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性消息的功能:描写性消息是以描写为基本手段写作的消息,其功能如下:
(1)记录活的、有声有色的历史
新闻是历史的速记。历史的速记不应只是抽象的概括,还应有形象的描述,用来再现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历史环境中的新闻事件的具体情景,以便今人与后人在阅读报纸这部包罗万象的历史巨著时,能够了解当时那个历史瞬间的状貌。
(2)发挥形象的感染力、震撼力
在各类文字报道中,消息以速度见长。描写性消息的功能在于,它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消息中的画面,对读者造成视觉的、情感的冲击,从而以活的事实,去感染、打动、说服读者。
(3)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
“再现”,是当代读者的一种心理需求。当代读者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电视的熏陶中生活的。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欧洲文学的四大名著是《荷马史诗》、《神曲》、《哈姆莱物》、《浮士德》
判断题 试论现代政治对大众传媒的影响:(1)政治对大众传媒的宏观影响政治对大众媒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集中体现在政治制度对新闻体制的影响。新闻体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媒介的所有制。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媒介所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国有制、私有制、公有制。新闻体制的焦点之一是媒介、政府以及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根本上由政治体制决定,而新闻体制只是将其明确地体现出来。①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媒介大多实行私有制,媒介相对独立于政府,并通过市场为公众服务。公众有合法权利接近并使用媒介。媒介的主要社会责任是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以及对社会权力进行监督,这通常是媒介代表公众舆论监督政府。这完全体现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所赖以生存的基础—自由与民主理念,以及权力制衡、个人至上的原则,这也是与由此派生的政治制度相吻合的。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媒介大多实行国有制,大众媒介运作的基本前提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因此多与政府保持一致,力图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与纽带。(2)政治对大众传媒的微观影响政治对大众媒介的微观影响集中体现在政治活动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具体而微的方式渗透在新闻传播中,政治利用媒介进行宣传。无论在何种社会背景中,政治活动都必须将大众媒介作为最重要的宣传工具。政府的政治活动对大众媒介的利用主要包括:①发布政治信息。政治一直是媒介报道的主要内容之一,无论是严肃的媒介还是通俗的媒介,都对政治人物和政治事件给予极大的关注,这既是受众需求所致,也是政治影响力的强大表现。政府成为现代新闻业最主要的消息来源。政府将大众媒介视为发布信息的主要手段。②宣传政治主张。政府要经常就政府立场和政治决策向公众作出解释和说明,以取得公众的理解、支持与信任。这不但能保证政策顺利贯彻、实施,更有维持政权稳定的意义。③塑造政府和政治人物形象。政府和政治人物的形象即他们在公众中的信任度,对于推行政府的施政纲领,对于政局、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西方社会中,政治人物的形象在各种各样的选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利用甚至暗中操纵媒体,这是塑造政府和政治人物形象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④进行舆论导向。在现代社会,大众媒介是强大的舆论工具,不仅可以反映舆论,还有可能左右舆论。政府会尽可能地利用媒介将舆论引导至有利于自身的方向上,甚至不惜制造舆论以配合政府的重大决策。这在当代社会已司空见惯。除此之外,一些非制度化的、非常规性的政治活动也可能对媒介产生重大影响。比如政府官员个人与媒介的交往。政府要人与新闻媒介的关系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媒介。比如历届美国总统对媒介的个人态度大不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媒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政界要人与媒介从业者的私交也会对媒介产生影响。美国著名报刊专栏作家李普曼一生与政界交往密切,他撰写的政论对许多重大国家事务产生影响,同时,美国政府包括总统个人也通过他间接地宣传政治主张。综上所述,政治活动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政界(主要是政府部门)通过持续不断的新闻发布活动,使自己成为媒介最重要的新闻来源之一;政府将媒介作为向公众传达自身观念和主张的工具;政府通过操纵媒介引导和控制社会舆论。
判断题 “走转改”活动中的“转作风”的要求,就是让记者和采访对象做朋友,以平视眼光报道。
判断题 第三人效果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1)原因目前认为,导致第三人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低估他人、高估自己的倾向。泊洛夫将学者们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总结为以下6种:①高估自己、低估他人是一种普遍的人性,它使人们自己更具有优越感。他人比自己更轻信大众媒体使人们感觉比较好。②人们希望自己能够控制身边的一切事物,虽然这些事物可能不可预知。人们认为自己不会受媒介的影响,可以控制和使用媒体,更坦然地生活在一个媒体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中。③人们实际上认为自己受到了媒体的影响,但是为了让自己感觉更独立,自我评价更高,更能够控制一切,人们把自己的感觉投射到他人身上。④认知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失误归结于外界环境,而把别人的失误归结于他们自身。因此人们认为自己能够识别信息中的意图,而他人无法做到这点。⑤人们的媒体基模认为大众媒体具有强大的效果,这是一种天真的魔弹论心理,正如前面提到的一直以来人们对媒体的指责一样,这种心理一直存在。⑥人们之所以不承认媒体对自己产生了影响,是因为他们无法认识自己的思考过程,或者无法对之前的行为做出准确的回忆。因此在对比自己和他人受到的影响时出现偏差。(2)影响因素①对讯息的评价会影响第三人效果。如果人们认为某讯息对自己不利,或者认为受某讯息影响显得自己十分不明智时,他们会不承认讯息对自己的影响,但是却认为它将对其他人产生影响。②社会距离会影响人们判断媒体对他人的影响。第三人效果中的“他人”除了泛指其他人外,也可以指某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研究发现,在人们心目中,“他们”与“人们"的社会距离越远,差异越大,媒体影响的差别也就越大。③个人的自我形象感知也会影响第三人效果。研究发现,如果个人认为自己比他人受到更多教育,在某个问题上知识更为丰富,则第三人效果会更容易出现。④个人的群体归属也会影响第三人效果。如果个人对某个群体认同度较高,且认为大众媒体对该群体怀有偏见时,容易出现第三人效果。⑤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第三人效果虽然也存在,但比个体主义文化中的第三人效果要弱。这是因为集体主义文化更强调个人与他人之间的联系,会让人认为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不大,不容易出现第二人效果。
判断题 著作权法的规定,合理使用作品分为“引用”和“参考”。“引用”必须注明作品的名称、作者姓名、作品出处,“参考”则不必注明。
判断题 记者如果要在微博中发布新闻,必须保证该新闻是在所在新闻媒体已经播发过的。(√)
判断题 快门的主要作用控制被摄物体的清晰度。
判断题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一套完善的新闻法,专门规定新闻传播中的一系列报道活动。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