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重组的网络新闻有什么特点?
资源重组的网络新闻是指利用传统媒体或网上信息库所提供的现有的新闻资源,通过筛选、集成、配置、整合,进行第二次加工、深度开发等编辑手法,使其增加信息含量和提升新闻价值,重新改写出的符合网络特点的新闻报道。资源重组的网络新闻具有以下特点:
(1)同类事件的综合
一个新闻事件常因为孤立而单薄,不会引起受众的注意。但如果把类似的事件集中到一起,增加了信息的厚度,就有可能成为引人注目的新闻。2000年11月1日,“东方新闻”在滚动新闻中陆续报道了“一架新航波音747飞机在台北桃园机场失事”、“一架俄制安—26型客机在安哥拉的索里莫爆炸”等空难新闻。一两起空难事故在世界航空史上并不稀奇,可细心的编辑发现,从10月31日晚上11时至11月1日晚上11时,全世界先后有7架飞机发生了或大或小的事故。于是,他们对7条空难新闻进行综合,做出独家新闻《24小时内7架飞机出意外》。这条新闻被各网站纷纷转载,并登上东方网单篇新闻点击率排行榜的榜首。
(2)对某一时段新闻的综合
东方网在“东方新闻”的要闻区“今日关注”的固定位置,每周六推出一篇《一周要闻综述》,将这一周的新闻进行综合,编辑还在文中穿插进点评性的文字。在2000年11月第二周的《一周要闻综述》中,有“美国大选让世界看笑话”、“远华案首批案件公判振奋民心”、“上海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要启动啦”等重要新闻,从这些小标题中就可以看出评论的意味。时段新闻的综合并不固定在一周,可以根据受众的需要,灵活选择时段综合新闻。还可以通过网上投票,将一个月或一年内网民评选出的重大新闻进行综合。
(3)同一事件的综合
从2000年“常德特大抢劫案”发生之日起,东方网就进行了跟踪报道,随时挖掘信息,滚动发布。等劫案侦破后,该网将有关报道进行综合,推出了《常德大劫案全景报道》等系列综合报道。让受众通过全景式的报道,弄清这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
相关试题
判断题 简述人类语言的主要特征。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重大飞跃。语言的特征主要有以下方面:(1)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它不仅能够表述现在,而且能够表述过去和未来;不仅能够表述眼前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述在遥远空间发生的事情。(2)人类语言具有无限的灵活性,可以表达任何具体的、抽象的甚至虚构的事物,在表达内容上几乎没有任何限制。(3)人类语言具有发音的经济性,以有限的几十种元音和辅音,配之以声调变化,能够组合成数十万以上的语音单词。这说明,人类能够以最小的体能消耗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音声能力。(4)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类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表现出无穷的创造力。人类不断创造出新词语、新概念、新含义和新的表达方法,并且能够将声音语言转换成文字或其他符号体系加以记录和保存;人类不仅创造了自己的生活语言,而且创造出了科学语言、艺术语言以及以手语、计算机语言为代表的各种人工语言。语言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历史。综上所述,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人类的语言活动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进行能动改造的总体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还不断创造和发展着自身,不断开创着崭新的语义世界。
判断题 党性原则是新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党性原则的总要求和新闻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形成了党的新闻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长期以来,党性原则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制度安排,是组织原则,是纪律。党性原则包括:①所有新闻媒体都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所有新闻媒体都必须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都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令法规和政府施政纲领。②党管媒体:新闻媒体主要领导的任命权、重多事项的决策权、重要资产的配置权、新闻宣传内容的组织权,都在党委领导机关,这是由中央文件明确规定的。③国有资本拥有对所有新闻媒体绝对的控股权。④采用行政手段来扶植主流媒体,尤其是党委机关报。除了资金注入、税收优惠、邮发优惠等措施外,采取行政手段来确保主流媒体的市场占有率。
判断题 舆论监督——(广义)舆论监督指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公民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一种社会现象。(狭义)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公民享有依法运用新闻传媒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表达自己意志的权利和自由;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
