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创作基本元素
摄影、摄像都属画面创作的范畴。一般来讲,用胶片拍摄的影像,我们通常把它称之为摄影;而用磁带记录的影像,我们一般称之为摄像。摄影,又分为电影摄影和静态摄影。电影摄影为一秒钟拍摄24格画面,一格画面相当于电视的一帧。电影中还有高速摄影和慢速摄影;在电视中就被称之为快动作和慢动作。传统的电影创作的后期制作,是在剪接台上完成的,而电视的后期一般是在对编机房和视频工作站上完成的。随着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清电视的逐步完善,磁带与胶片的各种技术指标也越来越近,也可能用不了多久,磁带或硬盘就完全替代胶片,开始一个新的影像记录时代。
按照台最新制定的《新媒体视频工作规划》的要求,视频工作将成为CRI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并称为国际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视频报道也将成为驻外记者的一个重要工作。所以,加强视频业务学习,掌握必要的技能,已经刻不容缓。
那么,怎样才能拍好视频?本文将从最基础的东西讲起,让初学者首先弄清楚画面创作的一些基本要素,比如什么是景别?推、拉、摇、移、跟等基本的拍摄技巧。本文将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让大家了解画面创作中的一些基本要领和初学者应该注意的问题。
再比如在拍摄时,大家经常感觉镜头稳不住、摇摇晃晃。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把摄像机放在三脚架上。如果在拍摄时没有三脚架,可采取多种方式解决这个问题。首先用双手紧紧地托住摄像机并将双臂紧贴两助,然后将摄像机抬到比胸部稍微高一点的位置,之后再用左手轻轻地扶住摄像机。这样就能减少抖动,进行稳定的拍摄。另外,当用手支撑着摄像机的时候,应尽量将变焦镜头调到广角(W)的部位进行拍摄。如果将镜头调到最大倍数的变焦位置(T)时,只要稍微有一点颤抖都会使镜头产生相当大的晃动,大家要特别留意。
对于初学者,我建议最好先拍摄固定镜头为主,在掌握一定得经验之后,再开始拍摄移动镜头。下面我们先谈一下画面创作的基本知识。
构图:构图是画面创作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构图又分为景物构图、光线构图、色彩构图和影调构图多个方面。一般来讲,大家习惯于景物构图。比如把一个房子放在一个什么位置。画面创作是光与影的创作,充分利用光影效果进行构图时最富有感染力的构图。
在进行创作时,除了注意主体的位置与大小、陪体的运用,还要注意画面整体构图的谐调与美观。要充分利用手中的设备,提高画面的美感,比如利用镜头的景深作用,使其产生前实后虚或者前虚后实的效果,增加画面的纵深感,进一步突出所要表达的主题。
景别:在实际拍摄中,要理解大(远景)、中(中景)、小(近景)和特写。一部三至五分钟的小视频,这几个景别基本上都应该用上,才能让受众了解到基本的情况。如果全是全景或者全是近景都会给人一种表达不全面的印象。
一般来讲,远景用于交待环境与场景,制造气氛;中景用来交待人物关系与事件,这也是拍摄中用的较多的一个景别;近景与中景一样用的也较多;特写主要用于表现细节,用于特别需要突出与强调的环节。特写一定要少用。拍摄时,要注意不同景别的变化,要想到后期剪辑时的组接,要有节奏感。
水平:专业摄像人员都有一个很好的习惯,把三脚架放好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校正一下水平仪。对用小摄像机拍摄的人来说,很多三脚架上不具备云台,更没有水平仪。在这样的情况下,拍摄者就应该学会从寻像器中来把握摄像机的水平。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找准一个垂直的线,如建筑等参照物。如果用广角拍摄,这跟线就会出现变形,失去参照的价值。
在实际拍摄中,我们经常有这样一种感觉,认为摄像机好像是水平的,但画面中的水平线并不水平,这正是由于拍摄角度或透视的原因造成的;初学者也常常因注意画面中的某些因素,而忽略另一些最基本的需要注意的地方,时间长了之后,大家会很自然地从中摸索出一些经验,在这个方面,大家不要过于较劲。
