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纯客观的报道?是否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这里的“说话”,并不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聊天、谈话的意思,而是特指有目的地传递信息,通过报道表达某种意见、观点。如果从宏观的角度定义,“说话”是要达到某种传播目的,也是舆论导向。
(1)“纯客观”的报道不存在
①从内容上看,报道是记者主观的新闻写作,是对事实的选择和组合,任何文章的写作,都要遇到如何处理材料和观点的基本矛盾的问题。
②从形式上看,新闻报道,尤其是动态消息,并不直接论述对事实的观点,即通过发表有形的意见来说话,而是通过叙述和再现事实,运用事实本身的逻辑反映现实,“寓论断于叙事之中”,通过发表无形的意见说话。
③记者总是根据某个立场和观点精心选择某些事实、进行排列组合,在事实的叙述中表达意见,所以,“纯客观”的报道不存在。
(2)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
报道,意味着记者对报道对象的选择、叙述、描写与再现,这就是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因此只要你一进入采写新闻的报道过程,主体就开始影响客体。你为什么报道这个事实?报道它什么?怎样报道它?都体现记者的倾向,换言之,都是记者在“说话”。是否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
①“说话”的内涵
这里的“说话”是指有目的地传递信息,通过报道表达某种意见、观点。如果从宏观的角度定义,“说话”是要达到某种传播目的,也是舆论导向。
②新闻报道都是用事实说话
a.传播的目的是说话
写新闻是为传播,而传播本身就含有一定的说话意义。事实的传播总是为某种目的,即使没有明确的特定目的的事实传播,也总要形成和引导社会舆论。
b.选择就是在说话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报道”就包含有记者的劳动和主观的行为,报道意味着记者对报道对象进行选择、叙述、描写与再现,这都体现记者的倾向,都是记者在“说话”。
c.新闻与说话无法分家
写一篇报道,总要围绕着主题思想才能取舍材料,统率全文。主题思想是“说话”,是记者企图通过新闻报道有目的地传达信息、表达倾向与观点。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当前,我们正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稳步迈进。
判断题 新闻语言构成因素:新闻语言以事务语言诉精练、准确、严谨部分为基础,又从文学语言和评论语言中适当撷取富有感情和哲理的成分,特别是从既通俗又生动的群众语言中吸取营养。
判断题 要严禁各类夸张、猎奇、不合常理的内容表现手法等“标题党”行为。()
判断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寻找新闻角度有哪些启迪意义?6927新闻角度是指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中国古代著名诗人苏东坡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写的是站在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所呈现出的不同的旖旎风光。这对寻找新闻角度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个角度好比一个“窗口”,从不同的“窗口”看去,所见的风景不一样。角度选准,入手就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就容易表现其新闻价值。(2)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庐山,可以正面拍、侧面拍,也可以仰拍、俯拍,选择的角度不同,拍出的照片景物与意境也千姿百态、风光迥异。而事实就像庐山一样,是由丰富多彩的诸多侧面组成的,是一个“多面体”,每一面都可能呈现出不同的表象与特点。因此,对同一件新闻事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它。角度不同,新闻价值就可能不同,表达的思想意义也就不同。(3)新闻角度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记者从什么方向、在哪个立足点上、用什么视角,或者通过什么突破口去透视、寻找、挖掘、选择和表现新闻事实,以更充分、更鲜明地体现其新闻价值和思想性。因此,受苏东坡的这一诗句的启迪,新闻学借鉴摄影的概念,要求记者要学会站在不同的方位去看待客观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发去现新闻价值。(4)媒体生产出的新闻产品,最终要“卖”给受众,所以媒体在发布新闻时,应考虑受众的感受。事实有很多侧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收获,但读者需要的是最佳的角度。所以,在选择角度时,应充分考虑受众的需要。
判断题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判断题 红外线不可以摄影。
判断题 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刺激性和趣味性。
判断题 网络广告效果同传统广告效果一样具有复合性,包括传播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