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标题的写法  

标题是消息的眉目。中国一所著名的新闻学院,做过一次读者调查,读者阅读新闻,有九成多是先读标题后看新闻的。这正应了那句俗语:看书看皮儿、读报看题儿。标题直接决定了读者对新闻的取舍。我们要写一篇报道,一般是掌握七分采访、三分写,在具体写作中,一般是掌握七分做标题、三分写内容,在写新闻的时候,要在标题上下功夫,做文章,力求“题不惊人誓不休”。

消息标题有别于其它标题,即多采用多行标题形式,多行标题就是除主标题外,前有引题,后有副题。

 “引题”有时也叫“眉题”、“肩题”,作用是交待形势,说明背景、烘托气氛,引出主题。

 “主题”又叫“母题”,是整个标题的中心,是一则消息中最主要事实和思想的概括。

 “副题”又叫“辅题”、“子题”,一般是对正题的补充。

如新闻社一篇批评浮夸风的稿子,标题是这样写的:

眉题:昔日上路怕事故 今朝走路心有谱

主题:临漳县群众学“走路”

副题:交通事故率、经济损失率同比下降了48%和60%

但是,一条消息不见得“诸题俱全”。好多编辑记者觉得文章好写,标题难定。的确如此。一个好标题可能使一篇一般化的文章 “身价大增”,一篇好文章也可能因为没有好标题让人不能产生第一好感而走“厄运”。

下面,着重就如何运用修辞方法作好标题,给大家共同交流一下。

(1)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描写。(如:2000年,五一期间,某县大棚蟠桃规模上市,销往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市。当时,某记者采写了一篇报道,标题为:“临漳蟠桃待遇高、坐着飞机全国跑”。此稿被评为当年的省市好新闻。)

(2)对偶。就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音节和谐的一对语句对称地并列在一起,表达相近、相连、相对的内容。(如:1999年,某村种植大户胡海庆为搞好蟠桃销售,在当时农村手机尚不多见的情况下,在全县乃至全市、全省第一个将电话按到了大棚内,可在第一时间联系业务,掌握外部行情,签约销售订单。某记者发现这一情况后,当即采写了一篇消息,标题为:“电话扯树下、鲜果卖俏价”。)

(3)夸张。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一般都是事实的反映,不能超越事实。不过新闻标题还是可以恰当运用夸张手法的。这可使标题更加富有生气、更加鲜明生动。(如: 1998年,一同志写过一篇反映某县獭兔产业迅猛发展的稿子,在《河北日报》头版报眼刊发,标题为“临漳獭兔比牛大”,说明獭兔的规模和效益比原先养牛要强的多。标题字数虽不多,每每提及,使人记忆犹新。)

(4)借代。就是给某个人或某种事物改换名称或变换说法,来代替这个人或这种事物的本来称呼或本来说法的修辞方法。(如:1998年3月18日,“县领导给市政员工送宝”。2003年,某县獭兔发展较快,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有记者当时写了反应这方面的报道,标题为“兔子尾巴长长了,临漳经济增强了”。还有发表于1998年河北日报的反映某县选拔优秀干部的稿件,标题为“千里马跑出来,南郭生走下台——临漳赛场识马选干部”。)有时,在一组标题中,可运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如:1998年7月,我县工商局长王连方自动辞官去养羊了。我闻听,在常委会刚刚结束的第一时间,就采访了他,并写了一篇题为“不恋官场闯市场,不做局官当羊倌----临漳工商局长自摘乌纱游商海”。眉题用了“对偶”,主题用了“借代”的手法。此报道在《邯郸晚报》头版头条、《邯郸日报》头版报眼、《中国工商报》、《人民日报》等全国20多家媒体刊发,并荣获当年河北省好新闻一等奖,中国晚报好新闻三等奖。再有,1998年11月刊发于《河北日报》的反映河北农大在某县万亩示范城设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的稿件,记者定的标题是“农业求佳丽,科研找婆家——临漳与科研院校联姻生出‘金娃娃’。”这里面眉题用的既有“对偶”,还有“借代”,主题既用了“拟人”又用了“借代”。又如:1998年某县在《邯郸日报》刊发了反映改革开放20年成就展的专版,当时的大标题定的是“漳河起舞写就昔日辉煌,铜雀放歌再谱明朝新篇。”这里面,就用了“借代”、“拟人”、“对偶”三种修辞方法。

(5)设问。(1999年8月30日河北农民报)头版头条刊发的眉题:“为啥于园村历次税费都能在一天收利索?”主题:王青山九年“门前清”。

在标题的制作中,还有比喻、感叹、映衬等其他修辞手法的运用,由于时间关系,不再一一列举。总之,修辞方法用于标题,可使标题生动形象,简洁感人,出神入化,言尽而意无穷。运用修辞方法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也不是“雕虫小技”,为的是利用修辞之妙得来标题之妙。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新闻主题的概念: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判断题 简述王韬的办报活动和办报思想,简要评述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1王韬是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和报刊政论家,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2曾参与编辑《六合丛谈》(1857,上海第一份中文报刊,是其报刊活动的开始),主编《近事编录》(1864,香港),还为《香港华字日报》等报刊撰写政论文章(1872)1874年创办香港《循环日报》。他的政论反帝爱国、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的文坛和的维新派报人有很大影响3王韬的政论文章,后汇编为《弢园文录外编》于1883年在港出版,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4新闻思想与办报主张:办报的意义与目的:借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主张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外”新闻自由思想: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报纸的文风:直抒胸臆,词达而已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知识广博的通材,品德高尚,持论公平,他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弢园文录外编》:1883年出版,我国第一部报刊政论文集,由王韬将其部分报刊政论汇编而成,主要选自《循环日报》、《香港华字日报》上发表的文章,评述时政,宣传变法自强,写作上提出了“记事述情,直抒胸臆”的原则,其思想内容不拘泥于形式,对后来实务文体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判断题 拍黑白风光时,要想使白云突出,最好用黄橙滤色镜。

判断题 新意见领袖的产生1、去中心化——再中心化2、社会资本——新意见领袖的权力来源

判断题 某企业是本报的广告大户,不报道有关它的负面新闻,合情合理。

判断题 社会雷达(环境监视):社会雷达是对大众传播环境监视功能的一种形象比喻,由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提出。环境监控功能是指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报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信息,监控社会的发展变化,为人们察知和掌握内外环境的变动,认识自身所处的地位,确定应变之策提供帮助。大众传播的这种功能与雷达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具有类似性,因而施拉姆将之称为“社会雷达”。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的社会雷达功能是其首要功能,是社会正常运作的前提。

判断题 通讯的特点:1、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结合2、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结合3、个性特征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判断题 海拔高光源强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