稳定性:拍摄时保持稳定,就需要一个正确的姿势。对于肩扛式摄像机,两腿分开大致与肩宽,双脚略呈外八字,双手持机,重心要稳。对于“掌中宝”式的摄像机,最稳的姿势是不用LCD液晶屏,两手持机,眼部贴着寻像器,用头部亚着摄像机,有一种抱着的感觉,千万不要把摄像机用胳膊架在里脸部很远的地方,形成一个“塔吊”式的姿势,这样的姿势很难稳定。
时值:有用的素材可以尽量拍的长一些,空镜头和用于过度的镜头可以短一些。在一个节目里,每一个镜头都应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应该给人以跳跃和多余之感。对于拍摄的人物,长时间没有动作,这个画面内容就显的比较单一,这样镜头可尽量短一些,反之就可长一些。但最短的固定镜头也要在两秒左右(片头、片花文艺片除外),特别对于网络视频来说,太短很容易出现乱的感觉。
角度: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站立着进行,属于平视拍摄。根据需要,也会降低视角、或者借助椅子或梯子来升高视角,这样的拍摄会丰富画面信息。蹲着拍摄时,为了稳定机器,可将摄像机放在地面上,打开LCD液晶屏;在没有其它借用工具时,为了达到俯拍的效果,可以把LCD液晶屏寻像器角度调向下,把摄像机举过头顶拍摄。
内容表现:画面内容是一切的一切,是创作的核心。我们提倡有目的的拍摄,有思想的拍摄。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也就是,当处在一个拍摄情景时,要多观察,多留意,要善于发现身边可拍事物;手到,就是在眼睛看到的同时,手要立即有所反应,焦距要实、画面要稳、主体要突出。
在拍摄纪录片时,我们可尽量不去打扰对方,让他们在自然地状态下得到真实的记录。关于这个方面的问题,将在今后的讲座中详细介绍。
手动对焦:手动对焦一般对专业摄影师来讲,是必须的,要因为在专业的摄像机里,比如现在最高端的HD920 HD750和现在的绝大多数专业摄像机都是手动对焦。手动对焦的最大优势就是对画面表现的可控性,比如虚实运用等。对于一些小型摄像机基本都具备手动和自动两种对焦模式,如果把"FocUS"开关拨到"MANUAL",变成手控对焦,先变焦距推上去避开前景,按着"PUSHAUTO" 钮,对焦清晰后再松开,然后再拉回来,调整好构图进行拍摄。对于没有"PUSHAUTO"按钮的摄像机,可在自动对焦状态下,先推上去,让摄像机自行对焦清晰,然后打到手控,这样做和按着"PUSHAUTO"钮,道理是一样的。有些时候,运用手控对焦会有更好的效果;而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用到手控对焦。快速准确的进行手控对焦,是专业人士需要练习的基本功。
强光与逆光:如果环境光线无法调整与改变,而摄像机又有"SPOTL,GHT(聚光模式)'与"BACKLIGHT(逆光模式)"功能的话,当光线集中到拍摄主体上造成其曝光过度时,打开聚光模式,可以减少拍摄主体上的曝光量,此时画面整体上曝光量是减少的。在逆光下拍摄,背景光线过强,拍摄主体较暗,可以打开逆光模式。我们需要的是给拍摄主体一个合适的曝光量,此时背景的曝光过度或不足就不需要过于计较,保证拍摄主体的正确曝光时第一位的。如果在使用聚光模式或逆光模式时,曝光调整过度了,可以再结合手控光圈,稍稍增加或减少曝光量。不过此时画面质量会有所下降。如果有条件可采用反光板或灯光来解决这个问题。
起幅与落幅:一般来讲,运动镜头要有起幅和落幅。起幅要慢而稳,要在不知不觉中摇起,在不知不觉中落幅。停顿的时间比起幅还要长一点,构图要完美一点。在整个摇的过程中要稳、要平均用力,不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一个摇的镜头,一般来讲能体现出拍摄者的基本功力。
速度:运动镜头的速度没有一定之规,应根据需要有的快有的慢,但都应匀称(个别要求除外)。太快了,给受众的视觉会有点晕、跟不上;太慢了,不仅没必要,还会导致编辑时的镜头量减少,内容欠丰富。但如果在慢的过程中再插入其他画面,就另当别论了。这样的东西,在片头的表现中经常容易碰到。
推:推镜头是一种“强调”的意思,它容易让人跟进。但这样的镜头尽量少用。推镜头是由短焦变为长焦,如果速较快的话,很多小型机器容易产生摄像机自动对焦跟不上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以改用手控对焦,先推上去,对好焦,再拉到起幅位置,开始拍摄。如果摇镜头时,自动对焦会出现虚焦或者时实时虚的情况,就必须改用手控对焦。拉镜头是由长焦变为短焦,一般不存在这个问题。
