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新闻报道策划   

一、新闻报道策划的涵义

(一)策划的内涵

     策划是找出事物的因果关系,衡量未来可采取之途径,作为目前决策之依据。

(二)关于新闻领域中策划的讨论

观点一:新闻领域中的策划就是掌握新闻线索后对报道过程的一种计划和谋划。

观点二:把新闻领域中的策划看作是一种策动。

(三)新闻报道策划的涵义

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采访者运用脑力,为新闻事实的挖掘提供一套最优方案,以使在进行重大新闻报道时能迅速调集本媒体之优势兵力,取得最佳传播效果。

二、新闻报道策划的依据

可供传播的客体、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要、实现传播的条件三者交叉的内容为新闻报道策划的依据。

三、新闻报道策划的主要类型

(一)根据报道客体的发生状态划分——可预见性策划、非可预见性策划

可预见性策划:对能够提前获知的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策划。

非可预见性策划:对无法预见的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策划。

(二)根据报道策划的运行方式作划分 ——独立型报道策划、联动型报道策划

独立型策划:独立运行的、与其他活动无关的新闻报道策划。

联动型策划:与其他策划活动相关联和连接的新闻报道策划。

四、新闻报道策划方案设计

报道的范围与重点、报道的规模与进程、发稿计划、报道方式与表现形式、报道力量配置与报道运行机制

(一)新闻报道的范围与重点

新闻报道范围——全部报道客体的组合,规定了报道对象是哪些人和事、报道面有多大。

新闻报道重点——报道客体中的最重要部分,规定了报道的核心人物或核心事件、核心问题。

(二)新闻报道的规模与进程

报道规模——报道的时间、空间与人力三方面因素组合的概念。

报道进程——报道全程中对时段的分割与安排。

(三)发稿计划

报道进程中各阶段刊出新闻稿件的统筹规划,包括确定每条稿件的选题、内容、体裁和篇幅,确定稿件刊出的先后次序与具体时间,稿件在媒体上的版面位置或播出时段。

(四)报道方式与表现形式

报道方式——将零散的新闻报道整合为报道整体的操作模式。

集中式、系列式、连续式、组合式、媒介介入式

1.集中式:短期内组织大规模、多篇幅的稿件集中于一定的版面,形成较大声势,具有强烈、醒目的效果。(香港回归)

2.系列式:着重于组织报道事物各个侧面的稿件,集不同角度的报道为一体,达成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具启迪性。

案例: 中央电视台经济部曾做过关于中国汽车产业和市场发展的《汽车中国》八集系列报道。从中国汽车产业的历史到现状和未来;从国内汽车市场到国际汽车市场;从政府决策到企业经营、再到百姓汽车消费;从汽车的成本价、关税价、市场价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从汽车产业与之配套的相关产业等等。

3.连续式:紧跟事件或问题的发展变化进行追踪,连续发出报道,反映其全过程,取得及时、深入、扣人心弦的报道效果。

案例:中国青年报《山西繁峙矿难系列报道》

4.组合式:集中一组稿件反映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同类情况,或同主题、不同门类的情况,形成较大报道规模。

案例:《经济日报》 “话说‘正点率’”的报道 《航班何处能正点 请看前日五机场》 《火车站前看正点》

5.媒介介入式:指媒介直接参与报道客体,成为其中的重要角色。

案例: 2007年6月15日,《桂林晚报》推出“走漓江”大型公益活动。由记者及地质、环境、植物等领域专家共12人组成采访团用了二个多月时间徒步500多公里,用媒体的视角对漓江作了全程采访。《桂林晚报》用80多个版面刊发了记者发回的18万多字的文字报道及大量图片,对漓江的生存状况及沿途百姓的生活变迁作了真实再现。

■表现形式——报道方式最终在媒体上的具体展示及形象化,就是报道的表现形式。

注意:对表现形式的设计并不十分细致,只对报道的主要体裁和包装风格有较为明确的设想即可。 

(五)报道力量配置与报道运行机制

报道力量配置——参与报道的人力、资金和技术设备的配置。

报道运行机制——为实施报道而临时建立的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及其管理制度。

1.组织结构——根据报道的内容和进程安排组织采编力量,成立的临时性机构。

     原则——扁平性、人才优势互补、能够团结合作。

2.采编流程管理——根据报道的时效需要、内容特点等安排工作流程,加强采编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原则——明确岗位责任、简化稿件流程、有效进行监督、实施奖惩措施。

■一个好的报道策划应当由以下内容组成(其设计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⑴它要根据新闻线索的核心内容明确报道的主要目的;

⑵它要预先决定报道的执行者或者执行小组,决定动用的物质资料和媒体内外的各种可以整合的资源;

⑶它要决定报道进行的时间和程序,决定报道进行的空间;

⑷它要根据预定的目标制定详细的采访计划、拍摄方法和注意事项,采访和写作的形式以及版面的安排;