判断题 论证的种类(1)按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划分①立论:用论据证明或说明自己的论点特点:论据支持自己的论点。②驳论:用论据推翻、否定论敌的论点特点:论据否定敌对的论点。(2)按论证的方法分①直接论证:用论据直接证实自己的论点,或证伪论敌的论点。②间接论证:反证法归谬法(欲擒故纵法)(3)按论据的性质划分①例证法②引证法③比较法:④喻证法(4)各种论证方法之间的关系
判断题 新媒体发展的驱动因素有哪些:1.技术与市场2.资本市场3.政府重视支持
判断题 新闻真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以接近真相为目标的持续过程。
判断题 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判断题 简述维新派的办报思想:19世纪90年代中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变法维新运动席卷中国。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次国人办报活动的高潮。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成为维新派办报的代表人物。其中《万国公报》、《强学报》《时务报》《知新报》、《国闻报》、《湘学新报》和《湘报》影响最大。①重视报纸的宣传作用,认为报纸书刊有强烈的政治性,是维新派思想的载体和传播的工具,是维新变法的最重要的武器之一。梁启超在上海《时务报》创刊号上发表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大力鼓吹多办报纸,主张报刊应“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术要书”,以启民智,以开风气,以助变法。②对报刊的功能与作用有较为系统的认识。梁启超把报纸比作耳目喉舌,指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严复也指出,报纸的功能在于“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谭嗣同在《湘报后叙》阐述的办报思想主要有两点:一是报纸要“求新”,成为“助新之具”;二是报纸要代民立言,成为“民史”、“民口”。③将报刊视为开启国民爱国思想的启蒙。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王稻在《循环日报》中指出:“穷则变,变则通。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也。”使“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康有为发表的《开设报馆议》一文,阐述了报纸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即“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达民隐”。梁启超也认为“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④创新报刊内容形式。王韬首创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以“立言”为目的,利用报纸纵论中外形势,指陈时弊,褒贬得失,提出建议,使人耳目一新。梁启超还一度开创了“时务文体”。⑤开创了新的办报形式。维新派从“开民智”、“育人才”的总体思想出发,把办报同办学会、办学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例如,湖南的南学会、时务学堂和《湘学新报》上海的女学会、女学堂和《女学报》等。在这种三位一体的组织里,报刊的编辑同时又是学会的骨干和学堂的教师,学会(或书局)为报刊的出版和学堂的开办提供各种条件,学堂为报刊、学会培养和输送人才。这种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在康、梁流亡海外期问也长期袭用。⑥梁启超的办报主张为我国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报馆的“两大天职”说。“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日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日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是也。”b.提出衡量报纸好坏的四条标准,即办好报纸的四条原则。“宗旨定而高”。办一张报纸,应该“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思想新而正”。他认为,报纸宣传的思想不可不新。“材料富而当”。他认为报纸应该荟萃“全世界之知识”,但在刊登时必须严格选择,使读者“阅一字得一字之益”。“报事确而速”。他认为新闻报道要讲求时效,有时报馆要不惜“费重资以求一新事”,但报道要力求准确,错了要公开纠正。c.健全舆论的主张。梁启超系统阐述了什么叫舆论、舆论的形成、力量、种类、舆论与报纸的关系以及报刊怎样才能造成健全舆论等问题。他认为舆论是一种天地间最大的“社会制裁之力”,报馆则是体现舆论最有力的机关。报刊要健全舆论,持论者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要有不畏强暴的精神;要出自公心,不能怀挟党派思想和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要导之以真理,不能拔之以感情,故作偏至之论。d.报刊宣传的两种方法,即浸润的方法和煽动的方法。浸润的方法是使读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接受论者的观点;煽动的方法就是要“故作惊人之语,造极端之词”,使读者猛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