拉:拉镜头表现的是某一个人或某一点在某一个环境中,其运用很广泛。在拉(或推)的过程中,常常为了照顾落幅的构图,需要边拉(或推)边移,这是允许的,只是要注意移动的平稳,很电影的结尾镜头都习惯用此方法。
摇:对于摇镜头来说,起幅与落幅之间一般为一条直线。有时根据需要,也可以是一条弧线或不规则线。这要根据画面内容的需要而定。
移和跟:移,一般是专业摄影采用的一种拍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摄影机放在移动轨上,与被拍对象同时运动,国外电影比较喜欢这样的拍摄方式,它能呈现一种紧张感,节奏感也会很强。如果不在专用的设备上移动拍摄,我们最常见的是在行驶的汽车上拍摄。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采用广角拍摄,这样可减少画面的摇晃。
对于初学者而言,多看、多拍,是学好摄像最好的方法。画面创作需要一定得一定的悟性和灵性。大家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参与到后期编辑工作,通过编辑,就能更好的了解哪个镜头表现的好、哪个镜头表现的还不够完美,也能了解换面组接的基本知识,通过画面编辑,更能看出所拍的画面的问题所在。
相关试题
判断题 镜头的种类主要包括标准镜头、广角镜头、望远镜头和、变焦镜头。
判断题 电视画面上极明亮景物和极暗景物交界处,景物亮度间距悬殊的交界处,由于强光向弱光处漫射,会出现一种强光漫射现象。
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法制化观点反应了“以人为本”的整治文明。
判断题 “金砖五国”是从“金砖四国”即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加上南非共和国发展而成的国际合作组织。
判断题 寻找吐篇近期报纸上刊登的新闻特写,具体分析其写作的优劣:(一)新闻特写新闻特写一:“沈书记永远留在我们心里”2009年12月3日下午,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回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到了最熟悉沈浩的小岗村村民当中。在沈浩离开他热爱的小岗村近1个月的时间里,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已先后在安徽省多个市县做了巡回报告。在沈浩指挥修建的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报告厅里,在沈浩曾经无数次讲话的主席台上,凤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冬梅,小岗村党委副书记赵家龙,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沈浩四哥、萧县杨楼镇人大主席沈明儒,安徽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朱长才,《农民日报》安徽记者站站长夏树等强忍着泪水,向大家讲述了沈浩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心系群众、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报告厅里座无虚席,气氛凝重。台上、台下共同追忆着引导村民奔小康、六载离家鞠躬尽瘁的沈浩。当沈明儒硬咽着讲述“沈浩流过三次泪”的故事时,报告厅里的小岗村村民、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的记者、工作人员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泪水,不禁潸然落泪。周冬梅说:“在风阳,了解沈浩的人对他的共同评价是,这是一位公而忘私、对群众充满感情、对事业充满激情、敢想敢干、勇于挑战的好干部。只要是对小岗发展有利的事情,无论多么难,他都要坚持干下去。”这6年是小岗村村民收入增长最快的6年。