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工作改革的历史背景与指导方针:
1(1)教条主义和党八股严重(2)对苏联的经验与做法照抄照搬
2“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1956,好的地方学,缺点不学 (2) 刘少奇的几次谈话
一、重点《人民日报》以改版为中心的新闻工作改革
二、新闻工作改革的全面展开 (1) 新华通讯社以建设世界性通讯社为目标,在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改进国内通讯社工 作,加强国外分社工作进行大胆改革。(2)1956年7、8月,第四次全国广播会议结束后,广播工作改革全国展开。改进新闻报道, 增加新闻节目的次数和容量,强调时效性。贯彻“双百”方针,开展自由讨论,允许批评。 办好文艺广播,力求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兴趣和爱好的听众需要。 (3) 非党报《新民报》积极参与改革,提出改进报纸工作的三个口号“短、广、软”生 动通俗、深入浅出。重视新闻报道贴近读者、接近生活、社会新闻加重,总编辑赵超构亲自 撰写“小言论”(4) 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的研究,1956.王中《新闻学原理大纲》 “商品性”(5)关于中国报纸的传统问题,全面继承,不仅继承解放区党报,还应借鉴非共产党进步 报纸
三、新闻工作改革的收获和意义 (1)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念得到了更新与解放 (2)明确了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继承优良传统与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 (3)改革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与支持,发行量增加 偏颇之处:在反对教条主义时,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右倾机会主义。全盘否定建国后学 苏联的历史必然性和收益方面, 在对待旧中国资产阶级报纸的传统上, 有些人主张不加分析 地继承与学习。 1957年下半年反右派斗争开始后,1956年兴起的以《人民日报》为典型的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改革,因反右扩大化等原因而中途夭折,历时一年多,从中国实际出发,注重满足人 民群众的需求,为办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开辟了道路,积累了初步经验。
相关试题
判断题 通讯的主题是作者在通讯中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判断题 简析版面设计的程序版面设计:将报道合成具体化和直观化,使之形成面向读者的格局和外貌。一、了解要求,考虑布局二、计算篇幅,调剂余缺认真计算稿件的篇幅,这是画版准确的前提。三、版样“三先三后”:先安排重要稿件,后安排次要稿件;先安排模块形稿件,后安排非模块形稿件;先安排版面的四角,后安排版面的中间。四、看大样大样:版面排好后印出的样张。清样:大样改正后印出的样
判断题 如果电视节目中如果没有人声,就表明该节目结构不完整。()
判断题 发稿计划是报道力一案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报道进程中各阶段刊出新闻稿件的统筹规划,包括确定每条稿件的题目、内容、体裁和篇幅,确定稿件刊出的先后次序与具体时间,稿件在版面上的位置等。发稿计划是对报道规模与报道进程的具体落实。
判断题 对受访页面分析,主要是分析用户在网站内部各页面的浏览与点击情况,从而得出各个页面对用户的友好程度。
判断题 简述按语的类型及特点。按语就是编辑对所发表的稿件附加简单的说明或批注。按语主要有评论性按语和说明性按语两种类型。(1)评论性按语评讳性的按语是对整篇稿件或者稿件中的某一部分发表意见,以引起受众的注意和思考。配发评论性按语不配发评论的不同在于,按语更加简短,一般没有标题。(2)说明性按语说明性的按语主要是对发布稿件的背景、用意,对稿件的来源、作者的情况等加以说明,也可以对稿件中某一句话、某一个字作解释和说明,以帮助读者准确地了解其意思。在策划性选题的报道中,编辑经常采用说明性按语对整个报道的背景和宗旨加以说明。另外,在推出新的专栏时,也往往采用“编者按语”、“开栏的话”等来向读者说明开辟此栏的宗旨与目的,顺带向读者约稿。
判断题 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中国当前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1、香港1第一阶段:1997——2006目标是训练精明的媒介消费者,在个人层面,让他们达到“批判自主”;在社会层面,让他们能够监察媒介,改善媒介环境。主张“社会参与模式”取向,具有强烈的“赋权”意识。2第二阶段:2006——2007基于Web2.0技术,由“接受式内向型”延展至“参与式外向型”2、台湾1理念推广(20世纪90年代)2政策确立(2002年10月)3政策执行(2002年后)3、大陆1理论方面:早有媒介素养教育的思想萌芽2实践上:还处于初始阶段总体上,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处于初始阶段,缺乏对转型期中国媒介环境特殊性以及由此导致的媒介素养研究与实践推广紧迫性的深入研究,提不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严重不足。网络与新媒体时代中国大陆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媒介融合的大环境等。
判断题 视场角主要受镜头焦距和镜头成像尺寸这两个因素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