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梁启超(1873——1829)对我国新闻学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清末影响较大的资产阶级报刊宣传家之一,杰出的报刊政论家,新闻思想家

主编的10个报刊:(1)1895《中外纪闻》;(2)1896《时务报》;(3)1898《清议报》;(4) 1902《新民丛报》;(5)1902《新小说》;(6)1907《政论》;(7)1910《国风报》;(8)1912《庸言》;(9)1915《大中华》;(10)1919《改造》《时事新报》《中华新报》等

1、新闻思想:梁启超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的办报思想

(1)梁启超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办报经验的基础上,汲取了西方资产阶级新闻理论,提出了一整套办报主张,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新闻思想。

他是中国资产阶级早期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为我国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我国新闻思想史承前启后的人物。

他一生发表的新闻学方面的专论在30篇以上,内容涉及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史三大部类。他的许多新闻观点,对当时的报界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2)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创刊号上发表的新闻学处女作《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中,把报纸比作耳目喉舌,指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并针对报纸如何发挥这一功能提出了四条要求: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艺要书。梁启超早期的办报主张,表达了维新派要求迅速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爱国热情,反映了中国新兴资产阶级急于冲破束缚,发展民族经济的迫切愿望。

(3)维新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海外,接触了更多的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新闻理论,同时总结自己的办报经验,比维新运动时期大大前进了一步,提出了许多全新的办报主张。一是报纸的“两大天职”说。

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中认为报馆有两大天职: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

二是衡量报纸好坏的四条标准,梁为《清议报》出版第100册而写的《祝辞》中提出的四条标准:1、宗旨定而高;2、思想新而正;3、材料富而当;4、报事确而速。

三是健全舆论的主张。梁在《国内报叙例》等文章中,提出报刊要造成健全舆论必须具备“五本”,即持论者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要有不畏强暴的精神;要出自公心;要导致以真理。

四是报刊宣传的两种方法,即浸润的方法和煽动的方法。浸润就是使读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接受论者的观点;而煽动就是要故作惊人之语,使读者猛醒。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色彩:大自然万物在阳光照射下能呈现各种颜色,这就是色彩。

判断题 在中国,微博也已成为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

判断题 ASA是美国感光度制式标志。

判断题 毛泽东提出“新闻——:该抢则抢、旧闻——该压则压、不闻——坚决不发”。

判断题 稿件中出现错误类型举例:1.作者原来的手稿文字错误。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有一是作者对个别文字掌握不准,写作时写错;二是作者自造字;三是作者笔误,误将此字当彼字;四是作者书写较草或书写不规范,容易被误认,进而误排为他字;四是作者剪贴稿中原有的错误。录入时录错。2.引文有误。书稿中引用其他人著作、讲话以及教材中内容等等,一定要完全准确无误,一个字、一个标点都不能错。因此校对时最好找到原文,进行认真核对。3.名词、术语不统一。例如,图像,存在一本书中“图像”“图象”两种写法,一般应与教材用法统一;再如“做出”“作出”前后用法不统一等。“看做”“当做”错为“看作”“当作”,“称作”错为“称做”。4.标点符号用法不规范。例如,逗号、顿号不分,作者用笔一点,既不像逗号,又不像顿号,还像句号。因此,校对时要仔细按着文字内容一一分辨,加以更正。5.漏行、漏段。一般也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剪贴稿中原本就是错误的。另一种是录入时遗漏,只要我们在校对过程中仔细、认真地对照原稿,一般都能发现。6.多行、多段。这类错误一般也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出现在剪贴稿中,如“汉语中的虚词大多数是单独使用的,也有成对配合使用的。它们的搭配合使用的。它们的搭配具有一定规律……”,此句话中红色部分应删去。这类错误有的较易发现,有的比较隐蔽,需仔细分析句意。总结,错误有十大类型:1)文字错误,2)词语错误,3)语法错误,4)标点符号用法错误,5)数字使用错误,6)量和单位使用错误,7)版面格式错误,8)事实性错误,9)知识性错误,10)政治性错误。

判断题 俯摄肖像适于强调端庄自持。

判断题 金字塔式结构从头到尾完全按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或情节发展来安排材料的。消息的开头就是事件的开头,结尾就是事件的结束。这种结构,是按人们正常思路渐进过程安排材料,因而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它最宜用来客观地叙述一些故事性强、人情味较浓的事实,写成人们惯称的新闻故事或新闻小品。52

判断题 因为网络的匿名性很强,传播性很广,成为网民表达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平台,而网络流行语也成为网民宣泄和表达对社会公平缺失不满情绪的一种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