2008年小岗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6600元,是2003年的2.87倍。在小岗村,处处凝结着沈浩带领村“两委”班子共谋发展的激情和艰辛。小岗村党委副书记赵家龙向大家讲述沈浩一天奔波三地,顶风冒雪接待三批客商,工作会一直开到晚上11点的故事。夏树在报告中讲述的一个细节,让大家对沈浩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切的了解。夏树说,他曾问沈浩:“离开温暖的家,来到小岗苦不苦?”沈浩当时回答:“是吃了不少苦,但看到小岗村一天天在变化,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作为一个男人,我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人生中真正能独当一面、干点事业的时间,没有多少年。我能把自己最好的一段时光献给小岗,实实在在为农民干事,我觉得值!’听到夏树的讲述,在场的人们无不由衷地对沈浩高尚的精神境界肃然起敬。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我这个当年连杀头、坐牢都不怕的人,却在2006年的秋天,真的‘怕’了一回。怕啥呢?怕沈浩走。当时沈浩在小岗3年快到期,就要回城了。我们急得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凑在一起合计,说什么也要把沈浩留下来!我们写报告为留沈浩又按了一次红手印。”“2009年9月24日,我们又按下了186个红手印,想要再次留住这位好干部。可是万万没有想到,1个多月后,沈浩永远留在了我们小岗村。11月8日,我们小岗人,用最隆重的方式,把沈浩的骨灰接回了村里。那天,在沈浩的墓前,我大哭了一场。”这位70多岁的老人声泪俱下地说。1个多小时的报告会结束了,小岗村村民杜永兰哭得鼻子、眼睛通红,她走出报告厅时,泣不成声地告诉记者:“我嫁到小岗村几十年了,没有见过这么好的书记!他从来没有瞧不起我们,我们有难事,他总是帮助我们,从来没有觉得我们给他添麻烦。他节假日也不休息,基本都在村子里,我们好感激他,也好想他啊!”沈浩的房东马家献也来听报告,她几次落泪,难掩心中的悲伤:“我总是觉得沈书记没有走,他还会回来的。今天听到大家讲沈书记的故事,我心里很难过。沈书记确实走了,但他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站在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前,一幢幢白墙红顶的村民小楼,平坦宽敞的友谊大道尽收眼底。路灯亮了,自来水通了,文化广场建好了,新的居民小区入住了,18公里的小岗快速通道建成通车了……沈浩为小岗人民勾画的一幅新农村美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沈浩就在这幅凝聚着他生命火花的美景中。沈浩没有走,他永远都在小岗村。(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新闻特写二:奥运前夕街头的外国游客:北京真的“很特别”在后海拉黄包车的李师傅最近心情很好,因为奥运近了,外国游客越来越多,生意好得没话说。北京的胡同里,大街上,成群结队的外国游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在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个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城市。中国的小吃非常香西单明珠旁的小吃街上,来自芬兰的女孩安娜利左手一串金黄的烤玉米,右手一串油汪汪的烤鱿鱼吃得正香,一边吃一边还不忘让同伴给自己拍个照,“这个很香,”她挥挥手中的玉米,“可是这串味道有点奇怪。”她说的是沾满作料的鱿鱼须。中国的特色小吃是外国游客的兴趣点之一,“老北京的豆汁儿等特色小吃、四合院里的一些特色菜他们都会去尝尝。”李师傅很了解。在江苏南京居住的美籍教师罗伯特是中国菜的热衷者,他来北京1个月了,几乎尝遍了北京的小吃,“豆汁儿的味道很奇特,我只喝过一次;北京老豆腐挺不错,不过我在不同的地方吃的口味有所不同,里面加的调料也不同。”对于中国菜,他如数家珍,“中国菜比美国菜要复杂多了,”他表示,中国菜会将很多调料放在一起,很复杂,但是很好吃。