,其后果不堪设想。(2)信息侵略的危害保罗·法里在《华盛顿邮报》写道,如今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是批量生产的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信息侵略借助于强大的传播网络、先进的传播科技、庞大的采编队伍、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劲的信息优势,形成一种压倒性的不可阻挡的信息洪流或“传播顺差”。作为文化资源大国,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不足4%,占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份额不足3%。与之相比,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平均在10%左右,美国达25%,其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则高达43%。如果不反抗英语文化帝国主义,就如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所说,我们可能演变成不伦不类的西方社会,那将是我们的一场巨大灾难:①信息侵略垄断信息资源,控制态度行为,干扰正确决策;②信息侵略污染和毒化社会风气,腐蚀和败坏人的灵魂,摧残和销蚀民族文化,动摇和破坏社会稳定。特别是当两国关系紧张或爆发战争时,媒体强国就会马上开足马力,不惜造假和散布谣言,以扰乱人心,煽动惊慌、恐惧和仇恨心理,引发社会动乱,瓦解国人斗志。(3)世界各国对信息侵略问题的对策面对媒介强国的信息侵略,世界各国为保护和捍卫传播资源和国家主权,都在积极备战:①提高国民自身素质和判断力,号召国民自觉抵制。有些国家要求国民自觉抵制西方的信息侵略,与政府一道击败来自国外的竞争。②国家立法保卫自身文化传统,严格审查限制外来文化及传播媒介落地。新加坡对外国影视、声像制品进行审查,凡认为不洁的镜头,一律剪除。日本规定进口外国影视片必须经过三道审查关,凡是有伤公安及风俗的视像作品绝对禁止播放。1994年欧盟规定欧洲电视台播映的节目中必须有50%是欧洲制作的,且不许在黄金时间播出美国电视剧。③加强国语教育,缩小英语使用范围。加拿大魁北克省规定在工作场所禁止讲英语,街道上也禁止英文标志。甚至连英国本土西部的威尔士人都正在发起告别英语、重新推广威尔士语的运动。(4)中国对信息侵略问题应采取的对策①要健全和强化大众传播法制,对信息的品质、级次和传播范围、比例等做出严格规定。②要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用正确思想和理论武装人民群众,使其能自觉抵御外来的信息侵略,提高辨别力和免疫力。④要发展和完善本国的传播体系,形成自己的传播优势和传播特色,从而增强它同西方传播的竞争力。④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文化的资源,积极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东方文化和世界文化,向受众提供适合其需要的健康的精神食粮。⑤要创立和发展本国的跨国传播网络,团结第三世界国家,利用各国华人社团,积极在海外布点设台,从天上到地下,从有线到无线,与各媒介强国展开全方位的立体传播竞争,切实改变以往那种消极被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