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
一、受众对新闻媒介的影响
(受众对新闻媒介最经常、最权威的评价就是对各种各样媒介的接触程度) 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3、决定着新闻媒体改革的方向和进
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
相关试题
判断题 色从光来,色随光变。
判断题 新闻客观性原则的内涵及其在操作层面的要求:(1)新闻客观的内涵客观报道即“用事实说话”。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就是用新鲜事实来说理。客观性报道大致包含三层意思:①要求记者在事实选择中不带偏见;②记者应超然于所报道的事情之外;③记者不应该对事实发表评论,把意见和事实分开,新闻报道只提供事实,评论才提供意见。(2)客观性报道的操作方法①完整(或称全面)。西方新闻学称为“多维的背景材料”,即要把构成该事件的主要事实和盘托出,给读者完整的印象,不能有意隐瞒某些材料。②平衡(或称对等)。当社会上对某一事件有多种不同的意见,或双方当事人发生争执时,报道应让各种见解有同等的表达机会,不能在版面上(篇幅、播放时间)偏袒一方。③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在进行客观性报道时,要剔除感情色彩,尽量使用中性语言。④引语的运用。引语能使报道具有真实性,使读者觉得记者就在新闻现场聆听了原话或接触了消息来源,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大量引用原文可以避免记者对某一事件的性质、意义、影响直接作出评判,避免由于判断失误造成的麻烦。⑤避免记者直接发表意见。在纯信息的新闻报道中,客观性报道是主要的报道方法。
判断题 (1)媒介霸权理论是葛兰西在其著名的《狱中札记》中提出的一个理论,对大众文化和媒介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葛兰西认为,一个社会制度的真正力量并不是统治阶级的暴力或其国家机器的强制性权力,而是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世界观的接受。他把现代国家的形成看作是作为“强制装置”的政治社会和作为“霸权装置”的市民社会的融合,认为市民社会主要是通过“合意”或“同意”的组织化过程而维持统治的社会,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它将吸收政治社会而形成新型的国家。对于葛兰西而言,国家实施压制,而市民社会则行使霸权。霸权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运作时必须通过市民社会的各种机构,如教育、家庭、教会以及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等社会机制来实施。(2)葛兰西的“霸权理论”被广泛地用于媒介分析和媒介批判。按照葛兰西的论述,要理解大众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传播,必须从社会秩序或国家形成及维系的过程来了解,所以,“霸权理论”对于传播学者在进行媒介分析和批判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启发:第一,必须弄清统治阶级对媒介的控制方式及程度;第二,必须了解大众传媒生产的基本功效;第三,必须认识媒介意识形态的社会功效。(3)批判学派的学者继承了葛兰西的观点,把“霸权”看做是支配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行使社会主导权和文化主导权的能力,而实现“霸权”的手段不是通过直接的高压政策,而是通过决定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方向,使被支配阶级对现有权力结构和社会关系产生认同或从属意识。换言之,批判学者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支配阶级不再主要依靠国家、军队、法院等“强制装置”,而主要是通过意识形态“霸权装置”来维护自身利益。(4)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大众传播制度就是重要的意识形态“霸权装置”之一,大众传媒通过日常的新闻报道、宣传和广告活动,把支配阶级的特殊利益描述为社会的“普遍利益”,其目的是操作形成“同意”或“社会合意”,但这归根到底只不过是一种“虚假的合意”,因为它掩盖了阶级支配的实质。例如美国对全球的文化控制是通过大众传媒的控制来实现的,因为现代电子传媒能够提供使受众服从霸权的条件,进而大众传媒本身也成为了一种霸权形式,这即是“媒介霸权”。
判断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在通信与收发短信的功能之外,衍生出了手机视频、手机上网、手机频道等诸多产品形式,从而将通信功能、新闻功能、娱乐功能和金融功能集于一身,形成了一个新的大众化媒体—手机媒体,被人们誉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与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相互渗透。手机媒体的传播优势集中体现在手机媒体的特征和它的传播特点上。(1)手机媒体的特征①互动性强。手机媒体是一种开放的互动式传播。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双向交流,表达想法和意愿。传播者不仅可以给用户发送他所需要的新闻,也可以实现材料收集、读者调查、读者评论等多方面的功能。受众则可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定制手机报、手机杂志等,可以及时地向传播者进行信息的反馈,还可以从受众的角色转换为传播者,相互交流,实现了更广泛、更迅速的互动。②信源内容多样。