⑸它还要根据预定的目标制定报道的预算,确定报道的预期效果,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

五、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

首先,策划为新闻报道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其次,策划为新闻采写提供了充足的背景和其他准备,从而可以充分地利用新闻线索,使报道在时效性和深度上都胜人一筹。

最后,策划为报道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团队。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题库推荐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柏拉图的“睡眠式洞穴”理论:柏拉图的“睡眠式洞穴”理论通过描绘故事表现无知和缺乏教育给人类所带来的痛苦。在《理想国》第七卷,柏拉图作了一个比喻,有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有微弱的阳光从通道里照进来。有一些囚徒从小就住在洞穴中,头颈和腿脚都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朝前看着洞穴后壁。在他们背后的上方,远远燃烧着一个火炬。在火炬和人的中间有一条隆起的道路,同时有一堵低墙。在这堵墙的后面,向着火光的地方,又有些别的人。他们手中拿着各色各样的假人或假兽,把它们高举过墙,让他们做出动作,这些人时而交谈,时而又不做声。这些囚徒只能看见投射在他们面前的墙壁上的影像。他们将会把这些影像当作真实的东西,他们也会将回声当成影像所说的话。此时,假如有一个囚徒被解除了栓结,被迫突然站起来,可以转头环视,他现在就可以看见事物本身了:但他们却以为他现在看到的是非本质的梦幻,最初看见的影像才是真实的。而假如有人把他从洞穴中带出来,走到阳光下面,他将会因为光线的刺激而觉得眼前金星乱蹦,以至什么也看不见。他就会恨那个把他带到阳光之下的人,认为这人使他看不见真实事物,而且给他带来了痛苦。

判断题 简述光线方向对被摄对象形态的影响。光线方向可决定对象的形状、轮廓、线条的光线勾画和对象体积、立体形态及表面的视觉再现。

判断题 社论的分类:(1)我国社论基本类型。①直接阐述当前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党的指示精神。(政治性社论)②对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或社会生活中具有代表性与方向性的事物加以评论,表明编辑对此问题的认识和看法。③应景式社论,一般以中大节目和纪念日为依据,就全局问题发表议论,分析形势,提出任务,或对重要外事活动发表礼节性评论。④对典型而言有代表意义的人和事所发表的评论。(2)西方的社论分类。

判断题 通讯的抒情一是直接抒情二是间接抒情

判断题 编辑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新闻编辑工作要求编辑具有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1)新闻编辑需要有自我奉献的精神新闻编辑工作主要是一种“幕后”的工作,体现的是集体的劳动成果。编辑所担负的策划、组织报道的任务和编稿组版业务,责任重大,还经常会面对各种分歧和矛盾,容易得罪人。从事加班工作的编辑更加辛苦,日夜颠倒,生活不便。这些都说明,编辑人员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奉献,所以新闻编辑要热爱本职公作、甘于平凡、任劳任怨。(2)新闻编辑要严于自律、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不搞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新闻编辑担任着“把关者”的角色,担负着重大社会责任,因此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新闻工作的最高宗旨,严格遵循职业道德规范。新闻编辑应该自觉学习和遵守这些新闻工作职业规范,遵守宪法和各项法律中与新闻传播相关的条律,遵守新闻宣传纪律,不利用职权以稿谋私,出卖版面;不偏听偏信,造谣惑众;不泄露国家机密,给人可乘之机;杜绝一切妨碍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不良内容公之于众。(3)新闻编辑要自觉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原则,新闻必须与客观存在的事实相符合,新闻报道作为记者对客观存在的事实的反映,不能违背事实本来的面貌。每一个新闻编辑都要以高度的责任心自觉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严格把好每一条新闻的关,在新闻传播中不偏听偏信,力求全面公正地看问题,防止主观性和片面性,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立场。(4)新闻编辑还要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新闻传播活动越来越多地需要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新闻编辑在新闻传播中的核心地位尤其需要他与记者、通讯员、作者以及广大受众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大量的报道策划组织工作、编稿组版工作、信息反馈的接受等,都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配合来完成的。因此,新闻编辑要有团队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与同事的平等相处、交流合作、虚心学习、团结互助,不能从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出发,故意给他人制造困难,败坏同行声誉,更不能将他人的劳动成果窃为己有。

判断题 坚持党媒姓党就是要摆正新闻媒体与党的关系,自觉自愿地接受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听从党的指挥,一心一意地服务党的事业。()

判断题 记者可以就争议性的新闻或与公共政策节目有关的报道发表个人观点。()

判断题 橱窗式导语:橱窗式导语,是指由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有如橱窗展示样品,多用于综合性新闻。其特点在于:它不是靠描写或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者。写入导语的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有如一只只小小的麻雀,五脏俱全,可供解剖。通过讲述这个典型事例,读者可了解事物的细微部分,获得具体的印象,受到感染,为之感动,产生兴趣,进而由感性认识转入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