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判断题 为什么说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然而大千世界每日每时发生的事件实在太多,把新近发生的事件都报道出来,报纸不胜负担,而且也做不到。面对难以尽数的新近发生的事实与有限版面的矛盾,需要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这就是新闻选择。(1)新闻选择仅仅是对事实的选择,选择事实是新闻工作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环。如果说文学的基本任务是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塑造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那么新闻的基本任务就是从大千世界每日每时变动的无穷事实中挑选事实。新闻学关注于挑选事实。新闻工作者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选择事实上。(2)从整个社会来看,新闻工作者是社会的把关人。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是人们了解世界的四大窗口。新闻工作者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提供什么样的新闻,这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人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关系着人们思考什么,怎样思考以及思考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人们的思想和情绪。(3)采访、写作、编辑是新闻业务的三个主要环节,都和新闻选择有着密切关系。①新闻采访过程是不断挑选事实的过程。记者获得新闻素材的来源主要是两种途径,一是在新闻现场亲眼目睹,一是听别人介绍。这两种情况都意味着记者会接触大量的事实,必须加以遴选,才能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②新闻写作的过程是重新挑选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是组织事实、描述事实。为此,就必须对采访到的事实作一番梳理、挑选:哪些事实应该淘汰,留下哪些事实写入新闻稿;哪些事实非常重要,在新闻稿中要突出,哪些事实只需一笔带过。③新闻编辑过程是再一次挑选、审视事实的过程。编辑面对的是新闻稿,一篇新闻稿能不能用,当然要考虑到写作技巧。但取舍一篇新闻稿的标准,首先不是写作技巧,而是新闻稿中的事实。“稿件的分量”指的是新闻稿中的事实,“有分量”是指这篇新闻稿所提供的事实重要,可以放在显要的位置上发表。事实有分量,写得也好,这当然是最理想的新闻稿。因此,当一名记者、编辑,仅有生花妙笔是远远不够的,首要的是有挑选事实的过硬本领。人们经常所说的“新闻敏感”就是迅速地判断事实的价值的本领,善于选择事实的本领。
判断题 简析报道定位的依据一、媒体因素1.以媒体的性质而言。具有机关报性质的媒体在政治、思想、政策导向方面,担负着更为重要的任务,同时又容易掌握来自政党机关等权威部门的重要信息,因此报道应在鲜明的导向性和信息的权威性上下更多的功夫。2.以媒体的层级而言。媒体所处的层级越高,报道的视野应当越广,报道的要求应当越高。《人民日报》“高出一筹”的报道定位,反映了党中央和广大读者的共同要求。3.以媒体的载体和物质条件而言。媒体应当根据自身的载体特性与物质水平的条件,寻求自己的长处。4.以媒体的传播时间而言。积极开发优势时段的新闻,讲究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二、受众因素新闻媒体的存在以一定的受众数量为前提。受众的定位应主要依据基本的受众群体,即“标准受众”、“目标受众”。对基本受众的把握,应当借助大规模的受众调查。报道定位应尽力固化基本的受众人群,在此基础上,再想方设法吸纳潜在的受众群体。
判断题 编排设计的原则:版面和节目的编排设计要实现自身的价值,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1)相符原则,即编排设计要与服务对象相一致;(2)重点原则,即编排设计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3)有序原则,即编排设计要分清条理和层次:(4)便易原则,即编排设计要易于受众阅读或获取信息。
判断题 后景深(大于)前景深。
判断题 说出120相机可以使用的胶片画幅的规格有6X4.5cm6X6cm6X7cm6X9cm等
判断题 报纸版面线条有区分作用、强势作用、组合作用、补空作用、美化作用、标识提醒作用。
判断题 指出下列消息中的背景材料(可以在有关内容下面划线标明),并简要分析其作用。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新华社拉萨7月1日电中国今天创造了历史:第一对满载乘客的列车沿着连接西藏和中国内地的高原铁路首次跨越了“世界屋脊”。当两列庆典列车“青1”和“藏2”分别驶出格尔木和拉萨车站时,世界为之瞩目。数千名身穿各色民族盛装、讲各地方言的群众目睹了这一历史时刻,高呼“扎西德勒”。国家主席胡锦涛为首趟进藏旅客列车开通剪彩。“这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他对会聚格尔木火车站参加庆典的2600多名各界代表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圆了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梦想,也攻破了美国现代旅行家保罗·泰鲁“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到不了拉萨”的断言。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814公里的西宁至格尔木段已于1984年通车,格尔木至拉萨段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这一工程被喻为“奇迹”,因为人们过去普遍认为沿线的多年冻土层根本无法支撑铁轨和火车。青藏铁路从此取代秘鲁利马至万卡约的铁路成为世界最高的铁路。行车海拔超过4000米时,列车开始弥漫式供氧,旅客还可以随时用吸氧管吸氧,以免出现高原反应。造价330亿元的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又一个伟大成就,并两次证实中国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一成功实践再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他说。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从现在的西安到拉萨,走了近3年。今天,从北京到拉萨仅需48小时。据悉,中国政府还计划在10年内将青藏铁路延伸至日喀则、林芝和亚东。届时西藏铁路总里程将突破2000公里,部分贸易物资可不再经过马六甲海峡,直接从南亚出入境。①背景材料1: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圆了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梦想,也攻破了美国现代旅行家保罗.泰鲁“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到不了拉萨”的断言。作用:透过这一背景的交代,反衬了中国走上科技进步的现代化道路,而且颠覆了西方人“青藏高原不可战胜”的妄断。更加突出青藏铁路这一“奇迹”工程,进一步深化了主题。②背景材料2: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814公里的西宁至格尔木段已于1984年通车,格尔木至拉萨段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作用:这一背景材料的补充,说明青藏铁路的关键点、艰难程度以及中国在攀登科技高峰的道路上的不断超越。③背景材料3:这一工程被喻为“奇迹”,因为人们过去普遍认为沿线的多年冻土层根本无从支撑铁轨和火车。青藏铁路从此取代秘鲁得马至万卡约的铁路成为世界最高的铁路。作用:这一背景材料烘托、强化主要新闻线索—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的新闻线索和重要意义。④背景材料4: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从现在的西安到拉萨,走了近3年。今天,从北京到拉萨仅需48小时。作用:通过前后对比,表明青藏高原天堑变通途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进一步证明高原铁路工程的伟大和中国人的智慧。
判断题 新闻述评又称记者述评或述评新闻,简称述评,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以评论为核心的新闻。它主要由媒体记者采写,一般都是抓住当前形势和工作发展中某一重要的或转折的时刻,或针对某些具有兴有普遍意义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助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用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方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及时分析形势,揭示事物本质,指明前进方向,给读者以启迪和引导,现实性和指导性都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