罗伯特表示,在所有的中国菜中,他最喜欢宫保鸡丁,“酱特别香甜。”然而,大部分初来乍到的外国游客对中国菜只是好奇,虽然很喜欢,但不是特别习惯。一位来自波兰的小伙子说:“真的很特别!”他说自己尝试过麻婆豆腐,“对我而言,这个菜太辣了!”说到这,他夸张地把舌头伸出来,还用手扇了扇。原生态活动成“最爱”后海小道的一片居民区内,来自西班牙的游客笨拙地将毽子抛向空中,然后伸出脚想接到,不料失“脚”,她无可奈何地看着毽子落了地。在一旁观看的中年人捡起毽子,再一次给她示范。这样具有浓郁民间特色的原生态活动是外国游客的“最爱”,他们在亲身体验之余,不忘举起相机留个纪念,“我们喜欢北京那些古老神秘并具有生活气息的地方。”美国人彼得说道。他虽然仅仅来到中国5个小时,但相机中的照片存得满满当当,各色中国人就是最主要的风景:什刹海上泛舟的三口之家,身着时尚服装的中国女孩,穿着绣金红肚兜的婴儿。街上随处可见一群群外国游客将镜头对准中国人。“我走到哪里都背着我的相机,北京有很多好玩的东西,错过了就遗憾了。”彼得说。在后海的一个太极拳雕像面前,他特意摆了个相同的姿势拍照。奥运福娃是“宝贝”北京很多平常的东西在外国游客眼中都是宝。后海路边的1栋老式平房成了热门的拍照“景点”:灰色朴实的砖瓦,斑驳的门上挂了一个蓝布门帘,窗外的竹竿上晾晒着衣物。路过的外国游客纷纷举起相机拍下这一场景,一个骑着自行车飞奔的外国青年也忍不住放慢速度仔细看上两眼。“他们对这些有红五星、印着为人民服务的T恤和挎包都特别感兴趣,毛主席语录也是卖得比较好的物品之一。”一位店主这样介绍道。“在我们心里,毛泽东是个英雄,所以,读一下他的语录,也是我们了解他的一个途径。”一位来自法国的游客说。除了《毛主席语录》,他还买了一个毛主席挥手状的闹钟。奥运纪念品也很畅销,各种质地的奥运福娃是外国游客眼中的“宝贝”,“我觉得他们很可爱,我喜欢贝贝,它看起来比较秀气。”(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新闻特写三:奥运带来公园健身热每天清晨,北京大大小小的公园里满是晨练的人们,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共同的爱好——健身运动让他们走到一块。老年人激情不逊年轻人天坛公园晨练人数很多,玩的花样也很多。抖空竹、柔力球、交谊舞、太极扇……各种各样的锻炼方法让人眼花缭乱。家住甜水园社区的任大妈天天来这锻炼,最近她玩起了柔力球。“刚练1个多月,以前和他们一起打太极。”说着,她指了指身边一群正和着音乐打太极的老人们,“我们不光打拳,还舞刀、舞剑、舞扇子。”任大妈说。谈到对于运动的热爱,她说:“我们都锻炼惯了,在家根本呆不住。我们老年人的激情绝不次于年轻人。”八岁孩童爱足球朝阳公园占地面积大、环境优美、娱乐健身设施完备。每天早上和傍晚,这里是人们锻炼的绝佳地点。今年67岁的张大爷买了年票,每天都来公园打网球或羽毛球。大学时代曾是校足球队员的张大爷平时最爱看足球,他说:“十分喜欢欧洲五大联赛,欧洲杯我也看。”谈起这次北京奥运会的足球比赛,他兴奋地说:“小罗肯定来北京!他对中国还很有感情的!”做为一名巴西球迷,他这次看好巴西夺冠。今年8岁的白宇超家住麦子店社区,姥姥每天早上带他来朝阳公园的健身器材上锻炼。白宇超说:“我喜欢踢足球,平时最爱看足球比赛,但我只看中国队的比赛。”姥姥说,宇超平时走路也边走边踢球。她从包里掏出一个旧的球说:“瞧,这就是他平时走路踢的玩意儿。”姥姥说。老人平时打太极,对武术情有独钟,“今年武术也上奥运会了,我看到有的外国人也打拳,但不如中国人打得好。”她笑着说。减奶奶组织健身征文在地坛公园的门球场地,一位老人正在练习门球,他是国家一级教练,每天都在这里和老伙伴们打球,他们都是东城区门球协会的会员。而减奶奶是门协的创始人,1988年4月门协成立,之后不断壮大,减奶奶说:“现在我们上岁数了,而奥运的项目竞技性比较强,老人们练习门球也算是支持奥运了。减奶奶还在组织征文《改革开放三十年——话说全民健身》。“从事门球运动20年了,最近准备写本关于全民健身的书”。奥运将至,国家体育总局社区还精心制作了“奥运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展国人风采”的锦旗,30余名居民代表已经将寄语亲手送到了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副局长叶秋利手里,激励奥运健儿为国争光。