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通讯的演变:

起源于中国,开始称为“通信”

20世纪20年代,正式更名为“通讯”

1870年,王韬的《普法观战记》是我国最早的通讯。

辛亥革命后,以黄远生的“北京通信”为代表的政治通讯影响很大,正式奠定了通讯这一文体的地位。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述评新闻是介于新闻和评论之间的一种新闻体裁,故兼有新闻与评论两种作用,述评性新闻不只报道新闻事实,还需要对事实进行必要的分析、解释;或者对某种形势、某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写这种形式的新闻,必须在掌握大量情况的基础上,纵览全局,抓住事由,以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方式,及时剖析新闻事件,揭示事物或形势的特点、本质和趋向,用以指导实际工作,达到启发、教育群众的目的。59

判断题 通讯写作对主题有哪些要求?通讯的主题是指通讯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是通讯作者经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通过对通讯素材的提炼和组织,所表达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或一种思想观念。基于主题对通讯的重要意义,其应当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主题往往是作者对新闻事实传播价值的认识,要确定正确的主题,首先要认清报道的事实中是否存在记者这种认识的依据,即主题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是否相符的问题,是主题的真实性问题。(2)通讯的主题要深刻主题的深刻表现在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事物的本质是多层次的,因此记者的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深化主题有三条经验:①深度来自全局意识将题材放到全局的高度去衡量,深入研究其在全局中所占的地位,是否有利于或者有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代表性、典型性如何等。②深度来自历史感把新闻事实放到流动的历史长河中来考察,显现历史的逻辑。③深度来自展示人的心灵凡是写人或与人有关的通讯,都要在开掘人物思想深度上下功夫,方能取得读者的回应。(3)通讯的主题更强调社会人文意义上的针对性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人们迫切从新闻作品中寻找对周围世界的解释和精神依托,通讯的主题一定要有社会人文意义上的针对性。主题针对性在这里有两层含义:①新鲜新鲜即主题要对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倾向和问题说明、表态。②时代色彩时代色彩即抓住主要社会矛盾,及时了解社会思潮,把握时代脉搏。

判断题 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一.中国当前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1、香港1第一阶段:1997——2006目标是训练精明的媒介消费者,在个人层面,让他们达到“批判自主”;在社会层面,让他们能够监察媒介,改善媒介环境。主张“社会参与模式”取向,具有强烈的“赋权”意识。2第二阶段:2006——2007基于Web2.0技术,由“接受式内向型”延展至“参与式外向型”2、台湾1理念推广(20世纪90年代)2政策确立(2002年10月)3政策执行(2002年后)3、大陆1理论方面:早有媒介素养教育的思想萌芽2实践上:还处于初始阶段总体上,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处于初始阶段,缺乏对转型期中国媒介环境特殊性以及由此导致的媒介素养研究与实践推广紧迫性的深入研究,提不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严重不足。网络与新媒体时代中国大陆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媒介融合的大环境等。

判断题 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一、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记者的社会角色:1、社会守望者角色2、信息传播者角色3、文化传承者的角色采访对象的特点:1、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准备充分)2、与新闻事实有一定的关联(以听为主)3、出于利益考虑与采访者进行博弈(采访技巧)

判断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我国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判断题 在校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标题序码:除了篇、章、节标题外,序码依次为:一/(一)/1/(1)/1)/①这六级,可以越级使用,但不能颠倒,更不可混乱。也可以写为:1/1.1/1.1.12.标题字间间空原则:两字间二(或1.5个字),三字间一(或1.5个字),四字间半(或1个字),五个字及以上不空(亦可空1/4个字)。3.标题占行要求。与标题各等级相关,一级标题可多占行,二、****标题逐减少占行,最小一级标题既可占一行,也可后接正文。注意标题排式应全书前后一致。4.标题转行方式。必须严格遵守不害文意的原则,即标题转行不能割裂词义、虚词不能转为下一行的第一字等。例如,“的”“得”等不能出现在行首,“和”“与”等不能出现在行尾,“共产主义”不能在“共产”和“主义”之间转行。5.标题内容与正文内容是否相符。6.内文引用标题时(如“见第几章第几节”),要查对核实,这一工作在最后校次整理为重要,因为经过几次排、改,可能有变动。7.标题内标点用对开为好,末尾一般不加标点(除?和!外)。8.标题排在版面末行,即背题,应设法在标题下面加一行正文或将标题转入下一面。9.注意:单字不占行,单行不占版(正文中排版同)。

判断题 新媒体的基本特点:(1)新媒体的定义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指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以手机为代表的新的媒介终端。它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2)新媒体的特点①即时。新媒体的即时性,首先与互联网在传播技术上的优势相关,但更重要的是,网民的积极参与,尤其是Web2.0时代下UGC(用户生成内容)的出现,进一步发挥了互联网在即时传播上的特色。比如,汉川地震时,在地震发生仅仅4分钟后,就有来自云南的新浪博友“说来话长”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地震的博文—“地震了!”。②海量。新媒体通过技术使得空间无限扩大,信息内容涵盖丰富和多样化,海量信息得以呈现和储存。面对海量信息,搜索引擎、云方式等针对海量信息管理的各种应用,先后被开发出来。③互动。新媒体的出现,尤其是Web2.0的到来,使在受众反馈与传、受互动问题得到解决。借助数字化技术,传、受双方不再固定,而是可以随时进行角色置换。在网上,人们不再是大众传媒的信宿,他们既可以自由选择信息来阅读、收听、收看,也可以自主创造、编辑、发布信息,还可以和其他人讨论互动。传统的权威被颠覆,每一个终端都有望成为中心。受众的需求—互动和个性—已不再是技术进步的牺牲品,而是技术进步的原动力。④个人化。网络建立的初衷,是为了资源的共享。共享需要一个平台,即电脑必须相连,并保持开放。网络的兼容性和多样性使得网络成为一个没有中心的世界,因为没有中心,它自然是一个分权的社会。⑤融合。新媒体拥有几乎所有的传播形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性,极大地丰富了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报道更为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它还综合了传统三大媒体的传播手段,在一个平台上实现了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的同时传播。以往基于媒体特性,将受众分割成读者、听众、观众等三大群体的界限被打破了,人们有了“用户”这样一个统一的身份,从而实现了对上述三种身份的融合。

判断题 述评新闻有四种类型(形势述评、思想述评、工作述评、事态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