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判断题 色彩的三要素有哪些?怎样才能拍摄到色饱和度高的画面?5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饱和度。在电视画面中,影像的饱和度与曝光有关,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都会降低饱和度。另外,拍摄对象表面的平滑度、照明光线的性质等都会影响画面面的饱和度。被摄对象(非镜面)越平滑,色彩越鲜艳,直射光比散射光照明条件下拍摄的画面色彩较为鲜艳。
判断题 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是逻辑推理
判断题 简述光线方向对被摄对象形态的影响:光线方向可决定对象的形状、轮廓、线条的光线勾画和对象体积、立体形态及表面的视觉再现。
判断题 抓新成就:抓新成就,是指抓各行各业的新成就,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采访报道新成就的目的,在于通过活生生的事实,宣传党的正确领导,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威力,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宣传科学的成就和人民群中的创造力,宣传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宣传我国国力的增强,以教育鼓舞全国人民,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判断题 简述鸦片战争前外国传教士在广州的办报活动:鸦片战争前外国传教士在广州的办报活动包括:(1)英文商业报刊在广州的出版①1827年11月8日,中国境内第一份英文报纸《广州纪录与行情报》创刊。1828年,该报改名为《广州纪录报》。该报由英国鸦片商马地臣出资创办,美国商人伍德为第一任编辑,撰稿人有马礼逊、施赖德等。《广州纪录报》是一张商业性报纸,货价行情、航运消息占主要篇幅。《广州纪录报》上关于中国的新闻和材料占相当多的篇幅,曾竭力为鸦片贸易辩护,攻击中国官员对外国人傲慢无礼和无视外商利益,主张英国政府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②《广州周报》创刊于1835年9月12日,周刊,每周六发行,为广州另一家颇有影响的英文报纸。该报为英国自由贸易派商人所办,在经济上受到当地洋行的支持,不断抨击东印度公司垄断对华贸易,并与亲东印度公司的《广州纪录报》展开过激烈争论。《广州周报》对中国问题非常关注,林则徐在禁烟运动期间组织翻译的“澳门新闻纸”,内容大多译自《广州周报》。③美国人在广州创办的报刊,主要有《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中国丛报》等。《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是美国人在华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于1831年7月28日创刊,由美国商人伍德创办并任编辑,1833年9月底停刊。英文月刊《中国丛报》第一期出版于1832年5月31日,由美国第一个来华的新教传教士裨治文创办并担任第一任主编。该刊大量、详尽地报道与评述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地理、历史、风俗等各方面的情况,有关宗教的文章很少。(2)在广州出版的宗教性中文报刊1833年8月1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在广州创刊,每期约十二三页,楷书木刻,连史纸印,中国线装书本形式。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他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旨在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排外心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虽是一份宗教性报刊,但其所刊载的内容己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知识、新闻和杂记等各个方面,宗教内容已在次要地位,这与它在中国境内出版有一定关系。1834年1月,《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发表《新闻纸略论》一文,全长331字,叙述了报纸的起源、新闻自由和当前西方一些国家的报纸出版情形。目前所见最后一期出于1838年7月。
判断题 简述鸦片战争前外国传教士在广州的办报活动:鸦片战争前外国传教士在广州的办报活动包括:(1)英文商业报刊在广州的出版①1827年11月8日,中国境内第一份英文报纸《广州纪录与行情报》创刊。1828年,该报改名为《广州纪录报》。该报由英国鸦片商马地臣出资创办,美国商人伍德为第一任编辑,撰稿人有马礼逊、施赖德等。《广州纪录报》是一张商业性报纸,货价行情、航运消息占主要篇幅。《广州纪录报》上关于中国的新闻和材料占相当多的篇幅,曾竭力为鸦片贸易辩护,攻击中国官员对外国人傲慢无礼和无视外商利益,主张英国政府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②《广州周报》创刊于1835年9月12日,周刊,每周六发行,为广州另一家颇有影响的英文报纸。该报为英国自由贸易派商人所办,在经济上受到当地洋行的支持,不断抨击东印度公司垄断对华贸易,并与亲东印度公司的《广州纪录报》展开过激烈争论。《广州周报》对中国问题非常关注,林则徐在禁烟运动期间组织翻译的“澳门新闻纸”,内容大多译自《广州周报》。③美国人在广州创办的报刊,主要有《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中国丛报》等。《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是美国人在华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于1831年7月28日创刊,由美国商人伍德创办并任编辑,1833年9月底停刊。英文月刊《中国丛报》第一期出版于1832年5月31日,由美国第一个来华的新教传教士裨治文创办并担任第一任主编。该刊大量、详尽地报道与评述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地理、历史、风俗等各方面的情况,有关宗教的文章很少。(2)在广州出版的宗教性中文报刊1833年8月1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在广州创刊,每期约十二三页,楷书木刻,连史纸印,中国线装书本形式。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他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旨在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排外心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虽是一份宗教性报刊,但其所刊载的内容己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知识、新闻和杂记等各个方面,宗教内容已在次要地位,这与它在中国境内出版有一定关系。1834年1月,《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发表《新闻纸略论》一文,全长331字,叙述了报纸的起源、新闻自由和当前西方一些国家的报纸出版情形。目前所见最后一期出于1838年7月。
判断题 通讯与文学作品最根本的区别是反映的真实性不同。
判断题 简述通讯结构的特点。作为名词来讲的“通讯结构”,通常指的是通讯的表现形式,又称“通讯的骨架”。从外部形式的特征来看,通讯和消息的差异很大。(1)通讯的结构比较自由。通讯没有消息那种较固定的“格式化”的结构。作为一种写作体裁,通讯是一种发展和开放的文体,结构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没有固定的模式。同样的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报道要求和记者的风格来安排素材,不同的报道内容也可以写成大体相同的形式。(2)通讯的结构较消息的结构复杂。由于通讯的内容涵盖面广,时空跨度大,矛盾重叠,头绪繁多,记者要根据对新闻事实内在逻辑顺序和逻辑性质的认识,将复杂的新闻素材有机组织起来并给予符合审美标准的体现,因此,通讯的结构样式较多,驾驭起来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