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简述邹韬奋的板报活动及其优良办报作风什么是“韬奋精神”?简要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我国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政论家、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主办过7个报刊,既担任主编,又是主要作者,还要经营管理,积累了丰富的报刊出版工作经验,创办了“生活书店”。1933—1935年流亡海外期间写的国外通讯汇集《萍踪寄语》1、1926年,邹韬奋接任上海《生活》周刊主编。真诚地从读者利益出发,新辟了《信箱》专栏。随后不断充实内容,革新版面,开辟《小言论》专栏,受到读者欢迎,邹韬奋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出发,关注“职业教育”和“青年修养”,力图通过《生活》实现“政治清明”与“事业振兴”“九一八”以后,邹韬奋的思想发生了明显而深刻的变化,他迅速走出了改良主义幻想的圈子,投入抗日救亡的洪流。他开始学习革命理论,写了大量慷慨激昂的“小言论”。1932年,他宣布《生活》周刊“已成为新闻评述性质的周报”,报道战地消息,鼓舞军民斗志,年底发行量达15万份,创当时全国期刊发行最高纪录。邹韬奋和《生活》的变化,引起蒋介石和国民党当局大为不满,在收买未果下,1933年被查封,邹韬奋被迫出国避祸。2、1935年回国后,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一二九”运动爆发,《大众生活》全力报道,成为有力的宣传者与组织者,大受欢迎,发行量高达20万份,次年被查封。3、1936年被迫出走香港,在香港创办了《生活日报》,是其一生主编的惟一一张日报。在发刊词中宣布,本报两大目的是努力促进民族解放,积极推广大众文化4、1936年,邹韬奋回到上海后,创办了《生活星期刊》,国民党制造了“七君子”事件,邹被捕,狱中用笔战斗5、《抗战》,1937,8,三日刊,同时出版《抗战画报》。上海到武汉《抵抗》6、《全民抗战》1937年12月,汉口7、香港《大众生活》1941邹韬奋提出了许多卓有见地的办报主张,特别是主编《生活》的一系列论述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报刊思想和实践经验,有着鲜明的特点,这就是“韬奋精神”。毛泽东对“韬奋精神”有精辟的诠释:“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韬奋先生的劲射,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由于体现了这种精神,邹所办报刊,个个受到人民大众的欢迎邹韬奋在他亲身体验基础上形成的报刊思想,是一种切合中国实际的人民报刊理论(1)报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应该成为实现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大目标的工具(2)报刊要成为读者的好朋友,真诚地为读者服务(3)办报刊要有创造精神,造成报刊的个性或特色(4)文风要明显畅快(5)重视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处理好商业性新闻与广告的关系(6)新闻工作者应有“是事业如生命”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和真才实学。

判断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寻找新闻角度有以下启迪意义:新闻角度是指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中国古代著名诗人苏东坡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写的是站在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所呈现出的不同的旖旎风光。这对寻找新闻角度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个角度好比一个“窗口”,从不同的“窗口”看去,所见的风景不一样。角度选准,入手就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就容易表现其新闻价值。(2)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庐山,可以正面拍、侧面拍,也可以仰拍、俯拍,选择的角度不同,拍出的照片景物与意境也千姿百态、风光迥异。而事实就像庐山一样,是由丰富多彩的诸多侧面组成的,是一个“多面体”,每一面都可能呈现出不同的表象与特点。因此,对同一件新闻事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它。角度不同,新闻价值就可能不同,表达的思想意义也就不同。(3)新闻角度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记者从什么方向、在哪个立足点上、用什么视角,或者通过什么突破口去透视、寻找、挖掘、选择和表现新闻事实,以更充分、更鲜明地体现其新闻价值和思想性。因此,受苏东坡的这一诗句的启迪,新闻学借鉴摄影的概念,要求记者要学会站在不同的方位去看待客观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新闻价值。(4)媒体生产出的新闻产品,最终要“卖”给受众,所以媒体在发布新闻时,应考虑受众的感受。事实有很多侧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收获,但读者需要的是最佳的角度。所以,在选择角度时,应充分考虑受众的需要。

判断题 电视记者在现场拍摄时应具备哪些应变能力和创作能力?1)新闻的感知能力:具备很强的新闻感知感知能力,能发现新闻,及时采集2)新闻辨析能力:用职业眼光观察,分析事件起因,发掘价值所在关键.3)社会交往能力:*与采访对象交往能力.*与各部门合作能力。

判断题 新闻背景材料运用时的注意事项是:新闻背景材料若运用得好,可以解释、烘托和深化报道卡题,使新闻所包含的内涵更为明白显豁;有助于突出新闻的特点,提高新闻的价值;能代替作者的议论从而使新闻显得客观;还可以传播知识,为新闻报道增添情趣,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从某种意义上看,新闻背景材料与主要新闻事实的关系,就好比是绿叶和红花的关系。“红花虽好,尚需绿叶扶持”。有了新闻背景的衬托,新闻事实中所蕴含的精彩内容格外清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但是凡事都有一个限度,“绿叶”太多了,或许会把红花掩盖掉。所以在运用新闻背景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新闻背景一定要紧扣报道主题或主要新闻事实,要尽可能少而精,防止喧宾夺主。凡是与报道主题关系小太紧密的背景材料,一定要坚决删除,不能东拉西扯、枝蔓横生,令读者舍本逐末。有些尽人皆知的背景知识就不必再写入新闻稿中。(2)运用背景材料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回答读者关心的问题。写新闻报道要研究读者对象,懂得读者心理。不同的报纸有不同的读者对象,他们的接受能力、对外界的关心程度和了解程度往往有较大的差异,因而在为不同的报刊写稿时,对于新闻背景的详略情况是有不同的要求的。同样一条科技新闻,发给科技报的稿子中有关的背景材料可以简略一点,发给晚报的稿子则应该更通俗、周详一点。写作时,无论如何都要设身处地为广大读者想一想,看看他们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不清楚、不理解的地方,需要利用背景材料作出说明、注释或解释。(3)灵活穿插新闻背景材料。新闻背景材料在消息中的位置是灵活的,它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可以独立成段,也可以灵活穿插在新闻导语、新闻躯干或结尾之中。如何安排和穿插,完全根据此消息的内容和结构布局的需要而定。一般而言,穿插在导语中的往往是对比性材料;穿插在新闻躯干和结尾中的,往往是注释说明性材料或分析解释性材料。凡是用于穿插的背景材料,一般只是一两句话,有时甚至只是一些简单的句子成分。

判断题 2011年,中宣部、中央外宣办、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等四部门倡导新闻行业开展“三贴近”活动。()点击查看答案

判断题 1997年8月德国政府通过的世界上第一部规范互联网的法律《多媒体法》。该法律确立了“传播自由”和“责任并重”原则。

判断题 轮廓光能够勾勒出物体形状。

判断题 标准电视(STV)的画幅宽高比为4:3,数字高清电视(HDTV)的画幅宽高比为16:9。