表达热情的方式很多,家住石佛营社区的张大妈选择了当社区志愿者,负责维护治安和咨询服务,一个早上她能帮助二三十个外地人指路。“我最喜欢中国女排,运动员很有拼劲,女排也是咱国家的强项啊。”她说。(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新闻特写四:“的哥”的奥运时光一整天挺忙碌8月10日这天,首汽出租车公司的韩师傅早早把车打扫干净,赶在8时之前开到了励骏酒店门口。今天他要接阿根廷的体育部长活动一整天。上午去雍和宫,中午奥运村,下午五棵松体育场,傍晚曲棍球场,晚上五棵松中美男篮比赛现场……半夜11时半韩师傅才回家,中午只在车上将就吃了一顿盒饭。韩师傅说,他今天的工作没完成好,心里有些内疚。原来韩师傅不认识去曲棍球比赛场的路,虽然询问了志愿者,心里仍然有些紧张,“我生怕误了他们阿根廷队的曲棍球比赛。”当时又下起大雨,还想问路的韩师傅在按下车窗时,不小心打开了部长先生身边的窗户,大雨打湿了部长的衣服。“我赶紧关车窗,本以为部长会不开心,可是他只是轻声地告诉翻译让我关车窗。”韩师傅说着憨厚地笑了。“我明天会更加努力。”韩师傅说。有辛苦有快乐路达公司的张玉山师傅开了19年出租车,奥运会开始的这段日子,他忙得不可开交。近来张师傅的七成客源都是到北京来体验奥运的外地客人。有些外地客人并没有买到奥运会门票,他们就是想看看“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和故宫、天坛等名胜古迹。“咱北京现在不是新修了很多的地铁线路嘛,很方便,公交车也特便宜,我一般是把他们送到地铁站口或是公交车站,然后告诉他们怎么坐车。”张师傅说。要是遇到外宾,张师傅也不用担心沟通问题,出租车公司统一安装了GPS语音遥控系统,如果自己无法准确了解外国朋友的目的地,该系统可以将客人的语言传到公司,再由公司的语言服务人员翻译后传回来。“现在有很多的外宾都会几句简单的汉语,他们走的时候还会说祝我发财呢。”张师傅乐呵呵地说。有忙碌就有收获,张师傅说这个月的收入与以往比平均每天多挣100多元。看比赛话奥运温特莱酒店门口,贾纯成师傅刚送完一个20多岁的女孩,赶紧将收音机的声音调大些,好听清中国队比赛的情况。要师傅说他喜欢体育比赛。开车的时候就听听奥运广播,有些时候还和客人聊比赛。下班回家,贾师傅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视看奥运。和贾师傅同车倒班的刘师傅也是球迷,12日看中国队对西班牙队的男篮比赛,看到中国队起初领先的局面,刘师傅说:“要是中国队赢了,我就庆祝一下,今晚不出车了。”可比赛分数一直咬得很紧,刘师傅看得心急火燎,“差点没把我急出心脏病来”。他说。最后中国队输掉了比赛,刘师傅带着些许遗憾还是出车了。(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二)分析(1)这四篇特写都很有镜头感,例如“天坛公园晨练人数很多,玩的花样也很多。抖空竹、柔力球、交谊舞、太极扇……各种各样的锻炼方法让人眼花缭乱”描绘出了一片晨练的景象。(2)001个多小时的报告会结束了,小岗村村民杜永兰哭得鼻子、眼睛通红,她走出报告厅时,泣不成声地告诉记者:‘我嫁到小岗村几十年了,没有见过这么好的书记!他从来没有瞧不起我们,我们有难事,他总是帮助我们,从来没有觉得我们给他添麻烦。他节假日也不休息,基本都在村子里,我们好感激他,也好想他啊!”,这一段,截取一个典型的画面,就好像被采访者正讲述沈浩的故事,如临其境,很有现场感,人物生动形象。(3)“什刹海上泛舟的三口之家,身着时尚服装的中国女孩,穿着绣金红肚兜的婴儿”等,以小见大,给人以很强的现场感,频繁出现的典型、新闻价值高的横断面,有较强的内在张力。(4)“上午去雍和宫,中午奥运村,下午五棵松体育场,傍晚曲棍球场,晚上五棵松中美男篮比赛现场…….半夜11时半韩师傅才回家,中午只在车上将就吃了一顿盒饭。”这句简单的特写镜头展现出韩师傅忙碌的一整天,让读者感同身受。新闻特写四,整篇以奥运为背景,通过普通人物展现新闻价值的突出点,截取了三个普通“的哥”工作的镜头,并进行了细致的勾勒,使人物生动形象。
判断题 富媒体广告的优势是广告文件较大,内容展示灵活,且伴有声音,表现形式新颖,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判断题 新闻记者可以直接使用网络信息源。20
判断题 MACRO表示(微距)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