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通讯的重点
事件通讯,顾名思义,它是以重大的或不同寻常的事件为报道内容的通讯类型。
事件通讯记述新近发生的,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事件。因此,事件通讯主要是报道事件,介绍事件的来龙去脉与发展过程,往往有头有尾、有情节、有细节。即使篇幅短小,也要把事件说清楚,使读者读后对事件有比较完整清晰的印象。
相关试题
判断题 电子邮件又称电子信箱、电子邮政,是一种用电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判断题 官员是公众人物,可以通过“人肉搜索”来挖掘他们的腐败事迹。24
判断题 简述新闻编辑应具有的基本能力。(1)新闻编辑人才的知识结构新闻编辑所担任的多重角色要求编辑具备相对合理的知识结构。归纳起来,基础知识、百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就是新闻编辑的基本知识构成。①基础知识主要指文、史、哲知识。具备广博的文学知识以及驾驭文字的能力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学会以历史的眼光分析问题和组织报道,这样新闻报道才能真正接近其本质,给读者以启迪;哲学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报纸编辑更需要借助它来分析和处理新闻信息。②百科知识指包罗万象的知识,这种知识不限于一两个领域或专业,而是无所不及。从编辑人员的知识配置来说,他掌握知识的覆盖面应该比一般人广泛。编辑知识结构中对百科知识的要求还会因人、因岗位而异。此外,百科知识在编辑工作的运用还要求充分发挥这些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协同关系,也就是强调知识结构整体功能的发挥程度。③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编辑作为新闻传播者所应具备的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与业务知识,另一部分是编辑所从事的报道领域所要求具备的专业知识。(2)新闻编辑人才的能力结构新闻编辑除了要具备适宜于多种活动要求的一般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等,还因其工作特点,要特别注意培养以下几方面业务能力:①信息能力指新闻编辑主动地积极地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闻编辑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和把关人,而从事这项工作的前提是接受信息。即编辑的受传能力是其传播活动的基础。社会信息、行业信息、来自受众的信息和媒介内部的信息是编辑必须时时关注的。新闻编辑获取信息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编辑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对客观变化的灵敏感受,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养成良好的性格,善于与人相处,做社会活动家,广交朋友。同时,又要求编辑时时刻刻当有心人,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线索。②鉴别能力指新闻编辑迅速、准确地判断新闻事实的报道价值的能力,是编辑基本修养与工作经验的综合体现。新闻编辑每天接受的信息是大量的,作为把关者,必须把适合于媒介受众群体的新闻信息筛选出来加以传播,既要迅速,又要准确。③整合能力指新闻编辑对零散的新闻信息资源进行综合性开发利用,使其整体效应大于部分之和的一种操作能力。④创造能力指新闻编辑突破传统思维、创新编辑业务的能力。编辑工作的每一项业务,从新闻产品策划、新闻报道策划到编稿、组版,都是创造性的劳动。一家媒介新闻产品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编辑的创造性。⑤组织与沟通能力指新闻编辑组织报道、组织新闻论坛、组织新闻人才以及与记者、专家、社会公众等各方面人员进行沟通的能力。首先,新闻编辑是新闻报道的组织者,通过对记者采访的部署、组织和调度、协调以及对社外作者约稿来完成稿件的准备工作;通过对网络论坛的组织实现新闻传播的互动交流。因而,是否具备良好的组织才能和沟通能力,关系到编辑工作的成败。其次,对组织能力的更高层次的要求,还包括为事业发展网罗人才、组建队伍,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群体,这一点对于总编辑、编辑部主任、制片人等担负一定领导职务的人尤为重要,关系到媒介事业发展大计。③写作能力指新闻编辑撰写、修改稿件的文字运用能力。新闻编辑每天处理、修改大量的稿件,还有制作标题、配发言论、编写串联词等任务,这就要求编辑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⑦新技术与工具的运用能力指新闻编辑使用与新闻传播有关的现代通讯手段、语言工具、技术设备和交通工具的能力。对于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介的新闻编辑来说,除了报纸编辑所要具备的这些现代化操作能力,还必须针对自己媒介的特点,掌握相关编辑技术。
判断题 某记者参加某企业举办的产品发布会,收了该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这不属于新闻伦理的失范行为。
判断题 胶卷的解像力又称分析力、分辩力,是指胶卷对景物细部的表现力,能把景物细微部清晰地记录下来,称为解像力高,反之则解像力低。
判断题 左翼新闻记者联盟(“左翼记联”)1932:1932年成立于上海,是在中国新闻学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的,简称“左翼记联”。联盟在国内及海外南洋等地发展盟员,并在上海法租界创办目标新闻社,向国内外报刊供稿,报道的主要内容为抗日活动。联盟还通过上海的通讯社发布有关中共抗日主张和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消息。1934年,出版小型报纸《华报》又出版刊物《集纳批判》。1935年,创办中华新闻社,公开发稿。1936年,为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而宣告结束。“记联”在国统区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宣传了中共的抗日主张。
判断题 新闻采写是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
