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镜头的种类主要包括标准镜头、广角镜头、望远镜头和、( 变焦 )镜头。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媒体竞争的关键是技术的竞争。

判断题 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合理使用作品分为“引用”和“参考”。“引用”必须注明作品的名称、作者姓名、作品出处,“参考”则不必注明。()

判断题 新闻时评一、新闻时评的产生与繁荣。(1)新闻发展史上的两次时评热:第一次在辛亥革命时期,第二次从1998至今。①时评成为一种文体,最早出现在辛亥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时事短评这种新闻额评论体裁。第二次时评热出现在上世纪,1998年11月《中国青年报》创《冰点时评》栏目,是当前评热的开先河者。②时评这种文体发展及繁荣的基本条件:政治民主;时代多元;话语权回归;媒体竞争。

判断题 骨干事例:一篇通讯必须有能够支撑主题的骨干性材料,又称骨干事例。即事实过程比较完整、事实意义比较突出又有代表性,能够说明主题的事例。骨干材料是通讯“说服力”的基础,是通讯主题能否成立的事实支柱,也是通讯内在逻辑的基本要求。它必须真实,必须带有权威性。在采写通讯的过程中,寻找骨干事例是中心的一环。如果找不到有说服力的骨干事例,或者骨干事例不多,则要考虑改变通讯的主题。

判断题 简述新闻标题的特点(与通讯标题比较)新闻标题与通讯标题的比较一、选材:必须标出新闻事实·在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作题方面,新闻标题必须标出新闻事实,而通讯标题可以标,也可以不标,不作为必备的条件和要求二、表述方式:要有确定性,显现动态·第一,新闻标题所写的事实,必须具备足以把事实表达清楚的必要的新闻要素,具有确定性,能给读者一个明确的概念,不可能使其作出其他理解·第二,新闻标题要求对事实的表示呈现一种动态,通讯标题对此没有硬性要求,多数对事实的表述呈现一种静态三、时态、语态、标点的特殊要求·新闻中大多数写的是已经发生的事,但标题一般采用现在时态·少数新闻是报道即将发生的事情,标题则一般采用将来时·标题的语态,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种·标题的引题、主题和副题有时虽然是一个句子,但在一般情况下,不用标点符号标题的动态与静态新闻标题要求对事实的表示呈现一种动态,即向读者报告正在发生着什么事,有什么进展,客观外界发生着哪些变化。“行为主体+行为+行为客体(对象)”这种句式,在标题中就呈现一种动态,一般的新闻标题就是采用这种写法标题中的静态表示,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的”字结构。样式是:《XX的XX》修饰词+的+事物(人物)静态·二是《XX是XX》的形式,这是叙述某种未发生变动的现状,只有《XX成为XX》,才是一种动态·三是《XX和XX》的形式,讲两个成分的关系,并未展示两种动态·四是《为了XXX》和《从XX到XX》,前者是行为目的,后者将发展的过程,都没有讲述“谁做了什么”这种动态·五是《XXXX。。。。。》缺少新闻标题所要求的动态·六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所写的标题,因缺乏表示动作的动词,显然也是一种静态·这里还应该说明的是新闻标题所显现的动态,仅仅是指它所反映的新闻事件所显现的状态,而不包括记者去调查、访问、观测、记录这类具有动态性的活动·标题这种动与静的差别,主要是由新闻与通讯这两种体裁的不同特点决定的。

判断题 如果以内容为依据,新闻评论主要有哪些品种?新闻评论可以分为政治评论、法制评论、思想评论、经济评论、文教评论、文艺评论、军亊评论、外事工作评论、国际评论以及社会问题评论等。

