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的求生之路
一.进入新媒体
1、平面媒体和新媒体
1网络报刊
2移动终端报刊
2、广播媒体与新媒体
1网络广播
指广播电视台利用互联网作为接触受众的平台,提供广播音频服务。
2手机、移动终端广播
3、电视与媒体
1网络电视
直播是指电视台实际通过电视信号播出的节目通过P2P技术在网络媒介上同步传输,表现出很强的时效性。
点播是媒体将节目内容截成几段,用户可以根据标题或者分类选择收看,这样的传播方式目的性更强,受众可以自主选择。
3移动终端电视
指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利用移动网络传播流媒体或者其他文件格式电视节目的应用。
4数字电视和IPTV
二.调整战略
1、保持内容优势
1信息量丰富,可提供大量原创内容
2信息质量高,有深度,权威性强
2、适应从“受众”到“用户”的转变
1品牌精确定位
2筛分用户群
3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新媒介形态,转型“网络平台”
4结合网络传播的特点,根据用户反馈,定制内容。
3、创新盈利模式
差异化内容收费、精确投放的网络广告、在线娱乐等类型的增值服务
相关试题
判断题 人物专访:专访是指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形式,是记者带着日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经常是一种以特别强调的方式获取独家新闻的手段,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人物专访属深度报道,主要采取谈话交流的形式,访谈是其主要表现形态。采访的地点不受限制。人物专访大多都以亊件为由头,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观点、精神风貌或事件的缘由,报道侧重点是从不同侧面深层次展示人物的特点。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具有可读性与亲和力。
判断题 ISO的调节,ISO的设置调整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是光线不足的困扰,第二是快门速度过慢的问题,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有三脚架或者可以保证数码相机固定拍摄的话,可以通过增大光圈快门或者慢速快门来进行拍摄,但是在缺乏三脚架支持或者手持数码相机无法保证稳定拍摄的情况下,就只得选择较高的ISO来解决这个问题。请记住,如果要获得画面清爽的照片就尽量采用低ISO设置进行拍摄,例如,如果要拍摄阴天或者日落时候的运动对象,快门速度设定最好为1/125s。不过如果在ISO50或者ISO100的设置下,即使在最大光圈设定下数码相机也不会达到这个快门速度,而是更慢的快门进行拍摄,这时候只能够采用提高ISO设置来获得快速快门,这样才能够捕捉到快速运动的对象。不过对于ISO的调节应该是一步一步的进行,先调高到最近的一挡,看看是否能够实现拍摄意图,如果还不理想就再提高一挡,这样就可以保证获得最佳的ISO设置进行拍摄,当然无论如何,ISO的升高都会导致噪点的增加,因此我们得了解ISO变化的优点和缺点。简而言之,ISO的设置升高会带来噪点的增加,当然在光线条件不好的时候,ISO增加可以提高快门速度,实现拍摄的可靠性。要记住,在照片的阴暗部分或者单色区域的表征会比较突出,噪点色斑现象会比较明显,低ISO下拍摄的画面干净利索,不过在低光照的时候最好能够使用三脚架进行辅助拍摄。
判断题 好稿件是磨出来的:在自己写完一篇文章后,切忌不经过认真修改,就急忙给编辑部发出。把本应是作者完成的东西留给了编辑。俗话说好事多磨,对通讯员来说,要写出好稿件,就要有一股磨劲。这种磨劲表现在写稿上,主要是精心修改稿件,会改稿才能写好稿,好稿件是经过反复修改磨出来的。写作首先要思考语言,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是不常见的。一篇稿件从采访、从思考语言到表述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般是边用思维,边用语言组织。这时文章难免有些片面,出现语法逻辑等毛病(这些问题下面还要讲)。这就需要修改,所谓修改,包括对原有内容的补充和修改,也包括文字表达上的调整与完善。文章的修改是写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鲁迅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稿件的修改,实际上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选择最适当的词句,要适应情境、题旨,创造意境。我们应该学习名家,对自己作品那种认真修改,仔细推敲、精益求精的精神。文章要想做到深(思想深)、强(指导性强)、活(文字生动活泼),就不能孤立、片面的在文字上打转转。好稿件需要不断的改,不断的磨,但并不等于说只要舍得泡时间就行了。
判断题 知识沟是蒂奇诺等人在《大众传播流动和知识差距增长》一文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即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进而产生了知识沟。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结果是两者之间的“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
判断题 新华社:新华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是中国最大的新闻采集和发布中心。新华社前身是1931年创立于瑞金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1937年改名称新华社。1939年初,新华社与《新中华报》分立,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的新阶段。1949年3月,该社随党中央进入北京。1950年成为国家通讯社。1956年随国家的新闻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改革,新华社以建设世界性通讯社为目标,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目前,新华社在国内除台湾省外拥有33个分社,在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分社。新华社的主要职能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国家通讯社,消息总汇,世界性通讯社。其主要任务是:手机发布国内外重要新闻,向中央各级领导干部提供国内外各方面信息和参考材料。在国际上拥有较高威望,与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齐名。
判断题 新闻仿真图:是指为配合新闻报道,以计算机技术(主要是三维软件)为依托而制作的摹仿、模拟真实事物或场景的图片形式。
判断题 立意作者对所评过的事物或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见解。意在文先,可以说一篇新闻评论的好坏在作者动笔前就决定了。(1)真。(2)高。所谓立意要高,主要是指对于特别重大的评论选题要高屋建瓴。①要对所评论的事件有透彻的了解,对其可能性的影响有基本的把握,对各方面的舆论期待有满足的可能。②行文风格要大气磅礴,不汲于平常小事和细枝末节,不沉湎于繁琐论证。(3)深。深指新闻评论的立意要深刻、透彻,要有逻辑的严密性。(4)切。切指新闻评论要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人民的愿望。①新闻评论的立意要切合时代的发展。②新闻评论的立意要反映人民的愿望,表达群众的心声。③新闻评论的立意要反映生活实际。(4)新。①题材新②角度新③观点新④论述新⑤手法新;新闻评论员对“新”字一要追寻,二要追求,三要追逐。①追寻就是善于发现新鲜题材。②追求就是执著地思考如何去表现。③追逐就是对素材深掘到底。(5)省。短小精悍,目的:为了追求得受众观听新闻评论时能够比较轻松地接受。①立意要省、就是要保留中心观点和主题,而把那些和中心主意关系不大的次观点去掉。②判断一篇新闻评论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具有战斗性的标志。(7)情。爱憎分明。从百姓立场出发考虑问题,讲究分寸,不“感情用事”。
判断题 简述新闻稿件的修改一新闻稿件修改的内容:事实的订正、思想政治差错的校正、语言逻辑辞章的订正、润色二新闻事实的订正:1要求:真实、准确、科学、统一、清楚2事实订正的方法:分析法、调查法、核对法三观点的修改:1思想政治差错的修改;2政策差错的修改;3选取合适的角度,突出主题四语言辞章的修改:1订正:文理、语法的错误;错字、别字2压缩:使稿件简洁、精炼。3增补: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对必要的内容加以补充。4改写五根据报纸的特点修改稿件:1根据报纸的读者对象;2根据报纸的风格六改稿的程序与方式:1程序:通读全文-着手修改-检查性阅读2方式:a编辑亲自调查,与作者一起修改;b编辑对原稿提出修改意见,由作者修改;c直接由编辑修改、润色七改稿工作的注意事项:1不随意修改事实,坚持加工不加料;2尽量保持作者的原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