手机媒体是以实现个人的信息需求为传播核心的,在打破制作周期、获取地点、利用公共信息等方面限制的同时,更打破了信息采集者的限制,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这一媒体的记者,这使得信息的来源更加多元化、全面、快捷。而其信源内容则涵盖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实时的、海量的社会新闻播报,也有随意的、娱乐性资讯快报,有正式的、严肃的商谈沟通,也有私下里的恳谈交流,有目的明确的联络,也有无聊的调侃。这直接导致在以后的新闻事件中,尤其是突发事件的报道上,手机将扮演重量级的角色。③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作为一种移动的数字化传播,手机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范围广、限制因素少,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手机媒体可以像互联网一样随时更新新闻动态,可以向人们提供刚才发生的或者是正在发生的新闻信息。由于手机用户数量庞大,机身小巧便于携带,人们随时都是机不离身,因此信息能及时抵达受传者。④传播形式多样。在3G业务的催生下,手机媒体可以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网页、电子邮件、实时语音、实时影像等功能,可借助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等任何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来进行传播活动。这种具有立体效应的多媒体传播组合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所报道的对象,给受众带来逼真而生动的感觉。具体而言有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视频(电影)、手机电视、手机小说、手机互联网等传播形式。(2)手机媒体的传播特点①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信息的即时交换。手机媒体依托3G无线网络和数字技术等手段,使手机用户能随时随地地使用手机媒体上网获取信息,加上手机小巧便于携带,可以机不离身的随身携带,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打开手机,通过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系统来阅读新闻,了解刚刚发生的或者是正在发生的事情,从而实现实时数据传输和即时的交互性信息传递。②受传交互式的信息传播。手机媒体在传播信息时,发送双方兼备传者、受者双重身份,始终处在不断转化的过程中。信息接受方式由静态向动态演变,受众的自主性、信息选择性得到提高。个体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符号的还原者,使传受主体多元化。信息的传送与接收之间没有第三者的介入,因此传送、接收、反馈的过程十分迅速,双方的地位也是平等的。③公众传播的信息更具有针对性。人们在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时,需要花费时间去选择所需要的和关注的信息。手机媒体可以有针对性地定制各种服务,如手机报、新闻资讯、股市行情等。手机内容服务商也可以为受众提供各种个性化的服务,针对不同的受众,满足受众个性化的需求。④传播模式发生改变。过去的手机功能仅限于语音通话和短信,传播方式是一对一或是一对多,但信息的流向与选择往往是不受控和单向的。具备上网功能的手机媒介其传播模式增加了多对多的大众传播,从而使手机从单一的人际交流向大众传播领域进行拓展。⑤与传统媒介相融合的同时展示现代媒介的特点。现代手机除拥有传统媒介的特点和功能外,还融合了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多种新技术。在3G业务迅猛发展后,手机媒体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到互联网上,缩小了人们的空间距离。它融合了各种媒介的优点,开创了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相互叠加、有机结合而成的多维传播时代。
判断题 中国对他国的援助不是单方面给予和简单的输血式援助,而是“授人以渔”。
判断题 写好动态消息,需注意如下几点:(1)善于捕捉动态新闻的报道题材动态新闻的一事一报,首先要求记者要有一双慧眼,能够发现具有传播价值的新的事实、新的信息,并立即采取行动。(2)客观记述,增强可信度动态新闻对“客观笔法”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写作动态新闻,要尽可能采用客观记述的方式,压低主观色彩,以增强说服力。(3)传达现场气氛,使新闻更具动感动感——读者借助文字可以领略到的对事物变动的感觉,是动态新闻写作应当追求的一种境界。动感的妙处在于,它可以将读者带入其中,令读者感同身受,增强读者对事件的兴趣,或者提升读者对事件的关心程度。(4)连续报道,确保时效时效是动态新闻的生命。动态新闻保证时效的方法之一,是“化整为零”,以确保即时发稿。突发事件或其他时效性很强的事件,一般不待事情全部结束,或有了结论之后再报,而是跟踪事件进展,随时发出消息。
判断题 新经验:新经验是指人们在改造宏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碰到新的矛盾,不断探索解决新矛盾的途径、解决新矛盾的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实践的总结。经验是人类的创造,实践的总结。经验作为精神财富,一旦被更多的人所认识所掌握,便会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社会前进。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义现代化强国的新任务,传播新经验应该是记者报道的一个重要课题。
判断题 黑白胶片的主要特性:感色性、感光度、颗粒性、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