判断题 大公报:1902年在天津法租界创刊,由英华主持,中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该报发展四阶段:第一阶段,创刊至1916,英华主持,1912年前基本上是一张宣传君主立宪的报纸,1912年后在政治上拥护共和,以严肃敢言,替劳苦大众说话的特点,逐步发展成为华北大报。第二阶段,1916到1926,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亲日报纸。第三阶段,1926到1949,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第四阶段,1949至今,成为一张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目前仍在香港出版,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1)1902—1916,政治上主张变法维新,保皇立宪。对外上先是亲法,后转而亲日。由于英华有法国公使馆做后台,报纸又在天津租界出版,因此敢于揭露清政府的黑暗和贪官污吏的罪行。经常为穷人鸣不平,又多次举办赈济灾民的活动。以报风严肃,“敢言”、“替劳苦大众说话”的特点,深受广大读者欢迎,逐渐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2)1916——192611916年,英华将报馆安福系财阀王郅隆,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浓重亲日色彩的报纸,为读者所厌弃,于1925年11月停刊2胡政之受聘为该报经理兼编辑,1918年欧战结束后,以《大公报》记者身份采访巴黎和会,是惟一中国记者,其“巴黎来电”成为人们竞相阅读的内容。(3)1926——194911926年9月,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组成的新记公司接办,吴鼎昌任社长、胡任总经理、张任总编辑。复刊当天发表《本社同人之志趣》,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板报方针,以后长期以此为标榜,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2抗战时期停刊和内迁1936——19451936年,鉴于京津局势紧张,《大公报》落户上海,创办上海版。京津版同时发行。成为一张名副其实的全国大报。七七事变后,天津、上海相机陷落,力主抗战,表示“一不投降,二不受辱”,分别于1937年8月、12月停刊张季鸾相继创办汉口版、重庆版;胡政之先后创办香港版和桂林版。抗战期间,辗转迁徙,财产损失严重,但由于经营管理得法,报馆依旧获得长足发展,渝版、港版、桂版一度同时发行,在规模和舆论影响力上,其他报纸难以相比。3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A抗战胜利后,1945年11月、12月,上海版、天津版相继复刊。46年在上海成立大公报社总管理处,管辖上海、天津、重庆三馆。又设台湾办事处,发展为拥有上海、天津、重庆、香港4个分社同时出版的报团组织。言论上基本是呼吁和平、反对内战。B国共谈判期间,貌似公正的《大公报》采取时阴时阳的报道方针,态度暧昧。就国内外十分关注的和平与内战问题,持反共立场的《大公报》与《新华日报》产生过激烈的论战。新华社社论揭穿了其对国民党“小骂大帮忙”的立场对国民党不满和抗议其镇压学生运动和实行文化专制的政策C解放战争后期,鼓吹“第三条道路”在国共争夺权力的白热化时期,发表《自由主义者的信念》社论。主张中国走“第三条道路”,“文人论政”的大公报处境尴尬。王芸生1948年11月主持港版工作后,发表《和平无望》,宣布改变立场,开始左倾,49年后,与《香港商报》、《文汇报》构成香港左派报纸的阵地。(4)建国后,1949至今11950年,率先实行公私合营,并在报内建立中共党组。根据指示,既不正式对外宣传,也不故意否认。此后,思古退还,成为中共领导下的公营报纸。1952年重庆版停刊,53年上海与天津合并,在天津出版,56年迁至北京。王芸生任社长,分工报道财经工作,1966年停刊2香港版仍在出版,是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辛亥八报——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中国日报:1900年1月5日由孙中山领导创刊于香港,由陈少白主持,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后迁至广州出版,后1913年“葵丑报灾”被袁世凯查封,辛亥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革命报纸。宣传内容:1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革命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2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3《鼓吹录》为中国报纸最早的文艺副刊之一4不仅是革命党人的宣传舆论阵地,也是重要的活动据点,多次武装起义的策划、组织和联络工作,都在该报内进行,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以后被多家革命报馆所继承。

判断题 新闻要素的选择依据其新闻性和宣传性,在新闻要素是“何事”是核心,新闻报道必须有两个要素,其中必须有“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