判断题 论述新闻评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新闻评论实践表明,在我国于70年后期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而进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新闻改革实践,新闻评论宣传有了一些新的突破和进展,它的发展趋势归纳为以下几点:由大型为主向大与小结合。逐步向小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新闻评论以往长时间均以大型为重,人们习惯于以篇幅大小来衡量评论本身的价值。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闻评论开始逐步呈现一个明显的发展态势。那就是小型化趋势。这一趋势突出表现在专栏小言论的兴起并遍地开花。例如:1980年1月2日《人民日报》开办《今日谈》小言论专栏之后。全国各地新闻媒体纷纷仿效,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小言论专栏。因此,可以说在小型化趋势中,小言论一马当先。除新性小言论之外,思想性或经济类的专栏小言论也日渐兴旺。总之,由以往的大“块头”言论为主,向大中小并举以中小型为主,逐步向小型化方向迈进,这正是新闻评论改革和发展的一种客观必然趋势。(2)评论与新闻相互结合的趋势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互为新闻媒体最基本的新闻手段,均有各自的写作特点、要求和任务,彼此缺一不可,也无法相互取代。不过,从新闻工作现以及发展趋势来看,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包括信息传播)正由彼此独立相互分离逐步走向互相结合的趋势。这种结合的关系和趋势已经和将会集中表现在两者的配合、融合乃至糅合等诸多方面。配合关系,表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新闻评论,是依托或依附新闻报道而发表的。尤以编者按语最为突出。为此,拓展报道与言论的配合关系,有助于增强宣传的分量,有助于避免报道的负效应,正是体现了新闻宣传的客观需要,也促使了新闻评论自身增强了新闻性、挃指导性和说服力。评论与报道的结合,不仅表现在两种基本新闻手段之间的配合关系方面,还突出表现在两种基本手段即评论与新闻之间的融合关系,具体表现为评论与新闻性事实或信息有机地融为一体。这一融合趋向目前正突出表现在要闻版的小言论专栏上发表的小言论作品方面。至于糅合关系,则是上述融融合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延伸和多层次展现。实践表明,在评论写作中,恰当地运用夹叙夹议的糅合艺术,将具体的事实和抽象的议论按文章逻辑的层次,通过叙议表达手段有机地联系和糅合起来,在叙事的基础上生发议论,又在议论之中穿插叙事,有助于让读者明白结论是怎样引发出来的,又是怎样逐步深化嫩的,有助于文章在阐明道理时有充足的依据,切实体现了材料与观点的结合,体现了感性与理性认识的统一。这样,易于为读者理解和接受。因而产生积极的引导效应。综上所述,何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特别是一名跨世纪的新闻工作者,不仅应该具有新闻敏感,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评论意识,还应深入研究新闻与评论相互结合的艺术。唯其如此,才能适应现实和发展的需要。(3)由少数专业人员主持笔政开始向专群结合、注重吸引受众参与的开放搞活的方向转型新闻评论历来由主笔、编辑部资深编辑和评论员执笔者居多。然而,这种情况十余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逐步健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日趋加强,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的不断强化会让“读者本体论”的开始形成共识,特别是经济体制转轨的新情况的出现而已有所变化,开始呈现出从以往封闭式的以少数专业评论工作者冷冷清清地主持笔政逐步向专业评论工作者同受众相结合、注重吸引受众参与的开放搞活的方向转型的发展趋势。新闻评论日趋群众化的发展态势,也给众多编辑、记者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编辑只管编稿,记者只管新闻报道的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这种压力也势必将会逐渐影响专业的评论作者或评论写作的专家里手,促使他们提高评论写作水平。言论群众化趋势的再一个标忈是广播评论和电视评论等电子媒介新闻评论的兴起和发育,使得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可以身临其境地登台亮相,直接间接地参与评论者的行业,诸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焦点访谈》专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午间半小时》专栏等等都已经这样做了并取得了广泛认同和成功,有的于最最近两年还连续获得了中央级新闻单位名专栏称号。(4)在说理论述上由以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互相割裂而向互相结合方向发展的趋势新闻评论的改革和发展趋势,还突出表现在说理论述方式上由以往的严肃抽象型的说教向生动形象型的访谈方式转变,也即有以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互相割裂而向相互结合方向发展的趋势。形象化趋势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①这是跟新闻评论群众化的趋势相辅相成的。②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随着连年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好新闻好言论的活动的开展而得到推动和扩展。③由于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的兴起起,鉴于其可听可视,使得言论的论述在形象化和可感性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这也是促使着报刊评论适应并迎接这一挑战。进而逐步强化自身的形象感和生动性。当然,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辩证统一,从总体上说,还有个漫长的历程。不过,这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顺着这一趋向努力,将会促使新闻评论在宣传政策、引导舆论方面登上新的台阶。(5)声像评论的逐渐兴起因而呈现声响评论之间以及它与报刊文字评论之间互相争夺受众进而竞争共荣的发展趋势。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电子媒介的新闻评论与印刷媒体的新闻评论共处并存、、各显其能的大好局面。前者以声音或声像合一的方式制作和传播新闻评论,它与长期以来独领风骚的印刷媒体以文字形式进行写作和传播的报刊新闻评论形成了互相竞争的严峻态势。具体来说,广播评论也可以称之为有声评论,而电视评论,则由现场画面、同期声、屏幕文字、论述语言诸要素所构成,可称之为视听结合的形象化评论,两者可以统称为声像评论,它们的共同特点:①传播速度快②传播范围广③受众极为广泛④富有现场感和参与性这是较之报刊通讯社的文字评论更为优越之处。不过,广播电视评论纵然有这些优势,但也无法替代报刊评论。这是因为以文字传播的报刊评论在容量方面,在保存性、可选择性、便于携带以及便于深入展开说理论证从而在理论性、思辨性和深刻性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无论声像评论或是文字评论,作为新闻评论的两大类谁也没法取代谁。而唯有互相竞争共同繁荣并逐步形成合力,才符合发展趋势。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到,当今新闻评论宣传正处在印刷媒体与多种电子媒介共存并各显其能的历史新时期,处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新时期,这就使新闻评论宣传面临着深化改革、发展繁荣的机遇同各媒介之间严重挑战相互并存的新形势。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评论这一宣传领域开始呈现出小型化、新闻化、群众化和形象化的喜人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